便于维护的防护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42084发布日期:2020-05-06 23:52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便于维护的防护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防护桩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便于维护的防护桩。



背景技术:

防护桩是交通设施的一种产品,防护桩又名防撞柱、防护桩、警示桩、反光柱,目的是防止机动车误撞,起保护与缓冲的作用。

目前,防护桩杆体,杆体通过膨胀螺栓与地面固定,杆体的外侧喷涂有喷漆,并在喷气后张贴反光膜,以实现防护警示的作用。

现有技术中,当人们驾车离开时,由于车内视线受限,对于靠近车头或车尾的交通防护桩,人们是无法察觉的,故时常出现小车碾压或剐蹭交通防护桩的事情发生,或者由于长时间的风吹日晒,反光膜的颜色褪色变浅,这时,就需要对损坏的防护桩的整体进行更换,存在更换步骤复杂且更换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便于维护的防护桩,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对损坏的防护桩更换成本高且施工复杂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便于维护的防护桩,包括固定在地面上的底座、连接杆以及套筒,所述底座的顶部朝上延伸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杆的底部具有底部开口的安装腔,所述连接柱插入在所述安装腔中,所述连接杆连接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套筒中具有底部开口的套腔,且所述套筒的外表面设置有反光警示膜,所述套筒套设在所述连接杆的外周。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的内部具有内侧壁,所述内侧壁围合形成所述安装腔,所述连接柱与所述内侧壁之间设置有卡合装置,所述连接杆与所述连接柱通过卡合装置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卡合装置包括固定槽以及固定卡柱,所述固定槽设置在所述连接柱的外表面;所述固定卡柱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杆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卡柱的另一端沿背离所述内侧壁方向延伸至安装腔内,当所述连接柱插入所述安装腔时,所述固定卡柱嵌入到所述固定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槽包括竖直固定槽与水平固定槽,所述竖直固定槽具有上端和下端,所述水平固定槽具有前端与后端,所述竖直固定槽的上端与所述水平固定槽的前端连通,所述竖直固定槽的下端朝所述连接口的底部延伸,并贯穿所述连接杆的底部形成安装口。

进一步地,沿所述竖直固定槽由下端至上端方向,所述竖直固定槽的深度逐渐减小。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上设有第一锁扣,所述连接杆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锁扣对立布置的第二锁扣,所述第一锁扣与所述第二锁扣之间设有固定锁,所述固定锁用于锁死所述第一锁扣与所述第二锁扣。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的顶部设有把手。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的底部沿背离所述安装腔方向水平延伸形成支护座,所述支护座与所述底座相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柱为强力弹性柱。

进一步地,所述支护座为弹性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于维护的防护桩,通过设置可拆卸的底座与连接杆结构,当反光警示膜淡化颜色以后,则直接更换套筒则可,不需要将整个防护桩更换,且当连接杆被破坏后,则可以实现连接杆更换则可,简单快捷,并能有效降低维修成本,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于维护的防护桩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较佳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于维护的防护桩,不仅限用于防护桩中,还可以用于其它防护或支撑用途的管桩。

便于维护的防护桩,包括固定在地面上的底座100、连接杆101以及套筒102,底座100的顶部朝上延伸有连接柱103,连接杆101的底部具有底部开口的安装腔,连接柱103插入在安装腔中,连接杆101连接在底座100上;套筒102中具有底部开口的套腔,且套筒102的外表面设置有反光警示膜,套筒102套设在连接杆101的外周。

上述提供的便于维护的防护桩,通过设置可拆卸的底座100与连接杆101结构,当反光警示膜淡化颜色以后,则直接更换套筒102则可,不需要将整个防护桩更换,且当连接杆101被破坏后,则可以实现连接杆101更换则可,简单快捷,并能有效降低维修成本,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连接杆101的内部具有内侧壁,内侧壁围合形成安装腔,连接柱103与内侧壁之间设置有卡合装置,连接杆101与连接柱103通过卡合装置可拆卸连接,通过卡合装置,可以实现连接杆101与连接柱103之间的固定以及分离。

再者,卡合装置包括固定槽以及固定卡柱106,固定槽设置在连接柱103的外表面;固定卡柱106的一端与连接杆10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固定卡柱106的另一端沿背离内侧壁方向延伸至安装腔内,当连接柱103插入安装腔时,固定卡柱106嵌入到固定槽内,当需要将连接杆101取下时,拖动连接杆101沿背离连接柱103方向移动,这时连接柱103上的固定卡柱106沿着固定槽的延伸方向滑动,直至与固定槽脱离,另外,在连接杆101与连接柱103脱离的过程中,固定槽还可以起到导向的作用。

进一步的,固定槽包括竖直固定槽与水平固定槽,竖直固定槽具有上端和下端,水平固定槽具有前端与后端,竖直固定槽的上端与水平固定槽的前端连通,竖直固定槽的下端朝连接口的底部延伸,并贯穿连接杆101的底部形成安装口。

这样,在安装连接杆101的过程中,首先,我们将连接柱103上的固定卡柱106从安装口置入到容置腔内,固定卡柱106沿着竖直固定槽的下端滑至上端,当固定卡柱106滑至固定槽的上端时,转动连接杆101,此时,固定卡柱106滑入到水平固定槽内;这样,水平固定槽可以限制固定卡柱106垂直方向上的位置,在遇到撞击剐蹭等外力作用下,也不易与底部的连接柱103脱离,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沿竖直固定槽由下端至上端方向,竖直固定槽的深度逐渐减小,一方面,竖直固定槽的下端较深,便于固定卡柱106的置入,另一方面,由下端至上端方向竖直固定槽的深度逐渐减小,固定卡柱106滑至固定槽的上端时,可以与竖直固定槽卡合的更加紧密。

底座100上设有第一锁扣,连接杆101上设有与第一锁扣对立布置的第二锁扣,第一锁扣与第二锁扣之间设有固定锁,固定锁用于锁死第一锁扣与第二锁扣,可以有效避免连接杆101被他人私自取下。

另外。连接杆101的顶部还设有把手104,当需要拆卸连接杆101时,可通过抓持把手104进行提拉或拧转,方便施力。

连接杆101的底部沿背离安装腔方向水平延伸形成支护座105,支护座105与底座100相抵接,朝外延伸布置的支护座105可以增大连接杆101与底座100之间结合的稳定性。

连接柱103为强力弹性柱,这样,当防护桩被挤压或者撞击时,连接杆101可随强力弹性柱发生扭动,从而降低缓冲,可以对支护桩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当外界的施加的外力撤去后,强力弹性柱恢复形变,带动连接杆101恢复原本状态,继续发挥防护作用。

同理,支护座105为弹性座,在可随连接杆101的状态发生形变,并在连接杆101复原时恢复原状,这样,连接柱103与支护座105之间协同配合,使得连接杆更快更好地恢复至原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