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体式护栏单元及护栏、护栏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42112发布日期:2020-05-06 23:52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一种分体式护栏单元及护栏、护栏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体式护栏单元及护栏、护栏安装结构,属于市政工程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正在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预制混凝土护栏研究设计,能高效提高工程施工质量,提高施工工效,缩短施工工期,降低公路作业安全风险,减少人工需求,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此外还符合企业节能、降低环境污染、降本增效的要求。利用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护栏取代现浇混凝土护栏,从大概率上保证了项目的施工质量,并通过该技术能减少项目的建设周期,且能产生良好的环境效益。

中国实用新型cn201362832y公开了一种道路中央及路侧防撞护栏,其具有一栏体,栏体内设置有矩形空心,栏体一端开口,另一端设置有通孔。本实用新型具有防撞的功能,又能以植物防眩,由于其高度适中,也不会给驾驶员带来压迫感。

美国发明专利申请us20040076468a1公开了一种隔离墩,其形成一个顶部开口的植被种植区,两端通过封闭。

中国发明cn106012910b公开了一种生态绿化隔离墩及其蓄水处理方法,所述隔离墩包括墩体、种植槽和蓄水槽,所述种植槽、墩体和蓄水槽由上到下依次叠置;所述种植槽内侧壁上设置有集水槽且所述集水槽延墩体内壁的集水通道通向蓄水槽,所述蓄水槽上侧壁上设置有水位控制孔;所述墩体内部设置有功能层,所述功能层包括基质层、过滤层、吸湿保水层和支撑板,所述基质层、过滤层、吸湿保水层和支撑板由下到上依次叠置。在提供道路美观性的同时增加了生态效益,自带雨水调节功能,能够保证植物的健康生长且节约了浇灌成本。

在实践过程中,发明人发现上述三项专利的思路均是采用类似于矩形空心,且护栏单元两端封闭,这种方案导致护栏形成一个个独立的个体,无法保证水向相邻的连接单元渗透,同时植物根系也无法完全伸展,不利于植物生长。进一步地,一旦护栏制造完成,护栏宽度则已经被固定,无法调整护栏的宽度,通用性不够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分体式护栏单元及护栏、护栏安装结构,该分体式护栏单元可以方便根据需要调节护栏的宽度。进一步地,该护栏的各单元之间相互连通,顶部均为开口,可以实现快速安装拆卸,对路基破坏小,降低施工难度,提高施工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分体式护栏单元,其包括纵向延伸的护栏本体,所述护栏本体具有底座和相对底座向上延伸的侧壁;

在安装时,两个所述分体式护栏单元相对设置形成一节护栏单元,且使得两个所述分体式护栏单元的侧壁内侧面与底座上表面共同围成一个通槽状的植被土壤容纳区。

由此,分体式护栏单元包括底座和相对底座向上延伸的侧板,这样两个分体式护栏单元对接即可形成一节护栏单元,两个分体式护栏单元的底座和侧板之间围成的区域即为植被土壤容纳区,这样在后续安装过程中,相邻两节护栏单元的植被土壤容纳区互相连通,从而为植物根系提供了纵向的延伸空间,从而便于提高植物生长。此外,由于是分体式护栏单元,安装拆卸非常方便,降低了施工难度,提高了施工效率。

更重要的是,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是分体式护栏单元,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节护栏的宽度(通过调节两个分体式护栏单元的底座间距来调节),相对于整体式护栏单元而言更加灵活。而常规的思路是尽可能快地安装,一般是一节护栏单元为一个整体,如背景技术中提及的cn201362832y、us20040076468a1和cn106012910b。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优化,以下为优化后形成的技术方案:

优选地,从垂直于护栏本体的纵向方向看,所述护栏本体的截面整体呈l形。这样,两个l形的护栏本体相对设置,即可快速形成一个类似于u形的护栏单元。

为了方便起吊,所述底座和/或侧壁顶部预埋有起吊点。

为了便于实现大规模化生产,所述分体式护栏单元为混凝土预制单元,所述底座和侧壁一体成型。这样从工厂预制后,直接运至安装现场即可快速完成施工,由此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为后续快速安装创造了条件。

为了便于在干旱时节给植物提供必要的水分,所述侧壁顶部内侧面装有灌溉系统;所述灌溉系统包括纵向延伸的给水管和开设在给水管上的滴水孔。这样,通过滴水孔可以给植物提供水源。

所述侧壁的顶部向外延伸形成支模点。由此,突破了传统现浇混凝土护栏的单一构造形式,在边缘节点处预制成波浪形圆弧构造,在设计上突破了传统现浇模式此处支模困难的局限。

基于同一个发明构思,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护栏,其由多节护栏单元串接形成;相邻两节护栏单元通过拼缝对接相连,各节护栏单元的植被土壤容纳区串接连通;每节护栏单元包括两个所述的分体式护栏单元,两个分体式护栏单元相对设置;在垂直于护栏单元纵向的任意截面上,每节护栏单元的截面整体呈u形,两个分体式护栏单元围成通槽状的植被土壤容纳区,相邻两节护栏单元的植被土壤容纳区互相连通。

由此,护栏由多节护栏单元通过拼缝对接串接形成,每节护栏单元由两个分体式护栏单元相对设置形成,这样,各节护栏单元的植被土壤容纳区串接连通。这样,整个护栏形成一个整体纵向延伸的护栏,相邻两节护栏单元的植被土壤容纳区互相连通,从而为植物根系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纵向延伸空间,显著提高了植物的成活率,便于植物茂盛成长。

为了避免土壤从相邻两节护栏单元的拼缝处漏出,所述拼缝朝向所述植被土壤容纳区的一侧通过水泥砂浆连接,所述拼缝背离所述植被土壤容纳区的一侧通过硅酮胶连接。

为了便于适应不同宽度的护栏,每节护栏单元的两个分体式护栏单元之间形成间隙,该间隙位于两个分体式护栏单元的底座之间;所述植被土壤容纳区的深度不低于30cm。这样可以保证植被土壤的深度不低于30cm,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为了便于排出多余的水分,所述护栏单元的两侧下部开设有连通植被土壤容纳区的侧排水孔,在护栏单元的底部开设有连通植被土壤容纳区的底部排水孔。

基于同一个发明构思,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护栏安装结构,其包括路基和设置在路基上的所述护栏;所述路基上开设有纵向延伸的安装槽,所述护栏的下部嵌装在所述安装槽内并与所述安装槽匹配。

由此,安装槽可以保证护栏固定在地面上不宜移动,根据需要的宽度开挖对应宽度的安装槽,然后调整两个分体式护栏单元的间距,依靠隔离护栏及其容纳的土壤的自重,可以保证护栏牢牢地设置在路基上,大幅提高了安全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增强了护栏抗倾覆能力,降低施工难度,同时保证护栏基础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式预制混凝土路基隔离护栏底部嵌入路基10cm深,减少了对路基的开挖破坏,同时底座的底部至向上10cm处的区域与路基嵌的安装槽为一体配合,“l”型槽内植被区土壤自重可给护栏底座增加压力,增强护栏的抗倾覆能力,使得在受到车辆撞击或发生事故时不发生倾倒,护栏更加稳固,安全性大幅提高。

2.采用分节式整体构造,安装拆卸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式预制混凝土路基隔离护栏分节在工厂进行预制,每一节分两块预制,两块预制单元相对设置形成一节预制单元,然后分节段进行现场安装,节与节之间直接采用拼缝连接,安装方便,且拆卸后可进行二次安装,重复利用率高。

3.植被区可与灌溉系统直接配套使用,提高了植物存活率。

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式预制混凝土路基隔离护栏在生产时可直接根据灌溉系统安装需要预留孔洞,可预留侧排水孔和/或底部排水孔,侧排水孔直接将土壤中多余水分排到路面,底部排水孔则凭借土壤将多余水分渗入大地,具体根据路段选择合适的排水孔进行预留,每1米预留两个侧排水孔或一个底部排水孔。将滴灌系统主控制器机箱安装在路段合适位置,从控制器主水管分出滴水管,将滴水管固定在护栏两侧内壁上端,实现滴水灌溉,灌溉系统能快速安装,解决了植被区植物缺水等问题,是绿色环保理念在市政工程中的重要体现。

4.带波浪形外轮廓构造,突破传统混凝土护栏简单单一的形式。

本实用新型的预制混凝土路基隔离护栏在形式构造上就突破传统现浇混凝土护栏的单一构造形式,在边缘节点处采用波浪形圆弧构造,在设计上突破了传统现浇模式此处支模困难的局限,新型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模具可轻松实现,解决了传统混凝土护栏结构单一功能单一的缺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分体式护栏单元一个实施例的纵剖面构造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护栏的侧视图;

图3是图1中一个分体式护栏单元的俯视图;

图4是图2的局部俯视图。

在图中

1-护栏主体;2-植被土壤容纳区;3-滴水管;4-侧排水孔;5-起吊点;6-底部排水孔;7-拼缝;8-水泥砂浆;9-硅酮胶;10-路基安装槽;11-支模点;12-路基;100-第一分体式护栏单元;200-第二分体式护栏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为叙述方便,下文中如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

一种装配式预制混凝土路基隔离护栏,如图2所示,包括多节具有植被土壤容纳区2的护栏单元,各节护栏单元首尾串接相连形成纵向延伸的护栏。相邻两节护栏单元通过拼缝7对接相连,护栏单元的顶部和前后两端均形成开口,使得各节护栏单元的植被土壤容纳区2串接连通。

如图1所示,每节护栏单元由两个所述分体式护栏单元相对设置形成每个分体式护栏单元包括纵向延伸的护栏本体1,如图3所示,所述护栏本体1具有底座13和相对底座13向上延伸的侧壁14。两个所述分体式护栏单元的侧壁14内侧面与底座13上表面共同围成一个通槽状的植被土壤容纳区2。

为了适应大规模化工厂预制,所述分体式护栏单元为混凝土预制单元,所述底座13和侧壁14一体成型。这种预制分体式护栏单元运至安装现场可以快速组装,从而进一步又提高了施工效率。

如图3所示,从垂直于护栏本体1纵向方向看,所述护栏本体1的截面整体呈l形。

本实施例的护栏由多节护栏单元串接形成;相邻两节护栏单元通过拼缝7对接相连,各节护栏单元的植被土壤容纳区2串接连通;在垂直于护栏单元纵向的任意截面上,每节护栏单元的截面整体呈u形,两个分体式护栏单元围成通槽状的植被土壤容纳区2,相邻两节护栏单元的植被土壤容纳区2互相连通。所述拼缝7朝向所述植被土壤容纳区2的一侧通过水泥砂浆8连接,所述拼缝7背离所述植被土壤容纳区2的一侧通过硅酮胶9连接。

为了方便调整整个护栏的宽度,每节护栏单元的两个分体式护栏单元之间形成间隙,该间隙位于两个分体式护栏单元的底座13之间。

护栏安装时,在路基12上开设有纵向延伸的安装槽10,所述护栏的下部嵌装在所述安装槽10内并与所述安装槽10匹配。安装槽10的宽度与整个护栏的宽度保持一致。

如图1和3所示,每个分体式护栏单元均采用c40混凝土制成护栏本体1,护栏本体1内部配有钢筋。单个分体式护栏单元整体形状呈“l”形,将两个“l”形护栏单元对接即形成一节完整路基隔离护栏。两个“l”形护栏单元对接后形成“u”形凹槽内作为植被土壤容纳区2,对接宽度可根据植被区大小合理调整,植被土壤容纳区2整体呈槽状,植被土壤容纳区2的槽深一般至少为30cm,这样容纳的土壤深度一般约为30cm,有利用保湿,便于植被成活。单个分体式护栏单元的扶手外边缘采用波浪形圆弧构造,形状美观功能实用,同时避免形成尖锐面对过往行人车辆造成伤害。

为了便于给植物提供水源,所述侧壁14顶部内侧面装有灌溉系统3;所述灌溉系统包括纵向延伸的给水管和开设在给水管上的滴水孔。这样,在需要提供水源的时候,通过给水管输送灌溉用水,灌溉水从滴水孔滴入植被土壤内,滴水孔的设计避免了过多的水压损失,便于较远距离地输送灌溉水。

本实施例的护栏在工厂分节式预制,每节单独预制成一个分体式护栏单元。参见图1、图2,本实施案例中“l”形护栏单元尺寸为宽400mm,高500mm,长1.5m。所述分体式护栏单元全部采用预制,两个“l”形护栏单元对接形成一节完整路基隔离护栏单元。如图1所示,所述侧壁14的顶部向外延伸形成支模点11,由此突破了传统现浇模式此处支模困难的局限,这样采用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模具可轻松实现分体式护栏单元的预制。

施工过程中,将护栏通过吊装设备吊装放置在开挖好的路基安装槽10内,相连两节分体式护栏单元之间采用拼缝7连接,一般无需其他连接件,强度可靠,安装迅速,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且拆卸时直接起吊即可运往二次安装地点,方便快速,重复利用率高。

为了方便起吊,如图1所示,所述分体式护栏单元的底部内预留有起吊点5,具体而言,所述底座13和侧壁14顶部均预埋有起吊点5。起吊后直接将分体式护栏单元的底座安装在路基10cm深度的安装槽10内即可。所述隔离护栏设置在路基12上,该路基12上开设有纵向延伸的安装槽10,各节分体式护栏单元下部安装在所述安装槽10内并与所述安装槽10匹配,安装槽10的槽深约10cm。

为了保证多余的水分快速排出,在分体式护栏单元的两侧下部开设有连通植被土壤容纳区2的侧排水孔4,在分体式护栏单元的底部开设有连通植被土壤容纳区2的底部排水孔6。

相邻两节分体式护栏单元的连接处采用拼缝7形式连接。如图4所示,安装时,先用硅酮胶9将相邻两节分体式护栏单元的对接缝隙外侧进行勾勒、封堵,再用水泥砂浆8对内侧缝隙填充密实。

上述实施例阐明的内容应当理解为这些实施例仅用于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入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