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公路桥梁桥面排水设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09705发布日期:2020-04-07 21:51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公路桥梁桥面排水设施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建设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公路桥梁桥面排水设施。



背景技术:

桥梁,一般指架设在江河湖海上,使车辆行人等能顺利通行的构筑物。为适应现代高速发展的交通行业,桥梁亦引申为跨越山涧、不良地质或满足其他交通需要而架设的使通行更加便捷的建筑物。桥梁一般由上部构造、下部结构、支座和附属构造物组成,上部结构又称桥跨结构,是跨越障碍的主要结构;下部结构包括桥台、桥墩和基础;支座为桥跨结构与桥墩或桥台的支承处所设置的传力装置;附属构造物则指桥头搭板、锥形护坡、护岸、导流工程等。拱形桥是一种桥面呈拱形的桥梁,通常其两端较低,中部拱起,故而当出现雨水天气时,拱形桥上会产生从其中部朝向其两端流动的水流,而拱形桥的路面上经常设有减速带,减速带突出路面且其长度方向与路面的宽度方向一致,故而容易造成雨水在减速带处积蓄,当汽车经过时,容易导致雨水溅射,影响到路人的通过。

为此,亟需一种公路桥梁桥面排水设施,该排水设施有效排出了积蓄在减速带处的雨水,防止汽车经过减速带时造成地面雨水的溅射,有利于保证行人的通行。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公路桥梁桥面排水设施,该排水设施有效排出了积蓄在减速带处的雨水,防止汽车经过减速带时造成地面雨水的溅射,有利于保证行人的通行。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公路桥梁桥面排水设施,包括设置于桥梁路面两侧的人行道以及设置于桥梁路面上的减速带;所述人行道内部中空并与外界排水管路连通,且所述人行道靠近路面中心的外侧壁上嵌设有雨水篦子;所述减速带内开设有集水槽,且所述减速带外壁靠近桥梁中部的一侧开设有与所述集水槽连通的进水槽;所述集水槽与所述雨水篦子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出现雨水天气时,雨水从桥梁中部朝向桥梁端部流动,而当桥梁路面上的水流流动至减速带时,水流通过进水槽进入到集水槽内,最终水流依次通过雨水篦子以及人行道进入到外界排水管路内,从而有效排出了积蓄在减速带处的雨水,防止汽车经过减速带时造成地面雨水的溅射,有利于保证行人的通行。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水槽靠近所述减速带外的开口处固定有过滤板,所述过滤板侧壁上布满过滤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板的设置,使得水流通过过滤孔进入进水槽,从而过滤了雨水中杂物,防止杂物堵塞进水槽以及集水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集水槽内设有竖直设置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上端与所述集水槽内顶壁固定,下端与路面相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柱的设置,提高了安全带的支撑强度,防止安全带长期遭受汽车碾压而塌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柱设置于所述集水槽内与所述进水槽的连通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处设置于进水槽与集水槽的连通处,使得通过进水槽进入集水槽内的水流冲击支撑柱,防止支撑柱处缠绕杂物。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水槽靠近所述减速带外的开口大小大于其靠近所述集水槽的开口大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水槽连通集水槽的开口小于其连通减速带外的开口,使得进入集水槽的雨水流速加快,从而加速了水流对支撑柱的冲击,防止杂物缠绕支撑柱。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减速带底面固定有橡胶垫,所述橡胶垫与路面相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垫的设置,使得减速带与路面之间弹性连接,减缓了减速带遭受的冲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减速带与路面可拆卸连接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速带与路面可拆卸连接固定,有利于维护人员对减速带内集水槽以及进水槽的清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减速带靠近所述人行道的端面朝下倾斜,所述雨水篦子靠近路面中心的侧壁朝向倾斜并与所述减速带的倾斜端面相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减速带安装紧固时,减速带的倾斜端面与雨水篦子的倾斜侧壁相抵,从而使得雨水篦子与人行道外侧壁镶嵌紧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当出现雨水天气时,雨水从桥梁中部朝向桥梁端部流动,而当桥梁路面上的水流流动至减速带时,水流通过进水槽进入到集水槽内,最终水流依次通过雨水篦子以及人行道进入到外界排水管路内,从而有效排出了积蓄在减速带处的雨水,防止汽车经过减速带时造成地面雨水的溅射,有利于保证行人的通行;

2.过滤板的设置,使得水流通过过滤孔进入进水槽,从而过滤了雨水中杂物,防止杂物堵塞进水槽以及集水槽;

3.进水槽连通集水槽的开口小于其连通减速带外的开口,使得进入集水槽的雨水流速加快,从而加速了水流对支撑柱的冲击,防止杂物缠绕支撑柱。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减速带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人行道;11、安装槽;12、雨水篦子;13、连通口;2、减速带;21、橡胶垫;22、紧固螺栓;23、集水槽;24、进水槽;241、过滤板;242、过滤孔;25、支撑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公路桥梁桥面排水设施,包括人行道1以及减速带2。人行道1的横断面呈矩形,其内部中空,人行道1的底面开口并与路面固定,且人行道1两端与外界排水管路相连。人行道1共设有两条,两条人行道1分别设置于桥梁公路两侧。结合图2所示,人行道1靠近路面中心的一侧外侧壁开设有安装槽11,安装槽11的开口呈矩形,其内底壁与路面连通。结合图3所示,安装槽11远离路面的内侧壁开设有连通口13,连通口13的截面呈矩形。此外,安装槽11内设有雨水篦子12,雨水篦子12为矩形板状,其设置于安装槽11内并与安装槽11内壁相抵,雨水篦子12靠近安装槽11开口外的侧壁朝上倾斜并布满网孔,用于过滤进入人行道1内的雨水。

如图2、图3所示,减速带2的横断面呈弧形,其长度方向与路面的宽度方向一致,且减速带2底面固定有橡胶垫21,橡胶垫21为矩形板状,由弹性橡胶制成,其上表面与减速带2底面固定,且橡胶垫21底面与路面相抵。减速带2上设有紧固螺栓22,紧固螺栓22的端部竖直依次穿过减速带2上侧的弧形表面以及橡胶垫21并延伸至路面内与路面螺纹连接固定,且紧固螺栓22头部没入减速带2上侧弧形表面内。减速带2底面开设有集水槽23,集水槽23的截面呈矩形,其长度方向与减速带2的长度方向一致。进水槽24开设于减速带2的弧形表面上并与集水槽23连通,进水槽24内底壁与减速带2底面连通,且进水槽24远离集水槽23的开口朝向桥梁中部的一侧。进水槽24的开口呈矩形,且其远离集水槽23的开口面积大于其连通集水槽23的开口面积。进水槽24靠近减速带2外的开口内固定有过滤板241,过滤板241为矩形板状,且过滤板241的侧壁上布满过滤孔242,过滤孔242的开口呈圆形,用于过滤进入进水槽24内的杂物。减速带2内设有支撑柱25,支撑柱25为圆柱体结构,其上端与集水槽23内顶壁固定,其下端与路面相抵,且支撑柱25设置于进水槽24与集水槽23的连通处。此外,减速带2靠近人行道1的端面朝下倾斜,且集水槽23两端开口分别与减速带2的两端端面连通,且减速带2两端的倾斜端面与雨水篦子12的倾斜侧壁相抵。

本实施例在使用时,当出现雨水天气时,雨水从桥梁中部朝向桥梁端部流动,而当桥梁路面上的水流流动至减速带2时,水流通过进水槽24进入到集水槽23内,最终水流依次通过雨水篦子12以及人行道1进入到外界排水管路内,从而有效排出了积蓄在减速带2处的雨水,防止汽车经过减速带2时造成地面雨水的溅射,有利于保证行人的通行。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