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防撞护栏安装与检修的吊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21763发布日期:2020-12-25 11:46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防撞护栏安装与检修的吊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桥梁施工设备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防撞护栏安装与检修的吊篮。



背景技术:

目前桥梁施工过程中,需要在桥梁延伸方向的两侧设置防撞护栏,以对桥梁上运行的车辆起到保护的作用。桥梁防撞护栏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钢筋绑扎、立模和浇筑、拆模及后期整理和装饰等工序。

桥梁防撞护栏的施工过程中,需要采用吊车将吊篮吊挂在桥梁长度方向的两侧,操作人员站在吊篮内对防撞护栏进行施工。吊篮使用过程中,吊篮为了保护操作人员,会在四周竖起防护网。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防护网在保护操作人员的同时,也不便于操作人员对桥梁防撞护栏的施工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改善吊篮不便于操作人员对桥梁防撞护栏进行施工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防撞护栏安装与检修的吊篮。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用于防撞护栏安装与检修的吊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防撞护栏安装与检修的吊篮,包括设置在桥体延伸方向一侧的吊篮本体,吊篮本体呈上方开口的箱体结构,吊篮本体的下表面设为底板,底板上设置有门,门与底板滑动连接且滑动方向平行于桥体的延伸方向,吊篮本体靠近桥体的一侧设置有搭板,搭板与吊篮本体铰接且铰接轴线平行于桥体的延伸方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吊篮本体移动至桥体待安装护栏的位置时,操作人员将搭板搭设在桥体的上表面,并将两个门向着相互背离的方向进行滑动,操作人员可以通过踩在搭板上对护栏进行安装,门的设计减少了吊篮侧壁对操作人员施工的影响,搭板的设计方便了操作人员对防撞护栏的安装和检修。

优选的,所述搭板竖直状态靠近吊篮本体的一侧设置有卡块,卡块上表面开设有固定槽,门靠近搭板的一侧开设有卡接槽,卡块与卡接槽卡接配合,门靠近搭板的一侧还开设有卡接滑槽,卡接滑槽与卡接槽连通,卡接滑槽内设置有卡接组件,卡接组件包括有卡接滑块与卡接弹簧,卡接滑块与固定槽卡接配合,卡接滑块与卡接滑槽滑动配合且滑动方向垂直于桥体延伸方向,卡接弹簧的一端与卡接滑槽的内壁固定连接,卡接弹簧的另一端与卡接滑块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将搭板设置为竖直状态,此时卡块插入进卡接槽内,卡接滑块会在卡接弹簧的弹力作用下插入进固定槽内,搭板与门之间相互固定,搭板保持竖直状态。卡接组件的设计,使得搭板不使用时处于竖直状态,减少了搭板占用的空间对吊篮本体移动时可能产生的阻碍作用。

优选的,所述门背离搭板的一侧开设有启动槽,启动槽与卡接滑槽连通,启动槽内设置有启动杆,启动杆与卡接滑块固定连接,启动杆与启动槽滑动配合且滑动方向垂直于桥体的延伸方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将启动杆竖直向上移动至卡接滑块脱离固定槽时,即可以将搭板展开抵接在桥体的上表面,启动杆的设计方便操作人员将挡板与门之间的限位进行解除,方便了搭板的展开。

优选的,所述搭板水平状态下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防护滑轨,第一防护滑轨垂直于搭板与吊篮本体的铰接轴线,第一防护滑轨开设有两个,第一防护滑轨相互平行设置在搭板沿桥体延伸方向的两端,底板的上表面开设有两个第二防护滑轨,第二防护滑轨与第一防护滑轨正对且连通,底板上设置有护栏,护栏的下表面与第一防护滑轨和第二防护滑轨均滑动连接且滑动方向垂直于桥体的延伸方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搭板搭在桥体上后,操作人员将护栏沿着第二防护滑轨移动至第一防护滑轨处,此时护栏对搭板两侧的空间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护栏的设计,提高了操作人员踩在搭板上的安全性,减少了操作人员对防撞护栏施工过程中受到的危险。

优选的,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开设有弧形滑轨,弧形滑轨设置有两个,两个弧形滑轨背离搭板的一端分别与两个第二防护滑轨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搭板要收起时,操作人员将护栏从第一防护滑轨移动至第二防护滑轨处,并将护栏的一侧沿着弧形滑轨进行滑动,护栏的另一侧在第二防护滑轨处进行转动,直至护栏抵接在门的侧壁上,即完成了护栏的收纳,减少了护栏对吊篮本体内部空间的干扰,便于了操作人员在吊篮本体内部的移动。

优选的,所述底板上开设有滑动滑轨,门的下端与滑动滑轨滑动连接且滑动方向平行于桥体的延伸方向,滑动滑轨的上表面开设有锁死槽,锁死槽内设置有锁死组件,锁死组件包括有锁死滑块和锁死弹簧,锁死滑块与锁死槽滑动配合且滑动方向垂直于桥体的延伸方向,门的下表面开设有锁死定位槽,锁死定位槽与锁死滑块卡接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两个门处于闭合状态时,锁死滑块在锁死弹簧的弹力作用下插入锁死定位槽内,门与底板之间相互固定,锁死组件的设计,减少了门闭合时突然展开的情况,提高了吊篮本体对操作人员的保护效果。

优选的,所述底板的上表面设置有触发组件,触发组件包括有触发滑块、回弹弹簧和回弹滑块,门的下表面开设有触发槽,触发槽贯穿门靠近搭板的一侧,触发槽与锁死定位槽连通,回弹滑块与触发槽滑动连接且滑动方向垂直于桥体延伸的方向,回弹弹簧的一端与回弹滑块固定连接,回弹弹簧的另一端与触发槽背离搭板的内壁固定连接,触发滑块与门滑动连接且滑动方向垂直于桥体的延伸方向,触发滑块的上表面开设有恢复槽,恢复槽与搭板靠近门的侧面插接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搭板由竖直转动至水平的过程中,触发滑块会不断的被搭板压着竖直向下移动,触发滑块向下移动会带动着回弹滑块向着背离搭板的一侧移动,回弹滑块会压着锁死滑块竖直向下移动直至脱离锁死定位槽时,此时两个门可以向着相互远离的方向进行移动。触发组件的设计,使得只有搭板完全抵接在桥体的上表面时,两个门才可以打开,从而提高了吊篮本体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减少了操作人员因操作失误受到的危险。

优选的,所述门的下端转动连接有多个滚轮,滚轮与滑动滑轨滚动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拉簧的设计,使得门在打开后,门会在拉簧的拉力作用下,不会轻易的滑动至闭合状态,而影响了操作人员对防撞护栏的安装和检修操作。

优选的,所述门在桥体延伸方向的一侧设置有拉簧,拉簧背离门的一端与吊篮本体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滚轮的设计将门与滑动滑轨之间的滑动摩擦转变为滚动摩擦,减少了滑动门时受到的摩擦力,方便了操作人员将门进行打开。

优选的,所述搭板水平状态下的下表面固定设置有缓冲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搭板打开后抵接在桥体上时,在惯性的作用下,搭板会受到一定的冲击力,缓冲垫的设计可以通过弹性形变吸收掉部分的冲击能量,减少搭板因冲击力受到损害的情况。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门和搭板的设计,方便了操作人员对防撞护栏的安装和检修;

2.护栏的设计,提高了操作人员踩在搭板上的安全性,减少了操作人员对防撞护栏施工过程中受到的危险;

3.触发组件的设计,减少了操作人员因操作失误受到的危险,提高了吊篮本体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用于防撞护栏安装与检修的吊篮安装在桥体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搭板打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搭板闭合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旨在说明卡接组件和启动杆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5是旨在说明触发组件与锁死组件配合关系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6是底板和搭板隐藏状态下旨在说明触发滑块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旨在说明护栏移动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旨在说明防护滑块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桥体;11、驱动滑轨;2、吊篮本体;21、底板;211、驱动电机;212、转杆;213、转轮;214、弧形滑轨;215、第二防护滑轨;216、锁死槽;217、滑动滑轨;3、门;31、滚轮;32、拉簧;33、卡接槽;34、启动槽;35、卡接滑槽;36、锁死定位槽;37、限位滑槽;38、触发槽;4、护栏;41、防护滑块;5、搭板;51、缓冲垫;52、第一防护滑轨;53、卡块;531、固定槽;6、启动杆;7、卡接组件;71、卡接滑块;72、卡接弹簧;8、锁死组件;81、锁死滑块;82、锁死弹簧;9、触发组件;91、触发滑块;911、限位滑块;912、恢复槽;92、回弹滑块;93、回弹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8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用于防撞护栏安装与检修的吊篮。

参照图1和图2,一种用于防撞护栏安装与检修的吊篮包括设置在桥体1延伸方向一侧的吊篮本体2,桥体1延伸方向一侧设置有驱动滑轨11,驱动滑轨11在桥体1浇注成型时预埋在桥体1上与桥体1固定连接,吊篮本体2呈上方开口的箱体结构,吊篮本体2的下方设为底板21,底板21在桥体1延伸方向的一侧固定设置有驱动电机211,驱动电机21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杆212,转杆212背离输出电机的一端固定设置有转轮213,转轮213与驱动滑轨11滚动连接。底板21靠近桥体1的一侧也固定设置有多个转杆212,且桥体1一侧的转杆212也固定设置有转轮213,桥体1一侧的转杆212上的转轮213与驱动滑轨11滚动连接。通过启动驱动电机211,驱动电机211带动转杆212转动,转杆212带动转轮213转动,从而使得吊篮本体2沿着桥体1的延伸方向进行移动。当需要对防撞护栏4进行安装与检修时,操作人员进入到吊篮本体2内,并随着吊篮本体2移动至桥体1待安装或待检修护栏4的位置处。

参照图3,底板21上设置有门3,门3设置有两个,底板21上开设有滑动滑轨217,门3的下端与滑动滑轨217滑动连接且滑动方向平行于桥体1的延伸方向,两个门3相互靠近的一侧抵接配合。吊篮本体2靠近桥体1的一侧设置有搭板5,搭板5与吊篮本体2铰接且铰接轴线平行于桥体1的延伸方向。当吊篮本体2移动至桥体1待安装护栏4的位置时,操作人员将搭板5搭设在桥体1的上表面,并将两个门3向着相互背离的方向进行滑动,操作人员可以通过踩在搭板5上对护栏4进行安装,门3和搭板5的设计,方便了操作人员对防撞护栏4的安装和检修。

参照图4,搭板5竖直状态靠近吊篮本体2的一侧设置有卡块53,本实施例较佳的设置卡块53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卡块53的连线平行于桥体1的延伸方向。卡块53上表面开设有固定槽531,门3靠近搭板5的一侧开设有两个卡接槽33,两个卡块53分别与两个卡接槽33卡接配合,门3靠近搭板5的一侧还开设有卡接滑槽35,卡接滑槽35与卡接槽33连通,卡接滑槽35内设置有卡接组件7,卡接组件7包括有卡接滑块71与卡接弹簧72,卡接滑块71与固定槽531卡接配合,卡接滑块71与卡接滑槽35滑动配合且滑动方向竖直,卡接滑块71的底端呈倾斜设置,且倾斜的方向为:竖直从上到下不断的靠近门3。卡接弹簧72竖直设置,卡接弹簧72的一端与卡接滑槽35的内壁固定连接,卡接弹簧72的另一端与卡接滑块71固定连接。当搭板5不使用时,操作人员将搭板5设置为竖直状态,此时卡块53插入进卡接槽33内,卡接滑块71会在卡接弹簧72的弹力作用下插入进固定槽531内,搭板5与门3之间相互固定,搭板5保持住竖直状态。卡接组件7的设计,使得搭板5不使用时处于竖直状态,减少了搭板5占用的空间对吊篮本体2移动时可能产生的阻碍作用。

参照图4,门3背离搭板5的一侧开设有启动槽34,启动槽34竖直延伸,启动槽34与卡接滑槽35连通,启动槽34内设置有启动杆6,启动杆6与卡接滑块71固定连接,启动杆6的轴向垂直于卡接滑块71,启动杆6与启动槽34滑动配合且滑动方向竖直。当操作人员需要将搭板5搭设在桥体1的上表面时,操作人员将启动杆6竖直向上移动至卡接滑块71脱离固定槽531时,操作人员即可以将搭板5展开抵接在桥体1的上表面。

参照图5,滑动滑轨217的上表面开设有锁死槽216,锁死槽216设置有两个,两个锁死槽216设置在两个门3相互靠近一侧的下方,两个锁死槽216内均设置有锁死组件8,锁死组件8包括有锁死滑块81和锁死弹簧82,锁死滑块81的顶端呈半球体的弧面设置,锁死滑块81与锁死槽216滑动配合且滑动方向竖直,门3的下表面开设有锁死定位槽36,锁死定位槽36与锁死滑块81卡接配合。当两个门3处于闭合状态时,锁死滑块81在锁死弹簧82的弹力作用下插入锁死定位槽36内,此时门3与底板21之间相互固定,门3无法被打开。锁死组件8的设计,使得门3在闭合状态下,可以对底板21之间相互固定,减少了门3闭合时突然展开的情况,提高了吊篮本体2对操作人员的保护效果。

参照图5和图6,底板21的上表面设置有触发组件9,触发组件9设置有两个,触发组件9包括有触发滑块91、回弹弹簧93和回弹滑块92。门3的下表面开设有触发槽38,触发槽38贯穿门3靠近搭板5的一侧和门3的下表面,触发槽38与锁死定位槽36连通且部分重合。回弹滑块92与触发槽38滑动连接且滑动方向水平垂直于桥体1延伸的方向,触发滑块91的底端呈倾斜设置,倾斜的方向为竖直方向上不断的靠近搭板5,触发滑块91的底端与回弹滑块92靠近搭板5的一端贴合,回弹滑块92背离搭板5的一端呈倾斜面,且倾斜的方向与触发滑块91底端的倾斜方向相同,回弹滑块92背离搭板5的一端与锁死滑块81的顶端抵接。回弹弹簧93的一端与回弹滑块92上端的凸起固定连接,回弹弹簧93的另一端与触发槽38背离搭板5的内壁固定连接,回弹弹簧93一直处于压缩状态。触发滑块91靠近门3的一侧固定设置有限位滑块911,门3靠近搭板5的一侧开设有两个限位滑槽37,限位滑槽37呈水平背离搭板5的方向开口阶梯状增大的形状,限位滑块911与限位滑槽37滑动连接且滑动方向竖直。触发滑块91的上表面开设有恢复槽912,搭板5竖直状态时,恢复槽912与搭板5的底面插接配合。

当搭板5转动至水平状态抵接在桥体1的上表面时,搭板5的下表面压在触发滑块91的上表面上,搭板5的转动过程中,触发滑块91会不断的被搭板5压着竖直向下移动,触发滑块91向下移动会带动着回弹滑块92水平向着背离搭板5的一侧移动,回弹滑块92向着背离搭板5的方向移动时,回弹滑块92会压着锁死滑块81竖直向下移动直至脱离锁死定位槽36时,此时两个门3可以相互向着远离的方向进行移动。当操作人员将搭板5展开,搭板5没有完全抵接在桥面上时,操作人员就踩在搭板5上容易造成危险,触发组件9的设计,使得只有搭板5完全抵接在桥体1的上表面时,两个门3才可以打开,从而提高了吊篮本体2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减少了操作人员因操作失误受到的危险。

参照图7和图8,搭板5水平状态下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防护滑轨52,第一防护滑轨52垂直于搭板5与吊篮本体2的铰接轴线,第一防护滑轨52开设有两个,第一防护滑轨52相互平行设置在搭板5沿桥体1延伸方向靠近两端的位置,底板21的上表面开设有两个第二防护滑轨215,第二防护滑轨215与第一防护滑轨52正对且连通,底板21上设置有护栏4,护栏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护滑块41,防护滑块41呈圆柱状,第一防护滑轨52和第二防护滑轨215的开口均呈竖直向下阶梯状增大的形状,防护滑块41与第一防护滑轨52和第二防护滑轨215均滑动配合且滑动方向水平垂直于桥体1的延伸方向。底板21的上表面开设有弧形滑轨214,弧形滑轨214设置有两个,两个弧形滑轨214背离搭板5的一端分别与两个第二防护滑轨215连通,弧形滑轨214呈四分之一圆的圆弧状,两个弧形滑轨214的凹面相互正对。

搭板5搭在桥体1上后,操作人员将护栏4沿着第二防护滑轨215移动至第一防护滑轨52处,此时护栏4对搭板5两侧的空间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当搭板5要收起时,操作人员将护栏4从第一防护滑轨52移动至第二防护滑轨215处,并将护栏4的一侧沿着弧形滑轨214进行滑动,护栏4的另一侧在第二防护滑轨215处进行转动,直至护栏4抵接在门3的侧壁上,即完成了护栏4的收纳。当搭板5抵接在桥体1上时,搭板5在桥体1延伸方向的两侧处于空落的状态,操作人员脚下打滑时,容易产生掉落的危险,护栏4的设计,提高了操作人员踩在搭板5上的安全性,减少了操作人员对防撞护栏4施工过程中受到的危险。弧形滑轨214的设置,使得护栏4不使用时,可以贴合在吊篮本体2的侧壁上,减少了护栏4对吊篮本体2内部空间的干扰,便于了操作人员在吊篮本体2内部的移动。

参照图7,门3在桥体1延伸方向的一侧设置有拉簧32,拉簧32背离门3的一端与吊篮本体2固定连接。拉簧32的设计,使得门3在打开后,门3会在拉簧32的拉力作用下,不会轻易的滑动至闭合状态,而影响了操作人员对防撞护栏4的安装和检修操作。

参照图6,门3的下端转动连接有多个滚轮31,滚轮31与滑动滑轨217滚动配合。滚轮31的设计将门3与滑动滑轨217之间的滑动摩擦转变为滚动摩擦,减少了滑动门3时受到的摩擦力,方便了操作人员将门3进行打开。

参照图3,搭板5水平状态下的下表面固定设置有缓冲垫51,本实施例较佳的设置缓冲垫51的材质为橡胶材质。当搭板5打开后抵接在桥体1上时,在惯性的作用下,搭板5会受到一定的冲击力,缓冲垫51的设计可以通过弹性形变吸收掉部分的冲击能量,减少搭板5因冲击力受到损害的情况。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用于防撞护栏安装与检修的吊篮的实施原理为:操作人员将吊篮本体2移动至待安装或检修的防撞护栏4处,操作人员将搭板5打开搭设在桥体1的上表面,当搭板5完全打开后,门3与底座之间的限位接触,操作人员将两个门3相互滑开,然后操作人员将护栏4沿第二防护滑轨215滑动至第一防滑滑轨处,此时操作人员可以站在搭板5上对桥体1上的防撞护栏4进行安装或检修。当操作人员施工完毕后,操作人员将护栏4收回至吊篮本体2内,将两个门3闭合后,将搭板5转动至竖直状态即可。综上所述,本申请具有在对操作人员提供保护作用的前提下,便于操作人员对防撞护栏4进行施工的优点。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