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道路防撞护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12818发布日期:2021-02-03 12:57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一种市政道路防撞护栏的制作方法

[0001]
本申请涉及市政道路安全防护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市政道路防撞护栏。


背景技术:

[0002]
道路建设是基建设施发展的重要部分,是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在道路建设过程中,除了道路自身质量的把控之外,保证道路安全也是重中之重;通常,在道路边侧,尤其是在道路边侧与边侧地面形成高低差的地方,均会采用护栏的方式提高道路安全性能,减少车辆翻出道路的几率。
[0003]
现有一种防撞护栏,参照图5和图6,其包括多根竖向设置的固定板1、比多根固定板1少一个的护板2以及用于将护板2固定在固定板1上的紧固件3;多根固定板1沿道路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其低端固定于道路,护板2设置于相邻两根固定板1之间,且相邻两块护板2相邻的一端叠置并通过紧固件3同时固定于固定板1;其中,紧固件3采用螺栓和配套的螺母。
[0004]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护栏受撞承受高速冲击时,由于仅依靠护板的摩擦力和强度以及固定板的固定程度来吸收碰撞动能,阻尼时间较短,导致防撞效果相对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为了改善护栏防撞效果相对不佳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市政道路防撞护栏。
[0006]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市政道路防撞护栏,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
一种市政道路防撞护栏,包括多根竖向设置于道路边侧的固定板、比多根固定板少一个的多块护板以及用于将护板固定于固定板的紧固件,多根所述固定板沿道路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护板设置于相邻两根固定板之间,所述紧固件同时固定于固定板和护板的端部,所述护板相对于固定板位于道路的内侧,且所述护板沿道路宽度方向滑移连接于紧固件;所述护板和固定板之间沿道路宽度方向设置有两组卸力单元,所述卸力单元沿道路宽度方向滑移连接于紧固件,所述卸力单元包括两块卸力板,所述卸力板采用弹簧钢,所述卸力板的板面呈三分之一球面的球面状,且同一组卸力单元的两块所述卸力板的开口方向相背。
[000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护板受撞时,具有弹性性能且呈球面状的卸力板形成受力形成形变,以达到卸力作用,同时,在护板受撞,卸力板形变的过程中,护板和卸力板在紧固件上滑移,该滑移距离形成一个缓冲作用,使得护栏的防撞效果更佳。
[0009]
优选的,所述卸力板周向形成有多块延伸板。
[0010]
优选的,所述延伸板固定有第一卸力筒,所述第一卸力筒位于靠近护板的所述卸力单元且固定于远离护板的所述延伸板,所述第一卸力筒沿道路宽度方向贯穿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成型有内螺纹;所述延伸板还设置有第二卸力筒,所述第二卸力筒位于远离护板的所述卸力单元且固定于靠近护板的所述延伸板,所述第二卸力筒与第一卸
力筒同轴线并同时螺纹连接于延伸板和第一卸力筒。
[001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卸力板受力时,力传递给第一卸力筒和第二卸力筒,增大受力点,减少卸力板受压并受损的几率;且四块卸力板形变相向移动时,第一卸力筒和第二卸力筒相向移动,需要先损坏彼此的螺纹连接部位,即受损的螺纹形成压力代偿,使得卸力效果更佳。
[0012]
优选的,所述第一卸力筒靠近护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呈t状并螺纹连接于第一卸力筒,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螺纹连接于延伸板并滑移连接于护板,所述第一连接杆伸出护板的一端螺纹连接有螺母;所述第二卸力筒沿其轴线方向贯穿开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成型有内螺纹并螺纹连接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呈t状并螺纹连接于第二卸力筒,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螺纹连接于延伸板并滑移连接于固定板,所述第二连接杆伸出固定板的一端螺纹连接有螺母。
[001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护板受撞且卸力板形变时,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分别与卸力板螺纹连接的部位先受损,形成代偿和卸力作用;在该过程中,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分别与第一卸力筒和第二卸力筒螺纹连接的部位也可能受损,形成代偿,使得卸力效果更佳。
[0014]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杆部均套设有第一卸力弹簧,套设于第一连接杆的所述第一卸力弹簧的两端分别抵接于延伸板和第一连接杆的t状端,套设于第二连接杆的所述第一卸力弹簧的两端分别抵接于延伸板和第二连接杆的t状端。
[001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卸力板形变时,第一卸力弹簧受压缩短,可进一步形成卸力作用。
[0016]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杆的t状端侧间隔设置有多个固定于第一连接孔的孔壁的卸力环,该多个所述卸力环与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均形成间距;所述第二连接杆的t状端侧也设置有固定于第二连接孔的卸力环,该所述卸力环与第二连接杆形成间距。
[001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受力相向移动时,卸力环被损坏,吸收部分压力;且在该过程中,卸力环与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形成的间距可形成缓冲作用,使得卸力效果相对更佳。
[0018]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t状端侧均设置有多个第二卸力弹簧,靠近第一连接杆的多个所述第二卸力弹簧的两端同时抵接于卸力环和第一连接杆,靠近第二连接杆的多个所述第二卸力弹簧的两端同时抵接于卸力环和第二连接杆。
[001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卸力弹簧受压形变,形成卸力作用。
[0020]
优选的,所述护板靠近固定板的一侧间隔设置有两块加强板,所述加强板固定于地面并抵接于护板,所述加强板位于两根固定板之间。
[002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板形成支撑,可相对增大护板的受撞性能。
[0022]
优选的,两块所述加强板相向的一侧均固定有第一拉绳且固定于第一拉绳的一端,所述第一拉绳的另一端穿过另一块加强板并穿过最近的第二卸力筒的筒壁,所述第一拉绳的穿过第二卸力筒的一端固定有两根端部分别固定于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第二拉绳,两根所述第二拉绳的其中一端均与第一拉绳固定。
[002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护板中间部位受撞弯折,加强板形变时,第一拉绳同步形变,使得第二拉绳将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拉动,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相向移动,进
而把压力转递给卸力单元,进行卸力。
[0024]
优选的,两块所述加强板之间设置有同时套设于两根第一拉绳的第三卸力弹簧。
[0025]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6]
1.通过设置由弹簧钢制成的卸力板,使得护板受撞后,力传递给卸力板,通过卸力板的形变进行卸力作用,从而增强护栏的受撞性能;并通过设置第一卸力筒、第二卸力筒、第一卸力弹簧、卸力环以及第二卸力弹簧,使得护栏受撞后,将传递给卸力板的压力分解、代偿,从而改善护栏防撞效果相对不佳的问题;
[0027]
2.通过设置加强板,相对增强护板的受撞能力,并利用第一拉绳和第二拉绳,将护板受撞的压力传递给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进而传递给卸力单元,从而增强整个护栏的防撞性能。
附图说明
[0028]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9]
图2是图1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0]
图3是本申请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主要展示卸力单元的内部结构;
[0031]
图4是本申请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主要展示加强板的安装结构;
[0032]
图5是相关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3]
图6是图5中b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4]
上述附图中:1、固定板;2、护板;3、紧固件;4、卸力板;41、延伸板;5、第一卸力筒;51、第一连接孔;52、第一连接杆;6、第二卸力筒;61、第二连接孔;62、第二连接杆;7、第一卸力弹簧;71、卸力环;72、第二卸力弹簧;8、加强板;81、第一拉绳;82、第二拉绳;83、第三卸力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35]
下面结合附图1-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6]
参照图1和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市政道路防撞护栏,包括多根固定板1、多块护板2以及多个紧固件3;多根固定板1沿道路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固定板1竖向设置,其低端采用预埋的方式固定于道路边侧;多块护板2的数量比多根固定板1的数量少一个,且在相邻两根固定板1之间均竖向设置有一块护板2,护板2相对于固定板1靠近道路内侧且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通过紧固件3固定于两根固定板1;其中,相邻两块护板2相邻的一端通过叠置的方式同时固定于同一根固定板1上。紧固件3采用螺栓和配套的螺母。安装时,将紧固件3沿道路宽度方向同时穿设于护板2和固定板1,并拧上螺母即可;且螺栓的杆部与护板2和固定板1的连接方式均为滑移连接,使得紧固件3可直接穿过固定板1和护板2,安装快速,并保证固定效果较佳。
[0037]
参照图1和图2,在固定板1和护板2之间设置有两组卸力单元,卸力单元包括两块卸力板4,卸力板4采用具有高强度、弹性性能以及抗疲劳强度较佳的弹簧钢制成,使得卸力板4本身具有较佳的弹性性能;四块卸力板4沿道路宽度方向排布,且卸力板4的板面呈三分之一球面的球面状,使得卸力板4的受压性能增强;在其中心处预开设有通孔。安装时,将紧固件3从四块卸力板4的通孔依次穿过,并使得同一卸力单元的两块卸力板4的开口方向相
背。当护栏受撞击时,四块卸力板4受到传递而来的力形成形变,从而达到卸力的目的,改善护栏防撞效果相对不佳的问题;同时,护板2受撞、卸力板4形变时,护板2可相对紧固件3滑动,相对于护板2被固定死的方式,该滑动过程中可相对形成另一卸力方式,从而相对降低护板2直接被撞断的几率。
[0038]
在卸力板4的边侧周向设置有多块延伸板41,延伸板41一体成型于卸力板4,多块延伸板41可为3块、4块、5块或者其他个数,图中仅展示为4块。由于同一卸力单元的两块卸力板4的开口方向相背,使得靠近护板2的延伸板41直接与护板2接触,增大了卸力板4与护板2的接触面积,使得护板2受撞时,力能更好的传递给卸力单元,从而使得卸力效果较佳;另外,在护板2局部受撞时,与受撞点最近的延伸板41受损几率更大,可相对降低其他延伸板41和卸力板4受损的几率,从而使得卸力单元的卸力效果相对长期较佳。
[0039]
参照图2和图3,在靠近护板2的卸力单元,且远离护板2的延伸板41上焊接有第一卸力筒5,该第一卸力筒5的轴线方向沿道路宽度方向延伸且延其轴线处贯穿开设有成型有内螺纹的第一连接孔51;在第一卸力筒5靠近护板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杆52,第一连接杆52的一端呈t状并螺纹连接于第一连接孔51,第一连接杆52的另外一端同时穿过延伸板41和护板2且与延伸板41呈螺纹连接、与护板2呈滑移连接;在第一连接杆52穿过护板2的一端螺纹连接有螺母,以将螺纹连接于第一卸力筒5的第一连接杆52与护板2连接,形成力的传递路径,使得护板2受撞时,部分撞击力传递给第一连接杆52,并传递给第一卸力筒5与护板2和第一卸力筒5的螺纹连接部,使得螺纹损坏,形成代偿,减少卸力单元受损的几率,使得卸力效果更佳。
[0040]
在第一连接杆52的杆部套设有第一卸力弹簧7,第一卸力弹簧7的两端分别抵接于第一连接杆52的t状端和靠近护板2的延伸板41,使得卸力板4受力发生形变时,该第一卸力弹簧7承受部分力,形成卸力作用,使得卸力效果更佳。
[0041]
安装时,先将第一连接杆52与第一卸力筒5螺纹连接;再将第一卸力弹簧7套设于第一连接杆52,并将第一连接杆52螺纹连接于靠近护板2的卸力板4,使得第一连接杆52从护板2穿过;此后,拧上螺母,再将紧固件3穿过该卸力单元和护板2,并进行另一卸力单元的安装。受撞时,卸力板4发生形变,第一连接杆52与卸力板4的螺纹部分受力损坏以及第一卸力弹簧7受力收缩形变,形成卸力作用。
[0042]
参照图2和图3,在远离护板2的卸力单元,且靠近护板2的延伸板41上螺纹连接有第二卸力筒6,第二卸力筒6与第一卸力筒5同中心轴线,且成型有外螺纹,第二卸力筒6通过该外螺纹可螺纹连接于延伸板41和第一连接孔51。当护板2受力及靠近护板2的卸力单元形变时,第一卸力筒5受力并使得力可传递给第二卸力筒6,使得受力面积增大,增强卸力效果。第二卸力筒6沿其轴线方向贯穿开设有第二连接孔61,第二连接孔61成型有内螺纹并螺纹连接有第二连接杆62,第二连接杆62螺纹连接于第二卸力筒6的一端呈t状,第二连接杆62的另外一端螺纹连接于延伸板41并滑移连接于固定板1,第二连接杆62穿过固定板1的一端螺纹连接有螺母。当第二卸力筒6受力时,力传递给第二连接杆62,靠近护板2的卸力单元形变并相对远离固定板1移动,此时,第二连接杆62与延伸板41的螺纹连接部位受损,形成部分力的代偿,进一步减少远离护板2的卸力单元直接受力而损坏的几率。
[0043]
在第二连接杆62的杆部也套设有第一卸力弹簧7,该第一卸力弹簧7的两端分别抵接于第二连接杆62的t状端和靠近固定板1的延伸板41,使得靠近固定板1的卸力单元受力
发生形变时,该第一卸力弹簧7承受部分力,形成卸力作用,使得卸力效果更佳。
[0044]
在将紧固件3穿过靠近护板2的卸力单元之前,将靠近固定板1的卸力单元安装。安装时,先将第二连接杆62与第二卸力筒6螺纹连接;再将第一卸力弹簧7套设于第二连接杆62,并将第二连接杆62螺纹连接于靠近固定板1的卸力板4,使得第二连接杆62从固定板1穿过并拧上螺母;此后,转动第二卸力筒6使得靠近固定板1的卸力单元中远离固定板1的卸力板4安装在第二卸力筒6上,同时,使得第二卸力筒6螺纹连接于第一卸力筒5;最后,将紧固件3同时穿过两个卸力单元,并紧固即可。
[0045]
在第一连接孔51的孔壁间隔固定有多个卸力环71,卸力环71设置于第一连接杆52的t状端侧并与第一卸力筒5同中心轴线,使得第一连接杆52和第二卸力筒6两者与第一卸力筒5的螺纹连接部均损坏时,第一连接杆52和第二卸力筒6在力的作用下相向移动时,卸力环71产生阻挡作用,在冲击力的作用下损坏,从而达到代偿、卸力的作用。其中,该卸力环71与第一连接杆52和第二卸力筒6均形成间距,以通过该间距形成缓冲作用,使得卸力效果更佳。
[0046]
在第二卸力筒6内,在第二连接杆62的t状端也设置有卸力环71,该卸力环71与第二连接杆62形成间距,使得第二连接杆62相对第二卸力筒6滑动朝向护板2时,该卸力环71可形成缓冲和卸力的作用。
[0047]
在第一连接杆52和第二连接杆62的t状端侧均设置有多个第二卸力弹簧72,其中,部分第二卸力弹簧72的两端同时抵接于第一连接杆52和靠近第一连接杆52的卸力环71剩下的第二卸力弹簧72的两端同时抵接于第二连接杆62和靠近第二连接杆62的卸力环71,使得第一连接杆52和/或第二连接杆62受力相向移动时,第二卸力弹簧72被压缩,形成卸力。为便于安装,可将第二卸力弹簧72的一端先固定于卸力环71上。
[0048]
参照图3和图4,在护板2靠近固定板1的一侧设置有两块加强板8,加强板8设置于相邻两根固定板1之间且两者板面相向、间隔;加强板8竖向设置且其一端预埋于道路,使得护板2受撞时,加强板8可形成支撑,减少车辆撞翻护板2并翻出道路的几率,相对增强安全性能。
[0049]
在两块加强板8相向的一侧均固定有第一拉绳81,第一拉绳81的一端固定于加强板8,其另一端穿过另一块加强板8后朝向最近的第二卸力筒6延伸,并从第二卸力筒6的筒壁预留的孔洞穿入;在第一拉绳81穿入第二卸力筒6的内部的一端固定有两根第二拉绳82,第二拉绳82的其中一端均与第一拉绳81固定,且其中一个第二拉绳82的另外一端固定于第一连接杆52,另外一根第二拉绳82的另外一端固定于第二连接杆62的端部。在护板2受撞,使得加两块加强板8产生形变并相向移动时,第一拉绳81受力,两根第二拉绳82受力,将第一连接杆52和第二连接杆62,从而将力传递给卸力单元并进行卸力,防止车辆翻出道路的效果更佳。
[0050]
同理,在两块加强板8之间设置有第三卸力弹簧83,该第三卸力弹簧83的同时套设于两根第一拉绳81,使得两块加强板8相向移动时,第三卸力弹簧83被压缩,从而达到一定的卸力作用,使得护栏的整体防撞效果更佳。
[0051]
本申请实施例关于一种市政道路防撞护栏的安装方法为:先将固定板1预埋在道路边侧,然后安装卸力单元和护板2。安装时,先将靠近固定板1的卸力单元通过第二连接杆62固定于固定板1,其具体固定方法为:先将其中一根第二拉绳82的一端固定于第二连接杆
62的端部,使得第二连接杆62与第二卸力筒6螺纹连接,第二卸力弹簧72抵接于第二连接杆62,并将第二拉绳82的另一端从第二卸力筒6预留的孔穿出;再将第一卸力弹簧7套设于第二连接杆62,并将第二连接杆62螺纹连接于靠近固定板1的卸力板4,使得第二连接杆62从固定板1穿过并拧上螺母;此后,转动第二卸力筒6使得靠近固定板1的卸力单元中远离固定板1的卸力板4安装在第二卸力筒6上即可。再将靠近护板2的卸力单元通过第一连接杆52固定在护板2上,其具体固定方法为:先将另外一根第二拉绳82的一端固定于第一连接杆52,再将第一连接杆52与第一卸力筒5螺纹连接,第二卸力弹簧72抵接于第一连接杆52;此后,将第一卸力弹簧7套设于第一连接杆52,并将第一连接杆52螺纹连接于靠近护板2的卸力板4,使得第一连接杆52从护板2穿过并拧上螺母即可。之后,将紧固件3依次穿过护板2、两个卸力单元和固定板1,并拧上螺母,通过紧固件3使得护板2、两个卸力单元和固定板1固定,不再松动即可;拧上螺母前,转动第二卸力筒6,将另外一根第二拉绳82的另外一端从第二卸力筒6预留的孔拉出,并使得第二卸力筒6与第一卸力筒5螺纹连接。
[0052]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