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道岔整体插铺的三维快速转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00924发布日期:2021-02-20 16:34阅读:8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道岔整体插铺的三维快速转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涉及道岔运转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道岔整体插铺的三维快速转换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在既有线路上插铺道岔前必须将道岔组装完成,焊接成整体,后再通过将道岔移动到设计位置进行铺设。在特殊情况下,道岔不能通过一次移动直接铺设到位,需要通过纵移、横移才能到达设计位置,道岔移动时需要借助走行轨道,道岔下方需要支垫滚轮,在横移完成后需要将道岔起升,撤除横移滑轨及滚轮,纵向移动时需要二次支垫滚轮,插铺18#及以上大号码道岔时由于道岔长度69米以上,两次安装滚轮及道岔起升需要耗费大量人工以及消耗很多时间。插铺道岔施工往往都在封锁点内进行,每分钟时间都非常宝贵,因此急需要一种安装一次就可以实现道岔整体升降及横纵移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发明为了减少插铺道岔时多次转换装置的步骤,节省所耗费的时间和人力,提供了一种用于道岔整体插铺的三维快速转换装置,该装置可实现道岔整体起升,横移和纵移之间快速切换。
[0004]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道岔整体插铺的三维快速转换装置,道岔包括岔枕和钢轨,所述钢轨与所述岔枕固定连接,三维快速转换装置包括运行装置和升降装置,所述运行装置包括承托机构和设置在承托机构下的滚轮机构,岔枕置于所述承托机构上,所述滚轮机构包括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所述第一滚轮轴向与第二滚轮轴向垂直,所述第一滚轮在设定轨道上滑移时,所述第二滚轮高于所述轨道,所述升降装置上设置有用于连接钢轨的钢轨挂钩;
[0005]
所述钢轨下铺设有置有至少一个岔枕。
[0006]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滚轮为第一方向滑移的滚轮,所述第二滚轮为第二方向滑移的滚轮,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所述第一滚轮设置有两个,第二滚轮设置于两个第一滚轮之间,第二滚轮离地高度高于第一滚轮离地高度。
[0007]
进一步的,所述承托机构包括平放的承托板、设置于承托板上的侧挡板以及设置在侧挡板上的圆钢,岔枕置于承托板上且限位于侧挡板内,在所述侧挡板上设置有通孔,所述圆钢穿过通孔连接侧挡板,所述圆钢置于岔枕远离承托板的一端端面上方。
[0008]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装置通过油缸驱动,所述钢轨上设置有便于钢轨挂钩抓握的凸块,所述钢轨挂钩上设置有与所述凸块相适应的卡口,所述凸块置于所述卡口内,且通过紧固螺栓将所述凸块紧固在所述卡口内。
[0009]
进一步的,所述挂钩上的卡口由勾爪和设置在勾爪对侧的挡板形成,所述凸块包括头部和颈部,头部和颈部直角过渡,勾爪勾在所述凸块的头部与颈部过渡处,所述紧固螺栓将所述凸块压紧在所述勾爪上。
[0010]
进一步的,两个第一滚轮之间间距为1435mm。
[0011]
本发明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包括:本发明中的装置在道岔下方安装本装置,每套装置之间安装间隔7-9米,就可实现道岔整体起升,横移后抽掉横向滑轨,落下道岔,再纵向移动到设计位置即完成道岔的铺设。
附图说明
[0012]
图1 本发明中用于道岔整体插铺的三维快速转换装置的装置与道岔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3]
图2 本发明中用于道岔整体插铺的三维快速转换装置的运行装置结构主视图;
[0014]
图3 图2中装置的侧视图;
[0015]
图4 本发明中升降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6]
图5 本发明中三维快速转换装置在铁轨上运行示意图;
[0017]
图中1、升降装置,101、油缸,102、钢轨挂钩,103、勾爪,104、紧固螺栓,105、底座,2、油管,3、岔枕,4、钢轨,5、运行装置,6、纵向走行轨,7、纵向走行轨枕, 501、圆钢,502、侧挡板,5022、通孔,503、承托板,504、支撑板,505、第一滚轮,506、第二滚轮,8、凸块,801、头部,802、颈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解释说明,但应当理解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19]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中的一种用于道岔整体插铺的三维快速转换装置,道岔包括岔枕3和钢轨4,所述钢轨4与所述岔枕3固定连接,三维快速转换装置包括运行装置和升降装置1,所述运行装置5包括承托机构和设置在承托机构下的滚轮机构,岔枕3置于所述承托机构上,所述滚轮机构包括第一滚轮505和第二滚轮506,所述第一滚轮505轴向与第二滚轮506轴向垂直,所述第一滚轮505为第一方向滚动的滚轮,所述第二滚轮506为第二方向滚动的滚轮,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所述第一滚轮505设置有两个,第二滚轮506设置于两个第一滚轮505之间,第二滚轮506离地高度高于第一滚轮505离地高度,所述第一滚轮505在设定轨道上滑移时,所述第二滚轮506高于所述轨道,不妨碍装置的移动,具体的第一方向为纵向,第二方向为横向,所述升降装置1上设置有用于连接钢轨4的钢轨挂钩102;所述钢轨4下铺设有置有至少一个岔枕3,本实施例中有若干个,每隔两个岔枕3设置一个运行装置5,第一滚轮505通过支撑板504设置在承托板503下方,第一滚轮505的转轴设置在支撑板504上。
[0020]
所述承托机构包括平放的承托板503、设置于承托板503上的侧挡板502以及设置在侧挡板502上的圆钢501,岔枕3置于承托板503上且限位于侧挡板502内,在所述侧挡板502上设置有通孔5022,所述圆钢501穿过通孔5022连接侧挡板502,所述圆钢501置于岔枕3远离承托板503的一端端面上方,侧挡板502防止岔枕3在运行装置5上侧向滑移,侧挡板502、圆钢501和承托板503相互配合将运行装置5限位在岔枕3上,防止在吊装过程中脱离岔枕3。具体的,侧挡板502为两相对设置的竖向挡板,在竖向挡板的上端即远离承托板503的一端设置通孔5022,圆钢501穿设在两竖向挡板的通孔5022内,然后固定。
[0021]
所述升降装置1通过油缸101驱动,具体包括底座105和油缸101,油缸101连接有油管2,油缸101上设置钢轨挂钩102,所述钢轨4上设置有便于钢轨挂钩102抓握的凸块8,所述钢轨挂钩102上设置有与所述凸块8相适应的卡口,所述凸块置于所述卡口内,且通过紧固螺栓104将所述凸块8紧固在所述卡口内。
[0022]
所述挂钩上的卡口由勾爪103和设置在勾爪103对侧的挡板形成,所述凸块8包括头部801和颈部802,头部801和颈部802直角过渡,勾爪103勾在所述凸块的头部801与颈部802过渡处,所述紧固螺栓104将所述凸块8压紧在所述勾爪103上。
[0023]
两个第一滚轮505之间间距为1435mm。
[0024]
如图5,为行走装置带动道岔在纵向走行轨6上行走,该段纵向走行轨6上铺设有纵向走行轨枕7。
[0025]
在道岔移动之前,先安装起升装置,再将运行装置5纵向布置,间隔5-7米(9-11根岔枕3)安装一个运行装置5,安装在岔枕3下方,岔枕3底部接触到承托板503后,将圆钢501穿好,保证道岔起升后滚轮不掉落。运行装置5安装时每根岔枕3上的两个滚轮间隔为1435mm,保证纵移滚轮能在既有线上正常滚动,运行装置5安装前注意道岔重心位置,保证可以平稳承托起整组道岔。插铺道岔时,先使用起升装置将道岔整体提升,在运行装置5的第二滚轮506下穿入横移滑轨,落道岔后运行装置5横向滚轮落在横移轨道上,将道岔整体横移,横移至既有线轨道上方,整体起升道岔,将横移滑轨撤除,将道岔落在既有线钢轨4上,保证运行装置5滚轮可以在既有线上正常运转,之后利用第一滚轮505纵向移动运行装置和道岔,纵移到位后整体顶升道岔,将运行装置撤除,再落道岔到位。此平台装置减少了道岔起升装置、道岔运行装置5安装、拆卸的次数,缩短了道岔插铺时的工作时间,提高了劳动效率。
[0026]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为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内容的限制。
[0027]
上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本发明并不仅限于实施例的内容。对于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范围内可以有各种变化和更改,所作的任何变化和更改,均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