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道路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4047781发布日期:2021-02-23 19:29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0001]
本发明涉及道路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市政道路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混凝土路面开裂的原因有很多:譬如:混凝土水灰比过多,混凝土路面养护周期不 足,地基不均匀沉降,路基压实度不均匀,混凝土板块面积过大等。不管是什么原因,路面开 裂是由于应力引起的,混凝土水灰比过多和混凝土路面养护周期不足会产生收缩应力,地 基不均匀沉降和路基压实度不均匀会产生沉降应力,混凝土板块面积过大会产生温度应 力。混凝土路面抵抗开裂的主要构件是钢筋,但是在实践工程中抗裂效果不明显。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市政道路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法,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市政道路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基层原料的配制 :基层原料为水泥含量为 6% 的水泥稳定碎石,该 由水 泥稳定碎石质量比为 100:110:1400-1500:650-660 的水泥、水、碎石及石粉混合均匀得到;步骤2、将步骤1得到的水泥稳定碎石平铺、摊铺、碾压完成及养生;步骤3、摊铺和振捣 :对于半干硬性现场拌制的混凝土一次摊铺容许达到的混凝土路面板 最大板厚度为 20 ~ 25cm ;塑性的商品混凝土一次摊铺的最大厚度为 26cm ; 超过一次 摊铺的最大厚度时,应分两次摊铺和振捣,两层铺筑的间隔时间不得超过 3omin,下层厚度 约大于上层,且下层厚度为 3/5 ;步骤4、接缝施工 :拉杆在立模后浇筑混凝土之前安设,纵向施工缝的拉杆则穿过模板的 拉杆孔安设,纵缝槽宜在混凝土硬化后用锯缝机锯切 ;步骤5、抹平与防滑 :水泥混凝土路面面层混凝土浇筑后,对混凝土路面采用机械抹光,且用锯槽机将路面锯成深 5 ~ 6mm、宽 2 ~ 3mm、间距 2omm 的小横槽;步骤6、养护和填缝 :在混凝土板做面完毕后,均匀喷洒过氯乙烯使形成不透气的薄膜保持膜内混凝土的水分,保湿养生 ;可采用聚氯乙烯胶泥和沥青玛蹄脂对缝隙进行填充。
[0005]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6中,封缝工作在混凝土初凝后进行,封缝时,应先清除干净缝隙内泥砂等杂物。
[0006]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1的水泥稳定碎石摊铺厚度为 30-45cm。
[0007]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1的养生时间为 25-35 天。
[0008]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法,提高混凝土抵抗长期反复变形的能 力,混凝土路面周围环境的温度,温度时刻处在变动之中,混凝土板块的伸缩变形又受结构 层的约束,因而板块的温度内力也时刻处于拉压反复变化之中,将引起混凝土抗拉强度的 降低。而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路面,使混凝土同步出现拉应力,不存在开裂问题,也
由于拉应 力出现的次数少,大大减少了混凝土拉裂的可能性,因而提高了混凝土路面的使用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0009]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10]
一种市政道路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基层原料的配制 :基层原料为水泥含量为 6% 的水泥稳定碎石,该 由水 泥稳定碎石质量比为 100:110:1400-1500:650-660 的水泥、水、碎石及石粉混合均匀得到;步骤2、将步骤1得到的水泥稳定碎石平铺、摊铺、碾压完成及养生;步骤3、摊铺和振捣 :对于半干硬性现场拌制的混凝土一次摊铺容许达到的混凝土路面板 最大板厚度为 20 ~ 25cm ;塑性的商品混凝土一次摊铺的最大厚度为 26cm ; 超过一次 摊铺的最大厚度时,应分两次摊铺和振捣,两层铺筑的间隔时间不得超过 3omin,下层厚度 约大于上层,且下层厚度为 3/5 ;步骤4、接缝施工 :拉杆在立模后浇筑混凝土之前安设,纵向施工缝的拉杆则穿过模板的 拉杆孔安设,纵缝槽宜在混凝土硬化后用锯缝机锯切 ;步骤5、抹平与防滑 :水泥混凝土路面面层混凝土浇筑后,对混凝土路面采用机械抹光,且用锯槽机将路面锯成深 5 ~ 6mm、宽 2 ~ 3mm、间距 2omm 的小横槽;步骤6、养护和填缝 :在混凝土板做面完毕后,均匀喷洒过氯乙烯使形成不透气的薄膜保持膜内混凝土的水分,保湿养生 ;可采用聚氯乙烯胶泥和沥青玛蹄脂对缝隙进行填充。
[0011]
所述步骤6中,封缝工作在混凝土初凝后进行,封缝时,应先清除干净缝隙内泥砂等杂物。所述步骤1的水泥稳定碎石摊铺厚度为 30-45cm。所述步骤1的养生时间为 25-35 天。
[0012]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