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公路工程用的公路裂缝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882883发布日期:2021-07-16 18:52阅读:63来源:国知局
一种公路工程用的公路裂缝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公路工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公路工程用的公路裂缝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2.公路工程,指公路构造物的勘察、测量、设计、施工、养护、管理等工作。公路工程构造物包括:路基、路面、桥梁、涵洞、隧道、排水系统、安全防护设施、绿化和交通监控设施,以及施工、养护和监控使用的房屋、车间和其他服务性设施,而在长期的使用中,公路部分地段由于各种因素会出现裂缝,为了保障路面的平整以及对驶经车辆轮胎的保护便需要对裂缝进行填补处理,可裂缝的大小往往较为纤细,故此工作人员在填补之前通常会将裂缝周围的地面完全掀起后再行填补,但是路面的填补对材料的纯度要求极高,所以在填补处理之前工作人员还需要将裂缝处挖出的碎屑灰尘等进行充分的清洁,但手工清洁较为的费时费力效率极低,这将大大影响到填补处理的速率,不利于公路快速恢复使用,再者,工作人员在将填补材料灌入裂缝处的坑洞时需要对材料进行铺展,以此才能使得填补后的路面更加的整洁美观,但路面修复材料往往冷却速度较快且粘性较大,故此使用人力铺平会严重拖缓工期,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清扫毛刷配合后续的沥青加热搅拌仓和沥青液喷嘴实现缝补前的清理和缝补后的沥青液灌入,例如cn202020316150/cn202011034110/cn201310658618,但是仅仅是利用简单的漏斗状或者锥形收口状的喷嘴将融化后的沥青液注入到待修补缝隙中,而对于铺平后的质量难以控制以及对于在平铺过程中的余量沥青无法得到最大化利用且影响美观,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公路工程用的公路裂缝处理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公路工程用的公路裂缝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2.技术方案
6.一种公路工程用的公路裂缝处理装置,包括移动座,所述移动座两侧外壁呈对称结构转动连接有四个滚轮,所述移动座前壁固设有推板,所述推板前壁下端固设有铲板,所述移动座内侧顶面前端固设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后壁呈对称结构设有两个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前端同轴固定连接有转轴a,所述转轴a后端同轴固定连接有电动机a,所述电动机a顶面中部固设有电机板,所述转轴a外壁相对于固定框内部的位置套设有滚筒a,所述固定框内部相对于滚筒a外侧方的位置通过转轴b转动连接有滚筒b,所述滚筒a与滚筒b之间连接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外壁均匀固设有多个刷头,所述移动座顶面后端固设有箱体,所述箱体顶面右侧铰接有活动门,所述箱体顶面后端固设有电动机b,所述电动机b输出端贯穿箱体顶面延伸至其内部并同轴固定连接有轴心,所述轴心外壁相对于箱体内部的位置呈环形等间距固设有多个搅拌杆,所述轴心下端以此贯穿箱体内侧底面以及移动座顶面延伸
至下部并同轴固定连接有半齿轮,所述半齿轮下方设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顶面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前后内壁相对于半齿轮的位置呈线性等间距对称开设有多个齿槽,所述活动块前后两侧对称固设有两个滑块,所述移动座内侧顶面相对于滑块的位置开设有滑槽,所述活动块底面后部固设有刮板,所述刮板前壁下端固设有底板,所述底板顶面后部开设有漏槽,所述移动座内侧下部对称固设有两个固定块,两个所述固定块内壁上端之间固设有出料头,所述出料头底面前端固设有斜板,所述出料头顶面中部固设有沥青泵,所述沥青泵输出端与输入端均连接有导管。
7.所述移动座为u型结构,所述推板为凹面向后的v型结构,所述铲板为前低后高的倾斜结构,上下相邻的多个所述搅拌杆呈交错结构排列,所述半齿轮与齿槽啮合连接,所述滑块与滑槽均为l型结构,所述滑块上端与滑槽滑动配合,所述刮板为三角形结构,所述底板左右外壁为斜度与刮板侧壁相同的斜面结构,所述底板前壁为圆角结构。
8.所述斜板为前高后低的倾斜结构,位于输入端的所述导管上端依次贯穿底座内侧顶面以及箱体底面延伸至箱体内部,位于输出端的所述导管下端贯穿出料头顶面延伸至其内部。
9.优选地,两个所述传动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电机板上端与移动座内侧顶面连接固定,所述转轴a贯穿固定框后壁延伸至内部并与其转动连接。
10.优选地,位于一侧的所述刷头外侧端与位于另一侧的所述传送带外壁滑动接触,位于下端的所述刷头端部的位置低于滚轮底面的位置。
11.3.有益效果
12.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3.1.本发明设有推板与铲板,工作人员在将裂缝周围的路面破碎开后,可直接利用本装置沿着挖出的坑洞向前移动,在本装置移动的过程中v型推板与铲板会将坑洞中挖出的大块碎石向两侧推开避免其留在坑洞中影响到路面的修补质量,此时工作人员还可以通过电动机a带动转轴a转动,转轴a转动便会带动滚筒a转动,继而通过传送带带动滚筒b与转轴b转动,这样一来传送带外壁均匀固设有的多个刷头便会对坑洞底面产生清洁作用,将未被推板与铲板推走的小体积碎屑清扫到坑洞外部,且在传动齿轮的作用下可令两个传送带发生对向运动,能进一步提高对坑洞底面的清洁效果,大大的降低了工作人员清洁坑洞的劳动力。
14.2.本发明设有刮板,在推板、铲板以及刷头将坑洞底面的杂物清洁完毕后,随着移动座的向前移动出料头便会移动到坑洞上方,此时工作人员便可通过沥青泵利用导管由箱体内部抽取沥青再灌入出料头内部,随之沥青便会沿着斜板向后流淌并灌入坑洞,在这之后工作人员便可利用电动机b带动轴心转动,在轴心带动半齿轮的转动过程中,半齿轮会经由齿槽带动活动块沿着滑块与滑槽滑动配合方向做往复运动,以此便可达到对坑洞内部沥青的刮平效果,避免人工刮平沥青费时费力,也能防止人工跟不上本装置的速度导致沥青干涸无法刮平的问题,提高了裂缝填补处理工作的连贯性,增强了修补质量。
15.3.本发明的刮板前壁下端固设有底板,在刮板刮平沥青的同时,其前侧的底板会与刮板一起将多余的少量沥青沿着刮平的沥青表面向前推动,这些沥青便会集中在底板的顶面处,随后这些沥青便可沿着漏槽漏下并对后续的沥青坑洼处进行填补,能最大程度上利用到所有的沥青,降低了浪费。
16.4.本发明设有搅拌杆,在电动机b通过轴心带动半齿轮转动的同时,其外壁固设有的多个搅拌杆便会在箱体内部对箱体中的沥青产生搅拌效果,这样的设计能够避免沥青在运输过程中由于缺少流动性而凝固。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发明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发明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发明的轴心外部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发明的出料头剖视结构示意图。
22.图中标号说明:1、移动座;2、滚轮;3、推板;4、铲板;5、固定框;6、传动齿轮;7、转轴a;8、电动机a;9、电机板;10、滚筒a;11、转轴b;12、滚筒b;13、传送带;14、刷头;15、箱体;1501、活动门;16、电动机b;17、轴心;18、搅拌杆;19、半齿轮;20、活动块;21、空腔;22、齿槽;23、滑块;24、滑槽;25、刮板;26、底板;27、漏槽;28、固定块;29、出料头;30、斜板;31、沥青泵;32、导管。
具体实施方式
23.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24.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5.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26.请参阅图1

5,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27.一种公路工程用的公路裂缝处理装置,包括移动座1,移动座1两侧外壁呈对称结构转动连接有四个滚轮2,移动座1前壁固设有推板3,推板3前壁下端固设有铲板4,移动座1内侧顶面前端固设有固定框5,固定框5后壁呈对称结构设有两个传动齿轮6,传动齿轮6前端同轴固定连接有转轴a7,转轴a7后端同轴固定连接有电动机a8,电动机a8顶面中部固设有电机板9,转轴a7外壁相对于固定框5内部的位置套设有滚筒a10,固定框5内部相对于滚筒a10外侧方的位置通过转轴b11转动连接有滚筒b12,滚筒a10与滚筒b12之间连接有传送带13,传送带13外壁均匀固设有多个刷头14,移动座1顶面后端固设有箱体15,箱体15顶面右侧铰接有活动门1501,箱体15顶面后端固设有电动机b16,电动机b16输出端贯穿箱体15顶面延伸至其内部并同轴固定连接有轴心17,轴心17外壁相对于箱体15内部的位置呈环形等间距固设有多个搅拌杆18,轴心17下端以此贯穿箱体15内侧底面以及移动座1顶面延伸
至下部并同轴固定连接有半齿轮19,半齿轮19下方设有活动块20,活动块20顶面开设有空腔21,空腔21前后内壁相对于半齿轮19的位置呈线性等间距对称开设有多个齿槽22,活动块20前后两侧对称固设有两个滑块23,移动座1内侧顶面相对于滑块23的位置开设有滑槽24,活动块20底面后部固设有刮板25,刮板25前壁下端固设有底板26,底板26顶面后部开设有漏槽27,移动座1内侧下部对称固设有两个固定块28,两个固定块28内壁上端之间固设有出料头29,出料头29底面前端固设有斜板30,出料头29顶面中部固设有沥青泵31,沥青泵31输出端与输入端均连接有导管32。
28.具体的,移动座1为u型结构,推板3为凹面向后的v型结构,铲板4为前低后高的倾斜结构,工作人员在将裂缝周围的路面破碎开后,可直接利用本装置沿着挖出的坑洞向前移动,在本装置移动的过程中v型推板3与铲板4会将坑洞中挖出的大块碎石向两侧推开避免其留在坑洞中影响到路面的修补质量。
29.进一步的,两个传动齿轮6啮合连接,电机板9上端与移动座1内侧顶面连接固定,转轴a7贯穿固定框5后壁延伸至内部并与其转动连接,工作人员还可以通过电动机a8带动转轴a7转动,转轴a7转动便会带动滚筒a10转动。
30.更进一步的,位于一侧的刷头14外侧端与位于另一侧的传送带13外壁滑动接触,位于下端的刷头14端部的位置低于滚轮2底面的位置,通过传送带13带动滚筒b12与转轴b11转动,这样一来传送带13外壁均匀固设有的多个刷头14便会对坑洞底面产生清洁作用,将未被推板3与铲板4推走的小体积碎屑清扫到坑洞外部,且在传动齿轮6的作用下可令两个传送带13发生对向运动,能进一步提高对坑洞底面的清洁效果。
31.再进一步的,上下相邻的多个搅拌杆18呈交错结构排列,在电动机b16通过轴心17带动半齿轮19转动的同时,其外壁固设有的多个搅拌杆18便会在箱体15内部对箱体15中的沥青产生搅拌效果,这样的设计能够避免沥青在运输过程中由于缺少流动性而凝固,半齿轮19与齿槽22啮合连接,滑块23与滑槽24均为l型结构,滑块23上端与滑槽24滑动配合,刮板25为三角形结构,在轴心17带动半齿轮19的转动过程中,半齿轮19会经由齿槽22带动活动块20沿着滑块23与滑槽24滑动配合方向做往复运动,以此便可达到对坑洞内部沥青的刮平效果,避免人工刮平沥青费时费力,也能防止人工跟不上本装置的速度导致沥青干涸无法刮平的问题,提高了裂缝填补处理工作的连贯性,底板26左右外壁为斜度与刮板25侧壁相同的斜面结构,底板26前壁为圆角结构,在刮板25刮平沥青的同时,其前侧的底板26会与刮板25一起将多余的少量沥青沿着刮平的沥青表面向前推动,这些沥青便会集中在底板26的顶面处,随后这些沥青便可沿着漏槽27漏下并对后续的沥青坑洼处进行填补,能最大程度上利用到所有的沥青,降低了浪费。
32.值得介绍的是,斜板30为前高后低的倾斜结构,位于输入端的导管32上端依次贯穿底座内侧顶面以及箱体15底面延伸至箱体15内部,位于输出端的导管32下端贯穿出料头29顶面延伸至其内部,工作人员可通过沥青泵31利用导管32由箱体15内部抽取沥青再灌入出料头29内部,随之沥青便会沿着斜板30向后流淌并灌入坑洞。
33.工作原理:工作人员在将裂缝周围的路面破碎开后,可直接利用本装置沿着挖出的坑洞向前移动,在本装置移动的过程中v型推板3与铲板4会将坑洞中挖出的大块碎石向两侧推开避免其留在坑洞中影响到路面的修补质量,此时工作人员还可以通过电动机a8带动转轴a7转动,转轴a7转动便会带动滚筒a10转动,继而通过传送带13带动滚筒b12与转轴
b11转动,这样一来传送带13外壁均匀固设有的多个刷头14便会对坑洞底面产生清洁作用,将未被推板3与铲板4推走的小体积碎屑清扫到坑洞外部,且在传动齿轮6的作用下可令两个传送带13发生对向运动,能进一步提高对坑洞底面的清洁效果,大大的降低了工作人员清洁坑洞的劳动力,在推板3、铲板4以及刷头14将坑洞底面的杂物清洁完毕后,随着移动座1的向前移动出料头29便会移动到坑洞上方,此时工作人员便可通过沥青泵31利用导管32由箱体15内部抽取沥青再灌入出料头29内部,随之沥青便会沿着斜板30向后流淌并灌入坑洞,在这之后工作人员便可利用电动机b16带动轴心17转动,在轴心17带动半齿轮19的转动过程中,半齿轮19会经由齿槽22带动活动块20沿着滑块23与滑槽24滑动配合方向做往复运动,以此便可达到对坑洞内部沥青的刮平效果,避免人工刮平沥青费时费力,也能防止人工跟不上本装置的速度导致沥青干涸无法刮平的问题,提高了裂缝填补处理工作的连贯性,增强了修补质量,在刮板25刮平沥青的同时,其前侧的底板26会与刮板25一起将多余的少量沥青沿着刮平的沥青表面向前推动,这些沥青便会集中在底板26的顶面处,随后这些沥青便可沿着漏槽27漏下并对后续的沥青坑洼处进行填补,能最大程度上利用到所有的沥青,降低了浪费,另外,在电动机b16通过轴心17带动半齿轮19转动的同时,其外壁固设有的多个搅拌杆18便会在箱体15内部对箱体15中的沥青产生搅拌效果,这样的设计能够避免沥青在运输过程中由于缺少流动性而凝固。
34.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发明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发明,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