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宽度桥面板湿接缝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21057阅读:503来源:国知局
小宽度桥面板湿接缝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小宽度桥面板湿接缝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0002]在桥梁建设中,预制小箱梁3由于其经济、使用方便的特点受到桥梁建设者的亲睐,进而被广泛应用于中等跨径的上部结构中。但是,预制小箱梁在横桥向仍需要通过一定宽度的桥面板现浇湿接缝(湿接缝最小宽度一般为0.5m)把多个预制梁连接形成整体。
[0003]目前常用的预制小箱梁桥面板湿接缝多采用与预制梁体同标号的混凝土材料。其中,湿接缝I内钢筋2的连接主要有下述两种方式:第一种,如图1和图2所示,采用环形连接筋的方式。即将相邻箱梁桥面板预留钢筋通过环形连接筋一一对应绑扎或焊接在一起;第二种,如图3和图4所示,采用直线连接筋的方式。即将箱梁桥面板预留钢筋一一对应焊接在一起。
[0004]为了提高小箱梁和预制梁体之间连接的可靠性,通常需要将预制梁桥面板的预留钢筋与对应的环形连接筋或直线连接筋焊接,焊缝长度不小于1d (单面焊)。
[0005]采用上述的焊接连接方式,当预制梁桥跨的跨数和梁片数量较多时,焊接的工作量非常大,不仅增加了建设成本,而且由于箱梁桥面板湿接缝较宽,施工时间较长,在施工时对桥下的现状交通影响较大,同时现场浇筑混凝土操作对环境也带来较大的不利影响。
[0006]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研宄一种现场施工工作量小、施工成本低、施工效率高、施工操作方便的湿接缝连接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0007]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现场施工工作量小、施工成本低、施工效率高、施工操作方便的小宽度桥面板湿接缝连接结构。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小宽度桥面板湿接缝连接结构,至少包括第一预制梁和第二预制梁,所述第一预制梁和所述第二预制梁内的横向分别设置有延伸至外侧的第一预制梁预留钢筋和第二预制梁预留钢筋,所述第一预制梁和所述第二预制梁近湿接缝的一侧还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预制梁一体成型的第一预制梁水平段和与所述第二预制梁一体成型的第二预制梁水平段;延伸至所述第一预制梁水平段外部的所述第一预制梁预留钢筋的端部设置有第一单环形结构;延伸至所述第二预制梁水平段外部的所述第二预制梁预留钢筋的端部设置有第二单环形结构;第一单环形结构与第二单环形结构沿第一预制梁和第二预制梁之间的湿接缝的纵向交错设置成套环结构。
[0009]较佳地,所述套环结构内部设置有纵向钢筋。
[0010]较佳地,所述纵向钢筋与所述套环结构绑扎成型。
[0011]较佳地,所述第一预制梁和所述第二预制梁之间的湿接缝的宽度为0.3-0.5米。
[0012]较佳地,所述第一预制梁和所述第二预制梁之间的湿接缝处采用抗压强度不小于10MPa的高强度凝混土材料。采用该高强度的混凝土,可以保证湿接缝的受力性能,保证了桥面板的强度。
[00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1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小宽度桥面板湿接缝连接结构,由于在第一预制梁和第二预制梁靠近接缝处的一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预制梁水平段和第二预制梁水平段,减小了第一预制梁和第二预制梁之间湿接缝处的宽度,减小了施工现场的工作量,节约了成本,减低了现场施工对桥下的现状交通的影响。
[0015]同时,由于第一单环结构和第二单环结构沿湿接缝的纵向交错布置,在横向两榀预制梁之间形成为套环结构,不必单独设置环形结构,且无需通过焊接方式进行连接,节约了原材料,并进一步减小了施工现场的工作量,缩短了现场施工时间,提高了施工效率,便于预制梁的现场架设。
[0016]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现有技术一预制梁桥面板的横向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预制梁桥面板湿接缝内预留钢筋横断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现有技术又一预制梁桥面板的横向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图3预制梁桥面板湿接缝内预留钢筋横断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预制梁桥面板的横向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图5湿接缝内预留钢筋横断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7为图5湿接缝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如图5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小宽度桥面板湿接缝连接结构,包括第一预制梁I和第二预制梁2。第一预制梁I和第二预制梁2内的横向分别设置有第一预制梁预留钢筋11和第二预制梁预留钢筋21。
[0025]如图6所示,第一预制梁I和第二预制梁2近湿接缝3的一侧分别设置有与第一预制梁一体成型的第一预制梁水平段13和与第二预制梁一体成型的第二预制梁水平段23。
[0026]第一预制梁预留钢筋11延伸至第一预制梁水平段13的外部,并且在该延伸段的端部设置有一个第一单环形结构。
[0027]第二预制梁预留钢筋21延伸至第一预制梁水平段13的外部,并且在该延伸段的端部设置有一个第二单环形结构。
[0028]如图2所示,第一单环形结构与第二单环形结构沿第一预制梁I和第二预制梁2之间的湿接缝的纵向等间距交错设置形成相互衔接的套环结构31。
[0029]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单环形结构与第二单环形结构也可以沿湿接缝的纵向不等间距设置。
[0030]如图2所示,套环结构31内部设置有纵向钢筋4。纵向钢筋4与套环结构31绑扎成型。
[0031]在其他实施例中,纵向钢筋4与套环结构31可以通过绑扎或点焊方式进行固定。
[0032]为了保证桥面板的连接强度,优选将第一预制梁I和第二预制梁2之间的湿接缝3的宽度设置为0.3米。
[0033]在其他实施例中,湿接缝3的宽度也可以为0.3-0.5米其他值,比如0.45米等。
[0034]为了进一步保证湿接缝处的受力强度可以满足设计要求,保证桥面板的强度,填充湿接缝3的混凝土选用抗压强度不小于10MPa的高强度混凝土材料5。
[003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小宽度桥面板湿接缝连接结构,由于在第一预制梁和第二预制梁靠近接缝处的一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预制梁水平段和第二预制梁水平段,减小了第一预制梁和第二预制梁之间湿接缝处的宽度,减小了施工现场的工作量,节约了成本,减低了现场施工对桥下的现状交通的影响。
[0036]同时,由于第一单环结构和第二单环结构之间形成为套环结构,并通过纵向钢筋与其形成钢筋骨架,不必单独设置环形结构,节约了原材料,并进一步减小了施工现场的工作量,缩短了现场施工时间,提高了施工效率且便于现场架设。
[0037]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小宽度桥面板湿接缝连接结构,至少包括第一预制梁和第二预制梁,所述第一预制梁和所述第二预制梁内的横向分别设置有延伸至外侧的第一预制梁预留钢筋和第二预制梁预留钢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制梁和所述第二预制梁近湿接缝的一侧还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预制梁一体成型的第一预制梁水平段和与所述第二预制梁一体成型的第二预制梁水平段;延伸至所述第一预制梁水平段外部的所述第一预制梁预留钢筋的端部设置有第一单环形结构;延伸至所述第二预制梁水平段外部的所述第二预制梁预留钢筋的端部设置有第二单环形结构;第一单环形结构与第二单环形结构沿第一预制梁和第二预制梁之间的湿接缝的纵向交错设置成套环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宽度桥面板湿接缝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环结构内部设置有纵向钢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小宽度桥面板湿接缝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钢筋与所述套环结构绑扎成型。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宽度桥面板湿接缝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制梁和所述第二预制梁之间的湿接缝的宽度为0.3-0.5米。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小宽度桥面板湿接缝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制梁和所述第二预制梁之间的湿接缝处采用抗压强度不小于10MPa的高强度混凝土材料。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小宽度桥面板湿接缝连接结构,至少包括第一预制梁和第二预制梁,第一预制梁和第二预制梁内的横向分别设置有延伸至外侧的第一预制梁预留钢筋和第二预制梁预留钢筋,第一预制梁和第二预制梁近湿接缝的一侧还分别设置有与第一预制梁一体成型的第一预制梁水平段和与第二预制梁一体成型的第二预制梁水平段;延伸至第一预制梁水平段外部的第一预制梁预留钢筋的端部设置有第一单环形结构;延伸至第二预制梁水平段外部的第二预制梁预留钢筋的端部设置有第二单环形结构;第一单环形结构与第二单环形结构沿湿接缝的纵向交错设置成套环结构。本实用新型具有现场施工工作量小、施工成本低、施工效率高、施工操作方便的有益效果。
【IPC分类】E01D19-12
【公开号】CN204530475
【申请号】CN201520181708
【发明人】姜海西, 周良, 查义强, 黄国斌, 吴刚, 沙丽新, 朱波, 黄卫东, 刘晓苹, 钟小军, 管闻达
【申请人】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 上海公路投资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8月5日
【申请日】2015年3月3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