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水铺面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92262阅读:514来源:国知局
一种透水铺面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透水铺面。
【背景技术】
[0002]由于当今的经济迅速发展,我们生活的环境不断变迀,城市化的步伐一天天加快,高层建筑不断地增高,道路也在不断地扩宽和延长,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高楼林立、桥梁纵横的景象。但是接踵而来的问题是,植被被不断破坏,虽然在城市的发展规划中设计了很多的绿化带,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城市的绿化面积越来越少了,热岛效应一天比一天严重,大片的混凝土地坪是地面与地层完全隔绝,水泥地表容易积水的问题、因自然水不能及时回收,而造成的水资源浪费问题,以及水泥路面以下的土壤容易板结、碱化的问题都成为我们生活环境中的困扰,随时都在催化着环境的恶化速度,如何缓解热岛效应成为当前首要解决的问题。
[0003]早先的技术方案为在现有的地基上先铺一层黄沙在铺一层砖,这样使得自然水可以通过路层的间隙渗透后回收,增加了自然水的回收率,但是时间久黄沙塌陷即会造成地砖平面凹凸不平,并不能根本解决问题。
[0004]中国专利CN 03145704公开了一种环保透水路面施工法,包括藉由透水管、连接网组合成单元架构,且将若干单元架构彼此连接成以广大面积;将单元架构铺放于路底土壤和碎石级配层上,于单元架构的下土壤中埋设有排水带,若干蒸汽管不舍与单元架构下方的碎石级配层中,与蒸汽管上联接有加热设备并与地面下所涉储水箱与管路连接;与单元结构上灌注混凝土浆,使混凝土浆凝结成混凝土板块;于混凝土板块上压覆柏油沥青碎石面层或其他可作铺面的面层。藉此能使路面上遇到雨水落下,即能将雨水导流入地面下土壤及配层中,使路面上避免积水,上述技术方案很好地解决了路面容易积水的问题,但是碎石层的孔隙率不能保证,因此其透水性能有限;而且在混凝土板块的下层设置排水管,渗入的雨水会直接被输送至储水箱中,并不具储水功效,长此以往混凝土板块以下的土壤容易板结、碱化,因此还是会对地下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透水铺面,以使透水铺面的结构更稳定,并增强透水铺面的透水性能和储水性能,降低生产成本。
[000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透水铺面,包括透水层和置于所述透水层下的碎石级配层,所述透水层通过在透水支架中灌注混凝土凝结而成,所述透水支架包括若干相互之间平行设置的中空的透水管和透气管以及用于支撑所述透水管和所述透气管的由多个杆件纵横交错连接形成的网格状的支撑架,使所述透水管和所述透气管竖直放置;所述支撑架通过其上设置的连接部与所述透水管或者所述透气管的上部和/或下部连接配合,所述透水铺面还包括保水层。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其中,所述保水层包括可供水分通过或存储的保水层基体以及间隔设置于所述基体中的多个储水部件。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其中,所述储水部件为储水球,所述储水球中设置有吸水物质。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其中,所述储水球采用材质。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其中,所述支撑架竖向并分为多排设置,多排所述支撑架横向并行设置,并且每排所述支撑架为一体式结构。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其中,每排所述支撑架为由两条横向设置的所述杆件以及搭接于所述杆件之间的多条纵向设置的杆件组成的网格状框架。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其中,所述多排支撑架之间通过串架辅助连接。
[00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其中,所述支撑架上对应每个所述透水管或者透气管分别上下平行叠设套管和套环。
[00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其中,所述透水管和/或所述透气管的管壁上设置有可与所述套管和/或所述套环卡接的卡接部。
[00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其中,所述透水支架还包括通过自身上设置的凸缘可直接或者间接将所述透水管和所述透气管的上部管口关闭或者打开的盖架。
[0016]通过将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进行对比,可知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透水铺面的透水层采用若干个中空的透水管和透气管以及对所述透水管和透气管连接并支撑的竖向设置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由多个杆件纵横交错连接形成网格状,并且其通过其上设置的连接部与所述透水管或者所述透气管的上部和/或下部连接配合,使透水支架结构稳定,从而增强透水铺面的强度,增长其使用寿命;透水铺面另通过设置由保水层基体和间隔设置在其中的储水部件组成的保水层,采用储水部件自身的储水作用以及增加保水层基体的孔隙率的方式,使保水层具有较强的储水性能,增加透水铺面的储水性能的同时减低对保水层基体的选材要求,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0017]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透水铺面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所示的透水铺面的一种透水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图2所示的透水支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图2所示的透水支架的支撑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图2所示的透水支架的透水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图5所示的透水管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7为图5所示的透水管的一部分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5]图8为图5所示的透水管的另一部分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6]图9为图2所示的透水支架的透气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10为图9所示的透气管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8]图11为图9所示的透气管的一部分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9]图12为图9所示的透气管的另一部分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0030]图13为图2所示的透水支架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0031]图14为图2所示的透水支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32]图15为图14所示的透水支架的A-A方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3]图16为图15所示的透水支架的一部分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0034]图17为图15所示的透水支架的另一部分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0035]图18为图2所示的透水支架的一种串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6]图1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种串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7]图20为透水支架中安装图19所示的串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8]图21为图2和图20所示的透水支架盖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9]图22为图20所示的透水支架的部分结构爆炸示意图;
[0040]图23为图2所示的透水支架底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41]图24为图1所示透水铺面的保水层结构示意图;
[0042]图25为图24所示保水层的储水球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0044]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横向、纵向、顶端、底端、前侧、后侧等”通常是指说明书附图中所示的方向。
[004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透水铺面结构,通过内部设置的可向地下层中导水的架构形成透水性能较高的透水层,并结合其下部配合设置的碎石级配层,令地表面积水可快速导入地面下,使水分被透水管底部附近的碎石层和土壤吸取,从而被短暂存储并可被进一步疏导进其下方的地下层中,并可使地下空气与地表面循环对流,形成天然大地“空调系统”。从而使透水铺面之下的土壤与空气、水相充分接触,形成微生物活跃的地下湿地生态系统,部分积水还可向上蒸发用于自然降低环境温度,抑制城市热岛同时降低空调耗能,绿色环保。
[0046]请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的透水铺面结构,从上之下依次包括:透水层100、碎石级配层200 (即碎石,亦可充当储水层)、土壤级配层300 (即土壤层)。具体地,该透水铺面结构设置在地面的土壤层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