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蓄排水环保地面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115702阅读:370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合蓄排水环保地面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环保地面,尤其涉及一种复合蓄排水环保地面。
【背景技术】
[0002]现代城市的发展使得城市建筑物不断扩张,城市内各种建设物使原有的自然的土壤表面被水泥和沥青等材料所覆盖,从而引发诸多环境问题,如地表径流增加、雨天积水成灾、地下水补充减少和城市热岛效应等,改善城市环境成为当今城市建设过程中必须关注的问题,特别是在新建建筑物设计规划时,必须考虑到水资源回收利用和节能减排,但现有的透水地面主要是通过透水层蓄水来减少地表径流、降低地表积水水位和缩短地表积水时间,但对于渗透系数小的土壤基层来说不能很好的实现,并且也不具备蓄水再利用功能,而部分透水地面设置雨水收集系统,地面雨水通过管道汇集在蓄水池,再通过抽水设备实现雨水再利用,但其构造复杂、成本较高、涉及面广、灵活性差和不利于推广普及的缺陷。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蓄排水环保地面,解决了城市内各种建设物使原有自然的土壤表面被水泥和沥青等材料所覆盖,从而引发诸多环境问题,如地表径流增加、雨天积水成灾、地下水补充减少和城市热岛效应加重,改善城市环境成为当今城市建设过程中必须关注的问题,特别是在新建建筑物设计规划时,必须考虑到水资源回收利用和节能减排,但现有的透水地面主要是通过透水层蓄水来减少地表径流、降低地表积水水位和缩短地表积水时间,但对于渗透系数小的土壤基层来说不能很好的实现,并且也不具备蓄水再利用功能,而部分透水地面设置雨水收集系统,地面雨水通过管道汇集在蓄水池,再通过抽水设备实现雨水再利用,但其构造复杂、成本较高、涉及面广、灵活性差和不利于推广普及的问题。
[0004]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夯实土层、透水基层、现浇透水层、透水铺贴层、透水砖层、检查井顶盖、排水管一、排水管二、垫层、道路检查井、渗水管、溢水管、园林检查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蓄排水环保地面上绿地中设有若干个园林检查井,所述复合蓄排水环保地面上的道路中从上到下依次连接有透水砖层、透水铺贴层、现浇透水层、透水基层和夯实土层,所述透水砖层、透水铺贴层、现浇透水层、透水基层和夯实土层的垂直断面之间设有若干个道路检查井,所述道路检查井从上到下依次设有检查井顶盖、排水管一和排水管二,所述若干个排水管一一端均匀分布在道路检查井的井壁上,所述排水管一一端连接旋转弯头,所述排水管一另一端连接透水基层,所述排水管一之间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排水管一底部与透水基层底部的垂直距离为50MM,所述园林检查井从上到下依次设有检查井顶盖、溢水管和渗水管,所述渗水管外表面上设有若干个细小的孔,所述园林检查井和道路检查井正下方设有垫层,所述排水管二和溢水管连接市政排水管。
[0005]所述现浇透水层采用100MM-200MM厚度的透水混凝土 ;所述透水混凝土的连续孔隙率为15%-25% ;所述透水混凝土的纵横温度缝间距为4000MM-6000MM。
[0006]所述透水基层采用150MM-25(MM厚度的碎石层;所述透水基层的空隙率为20%-40%。
[0007]所述渗水管四周铺设碎石过滤层。
[0008]所述垫层采用ClO混凝土浇筑成的长方体。
[0009]所述排水管一和渗水管连接透水基层的一端设有网格状过滤盖。
[0010]所述检查井顶盖上表面均匀分布有若干个漏水孔。
[0011]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构造简单、施工方便、使用灵活和成本低廉,具有减少地面积水成灾、缓解城市热岛效应、节水节能和降噪吸尘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道路检查井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园林检查井的结构示意图。
[0015]在图中,1、夯实土层2、透水基层3、现浇透水层4、透水铺贴层5、透水砖层6、检查井顶盖7、排水管一 8、排水管二 9、垫层10、道路检查井11、渗水管12、溢水管13、园林检查井。
【具体实施方式】
[0016]结合图1、2、3来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所述复合蓄排水环保地面上绿地中设有若干个园林检查井13,所述复合蓄排水环保地面上道路中从上到下依次连接有透水砖层5、透水铺贴层4、现饶透水层3、透水基层2和穷实土层1,所述透水砖层5、透水铺贴层4、现饶透水层3、透水基层2和夯实土层I的垂直断面之间设有若干个道路检查井10,所述道路检查井10从上到下依次设有检查井顶盖6、排水管一 7和排水管二 8,所述若干个排水管一 7一端均匀分布在道路检查井10的井壁上,所述排水管一 7 —端连接旋转弯头,所述排水管一 7另一端连接透水基层2,所述排水管一 7之间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排水管一 7底部与透水基层2底部的垂直距离为50MM,所述园林检查井13从上到下依次设有检查井顶盖6、溢水管12和渗水管11,所述渗水管11外表面上设有若干个细小的孔,所述园林检查井13和道路检查井10正下方设有垫层9,所述排水管二 8和溢水管12连接市政排水管。
[0017]所述现浇透水层3采用100MM-200MM厚度的透水混凝土 ;所述透水混凝土的连续孔隙率为15%-25% ;所述透水混凝土的纵横温度缝间距为4000MM-6000MM。
[0018]所述透水基层2采用150MM-25(MM厚度的碎石层;所述透水基层2的空隙率为20%-40%。
[0019]所述渗水管11四周铺设碎石过滤层,这样一来防止泥沙堵塞渗水管11上的细小的孔。
[0020]所述垫层9采用ClO混凝土浇筑成的长方体。
[0021]所述排水管一 7和渗水管11连接透水基层2的一端设有网格状过滤盖。
[0022]所述检查井顶盖6上表面均匀分布有若干个漏水孔。
[0023]本实用新型单位面积平均蓄水量为0.09m3,折算成降水量为90mm,查阅气象资料可知:按12h雨量标准(mm),小雨< 5丽、中雨5-14.9丽、大雨15-29.9 MM、暴雨30-69.9MM、大暴雨70-139.9 MM、特大暴雨>140 MM,因此,在不考虑土壤渗水和雨水流入排水系统情况下,也可以实现12小时暴雨天气不积水,按40%流入排水量考虑,可以实现12小时大暴雨天气地表不积水。
[0024]当本实用新型应用在车行地面时,不铺设透水砖层5和透水铺贴层4 ;当本实用新型应用在人行地面时,如人行道、景观步道、休闲小广场等,可铺设透水砖层5和透水铺贴层4o
[0025]使用时,用户调整旋转弯头与排水管一 7的角度,从而调整透水基层2中的蓄水水位,当天气下雨时,雨水通过检查井顶盖6、透水砖层5、透水铺贴层4和现浇透水层3流入透水基层2中,多余的雨水通过排水管二 8和溢水管12排入市政排水管中,而透水基层2和园林检查井13中的水通过渗水管11给地面上的植物灌溉;当天气停雨时,透水基层2中的水蒸发到空气中,可以调节空气温度和湿度,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其多孔结构还具有降噪吸尘的作用。
[0026]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复合蓄排水环保地面,它包括夯实土层、透水基层、现浇透水层、透水铺贴层、透水砖层、检查井顶盖、排水管一、排水管二、垫层、道路检查井、渗水管、溢水管、园林检查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蓄排水环保地面上绿地中设有若干个园林检查井,所述复合蓄排水环保地面上的道路中从上到下依次连接有透水砖层、透水铺贴层、现浇透水层、透水基层和夯实土层,所述透水砖层、透水铺贴层、现浇透水层、透水基层和夯实土层的垂直断面之间设有若干个道路检查井,所述道路检查井从上到下依次设有检查井顶盖、排水管一和排水管二,所述若干个排水管一一端均匀分布在道路检查井的井壁上,所述排水管一一端连接旋转弯头,所述排水管一另一端连接透水基层,所述排水管一之间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排水管一底部与透水基层底部的垂直距离为50MM,所述园林检查井从上到下依次设有检查井顶盖、溢水管和渗水管,所述渗水管外表面上设有若干个细小的孔,所述园林检查井和道路检查井正下方设有垫层,所述排水管二和溢水管连接市政排水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蓄排水环保地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现浇透水层采用100MM-200MM厚度的透水混凝土 ;所述透水混凝土的连续孔隙率为15%_25% ;所述透水混凝土的纵横温度缝间距为4000MM-6000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蓄排水环保地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基层采用150MM-250MM厚度的碎石层;所述透水基层的空隙率为20%_4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蓄排水环保地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水管四周铺设碎石过滤层。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蓄排水环保地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层采用ClO混凝土饶筑成的长方体。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蓄排水环保地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一和渗水管连接透水基层的一端设有网格状过滤盖。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蓄排水环保地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查井顶盖上表面均勾分布有若干个漏水孔。
【专利摘要】一种复合蓄排水环保地面,所述复合蓄排水环保地面上绿地中设有若干个园林检查井,所述复合蓄排水环保地面上的道路中从上到下依次连接有透水砖层、透水铺贴层、现浇透水层、透水基层和夯实土层,所述透水砖层、透水铺贴层、现浇透水层、透水基层和夯实土层的垂直断面之间设有若干个道路检查井,本实用新型构造简单、施工方便、使用灵活和成本低廉,具有减少地面积水成灾、缓解城市热岛效应、节水节能和降噪吸尘的作用。
【IPC分类】E03B3/02, E01C11/24
【公开号】CN204780521
【申请号】CN201520250059
【发明人】范正根, 米亚琼
【申请人】江西师范大学
【公开日】2015年11月18日
【申请日】2015年4月2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