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式打入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4779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燃气式打入工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使可燃气体燃烧从而使自身工作的燃气式打入工具。
背景技术
这种打入工具以活塞的上气室为燃烧室,活塞上具有对钉子等打入件进行冲击动作的驱动件,将可燃性气体与空气输送到此燃烧室内,通过风扇的转动来搅动该可燃性气体与空气的混合物,并用火花塞使其燃烧(爆炸)从而产生燃烧压力,通过此燃烧压力使活塞冲击性地向下移动从而产生冲击力,由罐式的储气机构来供输可燃性气体,由电池组来向火花塞提供电源,因而,这种打入工具具有较高的可移动性与操作性。 现有技术中,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中公开有一种公知的打入工具,就是这种燃气式的打入工具。在此专利文献所披露的技术中,打入工具具有微动开关,这些微动开关开关包括为了对燃烧室内可燃气体的输送或搅动风扇的启动进行控制而设置的微动开关,以及为了对燃烧室内的火花塞的打火进行控制而设置的微动开关,在进行打入作业等时会产生冲击,所以,为了保护这些微动开关,将这些微动开关用橡胶制的开关保护层包覆起来,在此状态下来安装使用。 然而,对于上述现有技术的开关保护结构还有必要做进一步的改进,以更可靠地避免微动开关受到损伤。即,若采用上述现有技术的开关保护结构,虽然通过对开关主体用保护层覆盖的结构来避免其受到损伤,然而,通常这些开关所具有的动作按钮会受到冲击进而使开关触点也受到冲击,在上述现有技术中却没有考虑到这一点,因此,关于这一点有必要谋求防冲击的保护措施。 专利文献1 :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6-255880号。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燃气式打入工具所内置的微动开关上,更加可靠地缓解具有在开、关方向上移动的动作按钮的开关所受到的冲击,从而避免该开关受到损伤。 本发明的打入工具为具有各个技术方案所述的结构的打入工具。 若采用技术方案l(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入工具,使用于燃烧室搅动的风扇旋转
的电动马达在风扇开关闭合后启动,将输送到燃烧室中的可燃性气体点燃的火花塞在打火
开关闭合后进行打火,通过在与两个开关的动作按钮移动方向相交叉的方向上移动的部件
的移动,这两个开关的动作按钮被闭合。因此,因打入动作等原因而使该部件上受到的冲
击,并未全部施加在两个开关的动作按钮的移动方向上,所以,可缓解该动作按钮直接受到
的冲击,从而,将两开关的损伤防患于未然,提高了两开关的使用寿命。 作为与两个开关的动作按钮移动方向相交叉的方向上移动的部件,例如可采用相
对于工具机身部产生相对移动的接触杆,或由使用者进行扣动操作的开关操纵杆。 而且,若采用技术方案1所述的结构,部件在与动作按钮的移动方向相交叉的方
3向上移动,从而使该动作按钮被闭合或断开,因此,部件移动带来的冲击,在动作按钮的闭合断开方向上不会全部施加在开关主体中内置的电触点上,所以,可将该触点的损伤防患于未然,并能够防止颤动的发生。 若采用技术方案2(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入工具,为了进行打入动作,将工具机身向被打入材料按压,从而使接触杆移动,风扇开关闭合,向燃烧室输送可燃性气体,电动马达启动使搅动用的风扇旋转。而且,对开关操纵杆进行扣动操作,动作杆部就会移动,从而使打火开关的动作按钮移动,由此使该打火开关闭合,这样通过火花塞产生的电火花使燃烧室的可燃性气体被点燃。 风扇开关的配置朝向使得,其动作按钮的移动方向与接触杆的移动方向相交叉。而且,打火开关的配置朝向使得,其其动作按钮的移动方向与动作杆部的移动方向相交叉。因此,因打入操作等原因而使接触杆或开关操纵杆受到的冲击的方向与两动作按钮的移动方向是交叉的,其结果是,这些冲击不会全部施加在动作按钮上,因此可缓解两开关受到的冲击,将其损伤防患于未然。 若采用技术方案3 (权利要求3)所述的打入工具,可在打火开关结构简单的条件下获得上述的作用效果。


图1为本实施方式的燃气式打入工具的整体结构的纵截面图; 图2为气缸盖的纵截面图,本图中所示的状态为,电动马达在马达收装部内向下
方移动; 图3也为为气缸盖的纵截面图,本图中所示的状态为,电动马达在马达收装部内向上方移动; 图4为从图1中箭头(4)的方向所看到的气缸盖的平面 图5为打火开关及其附近的结构的纵截面图; 图6为从图5中的箭头(6)的方向所看到的打火开关及其附近的结构的平面 图7为风扇开关及其附近的结构的侧面图,在本图中,位于断开位置的动作杆用实线表示,处于移动到闭合位置的状态下的动作杆用虚线表示。 图8为打火开关及其附近的结构的侧面图,在本图中,位于断开位置的动作杆用实线表示,处于移动到闭合位置的状态下的动作杆用虚线表示。
具体实施例方式
接下来,根据附图l-8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l所示为本实施方式的具有马达支承结构的燃气式打入工具1。此打入工具1具有内部安装着活塞2与气缸3的机身部IO,从机身部10的一侧向外延伸布置的把手部20,以架设在把手部20的头端部与机身部10的头端部之间的状态而配备的钉仓30。在以下的说明中,关于各部及各部件的方向,以打入工具的打入方向为下方。图1中的下侧即为打入方向。 在机身部10的机身壳11的内周固定着圆筒状的气缸3。在此气缸3的内周以可往复运动的方式支承着活塞2。在此活塞2的下面中心处安装着打入用的驱动件4。此驱动件4从活塞2的中心向下方延长,其头端部延长至驱动件导向机构5内。驱动件导向机
4构5用于对驱动件4的打入方向进行导向,以从机身部10的下端部向下方延伸的状态设置。此驱动件导向机构5连接着钉仓30的送料方向头端部。钉仓30中装填着多个以并列方式连接的连接打入件。通过图中未示出的联动机构,钉仓30中装填的连接打入件与机身部10的打入动作联动而被送到驱动件导向机构5 —侧,从而向驱动件导向机构5内一支一支地输送打入件。输送到驱动件导向机构5内的那1支打入件受到驱动件4的冲击,从驱动件导向机构5的头端射出。 把手部20是使用者所抓握的部位,其基部配置着可被使用者用手指肚进行扣动操作的开关操纵杆21。若对该开关操纵杆21进行扣动操作,打火开关22就会闭合从而打入工具进行打入动作。关于此打火开关22及其附近的结构将在后面描述。
在把手部20的头端安装着充电式的电池组25。此电池组25是后面所说明的为使燃烧室内气体搅动用的风扇40转动的电动马达45的启动电源。 在气缸3的上部,圆筒状的燃烧室壁6以其可在上下方向移动的方式支承着。在此燃烧室壁6内,由气缸盖7、燃烧室壁6、活塞2与气缸3所区划形成的空间部称为燃烧室F。若燃烧室壁6向上移动,燃烧室F被气密性地封闭,向其内输送可燃性气体并使该可燃性气体燃烧。若燃烧室壁6向下移动,燃烧室F被打开从而进行排气。
图2及图3中所示为燃烧室F附近的结构的放大图。在该燃烧室F的侧部,于燃烧室壁6与把手部20之间,安装着充装有可燃性气体的储气机构(图中未示出)。此储气机构采用的是气体用尽后可简单地进行新品更换的罐式储气机构。将驱动件导向机构5的头端抵接在被打入材料W的打入部位,在此状态将机身10向打入方向(图1中下方)推按,从而使沿着驱动件导向机构5设置的接触杆9相对于机身部10产生向上的相对移动,通过该接触杆9的相对移动的动作燃烧室壁6向上移动、燃烧室F被气密性地封闭,与此相随,从储气机构中向燃烧室F内喷射一定量的可燃性气体。关于该可燃性气体输送机构的基本结构,是现有的公知技术,在本实施方式中不需要做特别的改变。
气缸盖7的后方被安装在机身壳11的后部的后部壳12封闭。
输送到燃烧室F内的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从而形成具有一定成分比率的混合气。为了有效地形成此混合气并提高燃烧时的燃烧效率,在燃烧室F中设置着上述的搅动用的风扇40。此风扇40以电动马达45为驱动源进行旋转。此驱动马达45呈圆柱形或大致呈圆柱形,保持在气缸盖7上设置圆筒形的马达收装部8内。经过该马达收装部8的前壁8a上设置的通孔8b,该电动马达45的输出轴45a从该马达收装部8内伸入到燃烧室F内,于该伸入部处安装着上述风扇40。 电动马达45以可在其旋转轴线方向(输出轴45a的轴线方向)上移动的方式被支承在马达收装部8内。在马达收装部8的前壁8a与电动马达45的前表面之间安装着压縮线圈弹簧46。通过该前侧的压縮线圈弹簧46对电动马达45向后方(图1中上方)施加作用力。另外,在马达收装部8的后部内周安装着用于孔的挡圈47。在该挡圈47与电动马达45的后表面(下述的后面保护帽49)之间也安装有压縮线圈弹簧48。该挡圈47具有作为马达收装部8的后壁的功能。通过该后侧的压縮线圈弹簧48对电动马达45向前方施加作用力。通过该前、后两个压縮线圈弹簧46、48,电动马达45在其轴线方向两侧受到弹性的作用力的浮动状态下被支承在马达收装部8内。 而且,通过马达收装部8的侧壁8c,电动马达45在径向(与旋转轴线垂直的方向,图1中左右方向)几乎没有晃动的状态下被支承。 像这样地,电动马达45在可沿其旋转轴线方向浮动的状态下被支承,从而可燃性气体燃烧时(爆炸时)或受到打入反作用力时产生的冲击被吸收,而不会直接传递给电动马达45。 两个压縮线圈弹簧46、48采用各自的线圈直径渐渐变化的圆台状的锥形弹簧。因此,两压縮线圈弹簧46、48,其被压縮时,其小径侧的端部46b、48b逐渐进入到大径侧的端部46a、48a的内周侧从而变为平面盘巻状态。所以,可将两压縮线圈弹簧46、48最终压縮到其高度与其金属线直径相等的尺寸的程度。关于这一点,若采用线圈直径没有变化的圆柱形压縮弹簧,即使其达到最大压縮程度,也不会被压縮到与其金属线直径X圈数所得值相等的尺寸的程度以下。因此,通过采用如上所述的圆台形的锥形弹簧来作为前、后两个压縮弹簧46、48,可实现在旋转轴线方向上尺寸相同的马达收装部8内,电动马达45具有较大的可移动距离,从而,对于该电动马达45的支承结构来说,不必扩大马达收装部8即可具有比现有技术更大的冲击吸收余量(冲击吸收能力)。 前侧的压縮线圈弹簧46的大径侧的端部46a抵接在收装部8的前壁8a上,小径侧的端部46b抵接在电动马达45的前表面上。大径侧的端部46a直接抵接在前壁8a上,并且通过侧壁8c在其径向位置被限制以防止产生位置偏差的状态下抵接。另外,小径侧的端部46b将设置在电动马达45的前表面上的突起部45b没有间隙地嵌入在其内周上,从而限制小径侧的端部46b径向的位置使其不产生位置偏差,在此状态下小径侧的端部46b抵接在电动马达45的前表面上。从而,该前侧的压縮线圈弹簧46被限制在与电动马达45的旋转轴线同心的位置上,以使其不产生位置偏差,在此状态下来安装压縮线圈弹簧46。
后侧的压縮线圈弹簧48的大径侧的端部48a抵接在挡圈47上,小径侧的端部48b通过后表面保护帽49间接地抵接在电动马达45的后表面上。大径侧的端部48a与前侧的压縮线圈弹簧46相同,也通过侧壁侧壁8c在其径向位置被限制以防止产生位置偏差的状态下抵接在挡圈47上。后侧的压縮线圈弹簧48的小径侧的端部48b ,将设置在后表面保护帽49的中心处的突出部49a没有间隙地嵌入在其内周上,从而限制小径侧的端部48b径向的位置使其不产生位置偏差,在此状态下,通过后表面保护帽49小径侧的端部48b间接地抵接在电动马达45的后表面上。如此,所安装的前、后两个压縮线圈弹簧46、48以电动马达45的旋转轴线为中心呈同心状配置。 后表面保护帽49为合成树脂制成,呈外径与电动马达45的外径相同或大致相同的圆环状,沿该电动马达45的后表面被支承。从该后表面保护帽49的内周侧引出该电动马达45的2根导线45c、45c。在该后表面保护帽49的内周侧充填着填充材49b,以防止两根导线45c、45c受到损伤。 在该后表面保护帽49上设置着向外周侧突出的卡合部49c。该卡合部49c伸入到马达支承部8的侧壁8c上设置的卡合槽部8d内。该卡合槽部8d在电动马达45的旋转轴线方向上的一定长度范围内形成。因此,在该马达支承部8内,若电动马达45在其旋转轴线方向上移动,与其呈一体状态的后表面保护帽49也会移动,从而其卡合部49c在卡合槽部8d内沿相同的方向移动。 在电动马达45的输出轴45a上安装着圆环状的封挡片45d。该封挡片45d保持在或大致保持在与突出部45b相接触的位置上。通过该封挡片45d,即使燃烧室F内的混合气
6经过前壁8a的通孔8b进入该马达支承部8内,此混合气也会被该封挡片45d遮挡,从而防止其直接经过输出轴45a的支承部(突出部45b)侵入马达内部。 在气缸盖7上安装着为使燃烧室F内产生电火花而设置的火花塞50。图5及图6所示为该火花塞50及其附近的结构的放大图。该火花塞50具有火花塞阳极51与火花塞绝缘部52。火花塞阳极51被火花塞绝缘部52包覆只留出头端部与后部。将火花塞绝缘部52的安装螺纹部52a紧固在气缸盖7上设置的安装螺纹孔7a处,并使火花塞阳极51的头端部朝向燃烧室F —侧,在此状态下安装该火花塞50 。 本实施方式的火花塞绝缘部52是一体结构,采用具有高绝缘性能的树脂材料为原材料来制作成形。具体一点的说,是采用PPS树脂(聚苯硫醚)等绝缘性能受温度影响小的热塑性工程塑料为原材料。另外,采用PBT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也可以。现有技术中,以尼龙树脂为原材料的火花塞绝缘部的绝缘性能(绝缘强度、绝缘材料耐受的电压)在IO(TC左右时通常会降低到10kV/mm的程度,通过采用热塑性工程塑料作为原材料,可保证绝缘性能在IO(TC时至少达到12kV/mm的程度,从而使得,即使在高温条件下也比现有技术大大地抑制了漏电,在火花塞阳极51与火花塞阴极53之间能够可靠地产生电火花。
图5中所示的沿面距离B(相当于火花塞绝缘部52的安装螺纹部52a的半径)至少设定在火花塞阳极51与火花塞阴极53之间的间隙值(图5中A尺寸)的1. 5倍以上(火花塞间隙的1.5倍以上)。如此,以火花塞阳极51与火花塞阴极53之间的间隙(火花塞间隙)为基准来设定火花塞绝缘部52的直径(主要是安装螺纹部52a的直径),从而使火花塞阳极51的头端与火花塞阴极53之间可靠地产生电火花,保证可燃性气体可靠地被打火。 现有技术中,有的火花塞绝缘部的材质为尼龙,因其壁厚并不十分厚,故该绝缘部的绝缘性能并不能充分达到要求,因此,在高温条件下在绝缘部会产生漏电,其结果导致火花塞阳极的头端与火花塞阴极之间并未充分放电,产生打火失误,从而有时会造成不良的打入动作。在这一点上,如上所述,绝缘部52以PPS树脂为原材料来制作成形,而且其沿面距离B(相当于火花塞绝缘部52的安装螺纹部52a的半径)至少设定在火花塞间隙A的1. 5倍以上,从而,抑制了该绝缘部52的漏电,使火花塞阳极51的头端与火花塞阴极53之间可靠地产生电火花,因而,能够可靠地使可燃性气体被打火。
火花塞阴极53以铝为原材料,一体式地设置在气缸盖7上。 在燃烧室壁6的一侧配置有风扇开关15,在把手部20的基部附近配置有打火开关22。图7所示为风扇开关15及其附近结构的放大图,图8所示为打火开关22及其附近结构的放大图。 两开关15、22采用公知的微动开关。两开关15、22各自具有主体部15a、22a ;设置在主体部15a、22a的侧面并可在闭合位置与断开位置之间移动的动作按钮15b、22b ;以可倾翻的方式设置在主体部15a、22a的侧面、并可在闭合位置与断开位置之间倾斜移动的动作杆15c、22c。若动作杆15c、22c倾翻至闭合位置,动作按钮15b、22b就会被按下,而使开关主体部15a、22a闭合。若开关主体部15a、22a闭合,通电信号就经过配线15d、22d输出到控制电路。 通过接触杆9的"开"操作,储气机构被图中未示出的现有公知的机械机构打开,从而向燃烧室F输送一定量的可燃性气体,与此相随,风扇开关15闭合而使电动马达45启
7动进而使风扇40开始旋转。另外,若打火开关22闭合,燃烧室F内的可燃性气体就会因火花塞50产生的电火花而被点燃,从而,活塞2向下移动进行打入动作。
如上所述,接触杆9沿着驱动件导向机构5设置,并可相对于驱动件导向机构5上、下移动。若使接触杆9的头端抵接在被打入材料上并将机身部10向打入方向推按,该接触杆9就会相对性地向上移动。 接触杆9通过图中未示出的连接杆与燃烧室壁6连接。因此,若接触杆9相对于机身部10向上移动("开"操作),该燃烧室壁6也会向上移动从而堵塞住其与气缸盖7之间的间隙,使燃烧室F被气密性地封闭。与此相对,若解除对机身部10的推按操作,接触杆9就会相对性地向下移动("关"操作)。接触杆9向下移动至"关"位置,其头端部相比于驱动件导向结构5的头端部向下方突出一定尺寸量,同时,燃烧室壁6向下移动从而使燃烧室F打开。 通过接触杆9的"开"操作,燃烧室壁6向上移动,燃烧室F被封闭,此时,风扇开关15闭合。在燃烧室壁6的上部,于其整个圆周上安装有圆环形的密封件6a,该密封件6a通过按压在气缸盖7上而将燃烧室F气密性地封闭。风扇开关15配置在该密封件6a的侧方。 通过接触杆9的"开"操作,该密封件6a与燃烧室壁6在一体的状态下向上运动,此时,风扇开关15的动作按钮15b被按压而向闭合位置一侧(图7中右侧)倾翻,从而,动作按钮15b被按下至闭合位置使该风扇开关15闭合。与此相反,通过接触杆9的"关"操作,密封件6a与燃烧室壁6在一体的状态下向下运动,此时,该密封件6在动作按钮15的侧方向下方退避。若密封件6a从动作杆15c的侧方离开,该动作杆15c就会在动作按钮15b的推力作用下返回断开位置,从而动作按钮15b也回复到断开位置使该风扇开关15断开。
如此,风扇开关15所设定的安装状态(朝向)使得,该风扇开关15的动作杆15c及动作按钮15b的移动方向(进行闭合、断开动作的方向),与密封件6a的移动方向(打入工具的打入方向)正交或者以近似于正交的角度交叉。因此,接触杆9进行打开或关闭操作等的时候产生的上下方向的冲击,不会经过动作杆15c直接施加到动作按钮15b及开关主体15a上,从而提高了该风扇开关15的使用寿命。 另外,如图8所示,在开关操纵杆21的上部以向上方突出的状态设置有动作杆部21a。在该动作杆部21a的侧方(图8中右侧)配置着打火开关22。 若使用者用手指肚向上方扣动操作开关操纵杆21,动作杆部21a与其呈一体状态向上方移动。若动作杆部21a向上方移动,位于其侧方的打火开关22的动作杆22c被按压而向闭合位置侧(图8中右侧)倾翻,从而动作按钮22b被按下至闭合位置,该打火开关22闭合。与此相反,若解除对开关操纵杆21的扣动操作,该开关操纵杆21在图中未示出的压縮弹簧的作用下返回到下方的断开位置。若开关操纵杆21返回断开位置,动作杆21a也会与其呈一体的向下方移动,从而从打火开关22的动作杆22c的侧方离开。此时,动作杆22c在动作按钮22b的推力作用下返回断开位置,从而,动作按钮22b也回复到断开位置,该打火开关22断开。 如此,打火开关22所设定的安装状态(朝向)使得,该打火开关22的动作杆22c及动作按钮22b的移动方向(进行闭合、断开动作的方向),与开关操纵杆21的操作方向正交或者以近似于正交的角度交叉。因此,开关操纵杆21进行打开或关闭操作时产生的上下
8方向的冲击,不会经过动作杆22c直接施加到动作按钮22b及开关主体22a上,从而提高了该打火开关22的使用寿命。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入工具1上,风扇开关15及打火开关22的进行闭合、断开动作的方向,分别与在进行打入操作时被操作而移动的接触杆9与开关操纵杆21的移动方向正交或交叉,因此,可防止因上述移动操作而产生的冲击的影响,以保护风扇开关15及打火开关22。 在开关操纵杆21上还设置有限制杆23。该限制杆23以可在上下方向小幅度转动的方式支承在开关操纵杆21的侧部。该限制杆23穿过机身壳11上设置的导向孔lla。在该导向孔lla内,限制杆23不仅在自身的长度方向,在横向也可于一定的范围内移动。该限制杆23的头端经过机身壳11的通孔lib到达燃烧室壁6的侧部。 在燃烧室壁6的侧部,于该限制杆23的头端部相对的位置上,安装有限制板16,还设置有避让孔6b。 对接触杆9进行"开"操作以使燃烧室壁6向上移动,在此状态下,若将开关操纵杆21向上方扣动操作,限制杆23就会向自身长度方向的斜上方移动,呈其头端部经过限制板6的下方进入避让孔6b中的状态。因此,在此状态下,燃烧室壁6的向下移动受到限制,从而使燃烧室F维持在气密性的封闭状态。 与此相对,在接触杆9并未进行"开"操作("关"状态)、燃烧室6打开的状态下,限制板16呈位于与限制杆23相对的位置的状态,因此,限制杆23向斜上方的移动受到限制,从而不能对开关操纵杆21进行扣动操作。所以,该打入工具1的打入操作的顺序是,在接触杆9的"开"操作之后,通过扣动操作开关操纵杆21从而进行打入动作,若按相反的顺序进行操作是不会进行打入动作的,这样便防止了误操作。 若采用具有如上结构的本实施方式的打入工具l,使燃烧室搅动用的风扇40旋转的电动马达45在风扇开关15闭合后启动,将输送到燃烧室F中的可燃性气体点燃的火花塞50在打火开关22闭合后进行打火,通过在与两个开关15、22的动作按钮15b、22b移动方向正交或大致正交的方向上移动的接触杆9及动作杆部21a的移动,这两个开关15、22的动作按钮15b、22b被闭合。 因此,因打入动作等原因而使接触杆9或开关操纵杆21上受到的冲击,并未全部施加在两个开关15、22的动作按钮15b、22b的移动方向上,所以,可缓解该动作按钮15b、22b直接受到的冲击,从而,将两开关15、22的损伤防患于未然,提高了两开关15、22的使用寿命。 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各种变形。例如,上面所例示的结构为,风扇开关15的配置方向使得,该风扇开关15的动作按钮15b的移动方向与接触杆9的移动方向正交或者大致正交,而打火开关22的配置方向使得,该打火开关22的动作杆部的移动方向与开关操纵杆21的动作杆部的移动方向正交或者大致正交,然而,不必必需采用正交的方式,也可分别以适当的角度的倾斜方向为移动方向,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可避免经过接触杆9或经过开关操纵杆21的冲击全部施加到动作按钮15b、22b上,以防止该开关15、22受到损伤。 总之,如果风扇开关15的动作按钮15b的移动方向及打火开关22的动作按钮22b的移动方向,分别跟接触杆9的移动方向与开关操纵杆22的移动方向不一致(相交叉),该
9接触杆9的移动方向及开关操纵杆22的移动方向上受到的冲击就不会全部施加到动作按钮15b、22b上(或者说该冲击被缓解),因此,能够防止两开关15、22受到损伤。
权利要求
一种燃气式打入工具,在燃烧室中具有使用于搅动的风扇旋转的电动马达,以及对可燃性气体进行打火的火花塞,其特征在于,包括为使上述电动马达启动从而使上述风扇旋转而设置的风扇开关,以及为使上述火花塞打火而设置的打火开关,上述两个开关采用通过使其上的动作按钮移动来实现开关闭合的微动开关,上述两个开关配置成其朝向使得上述动作按钮的移动方向与使该动作按钮移动的部件的移动方向相交叉。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打入工具,其特征在于,通过对工具机身进行向被打入材料按压的操作使接触杆进行移动动作,通过该接触杆的移动动作使上述风扇开关的动作按钮移动,从而使该风扇开关闭合,通过对开关操纵杆的扣动操作使动作杆部移动,通过该动作杆部的移动使上述打火开关的动作按钮移动,从而使该打火开关闭合,上述风扇开关配置成其朝向使得该风扇开关的动作按钮的移动方向与上述接触杆的移动方向相交叉,上述打火开关配置成其朝向使得该打火开关的动作按钮的移动方向与上述动作杆部的移动方向相交叉。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入工具,其特征在于,上述动作杆部设置在上述开关操纵杆上,与该开关操纵杆是一体结构,并呈向该开关操纵杆的"开"操作方向延伸的状态。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入工具,其特征在于,通过上述接触杆的"开"操作,使燃烧壁移动从而使上述燃烧室被密封,通过该燃烧壁上设置的密封件的移动,使上述风扇开关的动作按钮移动到闭合位置一侧。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打入工具,其特征在于,一旦通过上述接触杆的"开"操作使上述燃烧室被密封,则通过上述燃烧室壁的移动动作而向该燃烧室内输送可燃性气体,同时,上述风扇开关闭合从而使上述用于搅动的风扇旋转。
6.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入工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制杆,该限制杆使得,只有在上述接触杆的"开"操作后的状态下,才能够对上述开关操纵杆进行扣动操作。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打入工具,其特征在于,上述燃烧室壁的移动被上述限制杆限制,从而,上述燃烧室保持在密封状态。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入工具,其特征在于,上述电动马达被线圈直径逐渐变化的圆台形的锥形弹簧以浮动状态支承在设置于上述燃烧室的马达收装室内,所述的浮动状态为电动马达处于在其旋转轴线方向的两侧受到弹性作用力的状态。
全文摘要
在通过使可燃气体燃烧从而使自身工作的燃气式打入工具中,对燃烧室输送可燃气体,为使驱动搅动风扇旋转的电动马达启动而设置的风扇开关,或者为了使火花塞打火而设置的打火开关中,在现有技术中为了缓解进行打入等时产生的冲击,将这些开关用橡胶制的弹性体包覆。在本发明中,不必采用这样的弹性体来包覆,也可使开关避免受到损伤。两个开关(15、22)配置成其朝向使得风扇开关(15)与打火开关(22)的动作按钮(15b、22b)的移动方向,分别与接触杆(9的移动方向和开关操纵杆(21)的移动方向相交叉。
文档编号B25C1/08GK101778702SQ20088010035
公开日2010年7月14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23日 优先权日2007年7月26日
发明者小池洋一郎, 小田次郎, 须田秀和 申请人:株式会社牧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