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复式电动剃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9724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往复式电动剃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往复式电动剃刀。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如下的往复式电动剃刀该往复式电动剃刀具有将旋转式电动机的旋转转换为往复运动的转换机构,利用该转换机构使安装有内刀的驱动件往复移动,并且在该驱动件的下方设有与该该驱动件错开180°相位而往复移动的平衡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在该专利文献I中,通过使驱动件和平衡件以相反相位往复移动,来抑制驱动件的在往复移动方向上的振动。 另外,一直也公知并列设有2个驱动件的往复式电动剃刀。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平03 - 055089号公报但是,在像上述以往技术那样地在该驱动件的下方设置平衡件的构造中,存在难以谋求在并列设有多个驱动件时的小型化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获得能够在并列设有多个驱动件的情况下,抑制振动的发生且能实现小型化的往复式电动剃刀。在本发明中,往复式电动剃刀并列设有以相反相位往复运动的一对驱动件,该往复式电动剃刀的主要特征在于,在上述一对驱动件上分别沿驱动件的并列设置方向延伸设置供平衡调整物安装的安装支承部,在各驱动件上延伸设置的安装支承部在与上述驱动件的并列设置方向及往复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位置互不相同。采用本发明,使在各驱动件延伸设置的安装支承部在与驱动件的并列设置方向及往复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位置互不相同。因此,能够有效利用形成在彼此的驱动件间的空间地安装平衡调整物。因而,能够实现往复式电动剃刀的小型化,并且能够抑制往复式电动剃刀的振动。


图I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往复式电动剃刀的图,Ca)是主视图,(b)是侧视图,(C)是后视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头部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刀框架部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头部的立体图。图5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头部的横剖视图。图6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头部的侧剖视图。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驱动机构的立体图。
图8是从图7的相反侧观察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驱动机构而得到的立体图。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驱动机构的侧视图。图10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驱动机构的侧剖视图。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驱动机构的图,(a)是俯视图,(b)是示意地表示振动时的动作的俯视图。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驱动件和平衡调整构件的分解立体图。图13是从图12的相反侧观察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驱动件和平衡调整构件而得到的分解立体图。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第I驱动件的图,Ca)是主视图,(b)是俯视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第2驱动件的图,Ca)是主视图,(b)是俯视图。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第I变形例的驱动机构的侧视图。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的驱动机构的侧视图。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第I驱动件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接下来,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另外,以下,将多个外刀并列设置的方向作为前后方向(剃刮方向)χ,将各外刀延伸的方向作为左右方向Y,将以外刀朝向上方的方式配置头部的状态下的上下方向作为上下方向Z而进行说明。另外,将往复式电动剃刀的设有开关部的一侧作为前后方向X的前方而进行说明。如图I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往复式电动剃刀I包括用手把持的握柄部2和受握柄部2支承的头部3。握柄部2具有合成树脂制的握柄部主体21,如图I的(a)所示,在该握柄部主体21上形成有开关部22,其接通或切断旋转式电动机110 (参照图2)的驱动;显示部23,其显示在握柄部主体21的内部内置的未图示的电池的充电状况。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往复式电动剃刀I形成有修整单元4,如图I的(c)所示,在握柄部主体21的背面侧(后侧)能沿上下方向滑动地安装有修整手柄41。在该修整手柄41的上端形成有修整刀41a。并且,通过使配设在向头部3的上方露出的外刀51的内侧(外刀51的下侧)的内刀54相对于外刀51移动(沿左右方向Y往复移动),能够利用外刀51和内刀54进行协作作用而将插入在外刀51的刀片孔内的体毛切断。下面,说明头部3的结构。如图2所示,头部3包括安装于握柄部主体21的头部主体70、和装卸自如地安装于该头部主体70的刀框架部30。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形成于向上方开口的头部壳体71的驱动机构收容部72内收容后述的驱动机构100,并且在将该驱动机构100收容到驱动机构收容部72内的状态下将头部壳体盖81盖在上开口部,隔着驱动件防水橡胶82和橡胶按压板83利用螺钉84固定该头部壳体盖81和该头部壳体71,形成头部主体70。此时,驱动机构100的除安装有内刀54的安装部(在本实施方式中是第I驱动件130及第2驱动件140的内刀安装部132a、142a和分别安装于内刀安装部132a、142a的驱动杆134、144)以外的部位,都收容在驱动机构收容部72内。S卩,驱动机构100只使安装有内刀54的安装部露出在头部主体70的上方。详细而言,首先,在将头部壳体盖81盖在头部壳体71的上开口部时,使第I驱动件130及第2驱动件140的内刀安装部132a、142a自形成于头部壳体盖81的通孔81a、81b贯穿该头部壳体盖81,而向头部壳体盖81的上方露出。接着,使露出在上方的内刀安装部132a、142a从形成于驱动件防水橡胶82的通孔82a、82b处贯穿该驱动件防水橡胶82,而向驱动件防水橡胶82的上方露出。此时,内刀安装部132a、142a的颈部由驱动件防水橡胶82夹紧,从而封闭驱动机构收容部72的内部空间。接着,使向驱动件防水橡胶82的上方露出的内刀安装部132a、142a,从形成于橡胶按压板83的通孔83a、83b处贯穿该橡胶按压板83,而向橡胶按压板83的上方露出,并且将驱动杆134、144分别安装于向橡胶按压板83的上方露出的内刀安装部132a、142a。这样,以只使安装有内刀54的安装部露出在头部主体70的上方的状态,将驱动机构100收容在驱动机构收容部72内。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头部壳体71、头部壳体盖81、驱动件防水橡胶82及橡胶按压板83形成大致箱状的防水空间(封闭空间)80,能够抑制由内刀54剃掉的体毛、冲洗内刀54时使用的水等进入收容有旋转式电动机110等的防水空间80内。如图2所示,刀框架部30包括箱形的外刀盒50,其具有上下移动自如的多个外刀51 ;筒形的外周框60,其通过从下侧收纳安装该外刀盒50,遮盖外刀盒50的外刀架59的整周。外刀盒50具有沿前后方向X并列设置的多个外刀51。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4片(多个)外刀51,沿前后方向X并列设置有第I网状刀片51a、精刮用网状刀片51b、狭缝刀片51c及第2网状刀片51d (参照图3)。如图6所示,从侧面看(沿左右方向Y观察外刀的状态),网状刀片51a、51b、51d均以上方部分凸出的方式沿前后方向(宽度方向)X弯曲形成为倒U字形。此外,从正面看去(沿前后方向X观察外刀的状态),网状刀片51a、51b、51d以上方部分凸出的方式沿左右方向(长度方向)Y少许弯曲地形成。另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网状刀片51a、51b、51d弯曲为从正面看去上方部分凸出,但不是必须使这些网状刀片弯曲。并且,该网状刀片51a、51b、51d划定有许多个刀片孔(未图示)。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精刮用网状刀片51b的刀片宽度(前后方向X的宽度)比第I网状刀片51a及第2网状刀片51d的刀片宽度(前后方向X的宽度)窄。这样,通过使精刮用网状刀片51b的刀片宽度比其他网状刀片51a、51d的刀片宽度小,即,将精刮用网状刀片51b的曲率半径设定为较小,能够使顶压在表面的皮肤自刀片孔向内侧大幅突出,将体毛剃为较短。如图3所示,狭缝刀片51c沿前后方向(宽度方向)X弯曲形成为有角U字形(日文假名-形),通过穿设从平坦的上壁到侧壁的许多个狭缝(刀片孔)而形成该狭缝刀片51c。S卩,狭缝刀片51c上,利用从平坦的上壁到侧壁的大致有角U字形的棱条、和在侧壁的下部沿长度方向(左右方向)Y延伸的棱条,划定许多个狭缝(刀片孔)。并且,通过将构成外刀51的各网状刀片51a、51b、51d及狭缝刀片51c,安装于各自专用的外刀框53a、53b、53d、53c,形成外刀单元52a、52b、52d、52c。另外,在外刀框53b的第I网状刀片51a侧安装有皮肤保护构件58,利用狭缝刀片51c和皮肤保护构件58前后夹持精刮用网状刀片51b,能够有效地防止将皮肤大力地顶压于曲率半径小的精刮用网状刀片51b。并且,通过使外刀单元52a、52b、52c、52d能分别单独上下移动地与外刀架59卡合,形成外刀盒50。该外刀盒50装卸自如地安装于外周框60,并且装卸自如地安装于头部主体70。设置针对外刀51的各网状刀片51a、51b、51d和狭缝刀片51c专用的内刀54。详 细而言,在各网状刀片51a、51b、51d的下方(内侧),配设有沿所对应的网状刀片51a、51b、51d的弯曲的倒U字形的内刀54a、54b、54d(参照图2和图3)。并且,在狭缝刀片51c的下方(内侧)配设有沿该狭缝刀片51c的弯曲的有角U字形的狭缝内刀54c。上述内刀54a、54b、54d和狭缝内刀54c安装于驱动机构100 (第I驱动件130和第2驱动件140的内刀安装部132a、142a及驱动杆134、144),当使驱动机构100驱动时,内刀54a、54b、54d和狭缝内刀54c分别沿左右方向(长度方向)Y往复移动。这样,通过使配设在各网状刀片51a、51b、51d和狭缝刀片51c的下方(内侧)的内刀54a、54b、54d和狭缝内刀54c,分别相对于各网状刀片51a、51b、51d和狭缝刀片51c移动(沿左右方向Y的往复移动),能够利用各网状刀片51a、51b、51d、狭缝刀片51c与内刀54a、54b、54d、狭缝内刀54c协作作用,而将插入在各网状刀片51a、51b、51d的刀片孔和狭缝刀片51c的狭缝内的体毛切断。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精刮用内刀54b以在安装于基台56b的状态下能相对于精刮用网状刀片51b往复移动的方式安装在外刀盒50中,并且,狭缝内刀54c以在安装于基台56c的状态下能相对于狭缝刀片51c往复移动的方式安装在外刀盒50中(参照图3)。详细而言,如图3所示,安装有狭缝刀片51c的外刀框53c配置在Y方向两端,在该外刀框53c之间借助内刀顶起弹簧55c而安装沿Y方向往复移动自如的基台56c。并且,通过将狭缝内刀54c安装于该基台56c,并且将狭缝刀片51c以从狭缝内刀54c的上方覆盖狭缝内刀54c的状态安装于外刀框53c,由此形成外刀单元52c。另外,通过将安装有精刮用网状刀片51b的外刀框53b安装于皮肤保护构件58,并且在利用内刀顶起弹簧55c向上方对安装于基台56b的精刮用内刀54b施力的状态下,将该精刮用内刀54b配置在精刮用网状刀片51b的下部,由此形成外刀单元52b (参照图3)。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内刀54a、54d分别安装于向头部主体70的上方露出的内刀安装部132a、142a,并且将驱动杆134、144分别安装于内刀安装部132a、142a的状态下,将外刀盒50安装在头部主体70中。另外,通过将内刀54a、54d配置在外刀单元52a、52d的下部空间内,向头部主体70安装外刀盒50。并且,在将外刀盒50安装在头部主体70中时,安装于外刀盒50的基台56b、56c分别与驱动杆134、144相连结。S卩,通过将外刀盒50安装在头部主体70内,能够使精刮用内刀54b和狭缝内刀54c与驱动机构100的动作联动。另外,如图2所示,在外刀盒50的外刀架59的左右两侧部向下方延伸设有弹性片59a,左右一对的弹性片59a分别形成有沿左右方向贯穿的通孔5%。此外,在弹性片59a的下端向外侧延伸设有解除按钮59c。
并且,上下两端敞口的筒形的外周框60在下端缘的左右两侧部形成有凹陷部61,自各凹陷部61的底部向内侧突设有钩部62 (参照图5)。在本实施方式中,外周框60的上端开口 60a形成为比外刀盒50的外刀架59的外形小,且比外刀51的整个刀面的外形大。另外,下端开口 60b形成为比外刀架59的除解除按钮59c以外的部分的外形大。于是,当使左右两端的解除按钮59c穿过凹陷部61,并且将外刀盒50自下端开口60b插入在外周框60内时,钩部62的自外周框60向内侧突出的前端部从外侧与外刀架59的两弹性片59a的通孔59b卡合(参照图5)。这样,将外刀架59、即外刀盒50安装在外周框60中。另外,如图4和图5所示,在安装了外周框60的状态下,外刀架59的解除按钮59c设置为前端比外周框60的外侧面向外侧突出。因此,在以夹持的方式抓住左右的解除按钮 59c的前端的操作面59d而使其向内侧没入时,两侧的弹性片59a向内侧挠曲,钩部62与通孔59b的卡合解除,外刀盒50与外周框60的安装解除。另外,如图5所示,在头部主体70的左右两端以利用弹簧91向左右方向Y的外侧对解除按钮90施力的状态,能突出或没入地设有该解除按钮90。在该解除按钮90的上端部的宽度方向(前后方向X)的两端设有卡合突起90a (参照图2)。于是,当使解除按钮90穿过外周框60的左右两侧的凹陷部61,并且刀框架部30自上方覆盖在头部主体70上时,被向左右方向Y的外侧施力的卡合突起90a与形成在外刀架59的内周侧的未图示的卡合凹部卡合,将外刀架59 (外刀盒50或刀框架部30整体)安装在头部主体70的上端。另外,在使解除按钮90克服弹簧91的作用力地向内侧没入时,卡合突起90a与卡合凹部(未图示)的卡合解除,外刀架59与头部主体70的安装解除。接下来,说明驱动机构100。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驱动机构100包括旋转式电动机110 ;支承台120,其支承该旋转式电动机110 ;第I驱动件130及第2驱动件140,它们被支承台120支承,彼此以相反相位往复移动;转换机构180,其将旋转式电动机110的旋转运动转换为往复运动而向第I驱动件130及第2驱动件140传递。旋转式电动机110以下垂状态安装于支承台120。支承台120包括底壁部121和固定侧壁部122,该固定侧壁部122自底壁部121的左右端与底壁部121 —体地立起,固定侧壁部122形成有螺纹孔122a。通过使固定用螺钉190与该螺纹孔122a螺纹配合,能够将支承台120与第I驱动件130及第2驱动件140 —并固定在头部壳体71中。转换机构180包括基台181,其能旋转地安装于旋转式电动机110的自支承台120的底壁部121突出的旋转轴111 ;下侧偏心轴182,其相对于旋转轴111偏心地设于基台181。另外,转换机构180包括下侧连结臂183,其安装于下侧偏心轴182,连结下侧偏心轴182和第2驱动件140 ;基台184,其安装于下侧偏心轴182。此外,转换机构180包括上侧偏心轴185,其相对于旋转轴111偏心地设于基台184 ;上侧连结臂186,其安装于该上侧偏心轴185,连结上侧偏心轴185和第I驱动件130。在本实施方式中,下侧偏心轴182和上侧偏心轴185以绕旋转式电动机110的旋转轴111错开180°的相位差的方式设于基台184,该下侧偏心轴182和上侧偏心轴185将旋转式电动机110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第I驱动件130及第2驱动件140的相反相位的往复运动。第I驱动件130及第2驱动件140如上所述分别设有内刀安装部132a、142a,该内刀安装部132a、142a安装有能装卸的内刀54a、54d。如图12和图13所示,通过利用能弹性变形的一对弹性支脚部(能使内刀安装部132a往复移动地支承该内刀安装部132a的弹性支脚部)133,将配置在宽度方向(组装状态下的左右方向Y)两端的固定块131,和配置在固定块131之间而支承内刀安装部132a的支承架132连结起来,形成该第I驱动件130,通过利用能弹性变形的一对弹性支脚部(能使内刀安装部142a往复移动地支承该内刀安装部142a的弹性支脚部支脚片)143,将配置在上述宽度方向两端的固定块141,和配置在固定块131之间而支承内刀安装部142a的支承架142连结起来,形成该第2驱动件140。另夕卜,在从左右方向(驱动件的往复移动方向)Y看去的状态下,弹性支脚部133、143配置为位于内刀安装部132a、142a的下方(参照图9)。·固定块131、141分别设有螺纹孔131a、141a,并且设有彼此卡合的卡合部(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卡合突部131b和卡合凹部141b)。并且,在将固定块131载置在固定块141的上方,使卡合突部131b与卡合凹部141b卡合了的状态下,螺纹孔131a与螺纹孔141a相连通。并且,通过将螺钉190贯穿连通的螺纹孔131a和螺纹孔141a,将第I驱动件130及第2驱动件140借助支承台120固定在头部壳体71内。支承架132、142形成为大致水平延伸的矩形板状,在该支承架132、142的上部分别突设有内刀安装部132a、142a。另外,自支承架142的宽度方向两端设有向下方延伸的侧壁部142i,并且自侧壁部142i的下端起设有向宽度方向外侧延伸的水平壁部142j (参照图 12)。弹性支脚部133形成为将带状构件对折而成的形状,弹性支脚部133的一端与固定块131的内侧上端相连结,另一端与支承架132的外侧端相连结。另一方面,弹性支脚部143形成为将带状构件对折而成的形状,弹性支脚部143的一端与固定块141的内侧上端相连结,并且另一端与水平壁部142j的外侧端相连结。即,弹性支脚部143借助水平壁部142j与固定块141相连结,借助侧壁部142i与支承架142相连结。另外,内刀安装部132a、142a分别设有顶起弹簧(施力构件)132b、142b,该顶起弹簧132b、142b用于向上方(内刀的装卸方向的脱离侧)对安装于该内刀安装部132a、142a的内刀54a、54d进行推压(施力)。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弹性支脚部133、143的外侧的厚度比内侧的厚度薄。这样,通过使弹性支脚部133、143的外侧的厚度较薄,能够使支承架132、142 (内刀安装部132a、142a、内刀54)易于沿左右方向Y摆动,并且通过使易于接受自向上方被施力的内刀54a、54d的反作用力的、弹性支脚部133、143的内侧的厚度较厚,能够抑制由自内刀54a、54d接受的反作用力导致的第I驱动件130及第2驱动件140的变形。另外,弹性支脚部133、143的形状可以形成为图16、图17所示的那种形状。S卩,如图16所示,通过沿前后方向X并列设置多个弹性板,能够形成各弹性支脚部133A、143A。此时,若不在由前后方向X的转矩产生的影响较小的部位设置弹性板,则能够加宽弹性支脚部133AU43A的宽度,提高刚性,并且使弹性支脚部133A、143A容易变形(使支承架132、142容易地往复移动)。
另外,如图17所示,也可以以上部(内刀侧)较宽的锥形的方式形成弹性支脚部133B、143B。这样,能够极大抑制弹性支脚部133A、143A的不易变形,并且提高受到由前后方向X的转矩产生的影响较大的上部的刚性。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内刀安装部142a上安装有驱动修整刀41a的驱动杆42(参照图8和图9)。另外,如上所述,驱动杆134与内刀安装部132a相连结,驱动杆144与内刀安装部142a相连结。因而,第I驱动件130能够使内刀54a和安装于驱动杆134的精刮用内刀54b —体地往复移动,第2驱动件140能够使内刀54d、安装于驱动杆144的狭缝内刀54c以及驱动杆42 —体地往复移动。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内刀(包括基台56a在内)54a、驱动杆134、精刮用内刀(包括基台56b在内)54b及后述的平衡调整物150成为与第I驱动件130相连结而与第I驱动件130的往复移动联动的连结构件。并且,利用这些连结构件和第I驱动件130构成第I驱动块200。·另一方面,内刀(包括基台56d在内)54d、狭缝内刀(包括基台56c在内)54c、驱动杆144、驱动杆42及后述的平衡调整物160成为与第2驱动件140相连结而与第2驱动件140的往复移动联动的连结构件。并且,利用这些连结构件和第2驱动件140构成第2驱动块 210。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夹着旋转式电动机110的旋转轴线C沿前后方向分别各配置2个内刀54,并且使前方的2个内刀和后方的2个内刀分别以相反相位进行往复移动。这样,通过使第I驱动件130和第2驱动件140以相反相位进行往复移动,能够减轻由往复移动方向的惯性力(绕X轴线产生的力矩)产生的振动。但是,当使第I驱动件130和第2驱动件140以相反相位往复移动时,虽然能够减少绕X轴线产生的力矩,但存在绕旋转式电动机Iio的旋转轴线C产生同方向(在图11的(b)中均是顺时针方向)的力矩(图11的(b)中的Ml和M2)的问题。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第I驱动块200具有相对于旋转式电动机110的旋转轴线C,配置在第I驱动件130的相反侧的平衡调整部220,使第2驱动块210具有相对于旋转式电动机110的旋转轴线C,配置在第2驱动件140的相反侧的平衡调整部230。详细而言,在第I驱动件130上借助保持臂132c安装有平衡调整物150,在第2驱动件140上借助保持臂142c安装有平衡调整物160。这样,与未设置平衡调整部220、230的情况下的第I驱动块及第2驱动块的重心时相比,通过在第I驱动件130和第2驱动件140上安装平衡调整物150、160,能够使第I驱动块200及第2驱动块210的各自的重心Gl、G2靠近旋转式电动机110的旋转轴线C,从而能够抑制绕旋转轴线C的振动。此外,在将平衡调整物150、160安装于第I驱动件130和第2驱动件140的状态下,当使第I驱动块200及第2驱动块210以相反相位进行往复移动时,平衡调整物150、160产生与第I驱动件130及第2驱动件140的绕旋转轴线C产生的力矩Ml、M2相反的力矩(图11的(b)中的M3和M4)。即,能够使各力矩(Ml和M3,M2和M4)抵消,抑制绕旋转轴线C的振动。另外,平衡调整物150和第I驱动件130单独地形成,平衡调整物160和第2驱动件140单独地形成。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沿左右方向(驱动件的往复移动方向)Y看去的状态下,使第I驱动块200及第2驱动块210的各自的重心G1、G2位于弹性支脚部133与弹性支脚部143之间(图9的d3所示的范围)地,设置平衡调整部220、230。这样,能够使第I驱动块200及第2驱动块210的各自的重心Gl、G2更加接近旋转式电动机110的旋转轴线C,在驱动时,能够进一步减小绕旋转式电动机110的旋转轴线C产生的力矩,抑制振动的发生。特别是,在使第I驱动块200及第2驱动块210的各自的重心Gl、G2与旋转式电动机110的旋转轴线C 一致地设置第I驱动块200及第2驱动块210时,能够使绕旋转式电动机110的旋转轴线C产生的力矩为零,从而能够进一步抑制振动的发生。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平衡调整物150安装于保持臂(安装支承部)132c,该保持臂(安装支承部)132c自支承架132的宽度方向(左右方向Y)两端向分别向所面对的对方 侧(朝向前后方向X的后侧)水平地延伸设置。另一方面,平衡调整物160安装于保持臂(安装支承部)142c,该保持臂(安装支承部)142c自支承架142的水平壁部142 j的宽度方向(左右方向Y)两端向分别向所面对的对方侧(向前后方向X的前方)水平地延伸设置。这样,自第I驱动件130起延伸设置的保持臂(安装支承部)132c和自第2驱动件140延伸设置起的保持臂(安装支承部)142c,在上下方向(与第I驱动件130及第2驱动件140的并列设置方向X及往复移动方向Y正交的方向)Z上的位置不同。即,在本实施方式中,使保持臂(安装支承部)132c和保持臂(安装支承部)142c以上下方向的高度不同的方式沿前后方向X延伸设置。这样,通过将保持臂(安装支承部)132c和保持臂(安装支承部)142c配置为上下方向的高度不同,能够谋求第I驱动块200及第2驱动块210的小型化。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保持臂(安装支承部)132c和保持臂(安装支承部)142c中的保持臂(安装支承部,在一对驱动件上延伸设置的安装支承部中的至少任一方)142c与转换机构180之间在上下方向(与第I驱动件130及第2驱动件140的并列设置方向X及往复移动方向Y正交的方向)Z上重叠。这样,通过使保持臂(安装支承部)132c和保持臂(安装支承部)142c中至少任一方与转换机构180在上下方向Z上重叠,能够进一步实现第I驱动块200及第2驱动块210的小型化(高度方向的小型化)。另外,保持臂(安装支承部)132c和保持臂(安装支承部)142c本身作为平衡调整部220、230发挥功能。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平衡调整部220具有自第I驱动件130起向相对于旋转式电动机110的旋转轴线C来说的与第I驱动件130所处侧相反一侧的方向延伸设置的保持臂132c,平衡调整部230具有自第2驱动件140起向相对于旋转式电动机110的旋转轴线C来说的与第2驱动件140所处侧相反一侧的方向延伸设置的保持臂142c。因而,当在第I驱动件130及第2驱动件140上未设置平衡调整物150、160,而分别设有保持臂132c、142c,就能够使第I驱动块200及第2驱动块210的各自的重心Gl、G2,比未设置平衡调整部220、230的情况下的第I驱动块及第2驱动块的重心接近旋转式电动机110的旋转轴线C。即,即使不设置平衡调整物150、160,而适当地设定保持臂132c、142c的长度、重量,也能抑制振动的发生。另外,在第I驱动件130的保持臂132c的前端面形成有螺纹孔132e,平衡调整物150在与螺纹孔132e相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安装孔151。并且,通过在使平衡调整物150的安装孔151与第I驱动件130的螺纹孔132e相连通的状态下,将螺钉171旋入该安装孔151和螺纹孔132e,能够将平衡调整物150固定于第I驱动件130而防止该平衡调整物150的脱离。即,从第I驱动件130及第2驱动件140的并列设置方向X的前方将平衡调整物150安装于第I驱动件130。另外,将保持臂142c间连结起来的连结臂142k沿左右方向Y延伸地设于第2驱动件140的保持臂142c的前端部,在该连结臂的宽度方向中央部设有螺纹孔142e。并且,在平衡调整物160的与螺纹孔142e相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安装孔161,通过在使平衡调整物160的安装孔161与第2驱动件140的螺纹孔142e相连通的状态下,将螺钉172旋入该安装孔161和螺纹孔142e,能够将平衡调整物160固定于第2驱动件140而防止该平衡调整物160的脱离。S卩,从第I驱动件130及第2驱动件140的并列设置方向X的后侧将平衡调整物160安装于第2驱动件140。通过像这样地从第I驱动件130的后侧(前后方向X的前方),将平衡调整物160安 装于第2驱动件140,从第2驱动件140的后侧(前后方向X的后方),将平衡调整物150安装于第I驱动件130,能够在组合了第I驱动件130、第2驱动件140及旋转式电动机110后,安装平衡调整物150、160,所以平衡调整物150、160的安装容易进行。另外,将平衡调整物150、160设置为分别位于驱动件130、140的最外部(前后方向X的两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平衡调整物150自第2驱动件(另一方的驱动件)140的与第I驱动件(一方的驱动件)130相反的一侧以至少一部分突出的方式设于第I驱动件(一方的驱动件)130,平衡调整物160自第I驱动件(另一方的驱动件)130的与第2驱动件(一方的驱动件)140相反的一侧以至少一部分突出的方式设于第2驱动件(一方的驱动件)140。因而,能够抑制第I驱动块200及第2驱动块210的大型化,并且能够极力增长平衡调整物150、160的距离(旋转轴线C与重心的距离)。因此,能够减轻平衡调整物150、160的重量。而且,通过减轻平衡调整物150、160的重量,能够使平衡调整物150、160进一步小型化,所以能够进一步抑制第I驱动块200及第2驱动块210的大型化。另外,如图10所示,各平衡调整物150、160的一部分配置在比各驱动件130、140的最外部(前后方向X的两端)靠内侧的位置,由此抑制平衡调整物150、160向第I驱动件130及第2驱动件140的外侧大幅突出。此外,通过只将各平衡调整物150、160的一部分配置在第I驱动件130及第2驱动件140的内侧,能够抑制各平衡调整物150、160的作用点(重心)的位置偏向内侧。另外,通过将平衡调整物150、160设置为位于各驱动件130、140的最外部,能够不受第I驱动件130及第2驱动件140的形状的制约地安装平衡调整物150、160,所以也具有能够提高第I驱动件130及第2驱动件140的形状自由度的优点。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平衡调整物150、160的形状不同,以使平衡调整物150、160的重心位置相对于第I驱动块200及第2驱动块210最佳。详细而言,通过将大致Y字形的板状构件折弯而形成平衡调整物150,在平衡调整物150的宽度方向两端的上部形成有上述的安装孔151。另一方面,平衡调整物160是正面看去为大致T字形的板状构件,且在大致中央部形成有上述的安装孔161。这样,通过使各安装孔151、161的高度位置不同,在将平衡调整物150、160安装于第I驱动件130及第2驱动件140时,能够将平衡调整物150、160的高度位置设计为大致相同,谋求第I驱动块200及第2驱动块210的小型化。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使板状的平衡调整物150、160的厚度方向为前后方向X地,将该平衡调整物150、160安装于第I驱动件130及第2驱动件140。因此,能够抑制前后方向X的尺寸的增加,并且能够极力增长平衡调整物150、160的力臂(从重心到旋转轴线C的距离),从而能够谋求第I驱动块200及第2驱动块210的小型化。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平衡调整物150在左右两侧形成有缺口 152,平衡调整物160也在左右两侧形成有缺口 162。相对于此,在第I驱动件130的保持臂132c上形成有突起132d,该突起132d与平衡调整物150的缺口 152卡合。另外,在第2驱动件140的保持臂142c上形成有突起142d,该突起142d与平衡调整物160的缺口 162卡合。利用上述的卡合,能够在将平衡调整物150、160定位为不能沿上下左右移动的状态下,将该平衡调整物150、160固定于各驱动件 130、140。另外,如图18所示,也可以在保持臂132c上形成钩部132i,而非形成突起132d,使平衡调整物150与该钩部132i卡合。另外,也可以利用热封将平衡调整物安装于驱动件。此外,也可以代替缺口地设置孔,使保持臂的突起与该孔卡合。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设于第I驱动件(一方的驱动件)130的平衡调整部230配置在使保持臂132c和平衡调整物160的一 部分(平衡调整部230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于第I驱动件(另一方的驱动件)130的空间部,将设于第2驱动件(一方的驱动件)140的平衡调整部220配置在使保持臂142c和平衡调整物150的一部分(平衡调整部220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于第2驱动件(另一方的驱动件)140的空间部,从而能够避免保持臂132c与相对的驱动件140的干涉以及保持臂142c与相对的驱动件130的干涉,或能抑制一对驱动件130、140的大型化。详细而言,使第I驱动件130的保持臂132c在第2驱动件140的肩部空间(水平壁部142j的上方)内通过,另一方面使第2驱动件140的保持臂142c在第I驱动件130的下部空间(一对弹性支脚部133间的空间;在本实施方式中相当于后述的窗部132h)内通过地,组装第I驱动件130及第2驱动件140。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驱动件130、140具有将延伸设置的保持臂(安装支承部)142c配置在另一驱动件130的下部空间内的驱动件140,且具有将延伸设置的保持臂(安装支承部)132c配置在另一驱动件140的肩部空间内的驱动件130。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I驱动件130设有能用肉眼看到转换机构180的窗部132h。详细而言,通过将第I驱动件130的一对弹性支脚部133和支承架132形成为门形,形成三方被一对弹性支脚部133和支承架132包围的窗部132h,能够从前后方向X用肉眼看到内部(转换机构180)。这样,通过设置窗部132h,使驱动块的组合作业和转换机构180的连结状态的确认作业容易进行。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I驱动件130利用支承架132和保持臂132c形成能从上下方向Z用肉眼看到内部(转换机构180)的窗部132g。另外,第2驱动件140也利用保持臂142c和连结臂142k形成能从上下方向Z用肉眼看到内部(转换机构180)的窗部142g。这样,能够从上下方向Z用肉眼看到内部(转换机构180),从而能使组合作业及确认作业更加容易进行。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金属(比第I驱动件130及第2驱动件140的密度大的材料)形成平衡调整物150、160。因此,能够进一步谋求平衡调整物150、160的小型化,谋求头部3整体的小型化。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将平衡调整物150、160配置在防水空间(封闭空间)80内,该防水空间80被封闭,以防止由内刀54剃掉的体毛、冲洗内刀54时使用的水等进入。因此,能够抑制金属制 的平衡调整物150、160生锈。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左右方向(驱动件的往复移动方向)Y看去的状态下,以如下方式配置弹性支脚部133、143,即,弹性支脚部133、143的前后方向X的中央部(与往复移动方向及装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中间线,图9所示的中心线D),比旋转式电动机110的旋转轴线C接近由顶起弹簧(施力构件)132b、142b产生的反作用力的作用线E (dl〈d2)。这样,通过在由顶起弹簧132b、142b产生的反作用力的作用线E侧设置弹性支脚部133、143,能够减小由顶起弹簧132b、142b产生的反作用力产生于弹性支脚部133、143上的绕Y轴的力矩,能够抑制弹性支脚部133、143因应力的集中而断裂。另外,通过使弹性支脚部133、143远离旋转式电动机110的旋转轴线C,虽然产生于弹性支脚部133、143的绕旋转轴线C的力矩增大,但在本实施方式中由顶起弹簧132b、142b产生的反作用力较大,因此以dl〈d2的方式设置能够减小施加于装置整体的振动的影响。另外,驱动件130、140分别形成有加强用的壁部132f、142f。在本实施方式中,壁部132f形成在比由顶起弹簧132b产生的反作用力的作用线E靠内侧的位置(前后方向X的后方),壁部142f形成在比由顶起弹簧142b产生的反作用力的作用线E靠内侧的位置(前后方向X的前方)。这样,通过将壁部132f、142f形成在比由顶起弹簧132b、142b产生的反作用力的作用线E靠内侧的位置,能够减小通过设置壁部132f、142f而产生的绕Y轴的力矩的影响,并且能够抑制由来自顶起弹簧132b、142b的反作用力引发的驱动件130、140的变形。另外,将壁部132f形成为比弹性支脚部133短,以防止壁部132f封堵窗部132h。另外,通过安装平衡调整物160而封堵该窗部132h,所以能够抑制驱动件发出的声响泄漏到外部。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保持臂(安装支承部)132c和保持臂(安装支承部)142c配置为上下方向的高度不同。此时,通过使保持臂(安装支承部,在一对驱动件上延伸设置的安装支承部中的至少任一方)142c与转换机构180之间在上下方向(与第I驱动件130和第2驱动件140的并列设置方向X及往复移动方向Y正交的方向)Z上重叠,谋求驱动机构100的小型化。另外,使第I驱动件130的保持臂132c从第2驱动件140的肩部空间(水平壁部142 j的上方)内通过,另一方面使第2驱动件140的保持臂142c从第I驱动件130的下部空间(一对弹性支脚部133间的空间,窗部132h)内通过,以此种方式来组装第I驱动件130及第2驱动件140。因而,采用本实施方式,能够有效利用形成于彼此的驱动件130、140的空间(肩部空间和下部空间)地安装平衡调整物150、160。结果,能够实现往复式电动剃刀I的小型化,并且能够抑制往复式电动剃刀I的振动。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进行各种变形。产业h的可利用件采用本发明,能够获得在并列设有多个驱动件的情况下,可抑制振动的发生且能实现小型化的往复式电动剃刀。·
权利要求
1.一种往复式电动剃刀,该往复式电动剃刀并列设有以相反相位往复运动的一对驱动件,该往复式电动剃刀的特征在于, 在上述一对驱动件上分别沿驱动件的并列设置方向延伸设置有供平衡调整物安装的安装支承部,在各驱动件上延伸设置的安装支承部在与上述驱动件的并列设置方向及往复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位置互不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往复式电动剃刀,其特征在于, 上述往复式电动剃刀包括旋转式电动机和转换机构,该转换机构将该旋转式电动机的旋转运动转换为往复运动而向上述一对驱动件传递, 在上述一对驱动件上延伸设置的安装支承部中的至少任一方安装支承部与上述传递机构之间,在与上述驱动件的并列设置方向及往复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重叠。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往复式电动剃刀,其特征在于, 上述一对驱动件包括将延伸设置的安装支承部配置在另一驱动件的下部空间内的驱动件。
4.根据权利要求I 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往复式电动剃刀,其特征在于, 上述一对驱动件包括将延伸设置的安装支承部配置在另一驱动件的肩部空间内的驱动件。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往复式电动剃刀。往复式电动剃刀(1)具有以相反相位往复运动的一对驱动件(130、140),在一对驱动件(130、140)上分别沿驱动件的并列设置方向(X)延伸设有供平衡调整物(150、160)安装的安装支承部(132c、142c)。并且,在各驱动件(130、140)上延伸设置的安装支承部(132c、142c)在与驱动件的并列设置方向(X)及往复移动方向(Y)正交的方向(Z)上的位置互不相同。
文档编号B26B19/28GK102958652SQ20118003242
公开日2013年3月6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13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8日
发明者山口孝志, 高冈洋一, 伊吹康夫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