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向扳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0139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万向扳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万向扳手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扳手,尤其是指一种扳杆能作水平角度调整及俯仰角度调整的万向扳手。
背景技术
[0002]扳手是工业界或家庭中常使用的工具,习用扳手具有一头座、一由头座向外延伸的扳杆、一设置于头座的驱动部,该驱动部可以直接连动螺合件(例如螺帽或螺栓),或者透过套筒而连动螺合件,使用者只须握住扳杆,并加以旋动,即可将螺合件旋松或锁紧。以现有扳手操作而言,常常受限于死角或狭小空间,使得其驱动头无法顺利结合螺合件,有鉴于此,便有中国台湾新型M422451号旋转扳手结构、M404088号旋转扳手结构、M244157 号可三百六十度纵横转向的双头扳手产生,其主要使具驱动头能与扳杆作相对360度俯仰角度调整,惟,此结构配置仍不足以使扳手在死角或狭小空间操作更具灵活性,具体而言, 当扳手在死角或狭小空间的车底下拆装螺合件时,其扳杆虽然能透过调整俯仰角度,而顺利连结螺合件,但是,在扳杆在左右旋动驱动头时,其并无法带动驱动部旋动一相对较大的差角,造成使用者须小角度的往复带动扳杆,其在操作上相当费时及不便,常有事倍功半之感,此实为设计者所未能虑及之处。[0003]有鉴于此,本设计人针对上述扳手结构设计上未臻完善所导致的诸多缺失及不便,而深入构思,且积极研究改良试做而开发设计出本案。实用新型内容[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扳杆能作水平角度调整及俯仰角度调整的万向扳手,可以减少往复带动扳杆的次数,其在操作上确具有省时及方便性。[0005]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0006]—种万向扳手,其包括有[0007]—头座,其具有中心线平行的驱动部、第二孔,该第二孔中设有内齿;一转接件,其具有能耦合于第二孔中的轴杆,且设有与内齿匹配的分度块,该轴杆沿第二孔轴向滑动带动分度块离合内齿,转接件更于头座外部保持有一束座,且设有第四孔;一控杆,其沿第四孔轴向的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间移动;一弹簧,其安装于第四孔中,该弹簧顶推控杆保持于第一位置;以及一扳杆,其透过主螺栓而枢接于束座,该扳杆以主螺栓为支点作俯仰角度调整。[0008]上述头座于第二孔中还环凹有第一扣部、第二扣部,该第二扣部介于第一扣部与内齿间;轴杆在分度块上方径向凹设有第三孔,此第三孔与第四孔连通,此第三孔供一第一卡块伸缩,轴杆在沿第二孔轴向限位滑动,促动第一^^块在第一扣部或第二扣部切换;控杆具有一凹入的第一迫动部,当控杆在第二位置时,第一迫动部供第一卡块收缩使用,当控杆在第一位置时,第一迫动部则推动第一卡块定位于第一扣部或第二扣部。[0009]上述转接件的第四孔贯穿束座及轴杆,且控制该第四孔孔径呈上大下小状,在内部形成一肩部;控杆形状与第四孔相对称,在顶缘形成一外径较大的头端,且在控杆底端安装有一径向外扩的扣环,控杆沿第四孔轴向的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间限位移动,该弹簧底端抵接肩部、顶端推动头端突出转接件。[0010]上述主螺栓的中心线与第二孔垂直且不相交。[0011]上述束座具有相对称的第一耳块、第二耳块,在该两耳块之间界定一束槽,第一耳块设有一螺孔,至于第二耳块则设有与螺孔相对的头孔;扳杆一端具有枢块,该枢块对应滑配于束槽中,且设有与螺孔相对的转孔,透过主螺栓穿掣头孔、转孔而锁紧于螺孔,锁固该枢块于束座的第一及二耳块中。[0012]上述束座在束槽底面的位置设有一径向连通第四孔的第五孔,该第五孔与主螺栓中心线呈等高设置,且供一第二卡块于束槽进行伸缩动作;控杆在相对第五孔的位置凹设有第二迫动部,当控杆在第二位置时,第二迫动部供第二卡块于束槽收缩使用,当控杆在第一位置时,第二迫动部能推动第二卡块于束槽中伸展定位;扳杆的枢块具有圆弧形外周,且于枢块外周设有若干以主螺栓为中心的分度槽,当控杆处在第二位置时,其扳杆作俯仰角度调整,当控杆处于第一位置时,令第二卡块伸展的与相对的分度槽契合,将扳杆固定于该所需的俯仰角度。[0013]上述头座具有一贯穿上下的齿孔,并于齿孔中枢设有一驱动头,此驱动头同轴接出有一方柱形驱动部,且设有与齿孔匹配的卡掣块。[0014]上述头座于齿孔顶端同轴接设有一孔径比齿孔大的第一孔,该第一孔并于壁面凹设有第一环槽,此齿孔、第一孔提供驱动头枢设,该驱动头外周还凹设有第二环槽,并在第一环槽与第二环槽间安装有一扣环。[0015]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万向扳手能直接作俯仰角度调整外,其更能透过按压控杆,用以使扳杆能透过转接件而作水平角度调整,如此一来,即可以使扳杆具有万向角度调整的功能,使本实用新型在死角或狭小空间环境使用,能进一步调整此扳杆的立体角度,以便具有一相对较大的旋动角度,如此即可以减少往复带动扳杆的次数,其在操作上确具有省时及方便性增进无误。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001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组合示意图;[0018]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外观示意图;[0019]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卡块、扣部定位时的组合剖面示意图;[0020]图5是本实用新型释放第一卡块的组合剖面示意图;[0021]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卡块、扣部定位时的组合剖面示意图;[0022]图7是本实用新型扳杆、转接件调整水平角度的示意图。[0023]主要元件符号说明[0024]10头座 121第一环槽[0025]131第二环槽 16第一扣部[0026]11齿孔 13驱动头 132卡掣块 17内齿[0027]12第一孔 130驱动部 15第二孔 18第二扣部[0028]20转接件[0029]23第三孔[0030]250 束槽[0031]253 螺孔[0032]261 肩部[0033]30 控杆21轴杆22分度块24第一卡块 25束座251第一耳块 252第二耳块 254头孔26第四孔27第五孔28第二卡块31头〗而33扣环35第二迫动部40弹簧51枢块52转孔 54分度槽。[0034] 34第一迫动部[0035]50 扳杆[0036]53主螺栓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0038]请参阅图I至图7,本实用新型揭示有[0039]一头座10,其具有一贯穿上下的齿孔11,并于齿孔11顶端同轴接设有一孔径较大的第一孔12,该第一孔12于壁面凹设有第一环槽121,此齿孔11、第一孔12提供一驱动头 13枢设,该驱动头13外周凹设有第二环槽131,并在第一环槽121与第二环槽131间安装有一扣环14,用以使驱动头13在绕自转时,不会有脱出第一孔12之虞,此驱动头13于底端还同轴接出有一方柱形驱动部130,使之能供连结一般套筒使用,而驱动头13设有与齿孔11匹配的卡掣块132,该卡掣块132受弹性组件(图中未示)作用,用以使该驱动头13能单向绕齿孔11自转,进而达到棘轮操作模式;头座10还具有一贯穿上下的第二孔15,该第二孔15于壁面环凹有第一扣部16,并在第一扣部16下方环凹有第二扣部18,以及在第二扣部18下方形成有内齿17;[0040]一转接件20,其具有能耦合第二孔15的轴杆21,此轴杆21底缘设有分度块22, 另在分度块22上方径向凹设有第三孔23,此第三孔23供一第一卡块24伸缩;如图4、图5 及图6所示,该轴杆21能沿第二孔15轴向限位滑动,用以带动分度块22离合内齿17,同时促动第一卡块24在第一扣部16或第二扣部18切换,当第一卡块24与第二扣部18相对时,能限制轴杆21沿第二孔轴向滑动,且令分度块22与内齿17啮合,用以使轴杆21无法自转,如此即可使轴杆21与头座10 —体固定,但是,当第一卡块24与第一扣部16相对时,用以限制轴杆21沿第二孔15轴向滑动时,其分度块22与内齿17分离,俾使轴杆21能自转的调整水平任意角度,继之,下压该轴杆21,而使第一卡块24切换至第二扣部18位置时,即可将调整后的水平角度固定;所述转接件20还于头座10外部形成有一束座25,此束座25 具有相对称的第一耳块251、第二耳块252,以便在该两耳块251、252之间界定一束槽250, 而第一耳块251设有一螺孔253,至于第二耳块252则设有与螺孔253相对的头孔254 ;再则,转接件20贯设有一贯穿束座25及轴杆21的第四孔26,使之能与第三孔23连通,且控制该第四孔26孔径呈上大下小状,用以在内部形成一肩部261 ;此外,该束座25更在束槽 250底面的位置设有一径向连通第四孔26的第五孔27,该第五孔27与螺孔253中心线呈等高设置,且能供一第二卡块28于束槽250进行伸缩动作;[0041]一控杆30,其形状与第四孔26相对称,在顶缘形成一外径较大的头端31,且在控杆30底端安装有一径向外扩的扣环33,用以使控杆30能沿第四孔26轴向的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间限位移动,此控杆30在相对第三孔23的位置凹设有第一迫动部34,此第一迫动部34上下各具有推拔面,当控杆30在第二位置时,第一迫动部34能提供第一卡块24退出第一、二扣部16、18收缩使用,用以释放轴杆21与第二孔15的轴向定位状态,俾使轴杆21 能沿第二孔15轴向限位滑动,但,当控杆30在第一位置时,第一迫动部34能推动第一卡块 24定位于第一扣部16或第二扣部18,用以使轴杆21无法沿第二孔15的轴向滑动,借此, 以控制转接件20的轴杆21能沿第二孔15轴向滑动的使分度块22离合内齿17,俾使此转接件20能自转的定位于任何水平角度;控杆30另在相对第五孔27的位置凹设有第二迫动部35,此第二迫动部35上下各具有推拔面,当控杆30在第二位置时,第二迫动部35能提供第二卡块28于束槽250收缩使用,但,当控杆30在第一位置时,第二迫动部35能推动第二卡块28于束槽250中伸展定位;[0042]一弹簧40,其安装于第四孔26中,底端抵接肩部261、顶端推动头端31突出转接件20,用以提供控杆30随时具有保持于第一位置的弹力;以及[0043]一扳杆50,其一端设有具有圆弧形外周的枢块51,该枢块51能对应滑配于束槽 250中,且设有与螺孔253相对的转孔52,以便透过一主螺栓53穿掣头孔254、转孔52而锁紧于螺孔253,用以使枢块51能被枢设于两耳块251、252间,该主螺栓53的中心线与第二孔15呈垂直不相交配置,俾可如图5所示的使扳杆50能以主螺栓53为支点作俯仰角度调整,为使该俯仰角度更容易调整,其可于枢块51外周设有若干以主螺栓53为中心的分度槽 54,当控杆30受使用者手指按压而处在第二位置时,其扳杆50便可作俯仰角度调整,继之, 使用者手指即可以释放控杆30,使控杆30复归于第一位置,此时,令第二卡块28能伸展的与相对的分度槽54契合,如此便能使扳杆50固定于该所需的俯仰角度。[0044]请配合图6及图7观之,本实用新型扳杆50除能直接作俯仰角度调整外,其更能透过按压控杆30,用以使扳杆50能透过转接件20而作水平角度调整,如此一来,即可以使扳杆50具有万向角度调整的功能,使本实用新型在死角或狭小空间环境使用,能进一步调整此扳杆的立体角度,以便具有一相对较大的旋动角度,如此即可以减少往复带动扳杆的次数,其在操作上确具有省时及方便性增进无误。[0045]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确能大大提升扳手在死角或狭小空间环境操作的方便性, 而为一技术理念上的高度创作,且整体结构亦属新颖,应符新型专利申请要件,爰依法提出申请。上述实施例和附图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权利要求1.一种万向扳手,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一头座,其具有中心线平行的驱动部、第二孔,该第二孔中设有内齿; 一转接件,其具有能耦合于第二孔中的轴杆,且设有与内齿匹配的分度块,该轴杆沿第二孔轴向滑动带动分度块离合内齿,转接件更于头座外部保持有一束座,且设有第四孔; 一控杆,其沿第四孔轴向的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间移动; 一弹簧,其安装于第四孔中,该弹簧顶推控杆保持于第一位置;以及 一扳杆,其透过主螺栓而枢接于束座,该扳杆以主螺栓为支点作俯仰角度调整。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万向扳手,其特征在于头座于第二孔中还环凹有第一扣部、第二扣部,该第二扣部介于第一扣部与内齿间;轴杆在分度块上方径向凹设有第三孔,此第三孔与第四孔连通,此第三孔供一第一卡块伸缩,轴杆在沿第二孔轴向限位滑动,促动第一卡块在第一扣部或第二扣部切换;控杆具有一凹入的第一迫动部,当控杆在第二位置时,第一迫动部供第一卡块收缩使用,当控杆在第一位置时,第一迫动部则推动第一卡块定位于第一扣部或第二扣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万向扳手,其特征在于转接件的第四孔贯穿束座及轴杆,且控制该第四孔孔径呈上大下小状,在内部形成一肩部;控杆形状与第四孔相对称,在顶缘形成一外径较大的头端,且在控杆底端安装有一径向外扩的扣环,控杆沿第四孔轴向的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间限位移动,该弹簧底端抵接肩部、顶端推动头端突出转接件。
4.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万向扳手,其特征在于主螺栓的中心线与第二孔垂直且不相交。
5.权利要求4所述的万向扳手,其特征在于束座具有相对称的第一耳块、第二耳块,在该两耳块之间界定一束槽,第一耳块设有一螺孔,至于第二耳块则设有与螺孔相对的头孔;扳杆一端具有枢块,该枢块对应滑配于束槽中,且设有与螺孔相对的转孔,透过主螺栓穿掣头孔、转孔而锁紧于螺孔,锁固该枢块于束座的第一及二耳块中。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万向扳手,其特征在于束座在束槽底面的位置设有一径向连通第四孔的第五孔,该第五孔与主螺栓中心线呈等高设置,且供一第二卡块于束槽进行伸缩动作;控杆在相对第五孔的位置凹设有第二迫动部,当控杆在第二位置时,第二迫动部供第二卡块于束槽收缩使用,当控杆在第一位置时,第二迫动部能推动第二卡块于束槽中伸展定位;扳杆的枢块具有圆弧形外周,且于枢块外周设有若干以主螺栓为中心的分度槽,当控杆处在第二位置时,其扳杆作俯仰角度调整,当控杆处于第一位置时,令第二卡块伸展的与相对的分度槽契合,将扳杆固定于该所需的俯仰角度。
7.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万向扳手,其特征在于头座具有一贯穿上下的齿孔,并于齿孔中枢设有一驱动头,此驱动头同轴接出有一方柱形驱动部,且设有与齿孔匹配的卡掣块。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万向扳手,其特征在于头座于齿孔顶端同轴接设有一孔径比齿孔大的第一孔,该第一孔并于壁面凹设有第一环槽,此齿孔、第一孔提供驱动头枢设,该驱动头外周还凹设有第二环槽,并在第一环槽与第二环槽间安装有一扣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万向扳手,其包含有头座、转接件、控杆、弹簧及扳杆;该头座具有能扳动套筒的驱动部,且设有与驱动部平行的第二孔,第二孔中设有内齿且耦合有转接件,转接件设有与内齿匹配的分度块,还设有安装有控杆及弹簧的第四孔,控杆能沿第四孔的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间移动,弹簧则顶推控杆保持于第一位置,当控杆在第二位置时能释放轴杆,当控杆在第一位置时能使轴杆轴向定位于第二孔,借此以控制转接件能沿第二孔滑动的离合分度块与内齿,俾使转接件能自转的定位于任何水平角度;扳杆是透过主螺栓而枢结于转接件,令扳杆可以主螺栓为支点作俯仰角度调整;本实用新型借由该水平、俯仰角度调整,可彻底解决扳手不易在死角或狭小空间操作的缺点。
文档编号B25B13/00GK202805021SQ20122039250
公开日2013年3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9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9日
发明者李志民 申请人:坤鑫国际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