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卸工具通用连接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9244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拆卸工具通用连接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螺栓装卸工装,尤其涉及一种汽车的备胎和轮胎拆卸工具的通用连接杆。
背景技术
目前拆卸汽车的备胎螺母和轮胎螺母所使用的工具大部分都是独立设计的。如图4所示,拆卸备胎时使用摇杆头3与连接杆301配合对接备胎升降器,再通过与连接杆301连接的摇臂302,实现对备胎升降器的拆卸,最终使备胎落下。拆卸轮胎螺母时使用专用的轮胎扳手,而现有的轮胎扳手用于轮胎拆卸时,力臂较短,工作人员十分费力。上述备胎拆卸工具中的连接杆301与摇杆头3通过螺钉卡接,来实现拆卸备胎功能,连接杆301结构过于简单,不能用于延长轮胎扳手的力臂,实现通用性不强。因此,在轮胎和备胎的拆卸中,涉及到的工具数量较多,不仅占用工具储存空间,而且使用不是特别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拆卸工具通用连接杆,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备胎和轮胎拆卸时工具数量多但是使用不便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拆卸工具通用连接杆,其包括连接杆本体,所述连接杆本体的一端为与轮胎扳手中段开口连接的插销,另一端为与轮胎扳手或摇杆头连接的套筒;所述插销上设有第一限位机构,所述插销通过第一限位机构与轮胎扳手卡固,所述套筒内设有第二限位机构,所述套筒通过第二限位机构与轮胎扳手或摇杆头卡固。其中,所述插销的横截面为方形。其中,所述第一限位机构包括开设在正方形插销侧面上的凹槽、设置在所述凹槽内的弹簧、以及与所述弹簧连接的钢珠,所述钢珠的直径大于凹槽的开口直径。其中,所述第一限位机构具有一组或多组。其中,所述第一限位机构为两组,位于正方形插销两个相对的侧面上。其中,所述套筒的横截面为方形。其中,所述第二限位机构包括开设在所述套筒内壁上的凹槽、设置在所述凹槽内的弹簧、以及与所述弹簧连接的钢珠,所述钢珠的直径大于凹槽的开口直径。其中,所述第二限位机构具有一组或多组。其中,所述第二限位机构有两组,沿所述套筒轴向排列在套筒内壁一侧面上。(三)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杆的两端可分别连接用于对接备胎升降器的摇杆头和轮胎扳手,也可以一端连接用于拆卸轮胎螺母的轮胎扳手,实现了备胎和轮胎拆卸工具连接杆的通用化,所述连接杆配合摇杆头拆卸备胎方便,省分支,配合轮胎扳手拆卸轮胎增长力臂,减轻拆卸力,拆装工艺性好,同时,减少了工具的数量,使用方便,且连接杆本体采用机床加工进行生产,模具成本低,产品成本低,易于大批量生产。

图I为本实用新型拆卸工具通用连接杆分别与轮胎扳手和摇杆头连接拆卸备胎时的结构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拆卸工具通用连接杆与轮胎扳手连接拆卸轮胎时的结构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拆卸工具通用连接杆的第一限位部分的结构图;图4为现有技术拆卸备胎工具的连接杆的结构图。图中,1 :连接杆本体;2 :轮胎板手;3 :摇杆头;12 :插销;13 :套筒;121 :弹黃;122 :钢珠;301 :连接杆;302 :摇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 “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
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拆卸工具通用连接杆,包括连接杆本体1,连接杆本体I的一端为与轮胎扳手2中段开口连接的插销12,其另一端为与轮胎扳手2或摇杆头3连接的套筒13,所述插销12上设有第一限位机构,所述插销12通过第一限位机构与轮胎扳手2卡固,所述套筒13内设有第二限位机构,所述套筒13通过第二限位机构与轮胎扳手2或摇杆头3卡固。上述结构的连接杆,通过一根连接杆能够实现与轮胎扳手2和摇杆头3连接进行备胎的拆卸,与轮胎扳手2单独连接实现轮胎拆卸,连接杆实现了通用化。插销12横截面为方形,优选为正方形,所述第一限位机构的结构为在正方形插销的侧面开设凹槽,所述凹槽内布置弹簧121和钢珠122,弹簧121的一端固定在凹槽内,另一端连接钢珠122,钢珠位于凹槽的开口处。凹槽、弹簧121和钢珠122所形成的第一限位机构的数量可以为两组,分别位于插销12相对的两个侧面上,钢珠122的直径大于凹槽的开口直径,以防止钢珠122脱落,所述第一限位机构的数量还可以为一组或多组,只要能够满足连接杆与轮胎扳手2的卡固即可。上述第一限位机构的设置,主要用于实现连接杆与轮胎扳手2中段开口连接,在进行两者之间的连接时,需要在轮胎扳手2中段开口的内壁上开设与钢珠位置对应的凹孔,以实现连接杆与轮胎扳手2有效卡固。套筒13为柱形套筒,其横截面为方形,优选为正方形,第二限位机构的结构为在方形套筒的内壁上开设凹槽,所述凹槽内布置弹簧和钢珠,弹簧和钢珠的布置方式同上述第一限位结构中弹簧和钢珠的布置,凹槽、弹簧和钢珠所形成的第二限位机构的数量可以为两组,沿轴向排列在套筒内壁的一个侧面上,所述钢珠的直径大于凹槽的开口直径,以防止钢珠脱落,所述第二限位机构的数量还可以为为一组或多组,只要能够满足连接杆与轮胎扳手2或摇杆头3的卡固即可。上述第二限位机构的设置,主要用于实现连接杆与轮胎扳手2或摇杆头3连接,在进行两者之间的连接时,需要在轮胎扳手2或摇杆头3上开设与钢珠位置对应的凹孔,以实现连接杆与轮胎扳手2或摇杆头3有效卡固。使用本实施例的拆卸工具通用连接杆进行备胎拆卸的工作过程为将方形插销12插入到轮胎扳手2中段开口处,利用第一限位部分的弹簧121和钢珠122限位轮胎扳手2,防止脱落或移位,将方形套筒13套在摇杆头3的方形尾部,利用第二限位部分的弹簧和钢珠限位摇杆头3,防止脱落或移位,摇杆头3与备胎升降器对接,通过绕方形插销12旋转轮胎扳手2使摇杆头3旋转,备胎就会下降,实现拆卸备胎功能。使用本实施例的拆卸工具通用连接杆进行轮胎拆卸的工作过程为当需要拆卸轮胎时,将轮胎扳手3 —端插入到连接杆的套筒13中,利用第二限位部分的弹簧和钢珠限位轮胎扳手2,目前轮胎紧固螺母力矩为(135-175)Ν·Μ,拆卸螺母时十分费力,在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情况下可以大大减轻拆卸力。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权利要求1.一种拆卸工具通用连接杆,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杆本体,所述连接杆本体的一端为与轮胎扳手中段开口连接的插销,另一端为与轮胎扳手或摇杆头连接的套筒;所述插销上设有第一限位机构,所述插销通过第一限位机构与轮胎扳手卡固,所述套筒内设有第二限位机构,所述套筒通过第二限位机构与轮胎扳手或摇杆头卡固。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拆卸工具通用连接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销的横截面为方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拆卸工具通用连接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机构包括开设在正方形插销侧面上的凹槽、设置在所述凹槽内的弹簧、以及与所述弹簧连接的钢珠,所述钢珠的直径大于凹槽的开口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拆卸工具通用连接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机构具有一组或多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拆卸工具通用连接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机构为两组,位于正方形插销两个相对的侧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拆卸工具通用连接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的横截面为方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拆卸工具通用连接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机构包括开设在所述套筒内壁上的凹槽、设置在所述凹槽内的弹簧、以及与所述弹簧连接的钢珠,所述钢珠的直径大于凹槽的开口直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拆卸工具通用连接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机构具有一组或多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拆卸工具通用连接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机构有两组,沿所述套筒轴向排列在套筒内壁一侧面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拆卸工具通用连接杆,包括连接杆本体,所述连接杆本体的一端为与轮胎扳手中段开口连接的插销,另一端为与轮胎扳手或摇杆头连接的套筒;所述插销上设有第一限位机构,所述插销通过第一限位机构与轮胎扳手卡固,所述套筒内设有第二限位机构,所述套筒通过第二限位机构与轮胎扳手或摇杆头卡固。本实用新型连接杆的两端可分别连接用于对接备胎升降器的摇杆头和轮胎扳手,也可以一端连接用于拆卸轮胎螺母的轮胎扳手,实现了备胎和轮胎拆卸工具连接杆的通用化,所述连接杆配合摇杆头拆卸备胎方便,省分支,配合轮胎扳手拆卸轮胎增长力臂,减轻拆卸力,拆装工艺性好。
文档编号B25F1/00GK202805060SQ20122051076
公开日2013年3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9日
发明者张雷, 沈耀辉 申请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