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动鼻毛修剪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80299阅读:1550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动鼻毛修剪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鼻毛修剪器,尤其是涉及一种手动鼻毛修剪器,属于国际专利分类表中的“B26B其它类不包括的手持切割工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的鼻毛修剪器大致可以归为剪刀类、钳镊类、电动圆柱刃口类和手动圆柱刃口类,剪刀类和钳镊类鼻毛修剪器是将异型的金属刃口伸入鼻孔会令鼻腔产生不舒服感,并且需要对着镜子才能费劲地使鼻毛伸入刃口方能减掉,使用起来非常不方便而且不舒适,电动圆柱刃口类鼻毛修剪器一般需要电池去带动电机转动以达到切割毛发的目的,电池里一般都有污染很重的材料,而且电机用的是金属材料,价格昂贵,而对于手动圆柱刃口类鼻毛修剪器,现有技术中采用的都是弹簧结构,如中国专利201120371051.7公开了一种手动鼻毛剪,它包括刀网、壳体、转轴、手柄、刀头、限位板和弹簧,其特征是:壳体为长圆筒结构,在壳体的底部开设有通孔,在转轴的前端由前向后顺序连接有刀头和限位板,弹簧套装在限位板后方的转轴上,限位板、转轴和弹簧设置在壳体中,转轴的后端穿过壳体底部的通孔与手柄连接,刀网套装在刀头上,刀网的后端口与壳体的前端口连接。但是,此种弹簧结构使用寿命不长,而且长时间使用之后弹簧的弹力效果都会减弱影响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稳定、寿命长并且能够保证长时间使用不会影响修剪效果的手动鼻毛修剪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手动鼻毛修剪器,包括外壳,套接在外壳上的按压手柄,以及连接在主轴上的转刀,其中所述外壳内部与所述按压手柄位置紧邻处设有一齿条,与该齿条啮合相接的有一齿轮组,该齿轮组包括一正转驱动机构和一反向回转复位机构,所述正转驱动机构、回转复位机构均包括至少一个齿轮,所述主轴与该正转驱动机构的中心轴孔过盈配合。

优选地,上述的手动鼻毛修剪器,其中所述正转驱动机构包括三个齿轮,分别为主齿轮、第一副齿轮、第二副齿轮,所述主齿轮的齿根与所述齿条的一侧啮合,所述主齿轮的齿顶与所述第一副齿轮的齿根啮合,所述主轴与所述第二副齿轮中心轴孔过盈配合,该第二副齿轮的齿根与所述第一副齿轮的齿顶啮合;所述回转复位机构包括竖直安装在同一竖直中心轴上下两端的上齿轮和下齿轮,以及一重心轮,该重心轮的中心轴上端呈齿状并与所述下齿轮啮合,所述上齿轮与所述第二副齿轮的齿顶啮合。

本发明技术效果主要体现在:本发明不需要电池作为驱动能源,不需要电机作为旋转机构,主要是用简单的手部运动作为驱动能源,齿轮组合作为旋转机构,既节省了成本,又节能环保,而且又有健身的功能,同时齿轮组合结构取代了原先的弹簧结构,结构更加稳定,长时间使用不会出现之前弹簧弹力减弱影响使用效果的技术问题,使用寿命更长久。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结构剖视图;

图2:本发明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本发明内部结构剖视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的含义为:1-外壳,2-按压手柄,3-齿条,4-齿轮组,40-主齿轮,41-第一副齿轮,42-第二副齿轮,43-上齿轮,44-下齿轮,45-重心轮,46-重心轮的中心轴,5-主轴,6-转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述,以使本发明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如图1所示,一种手动鼻毛修剪器,包括外壳1,套接在外壳1上的按压手柄2,以及连接在主轴5上的转刀6。

外壳1内部与按压手柄2位置紧邻处设有一齿条3,与齿条3啮合相接的有一齿轮组4,该齿轮组4包括一正转驱动机构和一反向回转复位机构。

正转驱动机构包括三个齿轮,分别为主齿轮40、第一副齿轮41、第二副 齿轮42,主齿轮40的齿根与齿条3的一侧啮合,主齿轮40的齿顶与第一副齿轮41的齿根啮合,主轴5与第二副齿轮42中心轴孔过盈配合,该第二副齿轮42的齿根与第一副齿轮41的齿顶啮合。

回转复位机构包括竖直安装在同一竖直中心轴上下两端的上齿轮43和下齿轮44,以及一重心轮45,该重心轮的中心轴46上端呈齿状并与下齿轮44啮合,上齿轮43与第二副齿轮42的齿顶啮合。

通过以上描述可以看出,使用时按动按压手柄,按压手柄推动齿条,齿条带动齿轮组转动,松开按压手柄,重心轮回转带动齿轮组回转复位。当然,以上只是本发明的典型实例,除此之外,本发明还可以有其它多种具体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