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门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56691阅读:435来源:国知局
一种门锁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门锁领域,特别是一种适用于合页式大门的门锁。



背景技术:

门锁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安全器件。其中门闩式的门锁,其结构在常见门锁中的抗打击力较高,能比较有效应对故意破坏、恶作剧和蓄意的撬、钻等暴力破坏,因而比较适合那些家用、商用的合页式大门。门闩式的大门锁一般包括门闩、转把手和锁胆,其中锁胆和转把手是相对分离的结构,通过转把手带动门闩伸缩,通过锁胆卡住门闩达到锁门的效果。但这种转把手和锁胆分离的结构不但不美观,而且也导致了门锁安装变得麻烦和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旋转把手和锁胆集成设计的门锁。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门锁,包括门闩、与门板连接的支架、外转把手和内转把手,所述外转把手的后侧设置有套进支架里的外套杆,所述内转把手的前侧设置有内转杆,所述内转把手的内转杆套进外转把手的外套杆中,所述内转杆和外套杆之间还设置有套杆弹簧,所述外套杆上安装有与门闩啮合的门齿轮,所述外套杆上依次套装有第一活动件、第二活动件和控制棘轮,其中所述第一活动件通过销钉与内转杆连接,所述第二活动件和控制棘轮与外套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活动件和第二活动件之间设置有形状相互对应的波浪纹,所述第一活动件外设置有斜帽沿,所述支架上设置有可微动的微动件和旋转件,其中所述微动件的上端设置有可与控制棘轮啮合的卡板和可卡住斜帽沿的斜板,所述微动件的下端设置有可卡住旋转件的扳条,所述旋转件的边沿设置有圆弧边和用于卡住扳条的凹位,所述微动件和支架之间还连接有回位弹簧。

为了提高门闩的强度,所述门闩里内置有水泥加强条。

为了方便门闩伸缩,所述门板上设置有用于引导门闩活动的门耳扣件,所述门耳扣件朝向门闩的一侧设置有斜导板。

为了保证微动件安装稳固,所述支架的外沿设置有用于安装微动件的竖杆和小横梁,其中所述竖杆位于微动件的前、后两端,所述小横梁位于前、后两个竖杆之间并夹住微动件。

为了防止门闩脱出,所述门闩的下端设置有门闩铆钉。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门锁通过合理的结构改良,实现锁胆和旋转把手的集成安装,不仅结构简单、原材料消耗小、成本低、生产制造简单、装拆方便,还具有使用方便、不易变形损坏、节约维护费、提高防护性能等优点,是一种经济实惠、性价比高的门闩式门锁。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图2是本发明的左视图;

图3是本发明中锁胆部分的立体图;

图4是图1中A-A截面的后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主视应用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后视应用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中的门闩部分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6,一种门锁,包括门闩1、与门板11连接的支架2、外转把手3和内转把手4,其中外转把手3位于门外,内转把手4位于门内,支架2则作为门锁锁胆结构的支撑结构。门闩1上开有一排圆孔。

具体参照图1、图2、图3,所述外转把手3的后侧设置有套进支架2里的外套杆31,所述内转把手4的前侧设置有内转杆41,所述内转把手4的内转杆41套进外转把手3的外套杆31中,其中内转杆41可在外套杆31中伸缩和旋转,而非完全固定连接。所述内转杆41和外套杆31之间还设置有套杆弹簧42,意味着内转杆41伸缩或者旋转后可自动回位。所述外套杆31上安装有与门闩1啮合的门齿轮12,其中门齿轮12的齿是插进门闩1上的圆孔中。外转把手3旋转时可通过外套杆31带动门齿轮12旋转从而控制门闩1伸缩。

所述外套杆31上依次套装有第一活动件5、第二活动件6和控制棘轮7。所述第一活动件5通过销钉51与内转杆41连接,即内转杆41伸缩或者旋转的时候,可通过销钉51带动第一活动件5旋转。必须说明的是,销钉51必须穿过外套杆31才能连接第一活动件5和内转杆41,显然外套杆31的销钉孔要必须足够大才能保证内转杆41可以控制第一活动件5作有限度的伸缩和旋转。而所述第二活动件6和控制棘轮7与外套杆31固定连接,即外转把手3和外套杆31可直接带动第二活动件6和控制棘轮7旋转。所述第一活动件5和第二活动件6之间设置有形状相互对应的波浪纹8,第一活动件5可顺着波浪纹8伸缩和旋转,然后通过套杆弹簧42回位。第一活动件5的伸缩和旋转的范围除了受波浪纹8限制外,也受第二活动件6的销钉孔大小所限制。外套杆31的外沿可设置螺纹,这样门齿轮12和控制棘轮7就可以直接螺纹连接了,也可以采用铆钉或者滑接件等方式。而内转杆41则可以在端部设置螺纹用于连接内转把手4。

参照图1~图4,所述第一活动件5外设置有斜帽沿52。所述支架2上设置有可微动的微动件9和旋转件21。所述支架2的外沿设置有用于安装微动件9的竖杆95和小横梁96,其中所述竖杆95位于微动件9的前、后两端,所述小横梁96位于前、后两个竖杆95之间并夹住微动件9,微动件9可在竖杆95和小横梁96之间做小幅度左右摆动。所述微动件9的上端设置有可与控制棘轮7啮合的卡板91和可卡住斜帽沿52的斜板92,即当卡板91卡住控制棘轮7的时候,控制棘轮7和外套杆31就不能旋转,卡板91就起到类似棘爪的作用。此时的控制棘轮7受到卡板91限制之下只能作单向间歇运动,即门锁只能上锁,不能开锁。但当第一活动件5通过斜帽沿52把斜板92顶开时,即可把整个微动件9顶开,使微动件9不再卡住控制棘轮7,控制棘轮7就可以往两个方向旋转了。所述微动件9的下端设置有可卡住旋转件21的扳条93,所述旋转件21的边沿设置有圆弧边22和用于卡住扳条93的凹位23,当旋转件21在特定角度使凹位23卡住微动件9的扳条93,即表示控制棘轮7被卡板91卡住,也就是说门锁已经锁上了。而旋转件21旋转时,扳条93顺着圆弧边22被顶开,即微动件9被顶开,此时就是开锁状态。所述微动件9和支架2之间还连接有回位弹簧94,当微动件9被顶开后通过回位弹簧94回位。

参照图4、图5,旋转件21的位置与对应锁孔15相对应,即本门锁不再需要外置的锁胆就可控制门闩1伸缩活动。

参照图1,当门锁在上锁状态时,微动件9的卡板91卡住控制棘轮7,从而使外转把手3不能转动开锁,而只能转动上锁。参照图2,内转把手4则可以通过内转杆41、销钉51带动第一活动件5,第一活动件5顺着波浪纹8旋转并向后伸把微动件9顶开,这样就可以通过内转把手4控制门闩1锁门或者开门。此时第一活动件5和第二活动件6之间处于相对错位状态。内转把手4操作完后,套杆弹簧42会带动内转杆41回位,然后第一活动件5和第二活动件6之间重新紧密啮合。参照图2,当钥匙带动旋转件21顶开微动件9的扳条93,从而使卡板91不再卡住微动件9,此时门锁就处于打开状态,通过外转把手3也可以控制门闩1锁门或者开门。

参照图6,门板11上设置有用于引导门闩1活动的门耳扣件13,所述门耳扣件13朝向门闩1的一侧设置有斜导板14,避免门闩1没对好的时候直接撞到门耳扣件13的边沿。

参考图6、图7,所述门闩1里内置有水泥加强条,以加强门闩1的强度,其中水泥加强条可以是圆条、方条等等。所述门闩1的下端设置有门闩铆钉16,使门闩1活动到某个范围时,门闩铆钉16就卡住而不能继续活动,避免门闩1从两边脱出来。由于本门锁不再需要独立外置的锁胆,因此门闩1只需要在朝向门齿轮12的一侧开一组门闩孔17即可,而不再需要在门闩1底部再开孔了。不需要开孔就可以做出实心或者采用其它强化结构,有利于加强门闩1的强度,而且也更美观。

根据上述原理,本发明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适当的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经过实践证明,该门锁通过合理的结构改良,实现锁胆和旋转把手的集成安装,不仅结构简单、原材料消耗小、成本低、生产制造简单、装拆方便,还具有使用方便、不易变形损坏、节约维护费、提高防护性能等优点,是一种经济实惠、性价比高的门闩式门锁。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