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势开关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56557阅读:808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势开关门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开关门控制系统,尤其是一种手势开关门系统。



背景技术:

开关门是人们进出房间最常见的动作,现有的普通的门一般都是通过推拉把手或者锁头来实现开关门操作,首先通过钥匙或者锁头进行门扇的解锁,在解锁以后继续手持钥匙或者锁头或者把手来进行推拉门操作,实现门扇的开关门,这样情形下在门内的开门过程一般是先靠近门,然后随着门扇的打开根据人站的位置不同需要再后退或者避让门扇打开所扫过的扇形区域;而在门外开门的过程一般为开门解锁以后,手握把手或者钥匙推开门,或者利用推力惯性开门以后,经过关门时门扇扫过的扇形区域后,在将关闭门扇,可见,在这些情形下,在开门关门过程中,人都需要进行反复的进退才能完成整个过程,使用上存在不便,尤其是一些客人来访的时候,习惯上主人先开门、然后把客人让出或者让进门以后,屋主再跟随进出,此时屋主也要跟随主人进退,然后绕过屋主,整个进出门动作分解以后十分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操作简便、进出门动作顺畅的开关门手势控制系统。

该系统包括设于门扇内外侧上、或者门扇附近内外侧的传感器组,传感器组包括一字排开的多个传感器单元,所述的多个传感器单元连接有一控制器,控制器连接有设于门扇上的电控锁以及设于门扇转轴处的开门电机,控制器根据多个传感器单元的触发次序控制开门电机运行进行开关门扇并控制电控锁进行解锁或上锁;进行开关门控制时,挥动手臂,依次经过多个传感器单元,当多个传感器单元的触发次序与控制器中设置的对应开门或关门指令相同时,控制器控制开门电机和电控锁工作,实现开关门。

优选地,设于门扇外侧的多个传感器单元设于门框中,每个传感器分别包括位于门框上部的发射端和位于门框下部的接收端。

优选地,设于门扇内侧的多个传感器单元设于门扇扫过扇形区域外的两个相对的墙体或者天花板与地面上。

优选地,传感器组中的多个传感器单元的排列延伸方向垂直于人进出门的行走路径。

优选地,所述的开门或关门的触发次序至少包括一次往复经过多个传感器单元的触发循环。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开关门手势控制系统通过传感器组来感知人体手臂挥动对传感器的触发次序,然后根据该次序选择相应的开关门操作,整个过程实行自动控制,可以在合适的位置进行感应,避免用户在开关门过程中多次进退,简化了开关门过程中人体的位移过程,使用上更加便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门外设置传感器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门内设置传感器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3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开关门手势控制系统包括设于门扇内外侧上、或者门扇附近内外侧的传感器组1,传感器组1包括一字排开的多个传感器单元2,所述的多个传感器2单元连接有一控制器3,控制器3连接有设于门扇上的电控锁4以及设于门扇转轴处的开门电机5,控制器5根据多个传感器单元2的触发次序控制开门电机5运行进行开关门扇并控制电控锁4进行解锁或上锁;进行开关门控制时,挥动手臂,依次经过多个传感器单元2,当多个传感器单元2的触发次序与控制器中设置的对应开门或关门指令相同时,控制器控制开门电机和电控锁工作,实现开关门。

以下的传感器组的设置是基于常规的门扇向内开的使用习惯,当用于门扇向外开的门体时,可以对调以下门扇内侧和外侧的设置方式。

本实施例中,设于门扇外侧的多个传感器单元2设于门框中,每个传感器分别包括位于门框上部的发射端21和位于门框下部的接收端22。在逻辑上给每个传感器单元进行编号,图中有三个传感器单元,相应的逻辑编号为1#、2#和3#,假定在外侧设定的开门触发次序是1#-2#-3#,则从左向右挥动手臂,或者指尖从门表面从左向右划过,则可以触发开门动作,反之则可以实现关门动作。

在内侧开门时,由于需要对门扇时扫过的扇面区域进行避让,为了在人体到达该扇面区域以前即完成开门动作,或者在人体经过该扇面区域以后在进行关门动作,本实施例中,设于门扇内侧的多个传感器单元设于门扇扫过扇形区域外的两个相对的墙体或者天花板与地面上。

为了避免人体走动过程中对多个传感器进行误触发,本实施例中,传感器组中的多个传感器单元的排列延伸方向垂直于人进出门的行走路径。

同样的,为了避免误触发,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开门或关门的触发次序至少包括一次往复经过多个传感器单元的触发循环。即在上述的触发次序下,由于过程单一,误触发的几率较高,所以至少以一正一反两次经过多个传感器单元为一个触发指令,从而提高使用的安全性。

以上本实施例中所采用的传感器为红外线传感器,所以均具有发射端和接收端,具体应用时还可以使用其他类型的感应器,例如温度感应器,光线感应器等类型的传感器单元。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