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握式双向螺丝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88960阅读:428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握式双向螺丝刀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向旋转的螺丝刀,能单手握压快速拧螺丝的螺丝刀。



背景技术:

目前,常用的螺丝刀仅仅由刀头和手柄组成,拧螺丝时是通过手握住手柄然后施力转动螺丝刀,以此来拧螺丝,一圈拧不紧或拧不出来,需要再拧几次,慢慢地将螺丝拧紧或拧出。这些螺丝刀在转动螺丝的过程中,花费力气大,时间长效率低。虽然有能连续转动的螺丝刀,但只能实现单向转动。而电动螺丝刀体积大,携带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手握式驱动双向转动的螺丝刀。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手握式双向螺丝刀,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刀杆和能够在手柄被按压时带动刀杆旋转的传动机构,所述的手柄通过传动机构连接刀杆,刀杆的下端与螺丝刀头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手握式双向螺丝刀还包括外壳,所述的外壳的侧壁设有开口,手柄从该开口中露出,刀杆设于外壳的中部,刀杆的下端从外壳底端露出。

更优选地,所述的手柄的内壁上设有U形挡板,U形挡板中设有用于使被压下的手柄复位的复位弹簧,所述的外壳内设有用于限制复位弹簧一端的弹簧挡板,复位弹簧的另一端抵靠U形挡板。

更优选地,所述的传动机构包括扇形外齿轮、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和第三锥齿轮,所述的扇形外齿轮运动由直齿轮和棘轮传动至第一锥齿轮,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或第三锥齿轮啮合,第二锥齿轮和第三锥齿轮固定于刀杆上并能够与刀杆一同转动,第三锥齿轮位于第二锥齿轮上方,第一锥齿轮位于第三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的传动机构包括扇形外齿轮、第一直齿轮、第二直齿轮、第三直齿轮、棘爪、棘轮外齿圈、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三锥齿轮和齿轮轴,所述的手柄为扇形体,其圆心位置设有轴孔,轴孔中固定有转轴,所述的转轴与扇形外齿轮的圆心部分固定连接,扇形外齿轮与第一直齿轮啮合,第一直齿轮和第二直齿轮固定于同一齿轮轴上,第二直齿轮和第三直齿轮啮合,第三直齿轮和菱形块固定连接,菱形块作为棘轮的内齿圈与两个棘爪连接并能够带动两个棘爪运动,菱形块和棘爪设于棘轮外齿圈内,棘轮外齿圈能够在棘爪的带动下单向转动,第一锥齿轮与棘轮外齿圈固定于同一齿轮轴上并能够在棘轮外齿圈的带动下转动,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或第三锥齿轮啮合,第二锥齿轮和第三锥齿轮固定于刀杆上并能够与刀杆一同转动,第三锥齿轮位于第二锥齿轮上方,第一锥齿轮位于第三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之间。

更优选地,所述的外壳中设有第一筋板和第二筋板,第一筋板和第二筋板上设有轴孔,第一筋板设于棘轮外齿圈和第一锥齿轮之间,棘轮外齿圈和第一锥齿轮的齿轮轴设于第一筋板的轴孔中,第二筋板设于第一直齿轮和第二直齿轮之间,第一直齿轮和第二直齿轮的齿轮轴设于第二筋板的轴孔中。

更优选地,所述的手柄的一个侧面设有用于对手柄的运动进行限制的两个第一凸块,其中一个第一凸块设于外壳内,另一个第一凸块设于外壳外。

更优选地,所述的手握式双向螺丝刀还包括伸缩机构,所述的伸缩机构包括上按键和下按键,所述的上按键为内部中空柱体,下端设有环形锯齿,下按键为一中空的三阶阶梯轴,第二阶梯轴上设有筋板,筋板上端面为斜面,与环形锯齿的下端面接触,第三阶梯轴设于上按键内,刀杆的上端设有第一轴承,第一轴承设于下按键内部并与下按键过盈配合,外壳的上端设有按键孔,按键孔的侧壁开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间隔设置,第二凹槽的下端面为能够与筋板的上端面配合的斜面,当上按键处于未被按下的位置时,筋板设于第一凹槽中,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啮合,当上按键处于被按下的位置时,筋板设于第二凹槽的下侧,筋板的上端面与第二凹槽的下端面接触,第一锥齿轮与第三锥齿轮啮合,所述的上按键的侧壁设有第二凸块,所述的第二凸块设于第一凹槽或第二凹槽中。

更优选地,所述的刀杆的下端设有第二轴承,第二轴承外套套筒,套筒下端与用于使上按键复位的弹簧相连,外壳的下端开有用于放置弹簧、第二轴承和套筒的弹簧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螺丝刀通过单手握压手柄,通过内部传动机构驱动刀杆,实现自动拧螺丝,操作方便,省时省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手握式双向螺丝刀立体组装图。

图2是图1所示螺丝刀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图1所示螺丝刀的剖视图。

图4是图1所示螺丝刀的壳体图。

图5是图1所示螺丝刀的手柄外壳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为手握式双向螺丝刀立体组装图,所述的手握式双向螺丝刀包括手柄20、刀杆30和能够在手柄20被按压时带动刀杆30旋转的传动机构,所述的手柄20通过传动机构连接刀杆30,刀杆30的下端与螺丝刀头连接。

如图2、图3和图5所示,所述的手握式双向螺丝刀还包括外壳10,所述的外壳10的侧壁设有开口101,手柄20从该开口101中露出,刀杆30设于外壳10的中部,刀杆30的下端从外壳10底端露出。

所述的手柄20为薄壁的扇形体,其圆心位置设有轴孔202,所述的手柄20的一个侧面设有用于对手柄20的运动进行限制的两个第一凸块201,其中一个第一凸块201设于外壳10内,另一个第一凸块201设于外壳10外,限制手柄20在一定的角度内旋转。所述的手柄20的内壁上设有U形挡板203,U形挡板203中设有用于使被压下的手柄20复位的复位弹簧22,所述的外壳10内设有用于限制复位弹簧22一端的弹簧挡板12,复位弹簧22的另一端抵靠U形挡板203,手柄20握压后,靠两端限制可恢复原来状态。手柄20的轴孔202中固定有转轴,该转轴穿过U形挡板203。

所述的传动机构包括扇形外齿轮21、第一直齿轮40、第二直齿轮41、第三直齿轮42、棘爪43、棘轮外齿圈44、第一锥齿轮45、第二锥齿轮46、第三锥齿轮47和齿轮轴48。手柄20的轴孔202中固定的转轴与扇形外齿轮21的圆心部分固定连接,扇形外齿轮21设于手柄20的一侧,使用扇形外齿轮21可增大单次行程。

扇形外齿轮21与第一直齿轮40啮合,第一直齿轮40和第二直齿轮41固定于同一齿轮轴上,第一直齿轮40可带动第二直齿轮41转动,第二直齿轮41和第三直齿轮42啮合,构成变速机构,解决手柄20行程小的缺点,第三直齿轮42和菱形块421固定连接,菱形块421作为棘轮的内齿圈与两个棘爪43连接并能够带动两个棘爪43运动,菱形块421和棘爪43设于棘轮外齿圈44内,棘轮外齿圈44能够在棘爪43的带动下单向转动,第一锥齿轮45与棘轮外齿圈44固定于同一齿轮轴上并能够在棘轮外齿圈44的带动下单向转动,第一锥齿轮45与第二锥齿轮46或第三锥齿轮47啮合,第二锥齿轮46齿向向上,第三锥齿轮47齿向向下,第二锥齿轮46和第三锥齿轮47固定于刀杆30上并能够与刀杆30一同转动,第三锥齿轮47位于第二锥齿轮46上方,第一锥齿轮45位于第三锥齿轮47和第二锥齿轮46之间。当上按键50按下时,第二锥齿轮46和第三锥齿轮47随刀杆30一起向下运动,第二锥齿轮46脱离第一锥齿轮45,第三锥齿轮47与第一锥齿轮45啮合,刀杆30往反方向转动。第二锥齿轮46和第三锥齿轮47的安装间距比第一锥齿轮45、第二锥齿轮46刚好脱离且第一锥齿轮45、第三锥齿轮47刚好配合时第二锥齿轮46和第三锥齿轮47的距离稍大些,以保证伸缩机构功能可以实现。

所述的手握式双向螺丝刀还包括伸缩机构,所述的伸缩机构包括上按键50和下按键51,所述的上按键50为内部中空柱体,下端设有环形锯齿502,齿数为6,齿形角需大于90°,下按键51为一中空的三阶阶梯轴,第二阶梯轴上设有三个筋板511,且略长于第二阶梯轴,筋板511上端面5111为斜面,与环形锯齿502的下端面接触,第三阶梯轴设于上按键50内,刀杆30的上端设有第一轴承31,下按键51内部孔是二阶阶梯孔,第一轴承31设于下按键51内部并与下按键51内部孔的第一阶梯过盈配合。外壳10的上端设有按键孔11,按键孔11的侧壁开有等间距的3个第一凹槽111和3个第二凹槽113,第一凹槽111和第二凹槽113间隔设置,第一凹槽111较第二凹槽113更深,第二凹槽113的下端面为能够与筋板511的上端面5111配合的斜面,当上按键50处于未被按下的位置时,筋板511设于第一凹槽111中,第一锥齿轮45与第二锥齿轮46啮合,当上按键50处于被按下的位置时,筋板511设于第二凹槽113的下侧,筋板511的上端面5111与第二凹槽113的下端面接触,第一锥齿轮45与第三锥齿轮47啮合,所述的上按键50的侧壁设有第二凸块501,第二凸块501位于环形锯齿502的齿形角中间离角顶点3mm处,共6个,所述的第二凸块501设于第一凹槽111或第二凹槽113中。

所述的刀杆30的下端设有第二轴承32,第二轴承32外套套筒33,套筒33下端与用于使上按键50复位的弹簧52相连,外壳10的下端开有用于放置弹簧52、第二轴承32和套筒33的弹簧孔16,弹簧孔16内等间距分布三个套筒导向槽15。套筒33的外圆柱面上设有3个筋板331,筋板331的间距相等,筋板331设于套筒导向槽15内,保证刀杆30转动时第二轴承32的外圈不转动。刀杆30下端301开有深度约10mm的正六边形孔,且此处带有磁性。螺丝刀头插入六边形孔中,被吸住,移动螺丝刀时不会掉下。

如图3和图4所示,外壳10分等分的左右两部分。外壳10外表面开有竖直方向的防滑槽102,防止拧螺丝时外壳10转动。所述的外壳10的右部分中设有第一筋板13和第二筋板14,第一筋板13和第二筋板14的竖直位置由传动部分决定,第一筋板13和第二筋板14上设有轴孔,第一筋板13设于棘轮外齿圈44和第一锥齿轮45之间,棘轮外齿圈44和第一锥齿轮45的齿轮轴设于第一筋板13的轴孔中,第二筋板14设于第一直齿轮40和第二直齿轮41之间,第一直齿轮40和第二直齿轮41的齿轮轴设于第二筋板14的轴孔中。外壳10内设有环形凸台141,右部分3个,左部分1个,共4个,用来限位转轴和齿轮轴。

使用时,将螺丝刀头的花型(一字型、十字型等)一端与螺丝头契合,单手握住外壳10,手指用力将手柄20压下,由此作为输入驱动,经传动机构传递运动到刀杆30,以此拧紧螺丝。若要拧出螺丝,则按下上按键50,整个伸缩机构和刀杆部分下移,弹簧52被压缩。按下过程,由于第二凸块501和筋板511都限制在第一凹槽111和第二凹槽113内,上按键50的锯齿齿尖位于筋板511的上端面5111约中间位置。随着继续下移,筋板511超出第一凹槽111范围,第二凸块501因弹簧52压缩程度限制不会超出导向槽范围,此时上按键50的锯齿齿尖有沿筋板511的上端面5111下滑的趋势,故下按键51会逆时针(从上往下看)转动,进入第二凹槽113的下端面112,由于第一凹槽111和第二凹槽113深浅不一,下按键51卡在第二凹槽113的下端面112上。这时,第二锥齿轮46已离开第一锥齿轮45,而第三锥齿轮47和第一锥齿轮45配合,这样便可实现刀杆30逆转。恢复正转,可再次按一下上按键50,同上面的原理,下按键51旋入相邻的第二凹槽113的下端面112,其筋板511沿斜面最终滑入第一凹槽111中,在弹簧52的作用下,伸缩机构和刀杆机构恢复到最初状态。

可以理解,通过上述过程便可快速的拧紧或拧出螺丝。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