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步载物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89251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伴步载物机器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行走机器人,尤其涉及一种伴步载物机器人。



背景技术:

特定人群,如行走不便的人群,如果使用机器人的辅助,行走会变得比较方便,特别是携带搬运重物行李等时,更需要机器人的辅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伴步载物机器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伴步载物机器人,包括:底座和安装在底座上方的载物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上下层叠在一起的上底和下底,上底的轴心处和下底的轴心处通过扭杆衔接,所述扭杆包括杆体和设置在杆体端部的球形头,所述杆体固定设置在所述上底轴心处,所述球形头设置在下底轴心处的球形槽内,上底和下底之间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下底底部设置有移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上底和下底之间设置有八个压力传感器,八个压力传感器沿所述底座轴心线等角度环绕排布。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在底座同一径向上的两个压力传感器组成一组,八个压力传感器组成两组。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移动装置为圆形的轮盘,所述轮盘同心的嵌入到所述下底内,所述轮盘底面设有四个滚轮。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载物空间通过上底和设置在上底上表面的挡板共同形成。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挡板为圆筒斜切后形成的弧形板,所述弧形板底部的圆弧线长度大于顶部的圆弧线长度,所述弧形板底部嵌入所述底座的圆槽内,所述弧形板能够以所述底座的轴心线为旋转中心沿圆槽旋转。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上底上表面设置两个同心设置的圆槽,每个圆槽内各设置一个弧形板。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扭杆实现上底和下底之间的旋边压持,在下底相对固定的条件下,上底通过扭杆的作用其边缘会选择性的压持到下底相应位置的边缘,通过压力传感器的感应可以感应到八个传感器的压力变化。

(2)使用者通过针对弧形板施加一定的作用力,使得压力传感器感应的压力发生变化,使用者通过水平方向的推拉弧形板,导致环绕设置的每个传感器感应的压力发生变化,底座便可以感应到,并指令轮盘和滚轮朝向压力上升最大的方位运动;这样便实现了以下效果:使用者不管从哪个方向推或拉弧形板,机器人均会自动识别使用者的意图,使机器人朝向使用者推或拉的方向运动。

(3)进一步推或拉的力越大,压力变化值越大,机器人运动速度也越大,使用者只要手持弧形板控制即可实现针对机器人的控制。

(4)上底和下底之间通过扭杆衔接,两者之间可以实现相对旋转,轮盘的旋转也可以实现机器人的自主转向。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两弧形板分开状态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两弧形板重合状态的立体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底座的爆炸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底座的仰视图;

图中:1、底座,2、上底,3、圆槽,4、弧形板,5、下底,6、轮盘,7、滚轮,8、杆体,9、球形头,10、压力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一种伴步载物机器人,包括:底座1和安装在底座1上方的载物空间,底座1包括上下层叠在一起的上底2和下底5,上底2的轴心处和下底5的轴心处通过扭杆衔接,扭杆包括杆体8和设置在杆体8端部的球形头9,杆体8固定设置在上底2轴心处,球形头9设置在下底5轴心处的球形槽内,上底2和下底5之间设置有压力传感器10,下底5底部设置有移动装置。

通过设置扭杆实现上底2和下底5之间的旋边压持,在下底5相对固定的条件下,上底2通过扭杆的作用其边缘会选择性的压持到下底5相应位置的边缘,通过压力传感器10的感应可以感应到八个传感器的压力变化。

上底2和下底5之间设置有八个压力传感器10,八个压力传感器10沿底座1轴心线等角度环绕排布,在底座1同一径向上的两个压力传感器10组成一组,八个压力传感器10组成两组。使用者通过针对弧形板4施加一定的作用力,使得压力传感器10感应的压力发生变化,使用者通过水平方向的推拉弧形板4,导致环绕设置的每个传感器感应的压力发生变化,底座1便可以感应到,并指令轮盘6和滚轮7朝向压力上升最大的方位运动;这样便实现了以下效果:使用者不管从哪个方向推或拉弧形板4,机器人均会自动识别使用者的意图,使机器人朝向使用者推或拉的方向运动。进一步推或拉的力越大,压力变化值越大,机器人运动速度也越大,使用者只要手持弧形板4控制即可实现针对机器人的控制。

移动装置为圆形的轮盘6,轮盘6同心的嵌入到下底5内,轮盘6底面设有四个滚轮7。上底2和下底5之间通过扭杆衔接,两者之间可以实现相对旋转,轮盘6的旋转也可以实现机器人的自主转向。

载物空间通过上底2和设置在上底2上表面的挡板共同形成,挡板为圆筒斜切后形成的弧形板4,弧形板4底部的圆弧线长度大于顶部的圆弧线长度,弧形板4底部嵌入底座1的圆槽3内,弧形板4能够以底座1的轴心线为旋转中心沿圆槽3旋转,上底2上表面设置两个同心设置的圆槽3,每个圆槽3内各设置一个弧形板4。

通过设置弧形板4,重物可以从弧形板4底部的缺口处放到底座1上表面,而通过调节两个弧形板4,使二者相互错开,便可以形成一个封闭性更好的只有上开口的载物空间。

当放置好物品后,使用者不施加额外作用力的情况下,重新平衡重置传感器的压力数据,重置后使用者施加的作用力便会形成控制机器人行走的控制力。

以上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