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74141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工具盒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盒体,具体的说是一种工具盒。



背景技术:

工具盒,作为一种容器,主要用于存储各种工具和各种家庭杂物,使得工具和物品查找起来比较方便,同时也使得这些东西不易丢失,因此在机加工,维修以及制造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现在市场上广泛采用的工具盒结构,是将把手和盖体直接连接,这样在拎提工具盒的过程中,当工具盒处于载重的状态时,工具盒自身会出现较大的自重,从而使得把手会对工具盒的盖体产生一个向上的拉拔力。工具盒在经长时间反复提拎后,盖体由于把手拉拔力的作用,会出现一定的形变,与盒体之间会产生一定的缝隙,久而久之会对盖体造成损坏,不利于存储或运输。另外,采用此种的结构的工具盒,一旦盖体和盒体之间的搭扣出现损坏的情况,使得盖体无法通过搭扣扣住盒体时,用户就无法再通过把手提拎工具盒,从而造成工具盒的携带和搬运的不便。

因此,如何在提拎工具盒的过程中,避免盖体的形变,防止盖体出现损坏,延长工具盒的使用寿命,同时在工具盒的搭扣损坏的情况下,能够继续通过把手提拎工具盒,是目前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工具盒,可在提拎工具盒时,避免盖体出现形变,防止盖体出现损坏,从而延长工具盒的使用寿命,同时能够在搭扣损坏不能作用时,用户仍然能通过把手来提拎工具盒。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工具盒,包含盒体、扣合在所述盒体上的盖体、位于所述盖体上的把手,所述把手有部分贯穿所述盖体进入所述盒体内用于连接所述盒体,而所述把手暴露在所述盒体外的部分与所述盖体之间绕铰合件彼此相互枢转;

其中,当所述把手绕所述铰合件从起始位枢转至终止位时,所述把手与所述盒体相互连接,且所述把手与所述盖体之间呈一预设角度用于被人手握持,而当所述把手绕所述铰合件从终止位枢转至起始位时,所述把手与所述盒体相互分离。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由于把手有部分是贯穿盖体直接用于和盒体进行连接,从而用户在通过把手提拎工具盒时,把手因工具盒的自重对工具盒造成的拉拔力会直接由盒体来承受,而不会对盖体造成影响,从而避免了盖体出现形变的现象,防止了盖体出现损坏,延长了工具盒的使用寿命,并且当扣住盖体和盒体的搭扣损坏后,用户可继续通过把手提拎工具盒,不会对工具盒的搬运和携带造成不便。同时,由于把手与盖体之间又能够通过铰合件彼此相互枢转,并且当把手通过铰合件从起始位枢转至终止位时,把手与盒体是相互连接的,且把手与盖体之间还呈一预设角度,可用于被用户的人手握持,从而方便用户对工具盒提拎,而当把手绕铰合件从终止位枢转至起始位时,把手又能够与盒体相互分离,从而方便了盖体的打开,不会对盖体的打开造成影响。

进一步的,所述把手包含用于被人手握持的握持部、与所述握持部相连并贯穿所述盖体用于连接所述盒体的连接部、与所述握持部相连并与所述铰合件枢接的枢转部;所述盒体包含盒本体、设置在所述盒本体内用于连接所述把手连接部的连接件;所述盖体包含盖本体、设置在所述盖本体上与所述铰合件枢接的枢转件。

并且,为了方便用户的握持和提拎工具盒,所述握持部整体为一U形结构件,且包含水平段、分别位于所述水平段两端并与所述水平段相连的第一竖直段和第二竖直段;其中,所述枢转部和所述连接部均设置在所述握持部的第一竖直段和第二竖直段上。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包含设置在所述第一竖直段上并插入所述盒本体内的第一勾爪、设置在所述第二竖直段上并插入所述盒本体内的第二勾爪;所述连接件包含设置在所述盒本体内并带有锁孔的第一肋板、设置在所述盒本体内并带有锁孔的第二肋板,且所述第一肋板和所述第二肋板分别与所述第一勾爪和所述第二勾爪一一对应;其中,当所述握持部通过所述枢转部绕所述铰合件从起始位枢转至终止位时,各勾爪有部分进入各自所对应的肋板的锁孔中,勾住各自所对应的肋板;而当所述握持部通过所述枢转部绕所述铰合件从终止位枢转至起始位时,各勾爪从各自所对应的肋板的锁孔中完全脱离。这样当用户需要通过把手提拎工具盒时,只需通过翻转握持部,即可使设置在握持部上的两个勾爪的一部分进入或逃离各自所对应的肋板的锁孔中,从而实现把手与盒体的连接或分离。另外,为了满足实际的装配需求,所述第一肋板和所述第二肋板为所述盒本体相对两侧的侧壁分别有部分直接向所述盒本体的内部延伸形成;其中,所述盒本体相对两侧的侧壁为沿所述握持部水平段长度方向的两侧侧壁;或者,所述第一肋板和所述第二肋板分别为设置在所述盒本体底部的独立部件。

进一步的,所述枢转部包含设置在所述第一竖直段上用于连接所述铰合件插入的第一连接件、设置在所述第二竖直段上用于连接所述铰合件的第二连接件。由此可知整个把手的握持部可通过设置在第一竖直段和第二竖直段上的两个连接件完成对铰合件的枢接,从而实现整个握持部的枢转。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竖直段和所述第二竖直段相互相对的一侧;或者,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竖直段和所述第二竖直段相互背对的一侧。

并且,当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竖直段和所述第二竖直段相互相对的一侧时;所述枢转件为轴套,且所述轴套位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而所述铰合件为穿设在所述轴套内的铰合轴,或所述铰合件分别为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上的凸轴;其中,当所述铰合件为铰合轴时,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均为套体,且所述铰合轴的两端分别从所述轴套的两端暴露出来分别用于插入两个套体内。而当所述铰合件为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上的凸轴时,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均为一封闭件,且两封闭件上的凸轴分别插入所述轴套内。

当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竖直段和所述第二竖直段相互背对的一侧时;所述枢转件包含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相对设置的第一轴套、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相对设置的第二轴套;而所述铰合件包含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件上并插入所述第一轴套内的第一凸轴、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件上并插入所述第二轴套内的第二凸轴。同样的,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也可均为套体,而相对应的,所述铰合件包含第一铰合轴和第二铰合轴,且第一连接件与第一轴套通过第一铰合轴彼此枢转连接,第二连接件与第二轴套通过第二铰合轴彼此枢转连接。这样使得把手能够绕盖体转动,而且把手和盖体不会发生分离。通过改变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分别在第一竖直段和第二竖直段上的位置,使其能够实现对盖体不同部位的枢接,以满足不同的设计和装配需求。

并且,当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分别为套体时;两个套体分别为直接在所述第一竖直段和第二竖直段上的轴孔构成。由于两个套体分别为开设在第一竖直段和第二竖直段上的轴孔构成,使得两个套体能够分别与第一竖直段和第二竖直段成为一整体,在不影响把手枢转性能的同时,还能够简化两个套体的结构,使其能够更容易的与铰合轴进行枢接。

优选地,所述盖本体的表面有部分内凹形成用于容纳所述握持部的内凹区;其中,当所述握持部通过所述枢转部绕所述铰合件从终止位枢转至起始位时,所述握持部容纳在所述内凹区中并与所述盖本体融为一体。从而当用户不使用工具盒时,可通过枢转把手的握持部将其放置在内凹区中,在确保盖体能够轻松开启的前提下,还能够提升工具盒的一体性。

优选地,当所述把手在绕所述铰合件从起始位枢转至终止位时,所述把手垂直于所述盖体。从而当用户在提拎工具盒时,整个工具盒能够完全处于水平的状态,以确保把手因工具盒的自重对工具盒盒体所形成的拉拔力可以较为均匀的分布在盒体的两端,从而使得放置在盒体内的各种器械和工具不会在盒体内出现倾倒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工具盒的把手从起始位枢转至终止位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工具和的把手从终止位枢转至起始位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把手与盒体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把手与盒体的装配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把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把手和盖体的装配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中把手与盒体的装配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中把手与盖体的装配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的工具盒的把手从终止位枢转至起始位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各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工具盒,如图1和图2所示,主要由盒体1、扣合在盒体1上的盖体2、用于将盒体1和盖体2进行锁合的锁扣4、位于盖体上的把手3。

其中,结合图1和图4所示,把手3有部分贯穿盖体2进入盒体1内与盒体1连接,而把手3暴露在盒体1外的部分与盖体2之间通过铰合件(图中未标示)连接,并且可以绕铰合件彼此相互枢转。并且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当用户将把手3绕铰合件从起始位枢转至终止位时,如图1所示,把手3进入盒体1内的部分与盒体1相互连接,此时把手3与盖体2之间会呈一预设角度,使用户能够完全握持把手3,用于提拎工具盒,而当把手3绕铰合件从终止位枢转至起始位时,如图2所示,把手3进入盒体1内的部分又能够与盒体1相互分离,从而不影响盖体2的正常开启。

通过上述内容不难发现,由于把手3有部分是贯穿盖体2直接用于和盒体1进行连接的,从而当用户在通过把手提拎工具盒时,把手3因工具盒的自重对工具盒造成的拉拔力会直接由盒体1来承受,而不会对盖体2造成影响,从而避免了盖体2出现形变的现象,防止了盖体2出现损坏,延长了工具盒的使用寿命,并且当扣住盖体2和盒体1的搭扣损坏后,用户可继续通过把手3提拎工具盒,不会对工具盒的搬运和携带造成不便。同时,由于把手3与盖体2之间又能够通过铰合件彼此相互枢转,并且当把手3通过铰合件从起始位枢转至终止位时,把手3与盒体1是相互连接的,且把手3与盖体2之间还呈一预设角度,可用于被用户的人手握持,从而方便用户对工具盒的提拎,而当把手3绕铰合件从终止位枢转至起始位时,把手3又能够与盒体1相互分离,从而方便了盖体的2打开,不会对盖体2的打开造成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当把手3在绕铰合件从起始位枢转至终止位时,结合图1和图4所示,把手3直接垂直于盖体2,从而当用户在提拎工具盒时,整个工具盒能够完全处于水平的状态,以确保把手因工具盒的自重对工具盒的盒体1所形成的拉拔力可以较为均匀的分布在盒体的两端,从而使得放置在盒体内的各种器械和工具不会在盒体内出现倾倒的现象。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所提到的把手3、盒体1和盖体2的具体结构如图3至图8所示:

其中,该把手3结合图3和图6所示,主要由用于被人手握持的握持部、贯穿盖体2用于连接盒体1的连接部、与铰合件枢接的枢转部组成。并且,连接部和枢转部分别与握持部相连。

盒体1结合图3和图4所示,主要由盒本体1-1和连接件组成。并且,连接件设置在盒本体1-1内,用于与把手3的连接部进行连接。

盖体2结合图7和图8所示,主要由盖本体2-1、设置在盖本体2-1上与铰合件枢接的枢转件组成。

具体的说,在把手3中,首先,上述所提到的握持部,如图6所示,整体为一U形结构件,且由水平段3-1,以及分别设置在水平段3-1两端并与水平段3-1相连的第一竖直段3-2和第二竖直段3-3构成。同时,枢转部和连接部均是设置在第一竖直段3-2和第二竖直段3-3底部上的。使得用户在提拎工具盒时,可直接通过由水平段3-1、第一竖直段3-2和第二竖直段3-3所构成的空间握持水平段3-1,从而方便用户的携带。

其次,在把手3中,上述所提到的连接部如图3至图5所示,主要由第一勾爪3-4和第二勾爪3-5组成,并且第一勾爪3-4设置在第一竖直段3-2的端部并插入盒本体1-1内,而第二勾爪3-5设置在第二竖直段3-3的端部并插入盒本体1-1内。而在盒体1中,为了能够实现把手与盒体的连接,如图3至图5所示,连接件主要由设置在盒本体1-1内并带有锁孔1-4的第一肋板1-2和带有锁孔1-5的第二肋板1-3构成。并且,第一肋板1-2和第二肋板1-3分别与第一勾爪3-4和第二勾爪3-5一一对应。从而如图4和图5所示,当用户需要提拎工具盒时,可将整个把手3绕铰合件从起始位枢转至终止位,使得第一勾爪3-4和第二勾爪3-5可分别有部分进入各自所对应的肋板的锁孔中,勾住各自所对应的肋板,从而实现把手3与盒体1的连接。而当用户需要打开盖体2时,又可将把手3绕铰合件从终止位枢转至起始位,使得第一勾爪3-4和第二勾爪3-5可从各自所对应的肋板的锁孔中完全脱离,即可实现盖体2的打开。并且,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锁孔可根据实际的装配和实际需求采用通孔或者盲孔的形式与相应的勾爪进行配合。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保证第一勾爪3-4和第二勾爪3-5在进入各自所对应的肋板的锁孔中后,第一勾爪3-4和第二勾爪3-5不会轻易的从各自所对应的锁孔中脱出,如图5所示,第一勾爪3-4和第二勾爪3-5上分别还具有一凸起部3-9用于在进入各自所对应的锁孔中后扣住各自所对应的肋板,从而使得在通过把手3提拎工具盒时,把手3与盒体1的连接更加稳定牢固。

最后,在把手3中,上述所提到的枢转部,如图6所示,主要由设置在第一竖直段3-2上用于连接铰合件的第一连接件3-6和设置在第二竖直段3-3上用于连接铰合件的第二连接件3-7。并且,第一连接件3-6位于第一竖直段3-2朝向第二竖直段3-3的一侧进行设置,而第二连接件3-7位于第二竖直段3-3朝向第一竖直段3-2的一侧进行设置,即第一连接件3-6和第二连接件3-7分别设置在第一竖直段3-2和第二竖直段3-3相互相对的一侧。而在盖体2中,如图7和图8所示,枢转件为一个形成在盖本体2-1上的轴套2-2,从而当把手连接部的第一勾爪3-4和第二勾爪3-5从盖本体2-1插入盒本体内后,盖本体2-1上的轴套能够正好位于把手3枢转部的第一连接件3-6和第二连接件3-7之间,而在实际的装配过程中,铰合件采用的是一根穿设在轴套2-2内的铰合轴(图中为标示),而第一连接件3-6和第二连接件3-7均为套体,并且当铰合轴在穿入轴套2-2内后,铰合轴的两端又能够分别从轴套2-2的两端暴露出来,并直接插入两个套体内,从而实现把手3与盖体2的相互枢转。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方便两个套体的加工,如图6所示,两个套体分别为第一竖直段3-2和第二竖直段3-3上开设的轴孔构成,且两个轴孔分别位于第一竖直段3-2和第二竖直段3-3相互相对的一侧。从而使得两个套体分别能够与第一竖直段3-2和第二竖直段3-3成为一整体,而无需额外再单独加工两个套体并对其进行装配,在不影响把手3枢转性能的同时,还能够简化两个套体的结构,使其能够更容易的与铰合轴进行枢接。

通过上述内容可知,由于两个套体上的轴孔分别是开设在第一竖直段3-2和第二竖直段3-3相互相对的一侧,从而使得第一竖直段3-2和第二竖直段3-3开设有轴孔部位的强度较低。而为了保证两个勾爪和两个竖直段之间的连接强度,作为优选的方案,如图7所示,可直接将第一勾爪3-4和第二勾爪3-5分别设置在第一竖直段3-2和第二竖直段3-3相互背对的一侧,而将盒本体1-1内的第一肋板1-2和第二肋板1-3分别紧贴着盒本体1-1沿握持部水平段3-1长度方向的相对两侧的侧壁进行设置,以保证把手3从起始位枢转至终止位时,第一勾爪3-4和第二勾爪3-5能够顺利进入各自所对应的肋板的锁孔中。并且,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肋板1-2和第二肋板1-3可以是由盒本体1-1对应第一肋板1-2和第二肋板1-3的两侧侧壁有部分直接向盒本体1-1的内部延伸形成,或者也可以是一个设置在盒本体1-1底部的独立部件。

同时,为了进一步方便铰合轴与两个套体之间的装配,在本实施方式中,两个套体的外缘表面还分别开设有与各自所对应的轴孔连通的缺口(图中未标示),且该缺口分别开设在两个套体分别与第一竖直段3-2和第二竖直段3-3相连的部位,即两个套体分别通过各自的轴孔和缺口形成一个近似弯勾的结构用于勾住铰合轴。从而在实际装配时,可直接将铰合轴的两端可分别通过各自所对应的套体上的缺口嵌入至套体的轴孔内,从而实现铰合轴与两个套体之间的枢接。

而作为优选的方案,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件3-6和第二连接件3-7还可均采用一个封闭件,而铰合件为分别设置在第一连接件3-6和第二连接件3-7上的凸轴(图中未标示)。并且,当把手3在与盖体2进行装配的过程中,可将第一连接件3-6上的凸轴和第二连接件3-7上的凸轴分别插入轴套2-2的两端,从而实现把手3与盖提2的相互枢转。由此不难发现,当采用此种方案时,可将两个凸轴分别与各自所对应的连接件采用一体成型的制作工艺,在不影响把手3转动的同时,还可进一步简化整个把手3与盖体2之间的的枢转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工具盒,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其主要区别在于:通过上述对第一实施方式的内容可知,把手枢转部的第一连接件3-6和第二连接件3-7是分别设置在第一竖直段3-2和第二竖直段3-3相互相对的一侧。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9和图10所示,可将把手3枢转部的第一连接件3-6设置在第一竖直段3-2背对第二竖直段3-3的一侧,而将把手3枢转部的第二连接件3-7设置在第二竖直段3-3背对第一竖直段3-2的一侧,即第一连接件3-6和第二连接件3-7分别设置在第一竖直段3-2和第二竖直段3-3相互背对的一侧。

同时,与之相对应的,如图9和图10所示,枢转件则分别为设置在盖本体2-1两侧的第一轴套2-3和第二轴套2-4,且第一轴套2-3是相对第一连接件3-6进行设置的,而第二轴套2-4是相对第二连接件3-7进行设置。并且为了实现枢转部和枢转件彼此之间的相互枢转,整个铰合件包含一根设置在第一连接件3-6上并插入第一轴套2-3内的第一凸轴(图中未标示)、一根设置在第二连接件3-7上并插入第二轴套2-4内的第二凸轴(图中未标示)。从而实现把手3与盖体2之间的相互枢转。可替换地,第一连接件3-6与第二连接件3-7还可分别设置为套体。相对应的,铰合件则分别为第一铰合轴及第二铰合轴,且第一连接件3-6与第一轴套2-3通过第一铰合轴彼此枢转连接,第二连接件3-7与第二轴套2-4通过第二铰合轴彼此枢转连接。此方案图中为示出。

由此不难发现,由于第一连接件3-6和第二连接件3-7是分别设置在第一竖直段3-2和第二竖直段3-3相互背对的一侧,而为了方便两个勾爪和两个竖直段之间的连接,作为优选的方案,如图1所示,可直接将第一勾爪3-4和第二勾爪3-5分别设置在第一竖直段3-2和第二竖直段3-3相互相对的一侧,而第一肋板1-2和第二肋板1-3为了对应第一勾爪3-4和第二勾爪3-5的安装位置,在设计第一肋板1-2和第二肋板1-3时,可将其分别与各自所对应的盒本体1-1的侧壁相互隔开,使第一肋板1-2和第二肋板1-3分别构成一个直接形成在盒本体1-1底部的独立部件,从而即可在不影响把手3枢转性能的前提下,方便把手3与盒体1的连接。

通过上述内容不难发现,本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分别为把手3、盖体2和盒体1的两种不同装配结构,设计人员可根据盒体1和盖体2的形状、规格选择相应的装配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工具盒,第三实施方式是对本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主要改进之处在于,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1所示,盖本体2-1的安装有把手的一侧表面还具有一个内凹区,该内凹区可以用于容纳把手3中的握持部,与盖体2融为一体。

具体的说,该内凹区可以是开设在盖本体2-1上的凹槽5,从而当用户在不使用工具盒时,可通过枢转把手3的握持部,即将把手3的握持部从终止位枢转至起始位,使握持部可直接置于在凹槽5中,在确保盖体2轻松开启的前提下,还能够进一步提升工具盒的一体性。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