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开手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02176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一种外开手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门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外开手柄。



背景技术:

目前,在现有的车辆车门上设有外开手柄,外开手柄包括手柄体和安装底座,手柄体设置于安装底座上,手柄体与车门门锁上的拉杆连接,通过向外拉手柄体,带动门锁上的拉杆进行解锁开门,但手柄体需要能够拉动进行位移,但又要限制其晃动量,在现有的技术中,手柄体因为固定过死或因为晃动量过大,影响开门或容易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了一种外开手柄,实现手柄体在空间上三个方向的晃动量控制,使手柄体既能灵活拉动,有效开门,又能较好的固定在车门上不易损坏。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外开手柄,包括手柄体和安装底座,安装底座上沿横向设有滑槽,手柄体的底部设有固定块,固定块设置于滑槽内,手柄体通过固定块可沿滑槽横向滑动,固定块上沿纵向设有第一凹槽,手柄体的底部设有第一凸台,第一凸台设置于第一凹槽内,手柄体通过第一凸台可沿第一凹槽滑动,安装底座上沿厚度方向设有第二凹槽,手柄体的底部设有第二凸台,第二凸台套装于第二凹槽内,手柄体通过第二凸台可沿第二凹槽滑动。

按上述方案,滑槽和第二凹槽分别设置于安装底座的两端。

按上述方案,滑槽的长度为6-18mm,通过此范围限定横向晃动量。

按上述方案,第一凹槽的长度为15-25mm,通过此范围限定纵向晃动量。

按上述方案,第二凹槽的长度为3-4mm,通过此范围限定厚度方向的晃动量。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固定座和滑槽控制手柄体的沿横向晃动量,通过第一凸台和第一凹槽控制手柄体沿纵向的晃动量,通过第二凸台和第二凹槽控制手柄体沿厚度方向的晃动量,实现手柄体在空间上三个方向的晃动量控制,使手柄体既能灵活拉动,有效开门,又能较好的固定在车门上不易损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外开手柄的主视图;

图2是俯视图;

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

图4是图2的B-B剖视图;

图中,1-固定块,2-手柄体,3-安装底座,4-第一凸台,5-第一凹槽,6-第二凸台,7-第二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外开手柄,包括手柄体2和安装底座3,安装底座3上沿横向设有滑槽,手柄体2的底部设有固定块1,固定块1设置于滑槽内,手柄体2通过固定块1可沿滑槽横向滑动,固定块1上沿纵向设有第一凹槽5,手柄体2的底部设有第一凸台4,第一凸台4设置于第一凹槽5内,手柄体2通过第一凸台4可沿第一凹槽5滑动,安装底座3上沿厚度方向设有第二凹槽7,手柄体2的底部设有第二凸台6,第二凸台6套装于第二凹槽7内,手柄体2通过第二凸台6可沿第二凹槽7滑动;通过固定座和滑槽控制手柄体2的沿横向晃动量,通过第一凸台4和第一凹槽5控制手柄体2沿纵向的晃动量,通过第二凸台6和第二凹槽7控制手柄体2沿厚度方向的晃动量,实现手柄体2在空间上三个方向的晃动量控制,使手柄体2既能灵活拉动,有效开门,又能较好的固定在车门上不易损坏。

进一步地,滑槽和第二凹槽7分别设置于安装底座3的两端。

进一步地,滑槽的长度为12mm,通过此范围限定横向晃动量。

进一步地,第一凹槽5的长度为19mm,通过此范围限定纵向晃动量。

进一步地,第二凹槽7的长度为3.5mm,通过此范围限定厚度方向的晃动量。

以上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效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