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机动车辆的外部打开控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56996发布日期:2018-09-15 01:20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可打开件的带有把手的打开控件。更准确地,本发明提出一种机动化展开的打开控件。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具有打开控件的可打开件,所述打开控件的把手与可打开件的外表面齐平。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设有用于可打开件的外部打开控件的机动车辆。



背景技术:

出于美观和空气动力学的原因,用于机动车辆的门的打开控制的把手可以是平齐式的。这样的把手在门的外表面的水平上具有外表面,使得把手未露出手柄。把手必须事先伸出或展开以便可以由使用者抓握。这个向外的枢转移动由控制把手的伸出和收起的马达的驱动。

文献DE102013112706和DE102008030580公开了车门的可缩回的把手。

文献WO2012/021782 A2公开了用于车门的把手。在缩回位置,把手与门的外表面齐平。把手被马达在收回位置和伸出位置之间驱动,在伸出位置,使用者可以操控把手以便打开相应的门。驱动机构将把手连接至马达。所述机构包括连杆和弹簧。在马达使得把手展开时弹簧压缩,但是把手被闭锁在缩回位置。这种布置提供了即使闭锁也不会损坏车辆马达的优点。

但是,这种解决方案的安全性是有限的。实际上,在关闭移动时,把手可能会卡住使用者的手指。此后者可能受伤。这样会导致使用者感到害怕,由此引起焦虑的后果,从而对感知到的车辆的品质造成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由现有技术所带来的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改善用于可打开件的机动化把手的安全性。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简单且紧凑的解决方案。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可打开件特别是车门的打开控制的组件,所述组件包括:支座;把手,其能至少在缩回位置和相对于支座展开以便供使用者操控的展开位置之间移动;作动器,其能在展开方向上移动以便将把手驱动到它的展开位置,并且能在缩回方向上移动;所述组件的特征在于,它还包括用于将把手联接至作动器的单向联接系统,所述系统配置成使得在展开方向上作动器驱动把手,并且在缩回方向上作动器与把手分离。

根据特定的实施例,所述组件可包括以下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单独地或根据所有可能的技术组合:

-所述组件包括配置用于将把手朝其缩回位置移动的返回构件;以及用于阻尼把手朝其缩回位置的移动的阻尼构件。

-所述阻尼构件设置在所述单向联接系统的内部。

-所述把手包括主伸长部,所述组件包括铰接所述把手的枢轴,所述枢轴的枢转轴线总体上垂直于所述把手的主伸长部。

-所述组件包括两个枢轴;包括固定枢轴和相对于固定枢轴偏离的可移动枢轴。

-所述单向联接系统包括自由轮机构。

-所述组件包括牢固至把手的第一杆,及与作动器接合的第二杆,所述联接系统将第一杆连接至第二杆。

-所述作动器是旋转作动器或线性作动器。

-所述把手包括第一杠杆,并且作动器包括第二杠杆,联接系统位于所述杠杆之间的交界处。

-所述阻尼构件耗散能量。

-所述打开控件是外部控件。

-所述把手是枢转把手。

-所述作动器能够使把手枢转至少10°,或至少25°,或至少45°。

-所述阻尼构件与返回构件相对。

-所述把手能移动直至解锁位置,特别是可打开件的解锁位置;展开位置在解锁位置与缩回位置之间。

-所述系统包括壳体,其中设置着阻尼构件和旋转闭锁元件。

-所述壳体围绕第一杆和第二杆之间的连接处形成环。

-所述组件包括至少一个与作动器相隔一段距离的枢轴,其可能与把手相连。

-所述线性作动器包括驱动所述联接系统的齿条。

-所述第二杆包括由作动器、可能由齿条驱动的小齿轮。

-所述返回构件包括弹簧,其可选地附接至把手或自由轮系统。

-所述组件配置成使得阻尼构件在作动器和/或把手的展开方向上不起作用。

-所述阻尼构件和联接系统是同轴的。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包括组件的车辆的可打开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组件是根据本发明的,可选地所述可打开件和所述把手包括大致平行的枢转轴线。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车辆,特别是机动车辆,其包括具有用于可打开件的打开控制组件的可打开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组件是根据本发明的,可选地,所述把手包括具有轮廓的第一外表面,并且所述可打开件包括在整个轮廓上与第一表面相切的第二外表面。

本发明改善了机动车辆车门的打开控制把手的安全性。实际上,把手的关闭的运动学变得与作动器的运动学无关。把手的位置与作动器的配置分离。此后者可以变得更简单,更经济;就像它的控制电路一样。

由于所述单向联接系统,所述把手的缩回扭矩变得小于打开扭矩。由此,所述把手的缩回移动可以比展开移动更慢、更柔和。这样,虽然快速展开,也消除了焦虑的后果。此外,所述分离允许进一步拉动把手以解锁可打开件,而不会对作动器起作用。

本发明保持作动器和把手之间的接合,使得作动器即使在把手轻微闭锁的情况下也能打开把手。本发明提供一种紧凑的组件。传动系统和阻尼构件可以集成在形成杆之间的连接的环中。同时,可靠性和质量得到优化。另外;装配、控制和供应成本降低。

附图说明

借助于参照附图且作为示例给出的描述,将更好得理解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在附图中:

图1呈现了根据本发明的具有把手的可打开件。

图2呈现了可打开件和把手的沿图1中绘制的轴线2-2的剖面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用于可打开件的打开控制的组件。

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用于可打开件的打开控制的组件的正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枢转把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设有枢转把手4的可打开件1。可打开件1可以是车辆(未示出)、特别是机动车辆的可打开件1。但是,其它应用是可能的。

可打开件1可以对应于乘客门,或甚至行李箱门。玻璃可以在可打开件1中平移,并且可能扫过把手4。把手4是用于可打开件的打开控件(例如外部控件)的把手。打开控件可以包括可打开件的锁定和解锁装置(未示出),其由把手4的作动所控制。控件可以与牢固至车身的撞针(未示出)接合。根据本发明的变型,把手是内部控制把手,也就是说设置在车辆的驾驶室中。

把手4可以集成在可打开件1的外表面6中。其轮廓5与外表面6匹配。恒定的间隙沿着轮廓5将把手4与可打开件的外表面6分开。因此,外表面6的连续性普遍得到保持,并且把手4的存在更不显眼。这样改善了感知到的品质。

图2示出了图1中所示的可打开件1和把手4的剖面。所述剖面是沿着图1中绘制的轴线2-2实现的。

当把手4处于可打开件1中的缩回位置或休息位置时,把手4用实线示出;并且当把手处于相对于可打开件1的外表面6突出的展开位置或操作位置时,把手4用虚线示出。这个展开位置可以是第一展开位置。可选地,由于使用者的操控,把手可以移动到第二展开位置(用点划线示出)中。这另一个移动可以对应于相关联的可打开件1的解锁移动。第一展开位置可以在第二展开位置与缩回位置之间。

把手4的外表面8与可打开件1的外表面6齐平。这种类型的安装也用英文术语“flush”表示。为此目的,可打开件1具有凹穴10,其容纳处于缩回位置的把手4。凹穴可以由轭(未示出)形成,把手4铰接至轭上。轭可以形成把手4的支座以便将把手4连接至可打开件。把手4在缩回位置可以完全设置在凹穴10中。凹穴10的外廓在其整个周边上与把手的外表面相切。外表面可以具有表面的连续性,使得把手集成在可打开件的总体外表面中。在展开位置,把手4相对于可打开件1突出。

把手4可以在垂直枢转轴线12上。这个轴线12可以与可打开件1的轴线平行。把手4可以借助于一组杆或杠杆连接至可打开件1,使得它的瞬时旋转中心描绘一条曲线。由于把手4被集成在可打开件1中所以在其处于缩回位置时限制从外部抓握其,因此作动器14允许将把手4从其凹穴10中伸出以便可以由使用者操控。作动器14有利地刚性连接至可打开件1并且容纳在其厚度中。

为了允许把手4返回到凹穴中,设置了返回构件(未示出)。返回构件可以在枢转轴线12的水平上。替代地,返回构件可以与其隔开一段距离。在这种配置中,返回构件可以附接至可打开件和把手。返回构件可以包括弹性元件,诸如弹簧。

根据本发明的变型,把手是能平移移动的把手。作动器可以通过垂直于可打开件的外表面平移把手来使把手伸出。可打开件的解锁移动也可以是平移移动。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用于可打开件的打开控制的组件。可打开件(为了清楚起见未示出)和相关元件可以对应于图1的那些。从正面示出组件,例如从车辆内部示出。

作动器14可以是电的。根据变型,它可以使用另外的能量,诸如压缩空气的能量。这里作动器14是旋转型的。它的枢转轴线15可以相对于把手4的枢转轴线偏离。作动器14能在两个方向上在至少两个位置之间移动。在展开方向上,它驱动把手4直至其展开位置,在那里它本身占据展开位置。作动器14可以在允许把手4缩回到可打开件中的缩回方向上移动。

组件包括单向联接系统16,也称为单向传动系统。系统16可以包括自由轮机构。这种类型的机构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知的。系统16可包括具有放置在齿冠内的棘爪的机构。在一个旋转方向上,棘爪允许外冠的旋转,在另一个方向上,棘爪抵靠在齿冠的内齿上以停止其旋转。或甚至,系统16可包括具有放置在斜面毂中的滚珠或辊子的机构。在一个旋转方向上,滚珠或辊子离开斜面以便阻挡外冠,在另一个方向上,冠能自由旋转。

联接系统16放置在把手4与作动器14之间。它与其中每一个连接。根据作动器14的旋转方向,联接系统16将或不将作动器14的移动传递至把手4。联接系统16因此形成单向的选择性传动件。通过这种方式,作动器14设法伸出把手4,然后联接系统16将它们彼此释放开。作动器14于是可以单独执行其返回移动。由于作动器14仅在展开期间与把手4接合,因此消除了在缩回时伤到使用者的手指的风险。

可以借助于一组杠杆连接把手4和作动器14,例如使用牢固至把手4的第一杠杆18和牢固至作动器14的第二杠杆20。这些杠杆(18;20)可以是平行的。枢转轴线(12;15)设置在第二杠杆20的端部,使得第一轴线12能移动。除此之外,分别牢固至把手4和作动器14的第一杆22和第二杆24还允许将把手4连接至作动器14。杆(22;24)是同轴的并且位于杠杆(18;20)之间。它们设置在联接系统16的两侧,以便可以有时运动学地连接,有时根据作动器14的旋转方向相对于彼此自由旋转。在作动器的展开方向上,杆和杠杆刚性地彼此连接。在缩回过程中,杠杆相对于彼此枢转。

只要当作动器14缩回时把手4受到返回构件(未示出)作用,就设置阻尼构件26以减缓把手4的返回。根据返回构件的机械动作和所期望的返回时间校准阻尼构件26,以减少把手4造成的焦虑后果。

阻尼构件26可以包括制动流体,例如在把手4与作动器14之间的相对旋转期间产生阻力的粘性流体。流体可以与联接系统16的棘爪或辊子接触。替代地或额外地,阻尼构件26可以包括协同的摩擦表面,以便抵抗把手4与作动器14之间的相对旋转。这可以是以离合器的方式设置的转子和定子盘组。摩擦表面中的至少一个可以是联接系统的表面。因此,可以将阻尼构件26集成在联接系统16中。有利地,组件包括壳体28,壳体28形成容纳至少联接系统16和可选地阻尼构件26的室。

把手4的枢转轴线12可以穿过联接系统16和/或阻尼构件26。阻尼构件26与第一杆22并且与第一杠杆18接合。联接系统16在杆(22;24)之间形成分隔。

根据本发明的变型,阻尼构件可以与联接系统隔开一段距离。这些阻尼构件与第一杠杆和/或把手接触。根据另一变型,第二杠杆可以是齿形凸轮,其驱动在第二杆上形成的小齿轮。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用于打开控制的组件。可打开件(为了清楚起见未示出)和相关元件可以对应于图1的那些。该图4对于相同或相似的元件重复使用前面附图中的编号,但是编号增大了100。对于该实施例的特定元件使用特定编号。

作动器114可以是线性的。它可包括能相对于作动器的主体平移移动的滑块130。这个滑块130可以与第二杆124协作。此后者可以具有小齿轮132,小齿轮132由形成在滑块130上的齿条的齿驱动旋转。根据本发明的变型,滑块可包括推杆,所述推杆驱动代替小齿轮形成的凸轮旋转。

第一杆122可以与把手104直接接触。杆(22;24)可以相对于可打开件旋转铰接并且平移固定。把手104的枢转轴线112可以与第二杆124的枢转轴线112共用。

图5以俯视图示出了根据如图4所示的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组件。

联接系统116设置在把手104与作动器114之间。第一杆122与把手104齐平。它与滑块130隔开一段距离,这里可以看到滑块130的齿的轮廓。滑块130的平移T允许把手104至少30°的枢转P,这样允许其从其可打开件中充分地伸出以供使用者操控。根据滑块130的行程,可以将把手104枢转90°。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