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防技术开锁的机械编码及管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402504阅读:62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防技术开锁的机械编码及管理方法,属于锁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锁芯,其最基本的原理是:锁芯里面有一排小孔,小孔里是长短不一的铜柱和弹簧,外面用铝封口。平时铜柱因为不受力而弹出半截,从而阻挡了锁芯的转动。当用对应的钥匙插入时,铜柱和钥匙上的齿接触,形成一个有规律的曲线,该曲线对应锁的开启,使锁芯能够转动。

锁芯根据防技术性开启的难易程度分三个级别,a级是基本的,b级是防盗的,超b级是超过b级的防盗能力(国标没有这个说法,此为行业统称)。a级锁芯的钥匙每一个面只有一排齿槽。b级两面均有两排齿槽。超b的锁芯采取的是叶片式,其钥匙齿槽通常是一道或多道蛇形槽。锁具的技术性开启也就是无匙开锁。通常的开启方法是:1.将一薄、小钢片伸入锁芯,使其与锁芯不发生相对移动。轻轻转动锁芯,使锁芯发生微移。2.伸入另一细小刚性物体,拨动弹珠。弹珠会发生移动,由于一开始锁芯的微移,弹珠会在合适位置停卡。3.将所有弹珠拨平后,锁芯就能开启。

为了解决技术开锁的问题,现有技术主要采用机械锁增加锁体复杂程度,如各种级别的防盗锁芯:7x7:七个单锁珠;062:五套子母双珠;262s:子母双珠+互动珠;mt5:子母双珠+蛇形槽+α弹簧。通过叠加的复杂程度来降低技术开锁的风险,但是,由于锁芯依然没有脱离弹子码的基础,只是在其基础上的叠加,这种叠加只是增加了放技术开启的难度,但是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采用电子锁,如电子密码锁、指纹锁等提高了抗技术开锁的能力,但是成本高,硬件易被破坏,易被软件破解等,因此,现有技术的方式依然存在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防技术开锁的机械编码及管理方法,采用机械编码,生产出的锁芯理论互开率几乎为零,跳出现有锁芯结构,技术开锁无法打开,防护能力超强,成本低;编码管理方法让机械编码实现统一管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手段是:一种用于防技术开锁的机械编码,所述机械编码是指以设置在锁或钥匙上的机械结构作为编码,构成锁机械编码或钥匙机械编码,所述钥匙机械编码与锁机械编码相同或相对应时,开启该锁。

进一步的,用于防技术开锁的机械编码的管理方法,建立机械编码信息数据库,该信息数据库至少包括锁机械编码项、钥匙机械编码项、用户信息项,且用户信息项对应所购买锁的锁机械编码项和钥匙机械编码项;信息数据库连接防护墙,管理终端机通过密级验证权限读写信息数据库;机械编码的管理覆盖生产期间的管理和销售及售后管理。

进一步的,所述锁机械编码由锁芯机械结构的变化作为机械编码的基础,不同的锁芯采用不同的机械结构,构成不同的机械编码。

更进一步的,所述锁芯内设置若干片用于编码的码片,每个码片都具有一个能实现编码的结构,若干码片在锁芯内的组合构成机械编码。

更进一步的,所述码片上至少设置一个用于穿过钥匙的内开口,在码片内开口中设置一个与钥匙联动的联动机构,同时,在码片上设置一个用于编码的编码机构,所述编码机构与联动机构设置一个关联值,并以关联值确定本码片的编码,通过在锁芯内设置的若干码片的编码机构实现机械编码组合,通过与机械编码组合对应的钥匙实现锁芯的开启。

更进一步的,所述联动机构用于定位或定位加编码,定位在于将钥匙与码片的编码具有同一起始位置;以联动机构的定位点作为起始点,根据码片的尺寸确定基值,定位点到编码机构的值为关联值,该码片的编码值=关联值÷基值。

更进一步的,所述编码值是数字、字母或符号,所述关联值为数字值、角度值、以字母或符号代表的设定值。

更进一步的,所述码片为圆环体,其内开口为圆孔,定位机构为设置在内圆孔上的凸起或凹槽,编码机构为设置在外圆环上的凸起或凹槽,以定位机构所在位置作为0°,编码机构与定位机构以编码机构与定位机构之间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产生的角度作为关联值。

更进一步的,所述码片为小于360°的圆弧环体或椭圆形体或多边形体,其内开口为圆弧形、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跳出了现有弹子锁的原理,采用若干码片的编码机构实现机械编码,编码的码值理论上互开率为零,而机械编码让电子解码无法实施,人工解码无从下手,实现了高防护,技术开锁无法打开;对机械编码进行生产、销售和售后管理,以实现互开率接近零,又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实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阐述。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码片,2、内开口,3、定位机构,4、编码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用于防技术开锁的机械编码,所述机械编码是指以设置在锁或钥匙上的机械结构作为编码,构成锁机械编码或钥匙机械编码,所述钥匙机械编码与锁机械编码相同或相对应时,开启该锁。

所述锁机械编码由锁芯机械结构的变化作为机械编码的基础,不同的锁芯采用不同的机械结构,构成不同的机械编码。

实施例2

作为实施例1的一种实现方式,所述锁芯内设置若干片用于编码的码片,每个码片都具有一个能实现编码的结构,若干码片在锁芯内的组合构成机械编码。

所述码片上至少设置一个用于穿过钥匙的内开口,在码片内开口中设置一个与钥匙联动的联动机构,同时,在码片上设置一个用于编码的编码机构,所述编码机构与联动机构设置一个关联值,并以关联值确定本码片的编码,通过在锁芯内设置的若干码片的编码机构实现机械编码组合,通过与机械编码组合对应的钥匙实现锁芯的开启。

所述联动机构用于定位或定位加编码,定位在于将钥匙与码片的编码具有同一起始位置;以联动机构的定位点作为起始点,根据码片的尺寸确定基值,定位点到编码机构的值为关联值,该码片的编码值=关联值÷基值。

所述编码值是数字、字母或符号,所述关联值为数字值、角度值、以字母或符号代表的设定值。

实施例3

如图1所示,所述码片1为圆环体,其内开口2为一个圆孔,定位机构3为设置在内圆孔上的凹槽,编码机构4为设置在外圆环上的凹槽,以定位机构所在位置作为0°,编码机构与定位机构以编码机构与定位机构之间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产生的角度作为关联值,图1中关联值为90°。

所述编码的设定以定位机构所在位置的值作为起始值,以固定的一个角度值作为基值,编码值=关联值÷基值。如图1,假设基值=30°,则图1中画出的码片的编码值=3。但是我们在记录编码时,既可以用数字值,也可以用角度值或字母、符合等代替。

本实施例中,360°外圆环上可以设置12个编码值(360÷30),而用此码片组成锁芯时,如采用10个码片,每个码片有12个编码值,其锁芯的编码数值可想而知,而采用码片的数量取决于锁壳的长度,可以大于10个码片,这就是为什么说本发明给出的锁芯码编码重复率几乎为零的原因。

以本例解释,由于设置了定位机构和编码机构,并使有上述机构组合所产生的机械编码的存在,电子解码是不能使用的,而人工解码的技术开锁在理论上是无法完成的。实质上人工技术开锁会采用如背景技术中所述的方法,但是本发明由编码机构带动锁芯开启,人工技术开锁需要码片给出手感,才能实现开锁,本发明码片在单个拨动时会以圆心无限旋转(码片在锁芯内按照锁芯结构做无助于锁芯打开的运动),无法寻找手感,也就没有打开的可能。

所述码片为圆环体,其内开口为圆孔,定位机构为设置在内圆孔上的凸起或凹槽,编码机构为设置在外圆环上的凸起或凹槽,以定位机构所在位置作为0°,编码机构与定位机构以编码机构与定位机构之间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产生的角度作为关联值。

实施例4

作为码片1的其中一种方式,所述码片为半圆环体,其内开口为半圆孔,定位机构为设置在内弧孔上的凸起,编码机构为设置在外圆弧环上的凸起,以定位机构所在位置作为0°,编码机构与定位机构以编码机构与定位机构之间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产生的角度作为关联值。

本实施例中给出的这些码片形状,都能实现与实施例2中相同的控制,但是由于不是360度圆环,其编码数值自然会减少。

作为码片1的一种结构特征,所述码片为椭圆形或多边形,其内开口为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这些结构特征的变化可以是随意的,但其目的只要能实施实施例1中所要完成的机械编码即可。

实施例5

用于防技术开锁的机械编码的管理方法,建立机械编码信息数据库,该信息数据库至少包括锁机械编码项、钥匙机械编码项、用户信息项,且用户信息项对应所购买锁的锁机械编码项和钥匙机械编码项;信息数据库连接防护墙,管理终端机通过密级验证权限读写信息数据库;机械编码的管理覆盖生产期间的管理和销售及售后管理。

管理的目的在于,生产中,我们可以采用相同或不同的锁和钥匙编码,但必须对应,不然就会导致生产中工序间产生混乱,将机械编码进行记录并跟随生产工序流程,最终在销售时,锁和钥匙才能实现匹配。而在销售及售后,我们能够给客户一个唯一的没有互开率的产品,也是依靠机械编码,但销售到用户手里时,如果钥匙丢失,必须依靠管理系统中记录的客户信息实现钥匙的补配,那么管理系统中至少要求客户资料与机械编码资料要对应。

上述实施例还可以依据本发明所公开的特征点延伸,但本发明所公开的技术就是核心部件,以本发明的核心部件向外延伸,但原理均相同,所以,本发明就不再一一列举实施例,上述实施例所产生的锁芯产品跳出了现有弹子锁的原理,采用若干码片的编码机构实现机械编码,编码的码值理论上互开率为零,而机械编码让电子解码无法实施,人工解码无从下手,实现了高防护,技术开锁无法打开。通过本发明所公开的锁芯,彻底改变了解决现有技术问题的路径,拓展了研发思路。本发明跳出了现有弹子锁的原理,采用若干码片的编码机构实现机械编码,编码的码值理论上互开率为零,而机械编码让电子解码无法实施,人工解码无从下手,实现了高防护,技术开锁无法打开;对机械编码进行生产、销售和售后管理,以实现互开率接近零,又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