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錾削工具放置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57960阅读:370来源:国知局
一种錾削工具放置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实训教学设备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学生钳工实训中使用的一种錾削工具放置架。



背景技术:

錾削操作是钳工的基本技能之一。錾削加工的工具有錾子和手锤。目前,由于缺少手锤和錾子专用放置工具,学生在实训时,常将手锤与錾子随意摆放,这既不利于清点数量,也不利于识别手锤和錾子的完好性,更不利于规范教学的实施和实训设备的规范管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放置与移动方便且便于清点錾子和手锤数量的放置架。它可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出现的錾削工具无法规范摆放而造成使用和管理不便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它包括滚动轮组、架体、放置杆和挡板,所述的架体的下端四角处分别设有滚动轮组,所述的滚动轮组包括滚动轮和支撑架,所述的滚动轮均为万向轮;所述的架体的顶部设有若干支放置杆,所述的每支放置杆上等距设有若干个放置孔一和放置孔二,每支放置杆的后侧设有标识板,所述的标识板上与放置孔二对应位置上设有编号牌;所述的架体的中部设有挡板。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放置杆之间相互平行,间距为80~100mm。

所述的放置杆通过螺钉固定在架体上。

所述的放置孔一设计成圆锥形,且下孔口小,上孔口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编码牌可与学生学号对应,錾子和手锤分别放置在放置孔一和放置孔二内,这样指导老师很容易核对錾子和手锤是否回收齐全,使用是否完好,如有遗漏,可帮助老师快速查明是哪位学生的工具没有及时上交;便于移动,可减轻实训课前准备工具和课后回收工具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錾削工具放置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放大视图。

附图中各标号是:1、滚动轮组,11、滚动轮,12、支撑架,2、架体,3、放置杆,31、放置孔一,32、放置孔二,4、挡板,5、标识板,51、编号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一种錾削工具放置架作进一步说明:由图1和图2可见,本发明它包括滚动轮组1、架体2、放置杆3和挡板4,所述的架体2的下端四角处分别设有滚动轮组1,所述的滚动轮组1包括滚动轮11和支撑架12,所述的滚动轮11均为万向轮;所述的架体2的顶部设有若干支放置杆3,所述的每支放置杆3上等距设有若干个放置孔一31和放置孔二32,每支放置杆3的后侧设有标识板5,所述的标识板5上与放置孔二32对应位置上设有编号牌51;所述的架体2的中部设有挡板4。

所述的放置杆2通过螺钉固定在架体2上。

本发明的使用方法是,实训所用的錾子和手锤分别放置在放置孔一31和放置孔二32内,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号的顺序取用编号牌51上对应的工具,实训结束后,再将工具放回原处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放置孔一31设计成圆锥形,且下孔口小,上孔口大,这样的结构可防止錾子从放置孔一内向下滑出;为了提高手锤和錾子摆放的稳定性,所述的架体2的中部设有挡板4。

在本实施例中,也可根据实际的需要,由指导老师按照自己的方法进行收发和摆放工具;也可将本发明多个成组使用。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学生取用和放置手锤,所述的放置杆3之间相互平行,间距为80~100mm。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移动,所述的架体2的下端四角处分别设有滚动轮组1,所述的滚动轮组1包括滚动轮11和支撑架12,所述的滚动轮11均为万向轮。

本发明可采用木材、塑料或橡胶等较软材料制成,以保护錾子不与较硬的工具接触损毁刃口,同时也可减轻自身重量,便于移动。

本发明可节省实训老师因分发工具所占用的时间,杜绝出现学生破坏或不上交工具无法追查到人的问题,可规范教学管理,又有利于工具在货架上的摆放,节省摆放空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錾削工具放置架,它包括滚动轮组、架体、放置杆和挡板,所述的架体的下端四角处分别设有滚动轮组,所述的滚动轮组包括滚动轮和支撑架,所述的滚动轮均为万向轮;所述的架体的顶部设有若干支放置杆,所述的每支放置杆上等距设有若干个放置孔一和放置孔二,每支放置杆的后侧设有标识板,所述的标识板上与放置孔二对应位置上设有编号牌;所述的架体的中部设有挡板。本发明结构相对简单,使用和移动相当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王晓林
技术研发日:2017.08.11
技术公布日:2017.10.2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