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钥匙壳体及采用该壳体的汽车钥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73027阅读:40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汽车钥匙壳体及采用该壳体的汽车钥匙。



背景技术:

目前,配备于汽车智能钥匙的备用钥匙片,广泛采用单独附带式、折叠式或插入式,但上述三种形式都具有一定的弊端:1、单独附带式携带不方便,容易遗失;2、折叠式占用较大空间,且备用钥匙不常用,经常弹出也会给使用者带来不便;3、插入式在拿取上、外观的美观性及与壳体的配合强度上也存在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结构紧凑、强度可靠、美观,且备用钥匙片取用方便的汽车钥匙壳体及采用该壳体的汽车钥匙。

本发明的汽车钥匙壳体包括壳体本体,关键在于所述壳体本体的一侧设有槽体,壳体本体在槽体的一端通过转轴可转动地安装有扣板,扣板的自由端与壳体本体设有互相配合的卡扣结构;所述扣板与槽体配合而形成用于容置备用钥匙片的容置腔。

本发明的采用上述汽车钥匙壳体的汽车钥匙如下:所述壳体本体内安装有智能钥匙电路板及电池,所述容置腔内放置有备用钥匙片。

上述汽车钥匙的使用原理如下:

智能钥匙电路板与壳体本体构成传统意义上的汽车智能钥匙,车主可以通过无线方式来控制汽车车门、后背门的锁体动作。当电池电量不足而需要使用备用钥匙片时,车主可以打开卡扣结构,使扣板绕转轴转动,从而开启容置腔,取出备用钥匙片;备用钥匙片使用完毕后,仍可放入容置腔内,关闭扣板,避免备用钥匙片丢失。

进一步地,所述扣板的转轴端设有伸入至容置腔内的钩体,且扣板在对应容置腔端部的位置设有用于将备用钥匙片压入容置腔的压装斜面。上述钩体勾住备用钥匙片的端部,在扣板转动而开启容置腔的过程中,钩体逐渐将备用钥匙片向容置腔外部顶出,以便于车主取出备用钥匙片;在扣板转动而关闭容置腔的过程中,扣板的压装斜面抵在备用钥匙片的端部,随着扣板的转动而逐渐将备用钥匙片压入容置腔内。上述钩体和压装斜面的结构大大方便了取、放备用钥匙片的操作。

进一步地,所述扣板的自由端为弯折状或弧状结构,在扣板与壳体本体扣合状态下,扣板的自由端与壳体本体之间形成闭合的钥匙环。车主可以通过该钥匙环来悬挂汽车钥匙,从而方便携带汽车钥匙。

具体来说,所述压装斜面朝向槽体,且压装斜面由槽体的中部向槽体的端部逐渐向槽体方向倾斜,在扣板转动而逐渐向壳体本体靠拢时,压装斜面对应于槽体端部的位置较扣板的其它位置先接触备用钥匙片,从而向备用钥匙片施加向槽体方向及向扣板转轴端方向的作用力,将备用钥匙片压入槽体内。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本体由上盖和下盖扣合而成,所述壳体本体的一端设有凹部,所述凹部内安装有压缩弹簧和按压按钮,上盖与下盖扣合后,将按压按钮可活动地封闭于凹部内;所述凹部的一侧开口,所述按压按钮设有朝向凹部开口方向的卡舌;所述扣板的自由端端部设有可伸入至凹部开口,并与卡舌配合的扣体。上述压缩弹簧为按压按钮提供复位所需的弹力,在该弹力的顶推下,按压按钮的卡舌勾住扣板的扣体,从而将扣板的自由端与壳体本体连接固定;当克服压缩弹簧的弹力而向下按动按压按钮时,按压按钮的卡舌与扣板的扣体分离,此时扣板即可绕其转轴转动,实现容置腔的开启。

进一步地,所述上盖安装有按键板,以方便智能钥匙的操作。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本体内安装有防水垫,以避免壳体进水而损坏智能钥匙电路板。

本发明对钥匙壳体进行了改进,通过巧妙的结构设计而实现了钥匙环的多重功能,既有悬挂钥匙功能,还具有装、取备用钥匙片和密闭保护备用钥匙片的功能,并改善了传统备用钥匙片的钥匙柄外露而造成的外观问题,使汽车钥匙更加美观。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的汽车钥匙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发明的汽车钥匙的分解示意图。

附图3为本发明的汽车钥匙的截面示意图(未装配备用钥匙片)。

附图4为扣板开启过程示意图。

附图5为扣板关闭过程示意图。

附图6为按压按钮与扣板的配合示意图。

附图标示:1、上盖;2、下盖;3、按键板;4、防水垫;5、槽体;6、扣板;61、直板段;62、弧板段;63、转轴;64、钩体;65、压装斜面;66、扣体;7、容置腔;8、凹部;9、压缩弹簧;10、按压按钮;101、卡舌;11、备用钥匙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实例的描述,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钥匙壳体包括由上盖1、下盖2扣合而成的壳体本体,其中上盖1安装有按键板3,以方便智能钥匙的操作,壳体本体内安装有防水垫4,以避免壳体进水而损坏智能钥匙电路板;防水垫4与下盖2之间形成有用于放置智能钥匙电路板及电池的空间。

壳体本体的一侧设有槽体5,壳体本体在槽体5的一端通过转轴63可转动地安装有扣板6,扣板6由直板段61和弧板段62构成,其中转轴63设置于扣板6的直板段61的端部,直板段61还设有伸入至容置腔内的钩体64;扣板6的弧板段62的端部与壳体本体设有互相配合的卡扣结构;所述扣板6与槽体5配合而形成用于容置备用钥匙片的容置腔7。

扣板6在直板段61与弧板段62的交界处(即对应容置腔7端部的位置)设有用于将备用钥匙片压入容置腔7的压装斜面65,该压装斜面65朝向槽体5,且压装斜面65由槽体5的中部向槽体5的端部逐渐向槽体5方向倾斜。

壳体本体的一端设有凹部8,凹部8内安装有压缩弹簧9和按压按钮10,上盖1与下盖2扣合后,将按压按钮10可活动地封闭于凹部8内(具体如下:按压按钮10的上部轮廓小于下部轮廓,上盖1与下盖2扣合后,形成轮廓小于按压按钮10下部轮廓,且大于按压按钮10的上部轮廓的通孔,使得按压按钮10的上部露出于壳体本体,但又使按压按钮10无法完全从凹部8脱离);凹部8的一侧开口,所述按压按钮10设有朝向凹部8开口方向的卡舌101;所述扣板6的弧板段62的自由端端部设有可伸入至凹部8开口,并与卡舌101配合的扣体66。上述卡舌101与扣体66即形成所述的卡扣结构。上述压缩弹簧9为按压按钮10提供复位所需的弹力,在该弹力的顶推下,按压按钮10的卡舌101勾住扣板6的扣体66,从而将扣板6的自由端与壳体本体连接固定;当克服压缩弹簧9的弹力而向下按动按压按钮10时,按压按钮10的卡舌101与扣板6的扣体66分离,此时扣板6即可绕其转轴63转动,实现容置腔7的开启。

如图4所示,在扣板6转动而开启容置腔7的过程中,钩体64逐渐将备用钥匙片11向容置腔7外部顶出,以便于车主取出备用钥匙片11;如图5所示,在扣板6转动而逐渐向壳体本体靠拢时,压装斜面65对应于槽体5端部的位置较扣板6的其它位置先接触备用钥匙片11,从而向备用钥匙片11施加向槽体5方向及向扣板6转轴63端方向的作用力,将备用钥匙片11压入槽体5内。上述钩体64和压装斜面65的结构大大方便了取、放备用钥匙片11的操作。

本实施例的采用上述汽车钥匙壳体的汽车钥匙如下:所述壳体本体内安装有智能钥匙电路板及电池(图中未画出智能钥匙电路板及电池),所述容置腔7内放置有备用钥匙片11,扣板6的钩体64勾住备用钥匙片11的端部。

上述汽车钥匙的使用原理如下:

智能钥匙电路板与壳体本体构成传统意义上的汽车智能钥匙,车主可以通过无线方式来控制汽车车门、后背门的锁体动作。当电池电量不足而需要使用备用钥匙片11时,车主可以打开卡扣结构,使扣板6绕转轴63转动,从而开启容置腔7,取出备用钥匙片11;备用钥匙片11使用完毕后,仍可放入容置腔7内,关闭扣板6,避免备用钥匙片11丢失。在扣板6与壳体本体扣合状态下,扣板6的弧板段62与壳体本体之间形成闭合的钥匙环,车主可以通过该钥匙环来悬挂汽车钥匙,从而方便携带汽车钥匙。

在本实施例中,备用钥匙片11可以完全隐藏在钥匙壳体中,产品外形紧凑、美观;扣板6通过转轴63与壳体本体及按压按钮10固定,使得其所形成的钥匙环的固定强度更高,不易与壳体分开,备用钥匙片11不易丢失。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