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承重式门窗自动开关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92999发布日期:2019-04-23 20:51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一种承重式门窗自动开关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在特定条件下,如遇风雨、有害气体超标、无线遥控、远程控制,实现平移窗、门自动关闭或打开的装置。



背景技术:

检索得知,在已公布的同技术领域的发明中,存在着安装复杂,受限窗户尺寸,尤其是只有简单传动,没有过载保护,待机状态下,窗扇无法自由移动,需要交流供电,布线困难等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采用一体设计,无需布线,安装简便,用承重轮替代窗扇原滑轮功能,承载窗扇一半重量,使承重轮与窗扇导轨间有足够摩擦力。承重轮轴向可调,以适应各种窗扇导轨。设置的双坡面离合器,在待机时,将窗扇与动力部分分离,窗扇可自由移动。设置的过载保护装置,在窗扇卡住超出设定时间时,启动延时保护电路,暂停开关窗,避免持续过载。承重钢架为全钢结构,可承载大型门窗重量。根据需要可选择室内或室外安装,室外安装时,有线风雨传感器和开关器主体为一体化构造,安装在窗户外扇上。选择室内安装时,开关器主体和无风雨传感器为分体构造,风雨信号通过无线风雨传感器传输,开关器主体安装在窗户内扇上,无线风雨传感器安装在室外。当嵌入集成到成品窗窗扇边框内时,传动部分采用行星齿轮减速,以减小自动开关器体积。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在壳体内动力及传动装置、双坡面离合器、承重轮、承重架、离合传感开关过载保护装置、控制电路、无线射频模块、窗扇位置传感开关、马达、锂电池组,及壳体外的有线风雨传感器、无线风雨传感器顺序安装和电连接,承重轮替代原窗扇滑轮功能,承载窗扇一半重量,承重轮位置可轴向调整,开关器主体通过安装钢架,安装在开窗方向一侧窗扇边框侧面,或嵌入在成品窗窗扇边框内,通过调整开关器主体上的部件,可配置有线或无线风雨传感器,分别用于安装在室外或室内。配置有线风雨传感器时,叶片式风力传感器和雨水探头,分别固定在开关器主体顶部和前面板上,太阳能电池板安装在前面板上,为一体化构造,开关器主体安装在窗户外扇上。配置无线风雨传感器时,开关器主体安装在室内窗户内扇上,太阳能电池板安装在侧面,雨水探头位置更换为手控触摸面板。由碗形风力传感器和雨水探头构成的无线风雨传感器独立设置,安装在室外。两种构造均可无线遥控或wifi接入互联网远程控制。承重部分采用全钢结构,以承载大型门窗的重量,安装钢架高度可调,以消除安装误差和磨损间隙。当自动开关器嵌入成品窗窗扇内时,承重轮使用尼龙轮套,窗扇导轨顶端设置相应齿牙,两者相齿合。

本发明所述的动力及传动装置,有马达、变速箱、传动齿轮、伞形齿轮组、方轴齿轮、方轴套、橡胶轮套顺序安装构成,马达动力经变速箱减速后,通过传动齿轮将动力传递给双坡面离合器主动坡面轮,离合器结合后动力由被动轮输出,经由伞形齿轮组驱动整个承重轮转动。

本发明所述的双坡面离合器,由主轴、主动坡面轮、被动坡面轮、复位弹簧、阻尼器、限位钢片、离合拨叉、离合传感开关顺序安装电连接构成,主动坡面轮与来自减速箱的动力输出齿轮齿合,被动坡面轮与阻尼器相连,并套在主轴上,当主动坡面轮带动被动坡面轮旋转时,在坡面和阻尼器作用下,主动坡面轮轴向移动,与主轴上的被动轮结合,完成动力输出,主动坡面轮持续旋转时,受被动坡面轮限位爪限制,主、被动坡面轮克服阻尼器阻力一起旋转,当主动坡面轮反转时,在复位弹簧作用下,离合器自动分离,离合拨叉随主动坡面轮同步移动,离合器分离到底时,离合拨叉触动离合传感开关闭合,控制电路以此判断离合器所处位置状态。

本发明所述的承重轮,由方轴齿轮、方轴套、调节螺杆、调节螺杆限位片、夹紧钢片、橡胶轮套、尼龙轮套、阻尼盘、柱形永磁体顺序安装构成,橡胶轮套或尼龙轮套与阻尼盘装配在方轴套上,用夹紧钢片夹紧,套在方轴齿轮上,方轴齿轮旋转时,方轴套、阻尼盘、橡胶轮套或尼龙轮套随之一起旋转,方轴齿轮一端设有调节螺栓,旋转螺栓,方轴套可轴向移动,改变承重轮轴向位置,窗扇阻力异常超过阻尼盘阻力时,阻尼盘与方轴套通过阻尼油滑动,缓冲输出动力,保护传动部件,当自动开关器嵌入集成到成品窗窗扇内时,承重轮外部使用有齿的尼龙轮套,窗扇导轨顶端设置对应齿牙,两者相齿合。

本发明所述的承重架,由前支架、后支架、定位架、开关器主体后盖、安装钢架顺序安装构成,前支架和后支架在定位架上定位后相互扣紧,安装钢架根据不同安装方向,从侧面卡入前、后支架,用螺栓固定于开关器主体后盖,构成一个承重整体,安装钢架上的高度调节顶板,顶在后支架高度调节凹槽内,调节安装钢架顶部的螺丝,可以调整开关器主体与安装钢架的相对高度。也即可以调整窗扇高度。

本发明所述的过载保护装置,由方轴齿轮、柱形永磁体、霍尔元件、控制电路、顺序安装和电连接构成,柱形永磁体安装在方轴齿轮上,霍尔元件设置在主体后盖凹槽内,柱形永磁体随方轴齿轮一起旋转时,其磁力使霍尔元件持续输出方波信号,当窗扇被卡住方轴齿轮停转,无方波信号输出超过预设时间,延时保护电路启动,如程序设定的再次尝试开关窗失败,则在设定时间内,控制电路不再响应除手动触摸意外的开关窗指令,防止自动开关器持续循环过载。

本发明所述的有线风雨传感器,由雨水探头、叶片式风力传感器顺序安装构成,其中叶片式风力传感,由前壳、叶轮、转轴、永磁体、后壳、磁敏传感开关顺序安装构成,柱形永磁体设置在叶轮一侧,叶轮受风力影响旋转时,磁敏传感开关受磁力作用,输出方波信号,叶片转速与风力大小成正比,超过设定值时,控制电路响应,发出关窗指令,调整控制电路响应阈值可调整风力关窗启动阈值。雨水探头由两个电极构成,雨水在两个电极间等效为一个电阻,当雨水产生的电阻小于设定值时,控制电路响应执行关窗。雨水探头和叶片式风力传感器分别设置在开关器主体的前部和上部。

本发明的无线风雨传感器,由雨水探头、碗形风力传感器、太阳能电池、锂电池、射频收发控制电路、后盖、安装底座顺序安装及电连接构成,其中碗形风力传感由碗形风叶、旋转架、固定架、可旋转底座、霍尔元件、薄片形永磁体构成,碗形风力传感器可通过调整角度,选择垂直或水平安装,霍尔元件设置在固定架内,薄片形永磁体设置在旋转架上,旋转架随碗形风叶旋转时,霍尔元件受薄片形永磁体影响,输出方波信号,碗形风叶转速与风力大小成正比,超过设定值时,控制电路响应,发射无线传感信号给开关器主体,调整控制电路响应阈值可调整风力关窗启动阈值。采用单片机智能控制,在雨水探头持续有雨水时自动调整雨水传感间隔时间,以减少无线风雨传感器功耗。太阳能电池在环境光足够强的情况下,除给无线风雨传感器供电外,同时给锂电池充电,在光线较暗时,则由锂电池供电。

本发明所述的控制电路,由有线风雨传感器、无线风雨传感器,无线射频模块、手动触摸控制单元、wifi模块、升压模块、离合传感开关、霍尔元件、窗扇位置传感开关、主控电路板顺序安装电连接构成,离合传感开关与控制电路配合,用于检测双坡面离合器位置状态,窗扇位置传感开关与窗扇位置传感磁铁方形永磁体配合,用于判断窗扇位置状态,过载保护电路中的霍尔元件与方轴齿轮上的柱形永磁体配合,用以检测开关窗过程中有否过载。升压模块将输入的5v电压提升到8.4v给电池充电。

当遇有特定条件,如有风雨、风力信号输入,射频遥控、手动触摸、wifi远程控制关窗信号输入时,控制电路驱动马达正转,双坡面离合器自动结合,承重轮转动关窗,当窗扇关闭到位时,主体后盖底部设置的窗扇位置传感开关,受对向窗扇上设置的方形永磁体影响闭合,控制电路驱动马达反转,双坡面离合器分离,离合传感开关被触动闭合,控制电路控制马达停转,关窗完成,自动开关器进入待机状态。

当遇有燃气泄漏、室内危害气体超标、用户控制开窗时,控制电路驱动马达反转执行开窗,工作过程与关窗相似,只是马达旋转方向相反。开窗幅度按常用窗扇宽度分档预设,由程序通过控制马达转动时间实现。当自动开窗功能设置为有效时,控制电路按记忆的上次关窗位置打开窗扇。

在开、关窗过程中,当窗扇处于任意位置时,给出中止信号,控制电路即驱动马达反转,离合器分离,离合拨叉触动离合传感开关闭合,马达停转,自动开关器进入待机状态,窗扇停在当前位置。每次开、关窗动作完成后,双坡面离合器最终处于分离状态。由开窗变为关窗或关窗变为开窗时,控制电路忽略对离合传感开关检测,直接执行开窗或关窗指令。

当开关窗过程中,窗扇被卡住,霍尔元件无方波信号输出超过设定时间时,延时保护电路启动,防止自动开关器持续过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一体化设计,无布线,安装调试简单,安装后不改变用户用窗习惯,能在各种尺寸平移窗户、门上方便安装,解决了过载保护,待机状态下窗扇自由移动问题。当嵌入到成品窗扇边框内时,不占空间,更加美观。可根据需要灵活选择室内或室外安装。采用微功耗待机设计,待机时间长,在光线充足地方,太阳能电池提供的电能可以做到免充电,是目前平移窗智能开关的一个较好的解决方案。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主体及无线风雨传感器外观透视图。图中:a.开关器主体。b.无线风雨传感器。其中:tx.射频天线。led.工作状态指示灯。cm.触摸控制板。cd1.充电口1。dy.电源开关。mb.主体前盖。cz.承重轮。dk.主体后盖。tb1.太阳能电池1。ys.雨水探头。tb2.太阳能电池2。dz.安装座。cd2.充电口2。fl1.风力传感器1。

图2是本发明主体及有线风雨传感器外观透视图。图中:a.开关器主体。fl2.风力传感器2。其中:led.工作状态指示灯。cj.连接插件。ys.雨水探头。cd1.充电口1。dy.电源开关。tb1.太阳能电池1。mb.主体前盖。cz.承重轮。dk.主体后盖。zs.侧面装饰盖板。

图3是本发明主体内部构造透视图。图中:tx.射频天线。tg.钢架高度调节螺丝。kz.控制电路板。bs.变速箱。sc.伞形齿轮组。gd.固定螺丝。qj.前支架。cz.承重轮。xl.橡胶轮套。hj.后支架。ac.高度调节凹槽。db.高度调节顶板。lh.双坡面离合器组件。gj.安装钢架。md.直流马达。

图4是本发明主体后盖及部分组件透视图。图中:1.离合拨叉。wz.窗扇位置传感开关。md.马达。kz.控制电路板。bs.变速箱。lw.离合传感开关。dw.定位架。dx.霍尔元件导线槽。he.霍尔元件。

图5是本发明双坡面离合器透视图:图中:1.离合拨叉。2.主轴支架。3.塑料轴套。4.被动轮。5.主动坡面轮。6.被动坡面轮。7.阻尼器。8.限位钢片。lw.离合传感开关。

图6是本发明双坡面离合器分解透视图:图中:1.离合拨叉。2.主轴支架。3.塑料轴套。4.被动轮。5.主动坡面轮。6.被动坡面轮。7.阻尼器。8.限位钢片。lw.离合传感开关。th.复位弹簧。xw.限位爪。

图7是本发明承重轮透视图。图中:d.橡胶轮套承重轮。e.尼龙轮套承重轮。yc.柱形永磁体。

图8是本发明承重轮侧视图。图中:f.橡胶轮套承重轮。e.尼龙轮套承重轮。

图9是本发明承重轮分解透视图。图中:9.承重轮轴。10.调节螺杆限位片。11.调节螺杆。12.方轴齿轮。13.夹紧钢片固定螺丝。14.夹紧钢片。16.阻尼盘。17.方轴套。yc.柱形永磁体。xl.橡胶轮套。cl.尼龙轮套。

图10是尼龙轮套承重轮与带有齿牙窗扇导轨的齿合示意图。图中:cl.尼龙轮套。dg.窗扇导轨。cy.齿牙。

图11是本发明无线风雨传感器分解透视图。图中:18.轴帽。19.碗形风叶。20.旋转架。22.固定架。24.可旋转底座。25.电路板。26.电池。27.后盖板。cd2.充电孔2。tb2.太阳能电池2。dz.安装座。

图12是本发明无线风雨传感器风力传感部分分解透视图。图中:18.轴帽。19.碗形风叶。20.旋转架。21.薄片形永磁体。22.固定架。23.霍尔元件安装孔。24.可旋转底座。

图13是本发明无线风力传感器水平方向安装示意图。图中:19.碗形风叶。24.可旋转底座。ys.雨水探头。tb2.太阳能电池2。dz.安装座。

图14是本发明有线风力传感器整体透视图。图中:28.前壳。29.叶轮。31.后壳。32.安装孔。cj.连接插件。

图15是本发明有线风力传感器分解透视图。图中:28.前壳。29.叶轮。30.永磁体。31.后壳。32.安装孔。33.霍尔元件安装槽。cj.连接插件。

图16是本发明在窗户内扇上实际安装示意图。图中:a.开关器主体。b.无线风雨传感器。其中:az.安装钢架固定螺栓。gj.安装钢架。ns.窗户内扇。tj.窗扇滑轮高度调节螺丝。ls.主体固定螺丝。cz.承重轮。xl.橡胶轮套。dg.窗扇导轨。wt.方形永磁体。cm.触摸控制板。ys.雨水探头。tb1.太阳能电池1。fl1.风力传感器1。

图17是本发明在窗户内扇上安装完毕透视图。图中:a.开关器主体。b.无线风雨传感器。其中:ns.窗户内扇。cz.承重轮。dg.窗扇导轨。ys.雨水探头。fl1.风力传感器1。

图18是本发明在窗户外扇上实际安装示意图。图中:az.安装钢架固定螺栓。ys.雨水探头。gj.安装钢架。ws.窗户外扇。wt.方形永磁体。tj.窗扇滑轮高度调节螺丝。ls.主体固定螺丝。cz.承重轮。xl.橡胶轮套。dg.窗扇导轨。zs.侧面装饰盖板。lf2.风力传感器2。tb1.太阳能电池1。

图19本发明在窗户外扇上安装完毕透视图。图中:fl2.风力传感器2。ys.雨水探头。ws.窗户外扇。tb1.太阳能电池1。cz.承重轮。dg.窗扇导轨。zs.侧面装饰盖板。

图20是本发明嵌入成品窗内扇边框的实际安装示意图。图中:b.无线风雨传感器。ns.窗户内扇。cm.触摸控制板。mb.主体前盖。gj.安装钢架。cz.承重轮。cl.尼龙轮套。dg.窗扇导轨。cy.齿牙。ys.雨水探头。fl1.风力传感器1。

图21是本发明嵌入成品窗内扇边框安装完毕透视图。图中:b.无线风雨传感器。ns.窗户内扇。cm.触摸控制板。mb.主体前盖。cz.承重轮。dg.窗扇导轨。ys.雨水探头。fl1.风力传感器1。

图22是本发明嵌入成品窗外扇边框的实际安装示意图。图中:ws.窗户外扇。ns.窗户内扇。ys.雨水探头。wt.方形永磁体。mb.主体前盖。gj.安装钢架。cz.承重轮。cl.尼龙轮套。dg.窗扇导轨。cy.齿牙。

图23是本发明嵌入成品窗外扇边框安装完毕的透视图。图中:ys.雨水探头。tb1.太阳能电池1。ws.窗户外扇。ns.窗户内扇。mb.主体前盖。cz.承重轮。dg.窗扇导轨。

图24是本发明控制电路示意图。图中:h.远程控制部分示意。k.射频遥控发射、接收示意。l.无线风雨传感示意,m.其它传感器。n.手动触摸控制示意。o.接口电路示意。p.主控电路板。j.有线传感信号示意。其中:fl1.风力传感器1。u1.单片机1。u2.单片机2。md.马达。he.霍尔元件。wz.窗扇位置传感开关。lw.离合传感开关。ys.雨水探头。fl2.风力传感器2。无线风雨传感器采用单片机智能控制,在雨水探头持续有雨水时自动调整雨水传感间隔时间,减少功耗。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6所示的本发明采用无线风雨传感器,在窗户内扇上安装的实例中:将安装钢架(gj)用安装钢架固定螺栓(az)固定在窗户内扇(ns)边框上。用改锥逆时针调节窗扇滑轮高度调节螺丝(tj),使原窗扇滑轮不再承重。将开关器主体(a)与安装钢架(gj)卡紧,拧紧主体固定螺丝(ls)完成安装。图中为右开窗,左开窗安装时,将安装钢架(gj)与太阳能电池1(tb1)互换位置即可。无线风雨传感器(b)安装在室外,根据现场情况,可选择垂直或水平安装。用户在室内使用触摸控制板(cm)可手动控制开关窗。

当遇有风雨信号、无线遥控、手动或远程关窗信号时,自动开关器执行关窗指令,传动部分驱动承重轮(cz),进行关窗。当窗户关闭到位时,开关器主体背面的窗扇位置传感开关,受对向窗扇上的方形永磁体(wt)影响闭合,控制电路使马达停转,完成关窗。关窗过程所需时间,由控制电路同步记忆,作为自动开窗幅度的依据。开窗过程与关窗类似只是马达转向不同不再赘述。

在图18所示的本发明采用有线风雨传感器,在窗户外扇上安装的实例中:风力传感器2(fl2)固定在开关器主体上部,雨水探头安装在原触摸控制板位置。太阳能电池1(tb1)安装在开关器主体前面,侧面装饰盖板(zs)安装在侧面。对于右开窗,将安装钢架(gj)和侧面装饰板(zs)互换即可。其安装、开窗、关窗过程与图16相同,不再赘述。

在图20所示的开关器主体嵌入窗扇边框,采用无线风雨传感器的实际安装实例中:自动开关器的主体部件安装在窗户内扇(ns)的边框中,减速部分用行星齿轮减速。承重轮(cz)直接替代窗扇的一个滑轮。通过触摸控制板(cm),可手动控制开关窗。当无线遥控、远程控制、无线风雨传感器或其他传感器发出信号时,开关器主体完成相应的开关窗动作,其开关窗过程与图16相同,不再赘述。

在图24所示的控制电路示意图中,电路加电自检完毕后单片机u1、u2进入低功耗待机状态,当雨水探头(ys)、叶片式风力传感器(fl2)有信号输出,或手动触摸控制、遥控、远程有关窗信号时,控制电路控制马达(md)正转,自动离合器接合,进行关窗,窗扇关闭到位时,窗扇位置传感开关(wz)受设置在对向窗扇上的方形永磁体影响闭合,马达(md)反转,离合器自动分离,离合拨叉触动离合传感开关(lw)闭合,马达(md)停转,关窗完成。当远程、遥控、手动、有害气体超标需要开窗时,控制电路控制马达(md)反转,执行开窗。开窗幅度以上次记忆的开窗幅度为准,由程序通过控制马达转动时间实现。使用远程终端控制时,在可视化界面上,按预设的分档幅度控制开关窗幅度。

在开关窗过程中,当窗扇被卡住,承重轮停转,控制电路在超出设定时间检测不到过载保护传感开关(he)发送的脉冲信号时,延时保护电路启动,在由程序设定的,再次尝试关窗失败后,控制马达(md)反转,离合器分离,离合传感开关(lw)闭合,马达(md)停转,中止关窗。在预设的延时时间内,除手动触摸控制外,控制电路不再响应其它控制信号,直到延时结束。以可防止在有连续开关窗信号输入的情况下,自动开关器连续循环过载。

雨天有人值守时开窗换气功能,是通过雨水信号触发自动关窗后,在设定时间内给出开窗信号来实现的。例如,当雨水信号触发关窗,窗扇关闭到位,窗扇位置磁敏传感开关(wz)闭合后3秒内,用手动触摸、遥控给出开窗信号,则控制电路在设定时间,如30分钟内不再响应雨水信号,保持窗扇打开状态,直到设定时间结束。超过3秒开窗则雨天开窗功能无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