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控机械加工用机械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08784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一种数控机械加工用机械手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数控机械加工用机械手。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制造业也在不断的进步,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数控机械,数控技术是制造业实现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生产的基地,是现代制造技术的核心,是提高制造业的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

在一些工作条件下,只需要实现简单的夹持工作,现有技术中的机械手,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且维修起来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控机械加工用机械手,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数控机械加工用机械手,包括左夹持部、右夹持部和壳体,所述左夹持部、右夹持部分别设置在壳体内部的左右两侧,所述左夹持部包括第一凸起和第一夹持头,所述右夹持部包括第二凸起和第二夹持头,所述第一夹持头通过第一转轴与壳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夹持头通过第二转轴与壳体转动连接,所述左夹持部与右夹持部上方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上方设置有气缸,且气缸顶部与壳体固定连接,所述气缸内部设置有推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上端均通过第一插销与推杆底部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凸起上端通过第二插销与第一连接杆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凸起上端通过第三插销与第二连接杆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夹持头和第二夹持头下端的均设置有凹槽。

优选的,所述第一夹持头和第二夹持头的夹持面对称设置,且第一夹持头和第二夹持头闭合后凹槽呈圆柱状。

优选的,所述第一夹持头和第二夹持头内部的凹槽中均设置有橡胶减震层。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数控机械加工用机械手,通过左夹持部和右夹持部的设计,能够实现夹持动作,通过气缸的设计,利用气缸作用动力,能够驱动左夹持部和右夹持部实现对工件的抓取工作,通过凹槽的设计,能够抓取圆柱形管件,抓取更加稳定,通过橡胶减震层的设计,能够防止在过程中,由于抓取力过大,导致工件表面出现变形,起到保护工件的作用。该数控机械加工用机械手,结构简单,在满足需求的情况下,减少了制造成本,适合普遍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左夹持部和右夹持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左夹持部、101第一夹持头、102第一凸起、2右夹持部、201第二夹持头、202第二凸起、3第一连接杆、4第二连接杆、5气缸、6推杆、7第一转轴、8第二转轴、9第三插销、10第二插销、11第一插销、12凹槽、13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3所示的一种数控机械加工用机械手,包括左夹持部1、右夹持部2和壳体13,所述左夹持部1、右夹持部2分别设置在壳体13内部的左右两侧,所述左夹持部1包括第一凸起102和第一夹持头101,所述右夹持部2包括第二凸起202和第二夹持头201,所述第一夹持头101通过第一转轴7与壳体13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夹持头201通过第二转轴8与壳体13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夹持头101和第二夹持头201下端的均设置有凹槽12,所述第一夹持头101和第二夹持头201的夹持面对称设置,且第一夹持头101和第二夹持头201闭合后凹槽12呈圆柱状,所述第一夹持头101和第二夹持头201内部的凹槽12中均设置有橡胶减震层。

进一步,所述左夹持部1与右夹持部2上方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杆3和第二连接杆4,所述第一凸起102上端通过第二插销10与第一连接杆3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凸起202上端通过第三插销9与第二连接杆4转动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杆3和第二连接杆4上方设置有气缸5,且气缸5顶部与壳体13固定连接,所述气缸5内部设置有推杆6,所述第一连接杆3和第二连接杆4的上端均通过第一插销11与推杆6底部转动连接。

具体的,该数控机械加工用机械手,工作时,将机械手装在机械臂上,通过数控技术控制气缸5下方的推杆6向上运动,第二夹持头201和第一夹持头101向两侧运动,分别位于工件的两侧,当气缸5下方的推杆6向下运动时,第二夹持头201和第一夹持头101向工件靠近,并将工件进行夹紧,当抓取圆柱形的工件时,可将工件夹持在凹槽12内,同时橡胶减震层能够防止工件变形,当需要维修或者润滑时,打开壳体13即可。该数控机械加工用机械手,结构简单,在满足需求的情况下,减少了制造成本,适合普遍推广使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