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自锁功能的气弹簧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57626阅读:2854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自锁功能的气弹簧组件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舱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带有自锁功能的气弹簧组件。适用于以气弹簧为动力向外打开的上翻式舱门。



背景技术:

现有的利用气弹簧作为打开动力向外打开的上翻式舱门,在舱门完全打开处,气弹簧的伸缩量最大,而此时的气弹簧载荷最小,舱门容易受风载或其他外部影响使舱门回弹,对操作人员造成伤害。而现有机型的此类舱门,一般依靠撑杆与门口框的连接来防止舱门的回弹。这类结构的重量大、成本高,操作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有自锁功能的气弹簧组件,在舱门打开位置能够自我锁定,防止舱门的回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一种带有自锁功能的气弹簧组件,包括:

气弹簧,为两个,并列对称设置,一端连接在舱门口框辅框上,与辅框铰接,另一端连接自锁装置;

支座,一端连接在自锁装置上,另一端与舱门口框上的眉梁固接;

拉杆,一端连接在自锁装置上,另一端连接舱门;

自锁装置,分别连接支座、拉杆和气弹簧,其上带有相互配合的锁紧件和挡块,在舱门打开处于终止状态时,所述挡块与连接在支座上的锁紧件配合锁紧。

进一步地,所述自锁装置包括:

连接曲柄,为三角框架结构,一角端铰接在两气弹簧上,一角端连接拉杆,另一角端连接转轴,支座套置在该转轴上,靠近转轴端的外边缘带有挡块;

锁紧件,安装在锁轴上,位于支座内,与连接曲柄接触,在开启舱门连接曲柄绕转轴转动时,锁紧件沿连接曲柄表面转动,在舱门打开处于终止状态时,锁紧件刚好与连接曲柄上的挡块配合锁紧,实现自锁。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曲柄对锁紧件的反向作用力F1和两者接触点与锁轴中心连线所夹锐角α大于30°。

进一步地,所述锁紧件由轴套上同侧带有两个对称锁挡块构成,所述锁挡块端头为圆弧过渡,与连接曲柄上的挡块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曲柄上的挡块为两个,是在连接曲柄边缘侧对称设置,所述挡块与锁挡块端头相接触,相互阻挡,形成自锁。

进一步地,在锁定状态下,连接曲柄挡块和锁紧件端头间最大间隙为1-2mm。

进一步地,在锁紧状态下,气弹簧发生回弹时,连接曲柄与锁紧件接触,连接曲柄给锁紧件的作用力F2与两者接触点和锁轴中心连线的夹角β小于5°。

进一步地,所述锁轴上还套装有扭簧,解锁手柄安装在锁轴上,扭簧两端分别连接支座和解锁手柄,扭簧使解锁手柄有向下转动的趋势,解锁时向上扳动手柄,带动锁紧件转动,使锁紧件能绕过连接曲柄的挡块位置,解除锁紧。

本实用新型一种飞机舱门,设置有上述带有自锁功能的气弹簧组件。

本实用新型一种飞机,带有所述的飞机舱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连接舱门口框的气弹簧组件带有自锁功能,使得舱门打开终止位置时自己锁紧,防止回弹夹伤出入人员。

2.本实用新型的锁紧装置是通过舱门打开时,通过本实用新型机械结构配合作用自动锁紧,解锁时,扳动外露的扳手即可解锁,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使用安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自锁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连接曲柄和锁紧件锁紧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锁轴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连接曲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眉梁,2.辅框,3.气弹簧,4.连接曲柄,5.支座,6.锁紧件,7.转轴,8.手柄,9.锁轴,10.拉杆,11.扭簧,12.挡块,13.销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带有自锁功能的气弹簧组件,位于 舱门上部,口框的眉梁1与辅框2连接处;包括:

气弹簧3,两个,并列对称设置,一端连接在舱门口框辅框2上,与辅框2铰接,另一端连接自锁装置;

支座5,一端连接在自锁装置上,另一端与舱门口框眉梁1固接,起固定支撑作用;

拉杆10,一端连接在自锁装置上,另一端连接舱门;

自锁装置,分别连接支座5、拉杆10和气弹簧3,其上带有相互配合的锁紧件6和挡块12,在舱门打开处于终止状态时,所述挡块12与连接在支座5上的锁紧件6配合锁紧。

如图4-图7所示,所述自锁装置包括:

所示,连接曲柄4,为三角框架结构,一角端连接在两气弹簧上,该角端带有两个分别连接气弹簧3的连接套孔,套装在气弹簧3上;一角端连接拉杆10,该角端带有连接销轴13的两连接孔,拉杆10置于两连接孔间,通过销轴13连接;另一角端连接转轴7,该角端带有连接转轴7的安装孔,支座5套置在该转轴7上,位于连接曲柄4外侧,靠近转轴7端的连接曲柄4外边缘带有挡块12;连接曲柄4与锁紧件6在未锁定时时刻保持接触,且连接曲柄4对锁紧件6的反向作用力F1和两者接触点与锁轴9中心连线所夹锐角α大于30°,保证舱门在打开或者关闭过程中不会发生卡死状况。

如图2、图7所示,锁紧件6,安装在锁轴9上,位于连接曲柄4与支座5之间,在开启舱门连接曲柄4绕转轴7转动时,锁紧件6沿连接曲柄4表面滑动,在舱门打开处于终止状态时,锁紧件6刚好与连接曲柄4上的挡块12配合锁紧,实现自锁。在锁定状态下,锁紧件6端头与连接曲柄4的挡块12间的最大间隙为1mm—2mm;当气弹簧3发生回弹时,锁紧件6与连接曲柄4的挡块12接触,连接曲柄4给锁紧件6的作用力F2与两者接触点与锁轴9中心连线的夹角β小于5°,如图6所示,作用力方向为上述两者连线偏下,这样保证自锁的安全性。

如图7所示,所述锁紧件6由轴套上同侧带有两个对称锁挡块构成,所述锁挡块端头为圆弧过渡,与连接曲柄4上的挡块12配合,方便解锁。

如图4-图7所示,所述连接曲柄4上的挡块12为两个,是在连接曲柄4边缘侧对称设置,在锁紧状态下,所述挡块12与锁挡块端头相接触,相互阻挡,形成自锁。

所述锁轴9上还套装有扭簧11,解锁手柄8固定安装在锁轴9上,扭簧11两端分别连接支座5和解锁手柄8,且扭簧11使解锁手柄8有向下转动的趋势。解锁时扳动手柄8,带动锁紧件6转动,使锁紧件6能绕过连接曲柄4的挡块12位置,解除锁紧。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当舱门打开时,气弹簧3伸长,气弹簧3推动连接曲柄4绕转轴7转动,如图4中运动Ⅰ所示,使连接曲柄4能够带动锁紧件6沿着连接曲柄4的表面滑动,此运动使锁紧件6带动锁轴7转动,如图4所示运动Ⅱ;当舱门处于打开终止位置时,锁紧件6刚好绕过连接曲柄4的挡块12位置,完成锁定,如图5所示。

需要解除锁定时,须向上转动解锁手柄8(如图5运动III所示),解锁手柄8带动锁轴9转动,锁轴9带动锁紧件6向外转动(如图5运动Ⅳ所示),使锁紧件6能绕过连接曲柄4的挡块12位置,解除锁定,此时可以关闭舱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