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拖车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61803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拖车锁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拖车锁。



背景技术:

近年来休闲旅游盛行,拖车锁也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现在市场上的拖车锁存在以下缺点:其包含有一锁体、一锁心、一拨动片、一组锁舌钩、一锁壳及一锁栓,整体构件繁杂加工困难,并且组装耗时不便,从而致使制造成本增加;其使用时两锁舌钩借助弹片的弹力,使其归位而产生上锁的状态,因此会因使用次数的增加而产生弹性疲乏,影响其锁固的效果,并且此种结构只需施以一弹片压缩方向的撞击力,根本不需用钥匙即可使锁舌钩脱离锁栓的环状卡槽而将锁栓拔出,因此防盗效果大打折扣。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新拖车锁,锁体结构简单且加工容易,组装方便省时,整体防盗效果提升。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新拖车锁,包括锁杆、密封圈和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杆一端设有双扁平面,双扁平面两侧设有凹槽;所述锁体由锁壳、锁头、扭头和钢球组成;所述锁壳一端设有容置槽,另一端设有和双扁平面相配合的插入口与容置槽连通;所述锁头容设于容置槽内固结,其内侧端设置锁芯及锁头定位R;所述扭头套接于锁头,而与锁头一同容置于锁壳的容置槽内;所述套接端设置凸轮传动槽,另一端设置钢球位;所述钢球放置于扭头的钢球位;将所述锁杆的双扁平面通过密封圈插入锁壳的插入口内,通过钥匙转动锁芯,带动扭头将钢球扣入锁体的双扁平面两侧的凹槽内锁固。

进一步地,所述锁杆上设置网纹。

进一步地,所述锁壳的容置槽内设有台阶孔和R槽。

进一步地,所述锁壳外面设有防尘盖,另一端设有网纹。

进一步地,所述锁芯偏心设置于锁头上,锁芯上的锁头凸轮轴为偏心设计。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新拖车锁,其锁体的组成构件简单加工容易,并且组装动作方便快速,从而降低整体制造成本,达到经济效益;其使用时钢球由偏心锁芯带动旋转而扣入锁杆双扁平面的两侧凹槽内,达到上锁的目的,锁固的效果稳固,且不受外力撞击而产生误开,从而提升防盗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锁壳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锁头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扭头剖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剖面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开锁状态剖面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闭锁状态剖面图。

1-锁杆;2-密封圈;3-锁体;11-双扁平面;12-凹槽;13-网纹;31-锁壳;32-锁头;33-扭头;34-钢球;311-容置槽;312-插入口;313-台阶孔;314-R槽;315-防尘盖;316-网纹;321-锁芯;322-锁头定位R;323-锁头凸轮轴;331-凸轮传动槽;332-钢球位。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的一种新拖车锁,包括锁杆1、密封圈2和锁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杆1一端设有双扁平面11,双扁平面11两侧设有凹槽12;所述锁体3由锁壳31、锁头32、扭头33和钢球34组成;所述锁壳31一端设有容置槽311,另一端设有和双扁平面11相配合的插入口312与容置槽311连通;所述锁头32容设于容置槽311内固结,其内侧端设置锁芯321及锁头定位R322;所述扭头33套接于锁头32,而与锁头32一同容置于锁壳31的容置槽311内;所述套接端设置凸轮传动槽331,另一端设置钢球位332;所述钢球34放置于扭头33的钢球位332。

如图5、图6、图7所示的一种新拖车锁,将所述锁杆1的双扁平面11通过密封圈2插入锁壳31的插入口312内,通过钥匙转动锁芯321的锁头凸轮轴323旋转,使扭头33及钢球34随锁头凸轮轴323转动,从而借住扭头33上的凸轮传动槽331转动,将钢球34扣入锁体3的双扁平面11两侧的凹槽12内锁固,达到上锁目的;另外当要开锁时,反向转动钥匙转动锁芯321的锁头凸轮轴323旋转,使扭头33及钢球34随锁头凸轮轴323转动,从而借住扭头33上的凸轮传动槽331转动,将钢球34扣入锁体3的双扁平面11上,即可完成开锁。

其中,所述锁杆1和锁壳31上设置网纹,防止使用时打滑;所述锁壳31的容置槽311内的R槽314与锁头32上的锁头定位R322配合,完成锁头32定位;所述的密封圈2和防尘盖315的作用是防止水进入锁生锈;所述锁芯321偏心设置于锁头32上,锁芯321上的锁头凸轮轴323 为偏心设计,此为提高防盗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新拖车锁,其锁体的组成构件简单加工容易,并且组装动作方便快速,从而降低整体制造成本,达到经济效益;其使用时钢球由偏心锁芯带动旋转而扣入锁杆双扁平面的两侧凹槽内,达到上锁的目的,锁固的效果稳固,且不受外力撞击而产生误开,从而提升防盗效果。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