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门铰链L形型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97486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L形型材,具体为一种汽车门铰链L形型材。



背景技术:

车门的安装需要L形型材,通过L形型材完成车门的转动,但是现在的L形型材在车门开合力度或角度过大时,对L形型材的损坏程度较大,降低了L形型材的使用寿命,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汽车门铰链L形型材。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L形型材使用时的损坏较大,使用寿命较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门铰链L形型材。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门铰链L形型材,包括竖向直板和横向直板,所述竖向直板的一端与横向直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横向直板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套,所述横向直板与转套的连接处设有挡板,所述挡板的表面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转套的一侧设有配合槽,所述转套在配合槽的垂直方向上开设有两个转槽,两个所述转槽的两侧均固定设有第一耐磨板,所述转套的两侧均固定设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的一侧与固定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的另一侧固定设有固定套,所述转套的一端通过油管与油嘴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横向直板的底端固定设有定位板。

进一步的,所述压力传感器的表面设有缓冲垫。

进一步的,所述压力传感器通过导线与指示灯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套的顶端开设有若干个固定孔。

进一步的,所述配合槽的底端设有第二耐磨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种汽车门铰链L形型材,通过设有挡板和压力传感器,通过压力传感器感应车体对L形型材的压力大小,当压力过大时,警示灯亮起,提醒人们在开关车门的时候力度减小,保证L形型材的使用寿命,通过设有油嘴和油管,使用一段时间后,通过油嘴和油管向转套引导润滑油,对转套进行润滑,降低转套在转动时的摩擦,增长使用寿命,通过设有第一耐磨板和第二耐磨板,减小L形型板的磨损量,增加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门铰链L形型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门铰链L形型材的油管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门铰链L形型材的转套结构示意图。

图中:1、竖向直板;2、横向直板;3、转套;4、挡板;5、压力传感器;6、配合槽;7、转槽;8、固定套;9、固定板;10、固定孔;11、第一耐磨板;12、第二耐磨板;13、油管;14、油嘴;15、定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3所示,一种汽车门铰链L形型材,包括竖向直板1和横向直板2,竖向直板1的一端与横向直板2的一端固定连接,横向直板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套3,横向直板2与转套3的连接处设有挡板4,挡板4的表面设有压力传感器5,转套3的一侧设有配合槽6,转套3在配合槽6的垂直方向上开设有两个转槽7,两个转槽7的两侧均固定设有第一耐磨板11,转套3的两侧均固定设有固定套8,固定套8的一侧与固定板9的一侧固定连接,固定板9的另一侧固定设有固定套8,转套3的一端通过油管13与油嘴14连接。

其中,横向直板2的底端固定设有定位板15,对L形型材进行定位,保证L形型材安装的精度。

其中,压力传感器5的表面设有缓冲垫,在车门开合的时候对L形型材进行缓冲,减小对L形型材的撞击。

其中,压力传感器5通过导线与指示灯电性连接,压力传感器5感应到压力超过预定值的时候,警示灯提醒人们减小车门开合的角度和力度。

其中,固定套8的顶端开设有若干个固定孔10,对固定套8进行固定。

其中,配合槽6的底端设有第二耐磨板12,降低对转套3磨损,增长L形板材的使用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汽车门铰链L形型材,具体时,通过转套3将竖向直板1和横向直板2安装到车子上,将车体上的转套与转槽7安装好,通过螺栓穿过配合槽6进行固定,通过固定螺栓将固定套8和固定板9对横向直板2和竖向直板1进行固定,通过定位板15对竖向直板1和横向直板2进行限位,将车门安装到竖向直板1上,在车门打开和关闭的过程中,通过第一耐磨板11和第二耐磨板12对横向直板2和竖向直板1进行保护,保证L形型材的使用寿命,在打开和关闭车门的时候,通过挡板4和缓冲垫对L形型材进行缓冲,保证车门打开和关闭过程中不会导致撞击,导致L形型材的开裂甚至断开,通过压力传感器5感应车体对L形型材的压力大小,当压力超过预定值的时候,指示灯亮起,警示人员减小车门开关的力度和角度,防止对L形型材造成损坏,使用一段时间后,通过油嘴14导入润滑油,通过油管13导至转套3上,对转套3进行润滑,减小转动时的摩擦,降低对转套3的磨损。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