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轴承执手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82171发布日期:2018-07-20 20:20阅读:165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轴承执手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的水平不断提升,门窗是人们生活住所必需的构件,而执手是门窗上必不可少的部件。在长期的反复开关门的过程中,执手不断的转动以实现开锁和关锁的传动。执手内部主要是转轴结构,长期的转动容易磨损,影响执手的轴向性,从而使得执手的开关锁动作不再精准,影响了门锁的正常工作。

因此,需要提出一种能够解决目前的执手问题的技术方案,使执手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均能够保持良好的轴向性和配合度,从而延长执手的工作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轴承执手结构,旨在改进执手的转轴处的转动连接结构,保证执手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转动的轴向性,确保门锁的良好配合,能够正常有效的工作。

为了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双轴承执手结构,包括执手座,与执手座配合连接的执手和传动件,执手位于执手座的外侧,传动件位于执手座的内侧。

具体地说,所述传动件包括圆柱状的转动部和锥状的连接部,连接部位于转动部的一端,所述的执手座上设置与转动部配合的轴孔,连接部穿过轴孔且位于执手座的外侧。

进一步的,转动部上套有内轴承和外轴承,内轴承位于执手座内侧,外轴承位于执手座外侧。通过内轴承和外轴承对转动部进行轴向固定,可保证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转动部保持良好的轴向性。

再进一步,便于对轴承进行固定安装,执手座内侧设有与内轴承的外圈配合的轴承座,外轴承的外圈套有固定环。轴承座为圆筒形,内轴承位于轴承座内,内轴承的外圈与轴承座的内表面紧密贴合。固定环套在外轴承外部,其作用在于为保护外轴承的外圈。

再进一步,所述的轴孔的圆周上设置有凹槽,固定环上设置有与凹槽配合的第三卡块。第三卡块设置于固定环的圆周上,并且第三卡块卡入凹槽,这样配合使固定环得到周向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执手包括转轴和把手,转轴与连接部连接。

再进一步,为了方便转轴和连接部的配合连接,所述的转轴套在连接部上。

转轴的内部中空,与连接部的锥形结构配合,且连接部一般为棱锥状,当转轴转动时,可直接带动连接部转动。

进一步的,为了使把手能够自动回转,所述的轴承座外侧设置有扭簧,传动件上设置有第一卡块,扭簧的一端与第一卡块配合,扭簧的另一端与执手座配合。

当转动把手,带动转轴和传动件转动时,扭簧被扭转并产生一定的扭转力,松开把手后,在扭转力的作用下,传动件和把手会自动回复。

进一步的,为了使传动件在自动回复时能够停留在正确的位置,所述的传动件上设有第二卡块,所述的执手座内侧设有限位块,当传动件转动时限位块与第二卡块配合,第二卡块与限位块接触后传动件即到达转动的极限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的连接部上套有垫圈,垫圈位于外轴承与执手的转轴之间,外轴承的内环与转轴将垫圈夹紧。垫圈的作用在于,当转轴带动连接部进行转动时,外轴承的内圈与转动部同时转动,为了避免转轴与外轴承的外圈接触产生摩擦,垫圈隔在转轴与外轴承之间,且垫圈跟随转动部一起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的传动件的连接部内部设有插孔。插孔的作用在于,与门内部的锁芯结构配合,带动锁芯转动,控制门的开启和关闭。

进一步的,所述的插孔的横截面为多边形、椭圆形或者多边形与弧形结合的形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设置相互配合的执手和传动件,替代传统的单轴式执手,结构简单,连接方便;在传动件的转动部上设置了内轴承和外轴承,保证了长期使用后转轴和传动件转动的轴向性,使门锁执手结构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表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因此不应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

图4是A-A面的剖视图。

图5是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执手座的正视图。

图7是固定环的示意图。

图8是固定环的后视图。

图9是传动件一种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传动件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上述附图中,附图标记对应的名称为:1-执手座,101-轴孔,2-执手,201-把手,202-转轴,3-连接件,301-转动部,302-连接部,303-转动盘,3031-第一卡块,3032-第二卡块,4-固定环,401-第三卡块,5-外轴承,6-内轴承,7-扭簧,8-插孔,9-垫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实施例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双轴承执手结构,包括执手座1,与执手座1配合连接的执手2和传动件,执手2位于执手座1的外侧,传动件位于执手座1的内侧。执手座1为长方形的壳状,执手座1用于与门板连接,支撑连接执手2和传动件。

具体地说,如图9、图10所示,所述传动件包括圆柱状的转动部301和四棱锥状的连接部302,连接部302位于转动部301的一端,连接部302和转动部301一体成型。

如图6所示,执手座1上设置与转动部301配合的轴孔101,且连接部302穿过轴孔101且位于执手座1的外侧。

如图4、图5所示,转动部301上套有内轴承6和外轴承5,内轴承6和外轴承5均采用深沟球轴承。内轴承6位于执手座1内侧,外轴承5位于执手座1外侧。内轴承6和外轴承5与转动部301均采用过盈配合。

为了便于对轴承进行固定安装,执手座1内侧设有与内轴承6的外圈配合的轴承座,外轴承5的外圈套有固定环4。轴承座为圆筒形,内轴承6位于轴承座内,内轴承6的外圈与轴承座的内表面紧密贴合。固定环4套在外轴承5外部,其作用在于为保护外轴承5的外圈。

如图7、图8所示,轴孔101的圆周上均布有四个凹槽,固定环4上设置有与凹槽配合的四个第三卡块401。第三卡块401设置于固定环4的圆周上,并且第三卡块401卡入凹槽,这样配合使固定环4得到周向固定。

执手2包括一体成型的转轴202和把手201,转轴202与连接部302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部302为四棱锥状,为了方便转轴202和连接部302的配合连接,所述的转轴202内部中空,且转轴202的中空结构与连接部302的四棱锥结构打匹配,转轴202套接固定在连接部302上,当转轴202转动时,可直接带动连接部302转动。

轴承座外侧套有扭簧7,传动件的转动部301上设有圆盘状的转动盘303,转动盘303与转动部301一体成型,在转动盘303的圆周上设置有第一卡块3031,扭簧7的一端与第一卡块3031配合,扭簧7的另一端与执手座1配合。当转动把手201,带动转轴202和传动件转动时,扭簧7被扭转并产生一定的扭转力,松开把手201后,在扭转力的作用下,传动件和把手201会自动回复。

为了使传动件在自动回复时能够停留在正确的位置,所述的转动盘303的圆周上设置有第二卡块3032,所述的执手座1内侧设有限位块,当传动件转动时限位块与第二卡块3032配合,第二卡块3032与限位块接触后传动件即到达转动的极限位置。

第一卡块3031、第二卡块3032均为长方体,且第一卡块3031、第二卡块3032均与转动盘303一体成型。

为了保证转轴202与连接部302传动稳定,转动平稳无误,所述的连接部302上套有垫圈9,垫圈9位于外轴承5与执手2的转轴202之间,外轴承5的内环与转轴202将垫圈9夹紧。垫圈9的作用在于,当转轴202带动连接部302进行转动时,外轴承5的内圈与转动部301同时转动,为了避免转轴202与外轴承5的外圈接触产生摩擦,垫圈9隔在转轴202与外轴承5之间,且垫圈9跟随转动部301一起转动。

传动件的连接部302内部设有插孔8。插孔8的作用在于,与门内部的锁芯结构配合,带动锁芯转动,控制门的开启和关闭。

插孔8为柱形孔,其横截面为矩形。

按照上述实施例,便可很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值得说明的是,基于上述设计原理,为解决同样的技术问题,即使在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结构基础上做出的一些无实质性的改动或润色,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实质仍与本实用新型一样,故其也应当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