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沥水槽钻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02036发布日期:2018-07-24 20:21阅读:41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具体的讲涉及一种沥水槽钻孔装置。



背景技术:

沥水槽是养殖行业专用的一种沥水设备,由于技术进步,现有的沥水槽通常由玻璃钢等复合材料制成。其采用食品级专用树脂,配以无碱纤维布增强材料,经手工糊制工艺制作完成。

现有的沥水槽的槽体宽1400~2600mm,高300~1500mm,壁厚在20mm以上,槽体内部底板均匀布置开孔Φ20mm,间距70mm。现有的钻孔作业一般采用人工手电钻,在开孔过程中消耗过多的人力;由于开孔数量较多,钻孔工序周期长,单人很难一次完成钻孔工作,要么轮流施工,要么每隔10-20分钟休息以缓解人体臂力的消耗,因此延长了加工时间,降低了生产效率;人工钻孔位置精度和垂直度不好把握,影响沥水槽的质量;在槽体内部进行钻孔,作业面狭小,手电钻设备很难保持垂直,容易发生事故,造成操作人员受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结构紧凑、操作方便和钻孔效率高的沥水槽钻孔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沥水槽钻孔装置,其特征在于:主要由门架,贯穿于所述门架内部的送料机构以及设置于所述门架横梁上的钻孔机构构成,其中,所述送料机构包括沿X轴设置的第一滑轨,设置于所述第一滑轨上的用于固定沥水槽的夹装平台以及与所述夹装平台连接的第一动力缸;所述钻孔机构包括位于所述门架横梁内的沿Y轴设置的第二滑轨,设置于所述第二滑轨上的移动工作站,所述门架横梁一端部固定第二动力缸,所述第二动力缸的伸缩杆末端与所述移动工作站连接,所述移动工作站包括沿Z轴设置的第三动力缸,所述第三动力缸的伸缩杆末端固定钻孔机。

构成上述一种沥水槽钻孔装置的附加技术特征还包括:

——所述夹装平台包括与所述第一滑轨上滑动连接的底座,所述底座的凹槽内设置用于卡合沥水槽的框体,所述框体沿Y轴方向的连接臂为可伸缩的套管结构,所述框体沿X轴方向的侧面中部连接第四动力缸的伸缩杆,所述第四动力缸的底部固定在所述底座边缘;

——所述钻孔机的钻杆套装于圆台体的引导定位套内,所述引导定位套的上端面具有供所述钻杆活动贯穿的通孔,其底部设置与所述钻杆固定的卡环,用于承载所述引导定位套,所述引导定位套的上端面的顶部与所述钻孔机钻杆装载部之间设置压缩弹簧,所述钻杆末端设置钻头,所述钻头的初始位置与所述引导定位套的下缘齐平,所述压缩弹簧的压缩量至少为沥水槽底板的厚度;

——所述框体底部的四个立脚套装固定预紧弹簧,用于缓冲钻孔机对底座的冲击,所述预紧弹簧在工作状态的长度大于所述立脚的长度;

——还包括数控箱,所述数控箱上具有与所述第一动力缸、第二动力缸、第三动力缸、第四动力缸及钻孔机电连接的数控按键。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沥水槽钻孔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其一,由于该沥水槽钻孔装置主要由门架,贯穿于门架内部的送料机构以及设置于门架横梁上的钻孔机构构成,功能部件设计布局合理,具有结构紧凑的特点;其二,由于送料机构包括沿X轴设置的第一滑轨,设置于第一滑轨上的用于固定沥水槽的夹装平台以及与夹装平台连接的第一动力缸,可以实现沥水槽沿X轴向匀速运动;其三,由于钻孔机构包括位于门架横梁内的沿Y轴设置的第二滑轨,设置于第二滑轨上的移动工作站,门架横梁一端部固定第二动力缸,第二动力缸的伸缩杆末端与移动工作站连接,实现了移动工作站(钻孔设备)沿Y轴向匀速运动;其四,由于移动工作站包括沿Z轴设置的第三动力缸,第三动力缸的伸缩杆末端固定钻孔机,由动力缸控制钻孔机方便操作,节省人工,提高了钻孔位置精度,具有钻孔效率高的特点;其五,由于夹装平台包括与第一滑轨上滑动连接的底座,底座的凹槽内设置用于卡合沥水槽的框体,框体沿Y轴方向的连接臂为可伸缩的套管结构,框体沿X轴方向的侧面中部连接第四动力缸的伸缩杆,第四动力缸的底部固定在所述底座边缘,实现了对不同宽度(即Y轴方向)的沥水槽的夹装固定,设备适用范围更广;其六,由于钻孔机的钻杆套装于圆台体的引导定位套内,引导定位套的上端面具有供钻杆活动贯穿的通孔,其底部设置与钻杆固定的卡环,用于承载引导定位套,引导定位套的上端面的顶部与钻孔机钻杆装载部之间设置压缩弹簧,钻杆末端设置钻头,钻头的初始位置与引导定位套的下缘齐平,压缩弹簧的压缩量至少为沥水槽底板的厚度,可以对钻孔区域进行定位压紧,保证了钻头的垂直度;其七,由于该钻孔装置还包括数控箱,数控箱上具有与第一动力缸、第二动力缸、第三动力缸、第四动力缸及钻孔机电连接的数控按键,实现了单人作业,操作简便,劳动保护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沥水槽钻孔装置在X轴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构成该沥水槽钻孔装置在Y轴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构成该沥水槽钻孔装置钻孔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构成该沥水槽钻孔装置夹装平台的框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沥水槽钻孔装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沥水槽钻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构成该钻孔装置的结构主要由门架1,贯穿于门架1内部的送料机构以及设置于门架横梁2上的钻孔机构构成,其中,送料机构包括沿X轴设置的第一滑轨3,设置于第一滑轨3上的用于固定沥水槽12的夹装平台4以及与夹装平台4连接的第一动力缸5;钻孔机构包括位于门架横梁2内的沿Y轴设置的第二滑轨6,设置于第二滑轨6上的移动工作站7,门架横梁2一端部固定第二动力缸8,第二动力缸8的伸缩杆末端与移动工作站7连接,移动工作站7包括沿Z轴设置的第三动力缸9,第三动力缸9的伸缩杆末端固定钻孔机10。

其工作原理为:将待钻孔的沥水槽12置于夹装平台4内固定好,启动第一动力缸5,使其沿第一滑轨3(即X轴方向)运动进入到门架1内时停止,位于门架横梁2上的第三动力缸9(设置在移动工作站7内)推动钻孔机10沿Z轴向下运动,完成一次钻孔作业,启动第二动力缸8,推动移动工作站7沿第二滑轨6(即Y轴方向)移动钻孔间距的长度后停止,再次启动第三动力缸9,完成相邻一列钻孔作业,直至完成Y轴方向(即沥水槽12宽度)一排所有的钻孔作业,启动第一动力缸5,推动夹装平台4沿X轴方向(即沥水槽12长度)移动钻孔排间距的长度后停止,再次进行下一排钻孔作业。

在构成上述一种沥水槽钻孔装置的结构中,

——为了更好的定位固定沥水槽12,上述夹装平台4包括与第一滑轨3上滑动连接的底座41,底座41的凹槽42内设置用于卡合沥水槽12的框体43,框体43沿Y轴方向的连接臂44为可伸缩的套管结构,即可以根据沥水槽12的不同宽度要求,调节框体43在Y轴方向的长度,满足各种宽度的沥水槽12进行固定钻孔,框体43沿X轴方向的侧面中部连接第四动力缸45的伸缩杆,第四动力缸45的底部固定在底座41边缘,即使沥水槽12在底座41上限位牢靠,防止钻孔过程中沥水槽12产生位移,影响钻孔的位置精度和垂直度;

——如图3所示,为了保障沥水槽12的底板121在钻孔区域的稳定性,防止钻孔过程中,钻头101倾斜使钻孔边缘出现裂缝对沥水槽底板121形成损害,上述钻孔机10的钻杆102套装于圆台体的引导定位套11内,引导定位套11的上端面具有供钻杆102活动贯穿的通孔,其底部设置与钻杆102固定的卡环111,用于承载引导定位套11,引导定位套11的上端面的顶部与钻孔机10钻杆102装载部之间设置压缩弹簧112,钻杆102末端设置钻头101,钻头101的初始位置与引导定位套11的下缘齐平,压缩弹簧112的压缩量至少为沥水槽底板121的厚度,即钻杆102向下移动时,挤压压缩弹簧112,将引导定位套11固定在钻孔区域,为钻头101钻孔提供支撑,防止钻头101倾斜,优选地,引导定位套11的下端面的直径在40mm至140mm之间;

——如图4所示,为了减轻了钻头101对沥水槽底板121的机械冲击强度,避免了钻孔过程中对沥水槽底板121的其他部分的损伤,上述框体43底部的四个立脚431套装固定预紧弹簧432,预紧弹簧432在工作状态的长度大于所述立脚431的长度,采用预紧式钻孔方式,还可以缓冲钻孔机10对底座41的冲击,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上述钻孔装置还包括数控箱13,数控箱13上具有与第一动力缸5、第二动力缸8、第三动力缸9、第四动力缸45及钻孔机10电连接的数控按键14,即实现了钻孔全过程单人作业,节约了劳动力,减小了手工钻孔的作业风险,设备操作简便,钻孔效率大大提高。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