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门打开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85576发布日期:2018-07-20 21:10阅读:807来源:国知局

本专利申请要求于2017年1月13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序列号62/446,129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被援引纳入本文。



背景技术:

本文所披露的主题涉及车门,确切地说涉及车门打开机构。

传统的车门包括用户相互实体配合以抓住并打开车门的把手。近来,一些车门不包括外把手并且门的打开通过随用户钥匙扣等触发的电磁致动装置变得容易。致动系统可稍微打开门以允许用户抓住车门来人工完成打开车门过程。在一些情况下,门可能以相当大的力突然打开。例如,大风条件下或陡坡停放的车辆可导致突然打开。车门快速意外的打开可潜在地且并不希望地撞击用户或周围物体。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一个实施例,车门打开机构包括可操作地接合至车门的偏压结构,偏压结构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偏压结构的一部分能够与车身表面接合以将车门从关闭位置偏压至部分打开位置。还包括靠近偏压结构的与车身表面接合的部分设置的保持结构,保持结构将车门保持在部分打开位置以防止车门移向全开位置。

根据另一实施例,车门总成包括车门,还包括可操作接合至车门的电锁闩总成,还包括可操作接合至车门的车门打开机构。车门打开机构包括机电机构,机电机构包括具有齿条的偏压结构,所述齿条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平移,偏压结构的端部接合车身表面以将车门从关闭位置偏压至部分打开位置。车门打开机构还包括靠近偏压结构的端部设置的保持结构,保持结构将车门保持在部分打开位置以防止车门移到全开位置。

从以下结合附图的说明中,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优点和特征将变的更清楚。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主题在说明书结尾处的权利要求中被特别指出并清楚地要求保护。通过结合附图的以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前述和其它特征以及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在此,现在参见实施例的附图,其中相同零部件的标号相同:

图1是具有机电式车门打开机构的车门的透视图;

图2是机电式车门打开机构的透视图;

图3是车门处于关闭位置的机电式车门打开机构的示意图;

图4是车门处于部分打开位置的机电式车门打开机构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文的一方面的机电式车门打开机构的立体图,机构处于第一位置;

图6是图5的机电式车门打开机构的立体图,机构处于第二位置;

图7是根据本文的另一方面的机电式车门打开机构的立体图,机构处于第一位置;以及

图8是图7的机电式车门打开机构的立体图,机构处于第二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通过参见附图的示例来解释本发明的实施例、优点和特征。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见图1,标号10总体标示车门总成。车门总成10可以作为驾驶员侧车门、乘客侧车门或后座乘客车门来安装。此外,虽然在此参照的是总成10所包含的车门11,但车门总成10例如可以作为车辆的尾门总成如提升式车门、后备箱或后挡板来安装。车辆锁闩总成12可操作地接合至车门11以将门(或提升式车门、后备箱、后挡板等)保持在关闭位置,并且放开车门以允许用户将车门11移动到打开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车辆锁闩总成12是机电锁闩总成,从而向用户提供打开协助。

在本文所述的实施例中,车门11不包括车门11外部的门把手。因不包括门把手,故该门可以更美观和/或提供禁止擅自进入车辆的附加安全措施。采用无钥匙进入机构或设备来启动开门程序。例如,可利用钥匙扣、移动设备应用、按键或类似的无钥匙进入机构来致动打开车门。尤其是,致动车辆锁闩总成12以允许打开门。

与车辆锁闩总成12协同工作的是可操作的接合至车门11的车门打开机构14。在所示实施例中,车门打开机构14设置在车辆锁闩总成12的下方,但应当理解,车门打开机构14可以以替代的相邻结构或与其隔开的方式位于车辆锁闩总成12附近。如将从本文公开内容中可理解到地,车门打开机构14通过偏压(如推动)车门11离开车身表面16(图3和4)来致动车门11打开。车身表面16可以是车门11可以转动或以其它方式移离的任何合适的表面,以将车门11从关闭位置移到部分打开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车身表面例如是车身柱如b柱或c柱,但可以理解,可采用替代的合适表面来偏压车门11离开关闭位置。

如本文所用,车门11的关闭位置是指车门11的全闭位置,使得门不从车身起微开。车门11的部分打开位置是指门相对于车身的微开位置,门与车身间隔的程度足以允许用户将手指插入车门11的内饰板和车身之间,这允许车门11从部分打开位置移离到车门的全开位置。全开位置是指允许用户进入车辆的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部分打开位置是由车门11与车身表面16之间小于约50毫米的间隙限定。在一些实施例中,部分打开位置是由车门11和车身表面16之间约在10毫米和约40毫米之间的间隙来限定。

现在参见图2至图4,更详细示出了车门打开机构14。车门打开机构14是包括由电动机20驱动的齿轮装置18的机电总成。在所示实施例中,齿轮装置18包括啮合接合的蜗杆22和蜗轮24。在启动无钥匙进入机构时,蜗杆22由电动机20驱动。蜗轮24接合至与偏压结构30的齿条28啮合接合的小齿轮26。由于上述啮合关系,偏压结构30以精确可控的方式在第一位置(图3)和第二位置(图4)之间平移。第一位置对应车门11的关闭位置,第二位置对应车门11的部分打开位置。

如图3和图4所示,偏压结构30的端部32在第一位置(图3)与车身表面16间隔开并且由于齿条28和小齿轮26的啮合接合而伸出,直到偏压结构30的端部32接合车身表面30。偏压结构30继续平移直到偏压结构30处于第二位置(图4),从而将车门11置于与车门11的部分打开位置对应的预定微开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从第一位置到端部32与车身表面16接合的运动包括使端部32平移穿过车门11的内侧板36的孔34。虽然以上描述并在图3中示出为在偏压结构30的端部32和车身表面16之间具有间隙,但可以预想到端部32在第一位置紧靠车身表面16。

在偏压结构30的第二位置(图4),由于偏压结构30的端部32与车身表面16的接触,将门11保持在部分打开位置。这个位置允许用户将手指插入由部分打开位置提供的间隙中并防止车门11在用户的手指上关闭。然而,通过本文所述的实施例也期望并实现防止车门11沿其它方向的意外移动。尤其是,本文所述的实施例防止车门11从部分打开位置可能快速移向全开位置,从而降低用户受伤的可能性或对车门11或周围物体的损害。

现在参见图5和图6,示出了车门打开机构14的保持结构40的实施例。车门打开机构40如图5所示处于关闭位置,而在图6中处于部分打开位置。保持结构40靠近偏压结构30的接合车身表面16的部分设置。尤其在一些实施例中,保持结构40设置在偏压结构30的端部32上。保持结构40将车门11保持在部分打开位置以防止车门11移向全开位置。

在所示实施例中,保持结构40是设置在偏压结构30的端部32上的磁体,磁体可与车身表面16接合以施加磁力将车门11保持在部分打开位置。磁力抵消施加至车门11的小于预定力的力。例如基于可预见的由风和重力施加至车门11的力来设定预定力。在一些实施例中,预定力范围为约40牛顿至约60牛顿。在一个实施例中,预定力约为50牛顿。然而,如果通过添加如下所述的传感器来监测磁场,那么作为门保持结构的磁体可提供更大的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使用电磁机构等来维持磁力。然后用户须与用户界面交互以停止磁力,用户界面与偏压结构30进行操作性通信以停止施加磁力来允许用户将车门11移向全开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用户界面是传感器等。传感器可位于车门11的抓握区附近以方便允许用户接触传感器并以连续运动完成开门的过程。对于需要停止磁力的实施例,可采用比上述更高的预定力来进一步防止车门11不受控制的打开。例如,在需要传感器停用磁力的实施例中,预定力高于约100牛顿以提供车门11的附加固定。或者在一些实施例中,用户可通过超过预定力来人工地克服磁力,以将车门11移离部分打开位置并移向全开位置。

现在参见图7和图8,示出了车门打开机构14的保持结构140的实施例。车门打开机构140如图7所示处于关闭位置,而在图8中处于部分打开位置。保持结构140靠近偏压结构30的接合车身表面16的部分设置。尤其在一些实施例中,保持结构140设置在偏压结构30的端部32上。保持结构140将车门11保持在部分打开位置以防止车门11移向全开位置。

在所示实施例中,保持结构140是设置在偏压结构30的端部32上的钩142,钩142可与车身表面16的齿部144接合以将车门11保持在部分打开位置。钩142被弹簧146弹簧偏压以抵消施加至车门11的、小于预定力的力。例如基于可预见的由风和重力施加至车门11的力来设定预定力。在一些实施例中,预定力范围从约40牛顿至约60牛顿。在一个实施例中,预定力约为50牛顿。

用户与车门11的交互通过在施加超过预定力的手动力时缩回钩142来停用保持结构140。可通过改变弹簧偏压特性将预定力设置成任何期望的力。此外,利用保持结构140可促进车门11的各关闭步骤,比如将车门11从打开位置移动到关闭位置。例如当车门11处于部分打开位置时,车门打开机构14可在没有用户动作时(部分地或全部地)关闭门。

本文所述实施例优选允许没有把手的车门保持在部分打开位置直到用户与车门交互。这防止在打开过程中车门不可控和不期望的移动。

虽然仅用有限量的实施例详细描述了本发明,但应当容易地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这样的实施例。相反,可通过合并任何数量的此前未描述的变化、改变、替代或等同装置来修改本发明,但这与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相当。此外,虽然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各不同实施例,但可以理解,本发明的方面可仅包括所述实施例中的一些。因此,本发明不被视为受前述说明的限制,而仅受所附权利要求书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