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件放置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31827发布日期:2018-09-25 21:39阅读:37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工件放置架。



背景技术:

现在厂家对工件的质量都有很高的要求,也就是对一些加工出来的设备都需要进行抽样检查,有的工件工人可以拿直接拿起来就行检查,对一些比较重且结构比较复杂的工件需要一个工件放置架来放置工件,方便对工件进行检查。

大多数厂里的工件放置架都是一个简简单单的架子,仅仅是用来放置工件,没有考虑到工人架工件挪移到工件放置架上的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工件放置架,具有方便装卸工件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工件放置架,包括外框以及转动连接在外框内部的内框,内框包括转动连接于外框上的第二立柱以及和第二立柱滑移连接的第三立柱,第三立柱转动连接有顶板,第三立柱上还设有凸起,凸起能够卡外框的上表面。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内框上的第二立柱和第二立柱滑移连接,使内框可以升高下降,使内框可以移动出外框,内框能够便于装卸工件,当工件装到顶板上后,内框再移动回外框,凸起卡在外框表面,使内框不会下降。

较佳的,外框包括底板以及固设底板上的多个第一立柱,宽度方向上的第一立柱上方设有门型支架,第一立柱和门型支架之间设有减震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凸起卡在门型支架上,当内框上装有工件时,内框会对门型支架施加压力,减震装置能够产生缓冲力,防止对工件造成损伤。

较佳的,减震装置包括每个第一立柱顶端固定有第一圆柱,门型支架呈宽度方向设置,门型支架下端对应第一圆柱开有槽孔,第一圆柱插接在槽孔内,第一圆柱与门型支架之间设有弹簧。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门型支架受到压力下降,压缩弹簧,弹簧会产生弹力,能够对门型支架产生缓冲力,达到减震的目的。

较佳的,两门型支架之间架设一个横梁,横梁位于门型支架的后侧,门型支架在靠近横梁处设有卡槽,卡槽内卡接有卡板。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内框处于外框内部时,内框受到意外的施力,内框会产生运动,设置卡板,卡板和第二支撑板可以将凸起固定住,故内框也会被固定住。

较佳的,门型支架和横梁之间设有第二支撑板。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外框和内框转动连接,内框可自由转动,门型支架和横梁之间设有第二支撑板,能够限制内框的运动。

较佳的,底板下表面转动连接有万向轮。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工件放置架的底板上设有万向轮,故工件放置架便于移动,工件不需要额外的设备装运。

较佳的,第二立柱上端开有圆孔,圆孔内插接有第二圆柱,第二圆柱上固定连接有第三立柱。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第二圆柱插接在圆孔内,圆孔是开设在第二立柱上的,第二圆柱和第三立柱固定连接,故第二立柱和第三立柱滑移连接,顶板可以上升下降。

较佳的,顶板下设有第四支柱。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装卸工件时,第四支柱支撑在平面上,将顶板支撑住,解放工人双手,更方便工件的装卸。

较佳的,宽度方向的第二立柱贴合设有挡板,且挡板与转动轴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第二立柱与第一立柱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轴在转动过程可能会左右移动,故设有挡板,且转动轴固定在挡板上,可以使转动轴不会左右移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工件放置架分为内外层,在方便装卸工件的同时,保证了工件放置架整体的稳定性;

2.工件放置架的外层设有减震器,可减少重型工件放到工件放置架上时产生的磕碰撞击力度,减少工件的损伤;

3.工件放置架内层可伸缩,方便低处和高处工件的装卸。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中工件放置架整体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中工件放置架外框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中工件放置架内框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中凸现外框减震结构和内框伸缩结构的剖视图;

图5是实施例中内框运动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中,1、外框;11、底板;111、万向轮;112、凸块;1121、第一通孔;12、第一立柱;121、加强筋;122、第一支撑板;123、第一圆柱;13、门型支架;131、槽孔;132、弹簧;133、横梁;134、第二支撑板;135、卡槽;136、卡板;2、内框;21、第二立柱;211、第二通孔;212、转动轴;213、挡板;214、圆孔;22、第二圆柱;23、第三立柱;231、凸起;24、顶板;241、第四支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一种工件放置架,结合图1,包括外框1和内框2。

结合图2和图4,外框1包括底板11、固定在底板11四个角上的多个第一立柱12以及设于第一立柱12上侧的门型支架13,底板11下表面四个角处设有万向轮111,底板11长度方向上设有两个凸块112,且凸块112与底板11后侧的两个第一立柱12贴合,位于底板11前侧的第一立柱12的下端与凸块112上均开有第一通孔1121,宽度方向的第一立柱12之间设有交叉的加强筋121,加强筋121起支撑的作用,后侧的第一立柱12和底板11之间设有第一支撑板122,每个第一立柱12顶端固定有第一圆柱123,门型支架13呈宽度方向设置,门型支架13下端对应第一圆柱123上开有槽孔131,第一圆柱123插接在槽孔131内,第一圆柱123与门型支架13之间设有弹簧132,两门型支架13之间架设一个横梁133,横梁133位于门型支架13的后侧,门型支架13和横梁133之间设有第二支撑板134,门型支架13在靠近横梁133处设有卡槽135,卡槽135内卡接有卡板136。

结合图1和图3,内框2包括四个第二立柱21,前侧的两个第二立柱21与第一立柱12贴合设置,后侧的两个第二立柱21与凸块112贴合设置,第二立柱21底端均开有第二通孔211,第二通孔211内转动连接有转动轴212,且转动轴212转动连接与第一通孔1121,使内框2与外框1转动连接在一起,宽度方向的第二立柱21贴合设有挡板213,,且挡板213与转动轴212固定连接,第二立柱21底部倒圆角结构,使第二立柱21的转动不会受阻,第二立柱21上端开有圆孔214,圆孔214内插接有第二圆柱22,第二圆柱22上固定连接有第三立柱23,第三立柱23上端设有凸起231,凸起231卡在门型支架13的上面,在长度方向第三立柱23之间转动连接顶板24,顶板24下设有第四支柱241。

具体使用方式:移动工件放置架到工件附近,拿下卡板136,因为顶板24与第三立柱23转动连接,且第二圆柱22与第二立柱21上的圆孔214内运动,使第二立柱21和第三立柱23的总体长度变长而不会脱离,所以顶板24可以水平的移动,在第四立柱241支撑平面上时,可以将顶板24支撑住,就可以将工件转移动顶板24上方,在移动完工件后,可以将顶板24升高,在第三立柱23上的凸起231卡在门型支架13上表面时,可以放下顶板24,当门型支架13受力向下下降时,弹簧132受力产生回弹力,对门型支架13产生一个缓冲力,达到减震的目的,在顶板24移动回原始位置时,卡槽135内卡入卡板136,这时,卡板136和第二支撑板134构成类似U型槽的结构,能够卡住凸起231,阻止内框2的移动。

在检查完工件后,移动工件放置架到工件应该安置的位置,拿下卡板136,移动顶板24运动,当第四立柱241支撑在平面上可以支撑住顶板24时,可以开始卸下工件。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