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门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67239发布日期:2018-09-07 22:12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锁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智能门锁。



背景技术:

现在房子的房门上都会装上门锁,门锁从传统的门闩到金属锁再到电子锁,然后进而发展为指纹锁等,门锁的用途是用于将门和门框闭紧,防止外来者进入房子。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门锁。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门锁,包括:外壳以及安装于外壳内的主轴和副轴,主轴和副轴垂直于外壳设置,且主轴和副轴相互平行;主轴的一端安装于外壳内部,另一端穿出外壳,主轴和副轴之间通过齿轮传动组连动。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外壳由相互扣合的壳体组成,组成后于外壳内部形成容腔。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外壳呈扁状矩形,壳体之间通过螺丝锁紧。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齿轮传动组包括:第一传动齿轮、第二传动齿轮和第三传动齿轮,主轴穿设于第一传动齿轮的轮芯处并随第一传动齿轮转动,副轴穿设于第三传动齿轮的轮芯并随第三传动齿轮转动;第二传动齿轮设置于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之间,三者啮合连动。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三传动齿轮的侧面形成有一段光滑面和一段凸齿面,凸齿面与第二传动齿轮侧面的凸齿啮合。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光滑面设置有限位卡凸,外壳内壁上对应限位卡凸设置有凸肋,以限制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三传动齿轮的转动角度。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壳体内壁成型有凸肋,限位卡凸转动过程中与凸肋产生抵触以达到限位目的。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主轴和副轴中空设置,外壳对应于主轴和副轴的位置设置有穿孔。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通过主轴带动副轴转动,从而达到开门目的,整体结构简单、紧凑,并且安装方便,能够广泛应用于非标准门锁。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一种智能门锁,见图1-3所示,包括:外壳1以及安装于外壳1内的主轴2和副轴3,外壳1呈扁状矩形,外壳1由相互扣合的壳体组件,主轴2和副轴3垂直于外壳1设置,外壳1采用金属材质制成,硬度大,优选为锌合金。外壳1安装于门上,主轴2和副轴3之间传动,达到开门目的。

具体地,主轴2和副轴3相互平行,且主轴2和副轴2都是垂直于外壳1设置的,并且主轴2伸出外壳1外,主轴2的一端安装于外壳1内部,另一端穿出外壳1,主轴2和副轴3之间通过齿轮传动组4连动。

所述的齿轮传动组4包括:第一传动齿轮41、第二传动齿轮42和第三传动齿轮43,主轴2穿设于第一传动齿轮41的轮芯处并随第一传动齿轮41转动,副轴3穿设于第三传动齿轮43的轮芯并随第三传动齿轮43转动;第二传动齿轮42设置于第一传动齿轮41和第二传动齿轮43之间,三者啮合连动;而为了限制主轴2和副轴3的转动角度或者转动行程,第一传动齿轮41和第三传动齿轮42的侧面紧局部设置有凸齿面40,其余为光滑设置,凸齿面40与第二传动齿轮42侧面的凸齿啮合。第一传动齿轮41和第三传动齿轮42的光滑面设置有限位卡凸401,外壳1内壁上对应限位卡凸401设置有卡位,卡位是成型于外壳1内部的凸肋,当第一传动齿轮41和第三传动齿轮42传动的过程中,转动至限位卡凸401和凸肋侧壁对应的时候,以限制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三传动齿轮的转动角度。

主轴2和副轴3中空设置,外壳1对应于主轴2和副轴3的位置设置有穿孔,主轴2可以与门的把手连接,在施力转动门把手时,主轴2转动,同时带动副轴3转动,实现门的打开。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