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机器人的小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55456发布日期:2018-12-21 20:41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机器人的小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器人应用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带机器人的小车。



背景技术:

一般机器人安装在一个固定的基座上,机器人的工作范围是有限的,而很多零部件的尺寸已经远远超出了机器人的工作范围。为了扩展机器人的工作范围,提高机器人的使用效率,产生的一个机器人的行走轴,让机器人在一定的轨道上移动。

无论是固定在基座上还是设计一个行走轴,都需要一个固定的场地,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带机器人的小车,其结构设计科学简单,把工业机器人安装在可左右移动和前后行走的小车上,也可在小车上增设工作台,使得机器手在工作台上进行工作。实现小车和机器人在一定的空间内,按要求行走,机器人和小车进行各种各样的配合工作。增加了机器人的利用率、灵活性和工作种类。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包括调整机构、机器人、行走机构,调整机构包括两件对称设置的底板、缓冲杆、垫板,机器人包括机器人安装台、机器人手臂和机器人抓手,行走机构包括车架和车轮,机器人设置在调整机构的底板上,调整机构设置在行走机构上。

所述的两件底板上均设有丝杆座,两件丝杆座中间连接有双向丝杆轴,双向丝杆轴上设有调整被动链轮和两件对称设置的移动架,底板的一端头设有缓冲杆。

所述的每件底板上还设有四件滑轴座,滑轴座为两个一组对称设置,每两个一组的滑轴座中间均设置有侧顶滑轴,所述的侧顶滑轴的一端与移动架垂直连接,另一端设置有侧顶板,侧顶板上设置有传感器,所述的侧顶板与移动架还通过垂直三角架连接。

所述的底板上还设置有两套支座和上轨座,两套支座和上轨座的上面为等高,其中一套支座和上轨座上设有电机座板,另一套支座和上轨座上设有机器人安装台,所述的电机座板上设有行走动力电机和调整动力电机,行走动力电机上设有行走动力链轮,调整动力电机上设有调整动力链轮,所述的调整被动链轮通过调整动力链条与调整动力链轮连接。

所述的移动架的端头设有移动导轮,所述的底板的下面设有底顶座和底支座,底顶座上连接有压板和长连臂,底支座上连接有活动支撑脚,所述的长连臂通过短连臂与活动支撑脚活动铰接。

所述的车架下端设有垫板,车架上还设有两条对称设置的行走主轴,行走主轴上均设有动力伞齿轮,行走主轴的两端均设有车轮,其中一条行走主轴上设有行走被动链轮,所述的车架上还设有传动轴,传动轴的两端设有传动伞齿轮,所述的动力伞齿轮与传动伞齿轮相互啮合。

所述的行走动力链轮与行走被动链轮通过行走动力链条连接。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包括调整机构、机器人、行走机构,调整机构包括两件对称设置的底板、缓冲杆、机器人安装台、垫板,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手臂和机器人抓手,行走机构包括车架和车轮,机器人设置在机器人安装台上,行走机构设置在底板下端,把工业机器人安装在可左右移动和前后行走的小车上,也可在小车上增设工作台,使得机器手在工作台上进行工作。实现小车和机器人在一定的空间内,按要求行走,机器人和小车进行各种各样的配合工作。增加了机器人的利用率、灵活性和工作种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移动小车的动力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移动小车的动力部分另一方向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调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行走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调整机构1、机器人2、行走机构3,调整机构1包括两件对称设置的底板10、缓冲杆11、垫板12,机器人2包括机器人安装台20、机器人手臂21和机器人抓手22,行走机构3包括车架31和车轮35,机器人2设置在调整机构1的底板10上,调整机构1设置在行走机构3上。

所述的两件底板10上均设有丝杆座101,两件丝杆座101中间连接有双向丝杆轴102,双向丝杆轴102上设有调整被动链轮103 和两件对称设置的移动架104,底板10的一端头设有缓冲杆11。

所述的每件底板10上还设有四件滑轴座111,滑轴座111为两个一组对称设置,每两个一组的滑轴座111中间均设置有侧顶滑轴 112,所述的侧顶滑轴112的一端与移动架104垂直连接,另一端设置有侧顶板113,侧顶板113上设置有传感器114,所述的侧顶板113 与移动架104还通过垂直三角架115连接。

所述的底板10上还设置有两套支座121和上轨座122,两套支座121和上轨座122的上面为等高,其中一套支座121和上轨座122 上设有电机座板123,另一套支座121和上轨座122上设有机器人安装台20,所述的电机座板123上设有行走动力电机124和调整动力电机127,行走动力电机124上设有行走动力链轮125,调整动力电机127上设有调整动力链轮128,所述的调整被动链轮103通过调整动力链条129与调整动力链轮128连接。

所述的移动架104的端头设有移动导轮105,所述的底板10的下面设有底顶座201和底支座204,底顶座201上连接有压板202 和长连臂203,底支座204上连接有活动支撑脚206,所述的长连臂 203通过短连臂205与活动支撑脚206活动铰接。

所述的车架31下端设有垫板12,车架31上还设有两条对称设置的行走主轴32,行走主轴32上均设有动力伞齿轮34,行走主轴 32的两端均设有车轮35,其中一条行走主轴32上设有行走被动链轮33,所述的车架31上还设有传动轴37,传动轴37的两端设有传动伞齿轮36,所述的动力伞齿轮34与传动伞齿轮36相互啮合。

所述的行走动力链轮125与行走被动链轮33通过行走动力链条 126)连接。

运行原理:调整机构由调整动力电机127通过调整动力链条129 带动双向丝杆轴102转动,双向丝杆轴102转动推动两侧移动架104 活动,移动架104带动移动导轮105推动压板202,压板202把长连臂203下压,通过短连臂205把活动支撑脚206竖起,使其垫板12 着地完成整体顶升动作。移动架104带动移动导轮105推动压板202 的同时,使其侧顶滑轴112带动侧顶板113在滑轴座111上活动,可向两侧伸出或缩进,通过传感器114的感应,顶到阻挡物时可停止伸出,完成侧向位置的调整。

行走机构由行走动力电机124通过行走动力链条126带动一条行走主轴32转动,另一条行走主轴32通过传动轴37传动,完成两轴同时驱动的前后行走。

带机器人的小车上还可加装各种模具的工作台,机器人2还可根据工作实际情况更换多种款式,实现多种方式工作,最终,小车带着机器人2到达目的地后,机器人2旋转伸出进行需要的工作,或者在行走时在工作台上进行操作,然后将产品运输到目的地。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