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动变速螺丝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85012发布日期:2018-12-07 23:19阅读:306来源:国知局
手动变速螺丝刀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检测工装领域,特别涉及家电检测领域,具体涉及手动变速螺丝刀。



背景技术:

型式试验(type test)即是为了验证产品能否满足技术规范的全部要求所进行的试验。它是新产品鉴定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只有通过型式试验,该产品才能正式投入生产,为了达到认证目的而进行的型式试验,是对一个或多个具有代表性的样品利用试验手段进行合格性评定。

家电检测中的型式试验相较于其他设备的型式试验来说具有以下区别:(1)电器中通常使用的螺丝较小;(2)拆装空间有限,不能采用电动或者气动紧松工具。现有的家电检测过程中通常采用普通的螺丝刀进行拆装。由于螺丝较小,因此与其适配的螺丝刀也较小,操作工人在使用螺丝刀的时候非常费力。同时,由于操作空间小,操作难度大,因此整体拆装效率很低。

对于一个家电检测机构来说,每天的拆机任务量是很大的,每个操作工人每天需要拆装多态样机进行型式试验,这种传统的拆机方式造成人工成本高,拆机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是针对目前家电检测领域中拆装样机所面临的问题,提供一种手动变速螺丝刀,从而有效解决松动难、紧固慢的直管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的发明目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手动变速螺丝刀,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开设有一螺丝刀刀头卡槽,螺丝刀固定在壳体内,螺丝刀刀头从螺丝刀刀头卡槽中穿出;还包括有固定在螺丝刀刀柄上的动力齿轮,与动力齿轮啮合的传动齿轮,以及与传动齿轮啮合的变速齿轮,还包括传动齿轮中轴,所述传动齿轮中轴固定在壳体内;所述变速齿轮由若干个不同半径的同轴齿轮组成,还包括变速齿轮中轴,所述变速齿轮中轴固定在壳体内,壳体对应位置处开设有变速齿轮中轴卡槽,变速齿轮中轴的一端由变速齿轮中轴卡槽伸出壳体,该端端头处固定设置有旋转把手。

在本发明公开的结构中,变速齿轮、传动齿轮以及动力齿轮形成一个相互啮合的齿轮组。通过旋转把手带动变速齿轮转动,并将该转动力通过传动齿轮传动至动力齿轮。此时动力齿轮转动并带动与其固定为一体的螺丝刀刀柄转动,实现螺丝刀刀头的转动。

优选地,所述旋转把手由转轮和固定在转轮一侧的把手组成。

采用这种方式后,可以改变旋转方式,相较于把手结构,通过对转轮一侧的把手的推动带动转轮转动的方式更加便于操作。

根据不同的变速齿轮、传动齿轮、动力齿轮之间的半径比,可以实现不同的省力效果。

优选地,所述变速齿轮由四个不同半径的同轴齿轮组成。

根据通常的电器检测行业需要,以及壳体的空间范围,我们优选这里设置四个变速齿轮,既能满足一般的变速需要,同时也不会使手动螺丝刀本身体积过大。

更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是,四个不同半径的同轴齿轮的半径比为4:3:2:1。从而可以实现1档变速、2档变速、3档变速、4档变速4个不同变速的层级。半径越小其力量越大,半径越大越省力。

进一步优选地,本发明还公开动力齿轮与变速齿轮中最大齿轮的半径比为1:1。

结合同轴齿轮的半径比为4:3:2:1这四种半径比例后,当采用最大的半径时,具有最佳的省力效果,随着同轴齿轮上的齿轮半径缩小,其省力效果越来越弱,但是单次转动力量增加。

更进一步优选地方式是,传动齿轮与动力齿轮的半径比为1:1。

作为另一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有变速齿轮中轴上下移动档位。通过变速齿轮中轴上下移动档位,可以更高效的实现不同半径的同轴齿轮之间的切换。

最后,我们还进一步优选所述螺丝刀头与螺丝刀柄之间为可拆卸连接方式。

优选地,所述可拆卸连接方式为螺纹固定方式。

通过这种可拆卸的连接方式,可以实现螺丝刀刀头的替换,从而满足不同螺丝的拆装需要。

采用本发明所公开的技术方案后,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适合的变速齿轮,并通过变速齿轮与动力齿轮之间的配合关系,实现可控变速效果。同时,旋转把手的结构设置,特别是转轮与把手的配合结构,能够极大方便工人在小空间内的拆装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手动变速螺丝刀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下面我们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阐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手动变速螺丝刀,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上开设有一螺丝刀刀头卡槽2,螺丝刀3固定在壳体内,螺丝刀刀头31从螺丝刀刀头卡槽2中穿出;还包括有固定在螺丝刀刀柄32上的动力齿轮4,与动力齿轮4啮合的传动齿轮5,以及与传动齿轮5啮合的变速齿轮6,还包括传动齿轮中轴7,所述传动齿轮中轴7固定在壳体1内;所述变速齿轮6由若干个不同半径的同轴齿轮组成,还包括变速齿轮中轴8,所述变速齿轮中轴8固定在壳体1内,壳体1对应位置处开设有变速齿轮中轴卡槽9,变速齿轮中轴8的一端由变速齿轮中轴卡槽9伸出壳体,该端端头处固定设置有旋转把手10。

优选地,在本实例中,如图1中所示的那样,变速齿轮由四个不同半径的同轴齿轮组成,从左至右依次分别为第一变速齿轮61、第二变速齿轮62、第三变速齿轮63以及第四变速齿轮64。

如图1中所示的,第一变速齿轮61、第二变速齿轮62、第三变速齿轮63以及第四变速齿轮64的半径比为4:3:2:1,其与传动齿轮5和动力齿轮4配合后,形成1档变速、2档变速、3档变速、4档变速4个不同变速。特别地,我们看到在图1中,动力齿轮4与第一变速齿轮61半径相同,并且动力齿轮4与传动齿轮5半径相同。

如图1所示,还包括有变速齿轮中轴上下移动档位11。

同时,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例中我们还进一步优选螺丝刀刀头31与螺丝刀柄32之间为螺纹固定的可拆卸连接方式。

使用时,我们首先根据不同的螺丝,选择与其适配的螺丝刀头31,并将其插入螺丝刀刀头卡槽2,同时保证螺丝刀刀头31与螺丝刀刀柄32之间固定稳定。

然后,操作变速齿轮中轴上下移动档位11将变速齿轮6上下调节按压至相应的档位,也就是选择适合半径的变速齿轮,譬如此时我们的需要时慢速有力,我们选择第四变速齿轮64,然后将螺丝刀刀头对准螺丝,通过旋转旋转把手10将螺丝装入。拆卸过程的原理与此相同。

当我们需要快速常力的效果时,我们选择第一变速齿轮61,然后将螺丝刀刀头对准螺丝,通过旋转把手10将螺丝装入。拆卸过程的原理与此相同。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