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盖合盖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88672发布日期:2018-11-27 22:44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合盖合盖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组合盖合盖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包装容器尤其是医药材料包装中经常使用组合盖,组合盖一般分为外盖体和内盖体,在组合盖安装于容器之前,需要将原本与内盖体分离的外盖体压紧扣合在内盖体上。

目前的实际生产中多由工人手动完成外盖体和内盖体的合盖工作,工人劳动强度大,手动盖合中还容易出现外盖体和内盖体盖合不严的情况,无法保证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轻工人劳动强度、保证产品质量的组合盖合盖机。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组合盖合盖机,优选的,包括:

机架,机架上设置有用于置放外盖体和内盖体的操作台;

第一上料装置和第二上料装置,均设置在机架上,所述第一上料装置用于将外盖体输送至所述操作台上,所述第二上料装置用于将内盖体输送至所述操作台上;

移盖装置,设置在机架上,用于将操作台上的外盖体置于内盖体上;

压盖装置,设置在机架上,用于将已置于内盖体上的外盖体压紧扣合在内盖体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上料装置能够同时将若干个外盖体输送至所述操作台上,所述第二上料装置能够同时将若干个内盖体输送至操作台上,所述移盖装置能够同时将若干个外盖体置于内盖体上,所述压盖装置能够同时将若干个已置于内盖体上的外盖体压紧扣合在内盖体上。

优选的,所述的操作台能够相对所述第一上料装置和第二上料装置移动,所述的第一上料装置能够在操作台相对第一上料装置移动时将外盖体逐个的输送至操作台上,所述的第二上料装置能够在操作台相对第二上料装置移动时将内盖体逐个的输送至操作台上。

优选的,所述的操作台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凸台,当内盖体置于所述操作台上时,所述第一定位凸台能够插设于内盖体内且第一定位凸台的顶部能够与内盖体的内壁相抵接。

优选的,当所述第一定位凸台插设在内盖体内时,所述第一定位凸台的侧壁能够与内盖体的内侧壁相抵接。

优选的,所述的机架上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一定位凸台使其相对所述操作台上下移动的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的第一定位凸台由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而可相对操作台向下移动至使第一定位凸台的顶面与操作台的上端面齐平或位于操作台的上端面之下。

优选的,所述的操作台上设置有第二定位凸台,当外盖体置于所述操作台上时,所述的第二定位凸台能够插设于外盖体内且第二定位凸台的侧壁能够与外盖体的内侧壁相抵接。

优选的,所述的移盖装置包括用于吸取外盖体的第一吸附装置和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吸附装置移动的行走装置。

优选的,所述的机架上设置有下料通道,所述压盖装置能够将已相扣合的外盖体和内盖体移动至所述下料通道。

优选的,所述的压盖装置上设置有用于将已置于内盖体上的外盖体压紧扣合在内盖体上的压紧部,所述的压盖装置上还设置有用于吸取已相扣合的外盖体和内盖体的第二吸附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首先由上料装置将外盖体和内盖体置于操作台上,移盖装置能够将外盖体移动至置于内盖体上,压盖装置将已置于内盖体上的外盖体压紧扣合在内盖体上,由此即可完成合盖工作,无需工人手动盖合外盖体和内盖体,能够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同时减少外盖体和内盖体盖合不严的情况,能够保证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去除部分组件后的结构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移盖装置吸附外盖体时的工作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移盖装置进行移盖工作时的工作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压盖装置完成压盖工作后的工作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操作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操作台的结构分解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移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移盖装置的结构分解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中压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中压盖装置的结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11所示,一种组合盖合盖机,包括:机架10,机架10上设置有用于置放外盖体60和内盖体70的操作台20;第一上料装置31和第二上料装置32,均设置在机架10上,第一上料装置31用于将外盖体60输送至操作台20上,第二上料装置32用于将内盖体70输送至操作台20上;移盖装置40,设置在机架10上,用于将操作台20上的外盖体60置于内盖体70上;压盖装置50,设置在机架10上,用于将已置于内盖体70上的外盖体60压紧扣合在内盖体70上。本实用新型中,机架10上还设置有控制装置和控制面板 16,能够通过控制面板16和控制装置手动控制或者自动控制上料装置30、移盖装置40和压盖装置50,该控制装置在本领域内应用广泛,通常采用PLC,在此不另作详述。实际使用时,首先由上料装置30将外盖体60和内盖体70置于操作台20上,移盖装置40能够将外盖体 60移动至置于内盖体70上,压盖装置50将已置于内盖体70上的外盖体60压紧扣合在内盖体70上,由此即可完成合盖工作,无需工人手动盖合外盖体60和内盖体70,能够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同时减少外盖体60和内盖体70盖合不严的情况,能够保证产品质量。

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上料装置31能够同时将若干个外盖体60输送至操作台20上,第二上料装置32能够同时将若干个内盖体70输送至操作台20上,移盖装置40能够同时将若干个外盖体60置于内盖体70上,压盖装置50能够同时将若干个已置于内盖体70上的外盖体60压紧扣合在内盖体70上,即可同时完成多个外盖体60和内盖体70的合盖工作,能够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参照图1所示,操作台20能够相对第一上料装置31和第二上料装置32活动,第一上料装置31能够在操作台20相对第一上料装置 31移动时将外盖体60逐个的输送至操作台20上,第二上料装置32 能够在操作台20相对第二上料装置32移动时将内盖体70逐个的输送至操作台20上,无需工人手动放置外盖体60及内盖体70至操作台20上,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本实用新型中,第一上料装置31和第二上料装置32均设置有输送通道34,第一上料装置31和第二上料装置32均采用振动盘33使外盖体60和内盖体70有序定向的排列并输送至输送通道34,该结构在本领域内应用广泛,在此不另作详述。本实用新型中,输送通道34的末端设置有一电动螺旋阀门以使外盖体60和内盖体70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逐一输送至操作台20上,避免操作台20上多个外盖体60或内盖体70发生堆叠而影响后续的移盖和压盖工作,电动螺旋阀门结构简单,控制方便,当然,实际应用中,也可以采用气动螺旋阀门等其他常用分送机构以使外盖体60 和内盖体70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输送至操作台20上,并不局限于此。

本实施例中,操作台20可左右移动的设置在机架10上,并由一第一驱动装置23驱动而可相对第一上料装置31和第二上料装置32 左右移动,第一上料装置31能够沿操作台20移动的方向逐一将所述外盖体60放置在操作台20上,第二上料装置32能够沿操作台20移动的方向逐一将内盖体70放置在操作台20上,便于后续的移盖及压盖工作中移盖装置40和压盖装置50能够与操作台20上的外盖体60 及内盖体70相对齐,当然,实际应用中,也可以采用第一上料装置 31和第二上料装置32可左右移动的设置在机架10上,第一上料装置31逐一将外盖体60放置在操作台20上,并不局限于此。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装置23采用气缸,操作简单,动作迅速,当然,实际应用中,第一驱动装置23也可以采用电机等其他常用驱动结构。本实施例中,操作台20通过第一滑块202与第一导轨201相配合可左右移动的设置在机架10上,结构简单,运动平稳,当然,实际应用中,也可以采用丝杆结构等其他常用的移动机构使操作台20可左右移动的设置在机架10上,并不局限于此。

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中,还包括储料装置80,储料装置 80用于为第一上料装置31和第二上料装置32自动输送外盖体60和内盖体70,无需工人手动将外盖体60和内盖体70放入第一上料装置31和第二上料装置32,能够降低劳动强度,该结构在本领域内应用广泛,通常采用螺旋上料机,在此不另作详述。

本实用新型中,机架10上设置有用于检测操作台20位置的第一检测装置14,控制系统能够根据第一检测装置14检测到的检测数据控制操作台20的移动距离,保证操作台20移动的速度和第一上料装置31及第二上料装置32上料速度相匹配,使该第一检测装置14在本领域内应用广泛,通常采用位移传感器,在此不另作详述。

压盖装置50将已置于内盖体70上的外盖体60压紧扣合在内盖体70上时,外盖体60和内盖体70会承受较大的载荷,可能导致外盖体60和内盖体70发生损坏,因此,操作台20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凸台21,当内盖体70置于操作台20上时,第一定位凸台21能够插设于内盖体70内且第一定位凸台21的顶部能够与内盖体70的内壁相抵接,以分担内盖体70和已置于内盖体70上的外盖体60所受到的载荷,保护外盖体60和内盖体70不受损坏,保证产品质量。

本实用新型中,当第一定位凸台21插设在内盖体70内时,第一定位凸台21的侧壁还能够与内盖体70的内侧壁相抵接,能够限制内盖体70在操作台20上的位置,防止内盖体70从操作台20上滑落。

参照图6和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中,机架10上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一定位凸台21使其相对操作台20上下移动的第二驱动装置24,第一定位凸台21由第二驱动装置24驱动而可相对操作台20向下移动至使第一定位凸台21的顶面与操作台20的上端面齐平或位于操作台20的上端面之下,以避免第一定位凸台21在第二上料装置32逐一将内盖体70放置在操作台20上时将内盖体70顶出操作台20,当一次加工过程中所需的若干内盖体70均放置在操作台20上时,第二驱动装置24驱动第一定位凸台21向上移动以使第一定位凸台21能够插设于内盖体70内。本实施例中,第二驱动装置24采用气缸,操作简单,当然,实际应用中,也可以采用电机等其他常用的驱动结构。

操作台20上设置有第二定位凸台22,当外盖体60置于操作台 20上时,第二定位凸台22能够插设于外盖体60内且第二定位凸台 22的侧壁能够与外盖体60的内侧壁相抵接,避免外盖体60从操作台20上滑落,第二定位凸台22的顶部也能够与内盖体70的内壁相抵接并由第二驱动装置24驱动而可相对操作台20向下移动至与操作台20的上端面齐平或位于操作台20的上端面之下,以避免第二定位凸台22在第一上料装置31逐一将外盖体60放置在操作台20上时将外盖体60顶出操作台20,当一次加工过程中所需的若干外盖体60 均放置在操作台20上时,第二驱动装置24驱动第二定位凸台22向上移动以使第二定位凸台22能够插设于外盖体60内。

参照图8和图9所示,移盖装置40包括用于吸取外盖体60的第一吸附装置41和用于驱动第一吸附装置41移动的行走装置,第一吸附装置41由行走装置驱动而可相对于机架10移动至与操作台20上的内盖体70相对齐或者相错开,对齐时,第一吸附装置41吸附的外盖体60移动至与操作台20上的内盖体70相对齐。行走装置包括可前后设置在机架10上的活动台11和用于驱动活动台11前后移动的第三驱动装置12,第一吸附装置41可上下移动的设置在行走装置上,第一吸附装置41由一第四驱动装置42驱动而可相对行走装置上下移动,以使移盖装置40吸附的外盖体60移动至与操作台20上的内盖体70相对齐时第一吸附装置41能够下移至外盖体60置于内盖体70 上。本实施例中,活动台11通过第二滑块112与第二导轨111相配合可前后移动的设置在机架10上,结构简单,运动平稳,当然,也可以采用丝杆结构等其他常用的移动机构使活动台11可前后移动的设置在机架10上,并不局限于此。本实施例中,第一吸附装置41采用吸盘,吸盘能够连接真空发生器等气体控制结构,通过真空发生器产生的负压将外盖体60吸取固定在移盖装置40上,当然,实际应用中,也可以采用卡爪等夹持机构抓取外盖体60使其固定在移盖装置 40上。本实施例中,第三驱动装置12和第四驱动装置42均采用气缸,操作简单,当然,实际应用中,第三驱动装置12和第四驱动装置42也可以采用电机等其他常用的驱动结构。

本实用新型中,机架10上设置有第二检测装置15,第二检测装置15用于检测移盖装置40或活动台11的位置,控制系统能够根据第二检测装置15检测到的检测数据控制移盖装置40的移动距离,保证移盖装置40与外盖体60或内盖体70准确对应,该第二检测装置 15在本领域内应用广泛,通常采用位移传感器,在此不另作详述。

机架10上设置有下料通道13,压盖装置50能够将已相扣合的外盖体60和内盖体70移动至下料通道13,无需工人手动下料,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下料通道13能够约束已扣合的外盖体60和内盖体70不往外撒落,本实用新型中,下料通道13的出口处还设置有用于接受外盖体60和内盖体70的接收装置。

本实用新型中,压盖装置50包括可上下移动的设置在机架10上的压板51和驱动压板51移动的第五驱动装置52,压板51上设置有用于将已置于内盖体70上的外盖体60压紧扣合在内盖体70上的压紧部53,压紧部53设置在压板51上,压盖装置50上还设置有用于吸取已相扣合的外盖体60和内盖体70的第二吸附装置54,第五驱动装置52驱动压板51下移至将外盖体60压紧扣合在内盖体70上,第二吸附装置54吸取已相扣合的外盖体60和内盖体70,第五驱动装置52驱动压板51上移至内盖体70脱离第一定位凸台21,操作台 20移动至与下料通道13相错开,第二吸附装置54停止吸附,已相扣合的外盖体60和内盖体70下落至下料通道13。当然,实际应用中,也可以将下料通道13设置在操作台20的一侧,完成合盖工作后,第一定位凸台21向下移动至与操作台20上端面相齐平或或位于操作台20的上端面之下,通过一吹风装置或推板将已相扣合的外盖体60 和内盖体70吹动或推动至下料通道13中,并不局限于此。本实施例中,第二吸附装置54采用吸盘,吸盘能够连接真空发生器等气体控制结构,通过真空发生器产生的负压将已相扣合的外盖体60和内盖体70吸取固定在压盖装置50上,当然,实际应用中,第二吸附装置 54可以采用吸槽等其他常用的固定结构。本实施例中,第五驱动装置52采用气缸,操作简单,当然,实际应用中,第五驱动装置52可以采用电机等其他驱动结构。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先实施方式,只要以基本相同手段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