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体拆卸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64374发布日期:2019-01-29 17:54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壳体拆卸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拆卸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电子设备的壳体拆卸装置。



背景技术:

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作为快速增长的移动终端设备,其在最新技术革新和技术迭代方面得以完全体现,目前,传统的智能手机主要使用金属和塑料电池盖进行组装,金属电池盖更显质感和档次,塑料电池盖主要使用在中低端手机。当需要对具有金属或塑料电池盖的手机进行拆卸时,人们往往用硬力强行拆卸。

但是,随着技术的革新,特别是即将到来的5G时代,传统的金属电池盖会造成电磁屏蔽进而影响手机信号的缺陷已不能满足5G需求。因此玻璃和陶瓷电池盖手机如雨后春笋般涌入市场,以满足后续5G需求,玻璃和陶瓷电池盖的粘合方式主要以双面胶和点胶为主(非螺钉固定方式),然而,由于玻璃或陶瓷电池盖易碎的特性,若通过人工采用硬力强行拆卸,会使玻璃或陶瓷电池盖破碎,无法再次使用。另外,通过人工采用硬力强行拆卸,其效率低下,拆卸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能够自动拆卸壳体的壳体拆卸装置,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壳体拆卸装置,包括基座、固持件以及拆卸机构,固持件连接于基座,并用于固持待拆卸壳体。其中,待拆卸壳体包括第一壳体以及与第一壳体相盖合的第二壳体,固持件用于固持第一壳体;拆卸机构包括拉拔驱动件、从动件以及拉拔吸盘,拉拔驱动件连接于基座,从动件连接于拉拔驱动件;拉拔吸盘连接于从动件,拉拔吸盘用于吸附第二壳体;其中,拉拔吸盘由拉拔驱动件驱动而远离固持件,从而将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分离。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壳体拆卸装置还包括承载板,承载板连接于基座并与基座相对且间隔设置;拆卸机构还包括安装件,安装件可转动地连接于承载板,从动件连接于安装件。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从动件设有配合斜面,配合斜面与拉拔吸盘之间呈预定夹角设置;拆卸机构还包括推动件,推动件设置于从动件与拉拔驱动件之间,并可滑动地抵靠于配合斜面。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推动件设有滚轮,滚轮与配合斜面相接触,拉拔驱动件为线性驱动机构,推动件由拉拔驱动件驱动而沿平行于承载板的方向滑动。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拉拔驱动件为丝杆螺母机构、直线电机机构或直线气缸机构中的任一种。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拆卸机构还包括加热部以及导热部,加热部设置于安装件与拉拔吸盘之间,导热部连接于加热部并环绕拉拔吸盘设置。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壳体拆卸装置还包括两个支撑气缸,两个支撑气缸分别设置于基座的相对两端,且支撑气缸连接于承载板与基座之间。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壳体拆卸装置还包括微调件,微调件可活动地连接于承载板与基座之间,并分别与承载板及基座相抵持。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壳体拆卸装置还包括多个尺寸调节件,多个尺寸调节件可活动地设置于固持件朝向拆卸机构的一侧,多个尺寸调节件依次间隔设置于固持件的边缘。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壳体拆卸装置还包括用于吸附并固持第一壳体的固持吸盘,固持吸盘连接于固持件。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壳体拆卸装置还包括加热件,加热件设置于固持件背离固持吸盘的一侧,固持件为导热框体,固持件环绕固持吸盘设置。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壳体拆卸装置还包括连接件以及传送驱动件,传送驱动件连接于基座,连接件连接于传送驱动件与固持件之间。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壳体拆卸装置,其采用固持件与拆卸机构协同拆卸电子设备的壳体,无需人工进行拆卸,能够提高壳体拆卸的效率且良率,且拆卸时采用拉拔吸盘真空固持吸附待拆卸壳体,能够避免暴力拆卸对壳体造成的损坏,使拆卸后的壳体仍能够重复利用,降低了壳体拆卸的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件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壳体拆卸装置的立体组装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壳体拆卸装置省略保护壳的立体组装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壳体拆卸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壳体拆卸装置的基座及固持机构的立体组装示意图;

图5是图4的区域V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图3所示壳体拆卸装置的拆卸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拆卸机构的拉拔组件的立体组装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拉拔组件另一视角的立体组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组件。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技术效果。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里”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或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也可以是仅为表面接触而。对。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作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的“电子设备”“通信终端”(或简称为“终端”) 包括,但不限于被设置成经由有线线路连接(如经由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STN)、数字用户线路(DSL)、数字电缆、直接电缆连接,以及/或另一数据连接/网络)和 /或经由(例如,针对蜂窝网络、无线局域网(WLAN)、诸如DVB-H网络的数字电视网络、卫星网络、AM-FM广播发送器,以及/或另一通信终端的)无线接口接收/发送通信信号的装置。被设置成通过无线接口通信的通信终端可以被称为“无线通信终端”、“无线终端”、“移动终端”以及/或“电子设备”。电子设备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卫星或蜂窝电话;可以组合蜂窝无线电电话与数据处理、传真以及数据通信能力的个人通信系统(PCS)终端;可以包括无线电电话、寻呼机、因特网/内联网接入、Web浏览器、记事簿、日历以及/或全球定位系统(GPS) 接收器的PDA;以及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接收器或包括无线电电话收发器的其它电子装置。

请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壳体拆卸机构100,用于拆卸电子设备(图中未示出)的壳体。电子设备的壳体通常包括相互盖合的第一壳体以及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通过胶粘接连接于一起,壳体拆卸机构100用于将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拆分。具体而言,电子设备可以为但不限于为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等电子装置。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以手机为例进行说明,电子设备通常包括显示面板、中框壳体以及后壳,后壳与中框壳体相盖合,显示面板设置于中框壳体背离后壳的一侧。其中,中框壳体可以作为上述的第一壳体,后壳可以作为上述的第二壳体,壳体拆卸机构100用于将后壳与中框壳体拆分。进一步地,上述的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的材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包括陶瓷、玻璃等易碎材质。

请同时参阅图1、图2及图3,壳体拆卸装置100包括主机10、框架30、固持机构50以及拆卸机构70,框架30以及固持机构50设置于主机10上,拆卸机构70设于框架30内。主机10用于控制固持机构50以及拆卸机构70协同工作,固持机构50用于固持电子设备的第一壳体,拆卸机构70用于抓取电子设备的第二壳体,并对第二壳体施力以将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分离。

主机10包括基座12、控制模组(图中未示出)以及控制面板16。

基座12用于承载框架30以及固持机构50。控制模组为壳体拆卸装置100 的控制中心,其设置于基座12内,并与固持机构50、拆卸机构70电连接,以控制固持机构50以及拆卸机构70协同工作。控制面板16设于基座12上,并与控制模组电连接。控制面板16用于接收用户的控制指令以及控制参数,并将该控制指令以及该控制参数传递至控制模组。在本实施例中,控制面板16包括显示屏161以及操作件163,显示屏161用于显示壳体拆卸装置100的工作状态、工作参数、控制命令、控制菜单等等,进一步地,显示屏161可以为触控屏,以使用户能够直接在显示屏161上输入控制命令或/及控制参数。操作件163可以为多个,其可以为按钮形式、旋钮形式或者输入面板形式等等。具体而言,操作件163的类型包括但不限于包括:输入面板/键盘、电源开关、启动按钮、停止按钮、紧急按钮、模式切换按钮等等。用户通过操作件163,可以向控制模组输入对应的控制指令。

框架30包括支撑组件32、承载板34以及保护壳36。

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撑组件32包括两个支撑气缸321,两个支撑气缸321 分别设置于基座12的相对两端,且两个支撑气缸321相对间隔设置。支撑气缸 321用于支撑承载板34。进一步地,支撑气缸321为直线气缸,支撑气缸321 的执行端的运动方向大致垂直于基座12。

承载板34连接于支撑组件32,并设于支撑组件32远离基座12的一端。承载板34用于承载拆卸机构70。在本实施例中,承载板34大致呈矩形板状,承载板34与基座12大致平行相对设置,以与基座12共同形成一容纳空间341,容纳空间341用于收容固持机构50。进一步地,承载板34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支撑气缸321,支撑气缸321还用于调节承载板34与基座12之间的距离,以及用于调节承载板34相对于基座12的平行度,使承载板34大致平行于基座 12,并使得承载板34以及拆卸机构70的重量较为均匀地分布于支撑组件32上,以提高壳体拆卸时的平稳性。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框架30还包括两个微调件33,两个微调件 33分别设置于承载板34的相对两端,且大致位于矩形板状的承载板34的两个对角。在本实施方式中,微调件33为螺栓,微调件33穿设于承载板34并抵持于基座12,通过旋转微调件33,能够较为精确地调节承载板34与基座12之间的距离,进而能够较为精确地调节承载板34相对于基座12的平行度,使拆卸机构70能够较为精准地吸附固持机构50上的第二壳体。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微调件33可以为其他的结构,例如,微调件33可以为设置于承载板34与基座12之间的楔形块,楔形块的表面分别可活动地抵持于承载板34与基座12之间,通过推动楔形块,能够调节承载板34与基座12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地,承载板34上开设有通孔343,通孔343与容纳空间341相连通,通孔343用于容纳拆卸机构70的部分结构。

请再次参阅图1,保护壳36设置于基座12上方,并罩设于支撑组件32、承载板34以及拆卸机构70之外,保护壳36用于与主机10共同形成壳体拆卸装置100的外观结构。保护壳36还用于对其内部的机构零部件进行防尘,并用于防止用户的身体靠近或与工作中的拆卸机构70接触,能够起到保护作用。进一步地,保护壳36设有开口361,开口361用于将保护壳36内部空间(如容纳空间341)与外界连通,以允许固持机构50从保护壳36内滑动至保护壳36之外。

请同时参阅图4及图5,固持机构50连接于基座12,并可选择性地位于容纳空间341内或位于保护壳36之外。固持机构50包括传送组件52以及固持组件54,传送组件52连接于基座12,固持组件54连接于传送组件52。固持组件 52用于固持电子设备或电子设备的壳体,传送组件52用于带动固持组件52运动,以将待拆卸的电子设备或电子设备的壳体运送至保护壳36内,或将完成拆卸壳体电子设备或电子设备的壳体送至用户处。

在本实施方式中,传送组件52包括传送驱动件(图中未示出)以及滑轨523。

传送驱动件连接于基座12,并用于驱动固持组件54运动。在本实施方式中,传送驱动件设置于基座12内,基座12上设有通槽121,传送驱动件经由通槽 121连接于固持组件54。在本实施方式中,传送驱动件为丝杆螺母机构。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传送驱动件还可以为其他的适宜的线性驱动机构,例如,传送驱动件可以为线性电机、线性气缸或者进行直线运动的连杆机构等等。滑轨523设置于基座12朝向容纳空间341的一侧,其用于与固持组件54滑动配合,以引导固持组件54的运动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滑轨523 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滑轨523分别位于通槽121的相对两侧。

固持组件54可滑动地连接于滑轨523,其包括连接件541、固持件543以及固持吸盘545。连接件541可滑动地与滑轨523相配合连接,固持件543设置于连接件541背离滑轨523的一侧,固持吸盘545连接于固持件543。进一步地,固持件543大致呈中空的矩形框状,固持吸盘545设于固持件543内,使固持件543大致呈环绕固持吸盘545设置的状态。固持吸盘545为真空吸盘,其与外界的真空发生装置相连通。固持吸盘545与固持件543共同用于固持电子设备的第一壳体。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固持组件54还包括尺寸调节件547,尺寸调节件547为多个,多个尺寸调节件547依次间隔地设置于固持件543的边缘,并能够相对固持件543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尺寸调节件547为块状结构,多个尺寸调节件547用于彼此配合夹持并固定电子设备。通过调节多个尺寸调节件547彼此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或距离,能够使固持组件54适用于不同类型或/及不同尺寸的电子设备。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尺寸调节件547可以为其他的夹紧结构,例如,尺寸调节件547可以为夹爪结构。同样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固持吸盘545可以省略,而将尺寸调节件547或固持件543设计为夹爪结构,以便固持电子设备的第一壳体。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固持组件54还可以包括第一加热件549,第一加热件549设置于连接件541与固持件543之间,其用于对电子设备进行加热,以使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的粘结剂受热失效,从而提高壳体的拆卸效率以及良率。此时,固持件543可以由导热良好的材料(如各类金属或合金等)制成,以提高加热效率。由于固持件543大致呈中空的框状,其能够将第一加热件549的热量传导至电子设备的大致边缘部位,能够较为准确地对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连接处进行加热,而避免电子设备的屏幕或电池过热的现象,从而能够提高壳体拆卸装置100的安全性能。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固持件543可以具有加热功能,也即,固持件543本身设计为第一加热件,以精简固持组件54的结构。

请同时参阅图6、图7及图8,,拆卸机构70连接于承载板34,并设置于承载板34背离基座12的一侧。具体而言,拆卸机构70邻近通孔343设置,并经由通孔343与固持件543相对,以便与固持组件54协同拉拔第一壳体以及第二壳体。拆卸机构70包括驱动组件72以及拉拔组件74,驱动组件72设置于承载板34上,拉拔组件74连接于驱动组件72。拉拔组件74用于吸附第二壳体,驱动组件72用于驱动拉拔组件74相对远离固持组件54,以将第二壳体从第一壳体上剥离。

驱动组件72包括拉拔驱动件721、传动件723以及推动件725。在本实施方式中,拉拔驱动件721为丝杆螺母机构,其固定地连接于承载板34。传动件 723连接于拉拔驱动件721的执行端,推动件725连接于传动件723。推动件725 用于在拉拔驱动件721的驱动下,推动拉拔组件74远离固持组件54。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拉拔驱动件721还可以为其他的适宜的线性驱动机构,例如,传送驱动件可以为线性电机、线性气缸或者进行直线运动的连杆机构等等。

进一步地,承载板34上还设有导轨345,导轨34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导轨345分别设置于通孔343的相对两侧,且两个导轨345大致相互平行设置。推动件725可滑动地连接于导轨345,以保证推动件725的滑动平稳性。在本实施方式中,推动件725包括滑动部7251以及设置于滑动部7251上的两个推动部7253,滑动部7251大致呈板状结构。滑动部7251的两端分别滑动地连接于两个导轨34。推动部7253设置于滑动部7251背离导轨345的一侧,且两个推动部7253分别对应于两个导轨345设置,并可滑动地抵持于拉拔组件74。当拉拔驱动件721驱动推动件725滑动时,推动部7253抵推拉拔组件74,使拉拔组件74朝远离固持组件54的方向运动。进一步地,推动部7253上可以设置滚子 7255(参见图7),滚子7255与拉拔组件74相接触,以减小推动部7253抵推拉拔组件74时的摩擦阻力。

拉拔组件74可活动地设置于承载板34的通孔343处,并与推动部7253相抵接。拉拔组件74包括安装件741、从动件743以及拉拔吸盘745。

安装件741远离推动件725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承载板34,使拉拔组件 74整体能够相对于承载板34转动。具体地,安装件741远离推动件725的一端对应于通孔343的一端设置,并枢接于通孔343的侧壁,当安装件741相对于承载板34转动时,带动拉拔组件74整体在通孔343内及通孔343周围空间转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动件74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从动件743分别设置于安装件741相背离的两侧,且两个从动件743分别对应于两个推动部7253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动件743大致呈三角形块状,其设有朝向通孔341的配合斜面7431。配合斜面7431用于与推动部7253相抵持,使推动部7253能够沿着配合斜面7431滑动,以抵推从动件743以及安装件741,使安装件741相对于承载板34旋转。

具体而言,从动件743包括第一端7433以及第二端7435,第一端7433靠近安装件741与承载板34的连接处,第二端7433相对远离安装件741与承载板34的连接处并靠近推动件725,配合斜面7431连接于第一端7433与第二端 7435之间。拉拔吸盘745设置于安装件741朝向通孔343的一侧。拉拔吸盘745 为真空吸盘,其与外界的真空发生装置相连通。拉拔吸盘745用于吸附并固持电子设备的第二壳体。配合斜面7431与拉拔吸盘745之间成预设夹角设置,当拉拔吸盘745与固持吸盘543大致平行时,第一端7433与固持组件54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端7435与固持组件54之间的距离,使配合斜面7431从第一端7433 朝向第二端7435延伸时,渐渐地远离固持组件54,因此,当推动件725从第二端7435朝向第一端7433抵推从动件743时,能够使从动件743以及安装件741 相对于承载板34朝远离固持组件54的方向转动,从而使拉拔组件74能够带动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分离。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拉拔组件74还可以包括第二加热件747,第二加热件747设置于安装件741与拉拔吸盘745之间,其用于加热电子设备的第二壳体,使第二壳体更易于与第一壳体分离。具体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加热件747包括加热部7471以及导热部7473,加热部7471连接于安装件 741,并位于安装件741与拉拔吸盘745之间。导热部7473大致呈中空的框体状,其连接于导热部7471并环绕于拉拔吸盘745的外周设置。导热部7473可以由导热良好的材料(如各类金属或合金等)制成,以提高加热效率。由于导热部7473大致呈中空的框状,其能够将加热部7471的热量传导至第二壳体的大致边缘部位,能够较为准确地对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连接处进行加热,而避免电子设备的屏幕或电池过热的现象,从而能够提高壳体拆卸装置100的安全性能。进一步地,为了提高第二加热件747的加热效率,导热部7473背离加热部7471的一侧可以设计为适应于电子设备第二壳体外形的仿形面,使导热部 7473能够贴合于第二壳体。通过更换不同的导热部7473,能够使拉拔组件74 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电子设备的第二壳体。

使用上述的壳体拆卸机构100拆卸电子设备的第二壳体时,首先,将电子设备放置于固持件543上,使电子设备的显示面板朝向固持吸盘545,固持吸盘 545吸附电子设备的显示面板后,传送驱动件521将固持组件54以及电子设备运送至容纳空间341内,使电子设备与拉拔组件74相对。其次,支撑组件32 带动承载板34以及拉拔机构70靠近电子设备,拉拔驱动件721控制推动件725 朝远离拉拔组件74的方向运动,使拉拔组件74因失去推动件725的止挡而朝靠近电子设备的方向转动,直至拉拔吸盘745吸附于第二壳体。然后,第一加热件549以及第二加热件749对电子设备进行加热,当温度到达预设温度且维持预设的加热时间后,拉拔驱动件721控制推动件725朝靠近拉拔组件74的方向运动并抵推配合斜面7431,使拉拔组件74朝远离固持组件54的方向转动,从而带动第二壳体从第一壳体上分离。最后,当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分离后,拉拔吸盘745释放第二壳体,使第二壳体回落至第一壳体上,传送驱动件521 带动固持组件54以及电子设备运动至保护壳36之外。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壳体拆卸装置,其采用固持机构与拆卸机构协同拆卸电子设备的壳体,无需人工进行拆卸,能够提高壳体拆卸的效率且良率,且拆卸时采用真空固持吸附,能够避免暴力拆卸对壳体造成的损坏,使拆卸后的壳体仍能够重复利用,降低了壳体拆卸的成本。进一步地,执行壳体拆卸时,通过推动件与从动件的配合斜面相配合,使拉拔组件以旋转的方式渐渐远离固持组件,能够使第二壳体的一端渐渐与第一壳体分离,直至第二壳体的另一端与第一壳体分离,如此,使第二壳体更易于拆卸,并进一步避免了第二壳体在拆卸过程中的损坏。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拉拔组件相对于固持组件的运动方式不局限于上文所描述的旋转运动,例如,拉拔组件可以在驱动组件的驱动下,以平移的运动方式远离固持组件,以将第二壳体从第一壳体上拆分。具体而言,此时,拉拔驱动件可以为适宜的线性驱动机构,并用于驱动拉拔组件沿大致垂直于承载板的方向运动,使拉拔组件平移的运动方式相对靠近或远离固持组件,此时,上述的从动件的结构可以相应改变为其他结构,例如,从动件可以为连接于拉拔驱动件与安装件之间的适宜的结构件(如块状体、杆状体或其他)。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驱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