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空转特性的防非法开锁的电子锁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54545发布日期:2019-01-08 21:25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空转特性的防非法开锁的电子锁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锁,具体涉及一种具有空转特性的防非法开锁的电子锁芯。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锁技术的不断发展,属于无源电子锁归类的电子锁芯因自身体积小、价格低廉、应用灵活的优势,占有一定的市场。此类电子锁芯因自身体积限制原因,往往采用微型电磁铁或微型电机作为驱动机构。

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2266107U《一种带应急数控锁芯的电子锁》中,采用在机械锁芯的锁芯套中安装感应触点及电磁铁,当感应触点检测到非法钥匙开锁时,通过对电磁线圈通电后驱动铁芯从而卡住机械锁芯使其无法正常转动;而合法插入钥匙开锁时,电磁线圈不通电,从而即能正常开锁。

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4531692U《叶片电子锁和电子钥匙》中,采用在机械锁芯的锁芯套中安装感应触点和电机,当感应触点检测到非法钥匙开锁时,通过电机通电后驱动轴承带动解锁凸轮转动从而使解锁弹子无法从机械锁芯的盲孔中顺利退出,从而使机械锁芯无法正常转动;而合法插入钥匙开锁时,电机不会通电工作,从而解锁弹子能从机械锁芯的盲孔中退出,机械锁芯即可正常转动。

同样类型功能的专利还有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1610397998.2《一种空转防暴力智能锁头》,采用一种特殊构造使外锁头能够在日常即处于空转,而只有完全匹配的钥匙才能通过锁胆连接片带动其后端的结构进行开锁;而防非法开锁时,也是通过位于锁头后端的电磁铁对锁头自身进行卡扣而使其无法旋转方式。

虽然以上几种典型的具有防范非法机械开锁功能的电子锁都能实现该目的,但因电子锁芯自身结构较小,而能安装于机械锁芯中的铁芯或解锁弹子自身尺寸有限导致自身强度不够;而在正常控制非法机械开锁时,采用通过铁芯或解锁弹子卡住机械锁芯使其无法旋转的方式,若遇到强行采用暴力扭动钥匙,则及其容易造成卡住机械锁芯的铁芯或解锁弹子受损变形甚至断裂,轻则导致对机械锁芯的控制失效而使电子锁芯被非法开启,重则会造成该机械锁芯内的铁芯或解锁弹子完全卡死而无法再开启电子锁芯,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向本领域提供一种具有空转特性的防非法开锁的电子锁芯,使其解决现有电子锁芯设计中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其目的是通过以下方案实现。

一种具有空转特性的防非法开锁的电子锁芯,包括:

锁芯套、前置锁芯、电子转芯、电控件;其中,所述前置锁芯、电子转芯依次安装于锁芯套内,前置锁芯中安装有推杆组件;

所述前置锁芯后端有与铁芯卡块相匹配的前卡扣凹槽,前置锁芯转动时带动位于前卡扣凹槽内的铁芯卡块共同转动;

所述电控件由电磁线圈、铁芯卡块共同构成;所述电磁线圈安装于电子转芯内的线圈安装孔内,位于电控件前端有与铁芯卡块相匹配的后卡扣凹槽;铁芯卡块位于后卡扣凹槽内时,铁芯卡块转动带动后卡扣凹槽共同转动;

所述电磁线圈断电时,铁芯卡块保持自身位置;电磁线圈通电或正向通电,驱动铁芯卡块从同时位于前卡扣凹槽和后卡扣凹槽的位置向前运动至只位于前卡扣凹槽内的位置,或者是向后运动至只位于后卡扣凹槽内的位置;

与前置锁芯相匹配的钥匙插入前置锁芯后带动前置锁芯转动时,若所述铁芯卡块同时位于前卡扣凹槽和后卡扣凹槽内时,前置锁芯转动同时通过铁芯卡块带动电子转芯共同转动;而若所述铁芯卡块只位于前卡扣凹槽或后卡扣凹槽内时,通过钥匙带动前置锁芯转动时无法带动电子转芯共同转动;

钥匙插入前置锁芯时带动推杆组件运动,推杆组件的运动则推动/带动铁芯卡块向后/向前运动并使铁芯卡块运动至同时位于前卡扣凹槽和后卡扣凹槽内的位置,或/和推杆组件的运动使其与同时位于前卡扣凹槽和后卡扣凹槽内的铁芯卡块脱离接触,推杆组件与铁芯卡块脱离接触后不影响铁芯卡块的运动。

优选地,所述铁芯卡块由铁芯和位于其前端的卡块共同构成;所述铁芯位于电磁线圈中的铁芯移动孔中。

优选地,所述电控件还包括铁芯弹簧和/或永磁体;所述电磁线圈断电,由铁芯弹簧和/或永磁体作用,而使铁芯卡块相对于电磁线圈保持伸出或缩回位置;而电磁线圈通电或正向通电时,在电磁线圈相对于铁芯卡块产生的磁吸力或磁斥力,并在铁芯弹簧和/或永磁体的共同作用下,使同时位于前卡扣凹槽和后卡扣凹槽的位置的铁芯卡块相对于电磁线圈向前运动至只位于前卡扣凹槽内的位置,或者是相对于电磁线圈向后运动至只位于后卡扣凹槽内的位置。

优选地,所述钥匙指的是机械钥匙或电子钥匙,还或者是开锁工具;

所述钥匙插入前置锁芯时带动推杆组件运动,指的是钥匙插入前置锁芯时通过钥匙带动前置锁芯内的不少于一个卡簧片/锁芯弹子的运动从而使卡簧片/锁芯弹子带动推杆组件运动;或者是钥匙插入前置锁芯时直接带动推杆组件运动。

优选地,所述钥匙插入前置锁芯时带动推杆组件运动,推杆组件的运动使推杆组件与同时位于前卡扣凹槽和后卡扣凹槽内的铁芯卡块脱离接触;

或者是所述钥匙插入前置锁芯时带动推杆组件运动,并通过推杆组件的运动推动只位于前卡扣凹槽内的铁芯卡块向后运动并使铁芯卡块运动至同时位于前卡扣凹槽和后卡扣凹槽内的位置;此时随钥匙的继续插入前置锁芯,推杆组件继续运动并使推杆组件与铁芯卡块脱离接触;

还或者是所述钥匙插入前置锁芯时带动推杆组件运动,并通过推杆组件的运动带动只位于后卡扣凹槽内的铁芯卡块向前运动并使铁芯卡块运动至同时位于前卡扣凹槽和后卡扣凹槽内的位置;此时随钥匙的继续插入前置锁芯,推杆组件继续运动并使推杆组件与铁芯卡块脱离接触;

所述推杆组件与铁芯卡块脱离接触后不影响铁芯卡块的运动,指的是推杆组件与铁芯卡块脱离接触后,不影响同时位于前卡扣凹槽和后卡扣凹槽内的铁芯卡块在电磁线圈通电或正向通电时,从前卡扣凹槽或后卡扣凹槽内脱离的运动。

优选地,所述钥匙拔出前置锁芯时,推杆自动恢复到钥匙插入前的初始位置。

优选地,还包括感应开关,用于感应钥匙插入前置锁芯的动作,或者是用于感应钥匙插入前置锁芯前开启锁芯防护盖的动作,或者是用于感应钥匙插入前置锁芯时推动锁芯内卡簧片/锁芯弹子的动作,还或者是用于感应钥匙插入前置锁芯时推动推杆组件的动作。

优选地,所述电子转芯还包含有用于控制锁体启/闭的传动锁舌;所述电磁线圈位于传动锁舌后端时,后卡扣凹槽位于传动锁舌上。

优选地,还包括电子控制模块,其电子控制模块分别与电控件的电磁线圈、感应开关电连接,电子控制芯片用于接收开锁指令。

优选地,还包括位于电子转芯后端的传动电机,所述电机与电子控制模块进行电连接并受电子控制模块控制;所述传动电机通电转动时带动电子转芯共同运动,或所述传动电机通电转动时带动传动锁舌共同运动。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空转特性的防非法开锁的电子锁芯,通过在前置锁芯中增加用于可推动铁芯卡块的推杆组件,利用铁芯卡块使电子转芯与前置转芯实现同步转动而开启电子锁芯;在防范非法的技术开锁时,插入钥匙等工具时,通过电控件瞬间通电使铁芯卡块运动后,使电子转芯无法随前置锁芯转动,电子锁芯形成空转;钥匙只能作为电子锁芯出现电故障后的一种后备开锁方式存在,使得该电子锁芯安全性得到极大提升,具有极高的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一种具有空转特性的防非法开锁的电子锁芯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电子锁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电子锁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钥匙插入电子锁芯时开始推动推杆组件运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钥匙完全插入电子锁芯时防非法开锁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3中钥匙完全插入电子锁芯时防非法开锁而形成空转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3中钥匙完全插入电子锁芯带动电子转芯转动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序号的名称为:101、锁芯套,1011、锁芯孔,201、前置锁芯,202、卡簧片,203、卡簧弹簧,204、推杆卡簧片,205、机械钥匙,206、前卡扣凹槽,301、电子转芯,3011、后卡扣凹槽,3012、线圈安装孔,401、电磁线圈,4011、铁芯移动孔,402、铁芯,403、卡块,404、铁芯弹簧,405、铁质底座,501、锁芯推杆,502、推杆弹簧,503、推杆齿轮,504、卡块推杆,601、传动锁舌、602、固定卡簧,701、限位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任由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方便对本

技术实现要素:
进行理解,以下采用一种可应用于众多场合所使用的电子锁芯进行描述;而以下描述中,按日常习惯,设定电子锁芯的“顺时针转动”为开锁动作,而“逆时针转动”则无法开锁;可以理解,只需略调整相应的机械结构,也可以变换成电子锁芯的“逆时针转动”作为开锁动作,而实际的控制方式并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对此不应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一:一种具有空转特性的防非法开锁的电子锁芯。

如图1所示,为一种具有空转特性的防非法开锁的电子锁芯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2、图3为该电子锁芯在钥匙插入前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到,该电子锁芯由锁芯套、及安装于锁芯套的锁芯孔中的前置锁芯和电子转芯共同构成。

可以看到,前置锁芯后端有4mm深的前卡扣凹槽,并与电子转芯前端的2mm深的后卡扣凹槽共同形成一个6mm的空腔;而由电磁线圈、铁质底座、铁芯、铁芯弹簧及卡块共同构成的电控件,其中电磁线圈位于电子转芯的线圈安装孔内,铁质底座位于电磁线圈后端并伸入铁芯移动孔中,铁芯及铁芯弹簧位于电磁线圈的轴线上的铁芯移动孔中,具有永磁性的铁芯可在铁芯移动孔中沿轴线前后运动;卡块为4mm厚的椭圆形构造,铁芯的轴线与卡块的中心点重合并牢固连接,当电子锁芯处于闭合时,由铁芯带动的卡块可在前卡扣凹槽和后卡扣凹槽内自由伸缩。

而铁芯相对于电磁线圈伸出时,铁芯弹簧伸展,卡块只位于前卡扣凹槽内时,转动前置锁芯可通过前卡扣凹槽带动卡块同轴转动,而铁芯在铁芯移动孔中转动而不会影响电子转芯,无法使电子转芯随之共同转动;铁芯相对于电磁线圈缩回2mm时,铁芯与铁质底座产生的磁吸力使其克服被压缩的铁芯弹簧的作用力,卡块同时向后运动2mm而位于后卡扣凹槽内和前卡扣凹槽内,转动前置锁芯可通过卡块同步带动电子转芯同轴转动。

可以看到,前置锁芯内安装有一组卡簧片和卡簧弹簧,其中包含一组或多组推杆卡簧片;通常闭锁状态下,由卡簧弹簧推动卡簧片突出于前置锁芯外侧,并通过与锁芯套内的限位槽对其进行限制而阻止前置锁芯转动;只有与各卡簧片相匹配的钥匙完全插入前置锁芯的钥匙孔时,通过钥匙上的凸齿、凸点、或凹点,或凸槽、还或者凹槽等与该组卡簧片完全匹配的钥匙,才能使各卡簧片完全缩回至前置锁芯中,并通过钥匙对前置锁芯进行旋转,如图4、图5中所示。可以理解,该前置锁芯作为电子锁芯的第一步安全防范措施,只有完全匹配的钥匙才能使前置锁芯旋转,而目前各种机械锁芯在加强防技术开锁性能中几乎都是采用的卡簧片或弹子此类方式。本实施例对于钥匙及前置锁芯内卡簧片或弹子形状不做限制。

可以看到,位于前置锁芯中还含有受推杆卡簧片控制的锁芯推杆,锁芯推杆后端还有推杆弹簧,推杆后端有传动齿并与推杆齿轮相配合,再通过推杆齿轮带动可伸入前卡扣凹槽内的卡块推杆。钥匙插入前置锁芯时,推动推杆卡簧片运行,并通过卡簧片带动锁芯推杆向后运动,锁芯推杆带动推杆齿轮转动并使卡块推杆向前运动并退出前卡扣凹槽,如图4中所示即为钥匙插入前置锁芯时带动锁芯推杆时的内部结构图,图5为钥匙插入时带动推杆与卡块脱离,图6为钥匙完全插入后电子转芯形成的空转,而图7则为钥匙插入后带动电子转芯同轴转动而开锁;而钥匙拔出前置锁芯时,锁芯推杆在推杆弹簧的作用下,向前运动至初始位置,如图2、图3中所示。

可以理解,钥匙插入前置锁芯时,推杆卡簧片受钥匙的作用而运动,从而带动锁芯推杆相应运动。而推杆卡簧片的运动可以是钥匙插入时钥匙自身的厚度引起,也可以是钥匙上的凸齿、凸点引起,还可以是钥匙上的凸槽或凹槽引起。其中,本实施例图中是采用的钥匙自身厚度引起推杆卡簧片运动。对此,该钥匙引起推杆卡簧片的运动的各种方式,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而进一步的,将前置锁芯采用日常具有空转功能的结构,使其在日常即可处于空转,而位于其后的前卡扣凹槽与之相互分离,二者通过类似专利申请号CN201610397998.2《一种空转防暴力智能锁头》中的锁胆连接片连接,同时锁胆连接片还可以具有推杆组件的作用。钥匙插入时,锁胆连接片向上运动后才能带动前卡扣凹槽,并通过向上/向下运动而替代锁芯推杆的向前/向后运动。类似的构造还可以有其它方式构成,而最终都是采用钥匙插入前置锁芯后,通过钥匙与锁芯推杆之间的作用而使得锁芯推杆最终可产生向前/向后运动的功能,并最终形成对铁芯卡块的作用,对此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可以理解,由锁芯推杆、推杆齿轮及卡块推杆共同组成的推杆组件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构成,如推杆组件只由锁芯推杆构成,钥匙插入时锁芯推杆向后运动,并与处于伸出状态的卡块脱离接触,或者是推杆组件直接由锁芯推杆构成,钥匙插入时在推杆卡簧片的作用下,带动锁芯推杆向前、或向后、或向锁芯径向内侧、还或向锁芯径向外侧运动,锁芯推杆后端直接产生向前、或向后、或向锁芯径向内侧、还或向锁芯径向外侧运动。还或者锁芯推杆后端类似“Z”字型构造构成,“Z”字型中心固定,锁芯推杆向前运动时带动尾端向后运动,或者锁芯推杆向后运动时带动尾端向前运动。此类构造较多,而最终目的都是通过钥匙插入的动作,而带动推杆组件实现运动,对此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可以看到,位于锁芯套中还有用于感应钥匙插入时推动卡簧片运动的感应开关,钥匙插入时卡簧片缩回前置锁芯中,而钥匙拔出时卡簧片在卡簧弹簧的作用下突出于前置锁芯外壁。通过以上的卡簧片位置的细微变化,使感应开关感应到钥匙的开锁动作。可以理解,该感应开关可以是多种检测开关,如采用探针探测是否有金属物体插入,或者探针探测卡簧片位置是否发生变化(与探针接触与否);还或者用微型压敏开关进行感应卡簧片是否位置有变化等,对此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施例中,所采用的铁芯中包含有永磁体,而电控件还有位于电磁线圈末端的铁质底座。电磁线圈断电,而铁芯相对于电磁线圈缩回时,铁芯与铁质底座之间产生磁吸力使铁芯能克服受压缩的铁芯弹簧对铁芯向外的作用力而保持相对于电磁线圈缩回的状态;而电磁线圈通电(或正向通电)时,电磁线圈对铁芯产生向外的磁斥力,破坏铁芯受力处于平衡的状态而使铁芯相对于电磁线圈向外伸出,铁芯向外伸出后,电磁线圈断电(也可以认为是电磁线圈瞬间通电),此时铁芯与铁质底座之间因距离增大而产生的磁吸力减弱,无法克服铁芯弹簧的作用而使铁芯保持相对于电磁线圈的伸出状态。可以理解,具有该类功能的电控件还可以是具有其他类似构造功能,如铁质底座具有磁性,而铁芯只为可被磁性吸附的材质,则也同样能实现上述功能。而还可以采用只含有卡块、弹簧、电磁线圈、位于电磁线圈中固定的铁芯组成的电控件,其中卡块和铁芯并不连接,铁芯具有磁性,卡块为可被磁性吸附的材质。电磁线圈断电时,卡块压缩弹簧并与铁芯产生磁吸力而保持相对电磁线圈的缩回状态;而电磁线圈通电时,则破坏了卡块的受力平衡,而使卡块在弹簧的作用下伸出,也同样能达到上述目的。

图1至图7中可以看到,前置锁芯的后端的前卡扣凹槽、电子转芯前端的后卡扣凹槽与椭圆形的卡块相匹配,前卡扣凹槽、后卡扣凹槽的内部尺寸略比卡块外部尺寸大;铁芯在铁芯移动孔中沿轴线前后运动时,卡块即可随之在前卡扣凹槽、后卡扣凹槽形成的空腔内自由运动。在图2、图3、图4、图7中,卡块同时位于前卡扣凹槽和后卡扣凹槽的位置;图5、图6中,钥匙完全插入前置锁芯后,钥匙带动前置锁芯转动的同时,并通过前卡扣凹槽带动仅只位于前卡扣凹槽内的卡块共同转动,从而使电子锁芯形成空转;而在图7中,卡块同时位于前卡扣凹槽和后卡扣凹槽内,钥匙带动前置锁芯转动,从而通过卡块带动电子转芯同轴转动,电子锁芯即被开启。

可以理解,图中的卡块设计为一种类似的椭圆形构造,仅仅只是为了卡块能在前卡扣凹槽和后卡扣凹槽形成的空间内前后自由运动时其侧壁和二者之间的摩擦力最小,并且前卡扣凹槽在通过卡块带动后卡扣凹槽共同转动时,卡块能够最大化的的传递侧向的作用力而设计;类似的卡块构造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如多边形构造,或者其他不规则构造等,而其最终目的仍然是能正常的伸缩运动,并能通过其传递前卡扣凹槽和后卡扣凹槽之间的转动力矩。对此,该卡块的不同构造,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可以理解,图中,前卡扣凹槽通过卡块带动后卡扣凹槽共同转动时,前卡扣凹槽、卡块、铁芯、后卡扣凹槽实际以电子锁芯的中心轴为轴进行转动;而当卡块只位于前卡扣凹槽内时,通过钥匙转动前置锁芯,将带动铁芯卡块共同转动,而不会带动后卡扣凹槽转动,而铁芯在铁芯移动孔中转动并不会对铁芯移动孔造成任何损伤;此种构造,电磁线圈即实现了对铁芯卡块的控制,又不会因为使用暴力而使得电子转芯被破坏,有效的保障了电子转芯中的电子器件不会因暴力而受损。

可以理解,为实现上述目的,甚至卡块为圆形构造,而铁芯和卡块并未在卡块的中心位置连接,如此则卡块被前卡扣凹槽带动时,仍然可以使铁芯只位于轴线上转动。对此,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可以理解,本实施例中,采用铁芯相对电磁线圈伸出时,卡块脱离后卡扣凹槽,则使电子锁芯形成空转;而另一种构造中,只需增加后卡扣凹槽的深度,在铁芯相对电磁线圈缩回时,卡块脱离钱卡扣凹槽而只位于后卡扣凹槽内,同样也可以使电子锁芯实现空转,而只有在铁芯相对电磁线圈伸出时,卡块随之伸出后同时位于前卡扣凹槽和后卡扣凹槽内时,才可开锁。对此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施例中,电子转芯后端还连接有传动锁舌和限位头,限位头和电子转芯通过固定卡簧进行限位。电子转芯转动带动传动锁舌同轴转动,传动锁舌用于开启匹配的机械结构开门使用。可以理解,在某些应用场合,电子转芯和传动锁舌可以融合,直接由电子转芯的后端结构形成传动锁舌的控制开锁的功能。对此,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可以理解,本实施例中,电子锁芯还包括电子控制模块,其电子控制模块分别与电控件的电磁线圈、感应开关电连接,电子控制芯片用于接收开锁指令。

可以理解,本实施例中,电控件构成可以在基于上述功能性的描述前提下,其构成方式可以是多样的,最终的目的在于,电控件中的电磁线圈在通/断电或者是正向通电/反向通电的过程中,可驱动铁芯运动即可。比如,铁芯中取消磁性,电磁线圈持续通电的状态下,使铁芯缩回,而电磁线圈断电,铁芯伸出;或者是另一种构造中,铁芯中取消磁性,电磁线圈持续通电的状态下,使铁芯伸出,而电磁线圈断电,铁芯缩回。上述功能的电控件构成方式众多,而对电控件中电磁线圈的位置,并未进行限定,根据电控件的自身特性及电子锁芯中的功能要求,电磁线圈可以是在前置锁芯中,或者是在传动锁舌上。对此,也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空转特性的防非法开锁的电子锁芯,通过在前置锁芯中增加用于可推动铁芯卡块的推杆组件,利用铁芯卡块使电子转芯与前置转芯实现同步转动而开启电子锁芯;在防范非法的技术开锁时,插入钥匙等工具时,通过电控件瞬间通电使铁芯卡块运动后,使电子转芯无法随前置锁芯转动,电子锁芯形成空转;钥匙只能作为电子锁芯出现电故障后的一种后备开锁方式存在,使得该电子锁芯安全性得到极大提升,具有极高的推广价值。

实施例二:一种具有空转特性的防非法开锁的电子锁芯。

与实施例一相比,本实施例的区别在于:

钥匙插入前,电子锁芯处于闭锁状态,卡块仅位于前卡扣凹槽或后卡扣凹槽内;钥匙插入时,推动推杆运动,推杆带动卡块使其运动至同时位于前卡扣凹槽和后卡扣凹槽内;随着钥匙的继续插入,锁芯推杆与卡块脱离接触。

此时,电子锁芯判断若为合法开锁或者是电子锁芯出现电器件故障(包含感应开关故障、供电故障等),则电磁线圈无法通电,从而使卡块保持同时位于前卡扣凹槽和后卡扣凹槽内的位置;待钥匙完全插入前置锁芯时,即可通过钥匙带动前置锁芯,并使电子转芯同轴转动而开锁。

而若电子锁芯判断为非法开锁,则电磁线圈通电或正向通电,使卡块无法保持同时位于前卡扣凹槽和后卡扣凹槽内的位置,卡块只位于前卡扣凹槽或后卡扣凹槽内;钥匙完全插入前置锁芯时,只能带动前置锁芯转动,而电子锁芯保持原有状态。

钥匙拔出时,推杆恢复至电子锁芯闭锁时的状态,卡块仍仅位于前卡扣凹槽或后卡扣凹槽内。

相比实施例一种的电子锁芯,本实施例的优势在于,在钥匙插入前,电子转芯相对于前置锁芯保持处于空转状态,更无法通过技术开锁方式进行开锁,即使是通过破坏手段强行扭动前置锁芯,仍然无法使电子转芯同轴转动,防范性更强。

实施例三:一种具有空转特性的防非法开锁的电子锁芯。

与实施例一、实施例二相比,本实施例的区别在于:

所述电子锁芯还包括位于电子转芯后端的传动电机,所述电机与电子控制模块进行电连接并受电子控制模块控制;所述传动电机通电转动时带动电子转芯共同运动,或所述传动电机通电转动时带动传动锁舌共同运动。

所述电子锁芯的电子控制模块获得开锁指令时,对传动电机进行供电控制,驱动传动电机转动,并通过传动电机带动传动锁舌共同运动,从而使电子锁芯自动开启。

相比实施例一、实施例二中的电子锁芯,采用此种方案,则可在电子锁芯后端配置利用干电池或锂电池的电源,或者是通过外接方式进行供电,再结合相应的蓝牙、或指纹识别、或虹膜、或按键密码、还或者通过无线wifi/NB-iot等网络进行认证的方式,则可实现电子锁芯自行控制管理,形成一套完全独立的系统。相对于实施例一、实施例二能更方便的获得电子锁芯的应用,具有更大的推广及应用价值。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空转特性的防非法开锁的电子锁芯,其有效利用位于前置转芯内的推杆的作用,以及通过卡块与前卡扣凹槽和后卡扣凹槽之间的作用,在实现防技术开锁时电子锁芯只需瞬间供电,即可具有空转功能,从而使得通过暴力较难破坏电子锁芯结构的目的,同时电子锁芯发生电器件故障时还能通过钥匙开锁,保障了锁具自身的可靠性,该产品功能超过现有市面上同类型号产品,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然而,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可行实施例,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出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