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门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88079发布日期:2019-01-04 23:14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门锁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门附件产品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智能门锁。



背景技术:

智能门锁由于智能化程度较高,其内部需要设置有很多电子装置,比如指纹识别装置,电源装置、无线连接装置,控制装置等等,由此也会布置很多线束等,目前多数是通过线夹等固定线束,防止在转动执手时线束与驱动座,扭簧等产生摩擦损坏;同时一般驱动座都是通过螺丝与执手紧固在一起,在执手换向装配时,需要将驱动座与执手紧固螺丝拆卸掉,此时驱动座和扭簧就会松脱掉落,从而导致执手换向时以及驱动座与扭簧装配都极不方便,也容易零配件丢失。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门锁。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的一种智能门锁,包括执手、门锁基体、后盖、驱动座、扭簧以及防护隔离罩;所述执手设置在门锁基体前侧,所述驱动座与扭簧通过防护隔离罩预设在门锁基体后侧;所述执手与驱动座可拆卸连接,并且可驱动驱动座转动,同时驱动座转动后通过扭簧扭转复位。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座上设置有驱动轴孔,所述驱动轴孔用于放置驱动轴驱动门锁开启或关闭。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轴孔为正方形或多边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智能门锁,包括执手、门锁基体、后盖、驱动座、扭簧以及防护隔离罩;所述执手设置在门锁基体前侧,所述驱动座与扭簧通过防护隔离罩预设在门锁基体后侧;所述执手与驱动座可拆卸连接,并且可驱动驱动座转动,同时驱动座转动后通过扭簧扭转复位。与现有技术相比,所述驱动座与扭簧通过防护隔离罩预设在门锁基体上,在前侧执手拆卸更换方向时,驱动座和扭簧均可不用拆卸,大大节约执手换向装配时间,也可防止驱动座和扭簧弹出丢失;同时防护隔离罩可以将智能门锁内部的线束与驱动座和扭簧隔离开,防止开启门锁时驱动座和扭簧使线束摩擦损坏,所述智能门锁结构简单,实用性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智能门锁爆炸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智能门锁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智能门锁A-A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括”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括但不限定于”。说明书后续描述为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然所述描述乃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般原则为目的,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

如图1-3所示,一种智能门锁,包括执手1、门锁基体2、后盖3、驱动座4、扭簧5以及防护隔离罩6;所述执手1设置在门锁基体2前侧,所述驱动座4与扭簧5通过防护隔离罩6预设在门锁基体2后侧;所述执手1与驱动座4通过螺丝可拆卸连接,并且可驱动驱动座4转动,同时驱动座4转动后通过扭簧5扭转复位。

优选的,所述驱动座4上设置有驱动轴孔41,所述驱动轴孔41用于放置驱动轴驱动门锁开启或关闭。

优选的,所述驱动轴孔41为正方形或多边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智能门锁,包括执手、门锁基体、后盖、驱动座、扭簧以及防护隔离罩;所述执手设置在门锁基体前侧,所述驱动座与扭簧通过防护隔离罩预设在门锁基体后侧;所述执手与驱动座可拆卸连接,并且可驱动驱动座转动,同时驱动座转动后通过扭簧扭转复位。与现有技术相比,所述驱动座与扭簧通过防护隔离罩预设在门锁基体上,在前侧执手拆卸更换方向时,驱动座和扭簧均可不用拆卸,大大节约执手换向装配时间,也可防止驱动座和扭簧弹出丢失;同时防护隔离罩可以将智能门锁内部的线束与驱动座和扭簧隔离开,防止开启门锁时驱动座和扭簧使线束摩擦损坏,所述智能门锁结构简单,实用性好。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实用新型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