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锁的执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73186发布日期:2019-02-15 20:50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门锁的执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锁具,具体涉及门锁的执手。



背景技术:

现有智能锁的离合机构均是设置在面板或者锁体内,执手上有指纹识别或者密码装置。这样的结构导致面板与锁体结构复杂,制造和维护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克服不足,提出了一种门锁的执手。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门锁的执手,包括:

执手本体,具有手握部以及用于与门体转动配合的中空旋转部;

方棒套,转动安装在中空旋转部的端部,方棒套伸入中空旋转部的一端具有第一限位结构;

离合件,活动安装在所述中空旋转部内,离合件能够沿中空旋转部的轴线方向活动,离合件在圆周方向上与中空旋转部相对固定,离合件的一端具有第二限位结构,另一端具有第一倾斜面,所述第二限位结构用于与第一限位结构配合,使离合件与方棒套在圆周方向上固定住;

电机,安装在执手本体内;

控制件,安装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控制件一端具有第二倾斜面,所述第二倾斜面与第一倾斜面配合,用于通过控制件的转动控制离合件在中空旋转部的轴向位置;

复位弹簧,设置在方棒套和离合件之间,用于推动离合件向控制件一侧移动。

本申请所说的第一倾斜面和第二倾斜面,指的是相对于中空旋转部的轴线倾斜且不呈90°。

本申请所说的与门体转动配合,指的是旋转部可以相对门体转动。现有技术中,离合机构设置在面板或者锁体内,这种结构在离合机构出现问题时,需要更换整个指纹锁,维护成本非常高。

执手中离合结构的原理:方棒套直接或通过其他部件(比如方棒)与锁体内的机构连接,当电机不工作时,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相脱离,转动执手本体,方棒套并不会一同转动,当电机收到信号转动时,控制件转动,因为第一倾斜面和第二倾斜面的配合,控制件推动离合件克服复位弹簧的弹性力向方棒套一侧移动,这样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相结合,离合件与方棒套在圆周方向上固定住,因为离合件与在圆周方向上与中空旋转部相对固定,当转动执手本体时,方棒套能够随执手本体一起转动,方棒套能够控制锁体内的机构动作,可以实现开门动作;当执手复位时,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离合件复位,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相脱离。

本申请将离合结构设置在执手本体中,结构简单可靠,维护成本较低,当离合结构出现问题,不需要更换整个指纹锁。

于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为定位槽,所述第二限位结构为定位凸块。

于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为定位凸块,所述第二限位结构为定位槽。

通过定位槽和定位凸块的配合,能够使离合件与方棒套在圆周方向上固定住。

于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离合件的外侧壁具有限位条,所述中空旋转部的内侧壁具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条与限位槽滑动配合。

于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离合件的外侧壁具有限位槽,所述中空旋转部的内侧壁具有限位条,所述限位条与限位槽滑动配合。

通过限位条与限位槽的配合,使离合件能够沿中空旋转部的轴线方向活动,离合件在圆周方向上与中空旋转部相对固定。

于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条具有两个,所述控制件外侧壁具有限位块,两个限位条与所述限位块配合,限定控制件的转动角度。

通过限位块和限位条的配合能够限定控制件的转动角度,这种结构较为紧凑,限位条具有两个用途。

于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中,还包括与方棒套连接的方棒,方棒和方棒套在圆周方向上相对固定。方棒用于与锁体内的机构配合。

于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方棒与方棒套插接配合。

于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方棒与方棒套为一体成型件。

于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执手本体上安装有与门锁的主板电连接的指纹识别模块,所述电机与门锁的主板电连接。

实际运用时,当指纹识别模块识别到正确的指纹后,主板控制电机工作,使得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相结合,离合件与方棒套在圆周方向上固定住,转动执手本体时能够带动方棒一起转动,从而可以完成开门动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将离合结构设置在执手本体中,结构简单可靠,维护成本较低,当离合结构出现问题,不需要更换整个指纹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门锁的执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门锁的执手的俯视图;

图3是图2中A-A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门锁的执手的爆炸图;

图5是中空旋转部和控制件的示意图;

图6是中空旋转部和离合件的示意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为:

1、执手本体;2、手握部;3、中空旋转部;4、方棒套;5、第一限位结构;6、离合件;7、第二限位结构;8、第一倾斜面;9、电机;10、控制件;11、第二倾斜面;12、复位弹簧;13、限位槽;14、限位条;15、限位块;16、方棒;17、指纹识别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描述。

如图1、2、3、4、5和6所示,一种门锁的执手,包括:

执手本体1,具有手握部2以及用于与门体转动配合的中空旋转部3;

方棒套4,转动安装在中空旋转部3的端部,方棒套4伸入中空旋转部3的一端具有第一限位结构5;

离合件6,活动安装在中空旋转部3内,离合件6能够沿中空旋转部3的轴线方向活动,离合件6在圆周方向上与中空旋转部3相对固定,离合件6的一端具有第二限位结构7,另一端具有第一倾斜面8,第二限位结构7用于与第一限位结构5配合,使离合件6与方棒套4在圆周方向上固定住;

电机9,安装在执手本体1内;

控制件10,安装在电机9的输出轴上,控制件10一端具有第二倾斜面11,第二倾斜面11与第一倾斜面8配合,用于通过控制件10的转动控制离合件6在中空旋转部3的轴向位置;

复位弹簧12,设置在方棒套4和离合件6之间,用于推动离合件6向控制件10一侧移动。

本申请所说的第一倾斜面8和第二倾斜面11,指的是相对于中空旋转部3的轴线倾斜且不呈90°。

本申请所说的与门体转动配合,指的是旋转部可以相对门体转动。现有技术中,离合机构设置在面板或者锁体内,这种结构在离合机构出现问题时,需要更换整个指纹锁,维护成本非常高。

执手中离合结构的原理:方棒套4直接或通过其他部件与锁体内的机构连接,当电机9不工作时,在复位弹簧12的作用下,第一限位结构5和第二限位结构7相脱离,转动执手本体1,方棒套4并不会一同转动,当电机9收到信号转动时,控制件10转动,因为第一倾斜面8和第二倾斜面11的配合,控制件10推动离合件6克服复位弹簧12的弹性力向方棒套4一侧移动,这样第一限位结构5和第二限位结构7相结合,离合件6与方棒套4在圆周方向上固定住,因为离合件6与在圆周方向上与中空旋转部3相对固定,当转动执手本体1时,方棒套4能够随执手本体1一起转动,方棒套4能够控制锁体内的机构动作,可以实现开门动作;当执手复位时,在复位弹簧12的作用下,离合件6复位,第一限位结构5和第二限位结构7相脱离。

本申请将离合结构设置在执手本体1中,结构简单可靠,维护成本较低,当离合结构出现问题,不需要更换整个指纹锁。

如图4所示,于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结构5为定位槽,第二限位结构7为定位凸块。于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限位结构5可以为定位凸块,第二限位结构7可以为定位槽。通过定位槽和定位凸块的配合,能够使离合件6与方棒套4在圆周方向上固定住。

于本实施例中,离合件6的外侧壁具有限位槽13,中空旋转部3的内侧壁具有限位条14,限位条14与限位槽13滑动配合。通过限位条14与限位槽13的配合,使离合件6能够沿中空旋转部3的轴线方向活动,离合件6在圆周方向上与中空旋转部3相对固定。于其他实施例中,离合件6的外侧壁可以具有限位条,中空旋转部3的内侧壁可以具有限位槽,限位条与限位槽滑动配合。

如图5所示,于本实施例中,限位条14具有两个,控制件10外侧壁具有限位块15,两个限位条14与限位块15配合,限定控制件10的转动角度。通过限位块15和限位条14的配合能够限定控制件10的转动角度,这种结构较为紧凑,限位条14具有两个用途。

如图1和3所示,于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与方棒套4连接的方棒16,方棒16和方棒套4在圆周方向上相对固定。方棒16用于与锁体内的机构配合。

于本实施例中,方棒16与方棒套4插接配合。于其他实施例中,方棒16与方棒套4为一体成型件。

如图1和4所示,于本实施例中,执手本体1上安装有与门锁的主板电连接的指纹识别模块17,电机9与门锁的主板电连接。

实际运用时,当指纹识别模块17识别到正确的指纹后,主板控制电机9工作,使得第一限位结构5和第二限位结构7相结合,离合件6与方棒套4在圆周方向上固定住,转动执手本体1时能够带动方棒16一起转动,从而可以完成开门动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即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