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印刷版辊置放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38106发布日期:2019-08-03 16:00阅读:4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印刷版辊置放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印刷版辊置放架,应用于纸业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接装纸的印刷工艺中,不同图案需要使用到不同的印刷版辊,这样企业内就需要储备很多的印刷版辊,需要通过设备对印刷版辊进行存放,目前市场上一般通过储备箱对印刷版辊进行存放,这种方式若将不同图案的印刷版辊放置在同一个箱子内,在使用时,则需要翻找印刷辊,非常麻烦,若将印刷版辊分类放置,则需准备很多储备箱,一方面占地面积大,另一方面还存在采购成本大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此情况予以改进,设计一种印刷版辊置放架。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方案的缺陷,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印刷版辊置放架,具有占地面积小、成本低廉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印刷版辊置放架,包括:底座、行走轮、立杆、置放单元,所述底座下端面四个顶角处分别安装一个行走轮,所述立杆共四根分别竖直固接在底座上端面四个顶角处,所述立杆的下端与底座上端面固接,所述置放单元呈排状设置在底座上方,且置放单元上设有供立杆穿过的通孔,所述置放单元由矩形框、通孔、凸块一、橡胶条、螺纹槽、螺杆、固定块、手柄、橡胶块、凸块二组成,所述矩形框四个顶角处开有与立杆相匹配的通孔,所述矩形框通过通孔滑动设置在立杆上,所述凸块一均匀固接在矩形框外侧内壁上,所述橡胶条粘接在矩形框外侧内壁上,所述凸块一内端向内伸出橡胶条,所述矩形框内边上开有与凸块一相对应的螺纹槽,且每个螺纹槽内均螺纹连接一个螺杆,所述螺杆外端伸入矩形框内且末端固接一个固定块,所述手柄固接在螺杆伸出矩形框的内端,每个固定块上均粘接一块橡胶块,所述凸块二对应于凸块一固接在固定块上,且凸块二外端向外伸出橡胶块。

所述凸块一、凸块二的形状一致,均匀印刷版辊两端的凹槽形状相一致。

所述橡胶条、橡胶块上分别开有供凸块一、凸块二穿过的通槽。

采用本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1、可将多个置放单元堆叠在一起,占地面积小;

2、无需采购大多数的储备箱,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印刷版辊置放架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置放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底座;2-行走轮;3-立杆;4-置放单元;40-矩形框;41-通孔;42-凸块一;43-橡胶条;44-螺纹槽;45-螺杆;46-固定块;47-手柄;48-橡胶块;49-凸块二。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印刷版辊置放架,包括:底座1、行走轮2、立杆3、置放单元4,所述底座1下端面四个顶角处分别安装一个行走轮2,所述立杆3共四根分别竖直固接在底座1上端面四个顶角处,所述立杆3的下端与底座1上端面固接,所述置放单元4呈排状设置在底座1上方,且置放单元4上设有供立杆3穿过的通孔,所述置放单元4由矩形框40、通孔41、凸块一42、橡胶条43、螺纹槽44、螺杆45、固定块46、手柄47、橡胶块48、凸块二49组成,所述矩形框40四个顶角处开有与立杆3相匹配的通孔41,所述矩形框40通过通孔41滑动设置在立杆3上,所述凸块一42均匀固接在矩形框40外侧内壁上,所述橡胶条43粘接在矩形框40外侧内壁上,所述凸块一42内端向内伸出橡胶条43,所述矩形框40内边上开有与凸块一42相对应的螺纹槽44,且每个螺纹槽44内均螺纹连接一个螺杆45,所述螺杆45外端伸入矩形框40内且末端固接一个固定块46,所述手柄47固接在螺杆45伸出矩形框40的内端,每个固定块46上均粘接一块橡胶块48,所述凸块二49对应于凸块一42固接在固定块46上,且凸块二49外端向外伸出橡胶块48。

所述凸块一42、凸块二49的形状一致,均匀印刷版辊两端的凹槽形状相一致。

所述橡胶条43、橡胶块48上分别开有供凸块一42、凸块二49穿过的通槽。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施的:如图2所示,图中虚线部分代表待放置的印刷版辊,将凸块一42嵌入印刷版辊外侧的凹槽内,然后转动手柄47,带动螺杆45转动,螺杆45沿着螺纹槽44向外行走,带动固定块46及凸块二49向外行走,使凸块二49嵌入印刷版辊内侧的凹槽内,从而将印刷版辊固定在同一位置处的凸块一42与凸块二49之间,橡胶条43与橡胶块48可保护印刷版辊两端不受损伤,当一个置放单元内放满印刷版辊后,可将其放置在底座1上,立杆3穿过矩形框40上的通41,将置放单元4限定,可在一个底座1上放置多个置放单元4,从而可节约空间,降低占地面积,且取出印刷版辊时,各个印刷版辊之间不会产生干涉,非常方便。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因此,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各个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