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橡胶圈防形变撑料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69296发布日期:2019-06-21 23:09阅读:443来源:国知局
一种橡胶圈防形变撑料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橡胶圈组装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橡胶圈防形变撑料结构。



背景技术:

橡胶圈是具有圆环结构的环形零部件,常常用在管道连接和轴承上,也可套设在其它部件的外部,橡胶圈需用橡胶来制作,橡胶的生产一般为整根制作,所以橡胶圈的生产过程需要将制作成型的整根橡胶棒裁切成一定长度,以便能够满足下道工序使用。

裁切完成的橡胶圈需要经过移料进入其他加工环节,采用人工操作完成,费时费力;如果采用机械方式移取橡胶圈,一半需要将撑头插入橡胶圈的中孔中完成撑料动作,或对橡胶圈进行夹取,都会对橡胶圈的内圈或者外壁产生挤压,造成橡胶圈的变形,影响下一道工序的加工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橡胶圈防形变撑料结构,在撑料的过程中不会造成橡胶圈的中孔产生形变,同时橡胶撑套可借助第一通孔的收紧作用恢复原形。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橡胶圈防形变撑料结构,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侧壁上自上而下依次设有第一水平板和第二水平板,所述第一水平板上设有压料气缸,所述压料气缸的下端设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下端与一对导向轴相连,一对所述导向轴穿过第二水平板,其下端设有压料板,所述压料板的中部设有纵向贯穿其本体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水平板上设有撑料气缸,所述撑料气缸的下端设有撑杆,所述撑杆的下端设有撑头,该第二水平板的下端设有一对连接柱,一对所述连接柱的下端设有限位导向板,所述限位导向板位于所述压料板的上方,其中部设有纵向贯穿其本体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下端固定有橡胶撑套,所述橡胶撑套穿过第一通孔,该橡胶撑套上设有纵向贯穿其本体的倒圆锥台孔,所述撑头可嵌入倒圆锥台孔中使其膨胀。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所述橡胶撑套具有圆柱体结构,其外径等于橡胶圈中孔的直径,且等于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所述撑头为倒圆锥台结构,该撑头与所述倒圆锥台孔具有相同的锥度。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所述橡胶撑套的下部设有多个径向贯穿其本体的竖直开缝,所述竖直开缝贯穿倒圆锥台孔。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所述橡胶撑套上穿过第一通孔部分的厚度等于橡胶圈高度。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所述第二水平板的下端设有一对导向套,一对所述导向轴依次穿过第二水平板和导向套后与压料板相连。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所述第一水平板和第二水平板之间设有固定连接柱。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1.撑头插入橡胶撑套中,使其膨胀并与橡胶圈的中孔壁相抵接,即可携带橡胶圈,借助撑料气缸和限位导向板的作用,可以精准的控制撑头的下行距离,不会造成橡胶圈的中孔产生形变;

2.橡胶撑套为弹性材质,其撑开后与橡胶圈的中孔为弹性接触,其本身可以吸收应力,避免对橡胶圈中孔的应力;

3.压料板下行将橡胶圈卸离橡胶撑套的同时,其第一通孔对橡胶撑套的收紧作用有助于橡胶撑套恢复原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限位导向板和橡胶撑套连接的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橡胶撑套的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橡胶撑套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撑头的结构图。

图中,1.安装板;2.第一水平板;3.第二水平板;4.压料气缸;5.安装块;6.导向轴;7.压料板;8.撑料气缸;9.撑杆;10.撑头;11.连接柱;12.限位导向板;13.橡胶撑套;14.导向套;15.固定连接柱;121.第二通孔;131.倒圆锥台孔;132.竖直开缝。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橡胶圈防形变撑料结构,包括安装板1,安装板1的侧壁上自上而下依次设有第一水平板2和第二水平板3,第一水平板2上设有压料气缸4,压料气缸4的下端设有安装块5,安装块5下端与一对导向轴6相连,一对导向轴6穿过第二水平板3,其下端设有压料板7,压料板7的中部设有纵向贯穿其本体的第一通孔,第二水平板3上设有撑料气缸8,撑料气缸8的下端设有撑杆9,撑杆9的下端设有撑头10,该第二水平板3的下端设有一对连接柱11,一对连接柱11的下端设有限位导向板12,限位导向板12位于压料板7的上方,其中部设有纵向贯穿其本体的第二通孔121,第二通孔121的下端固定有橡胶撑套13,橡胶撑套13穿过第一通孔,该橡胶撑套13上设有纵向贯穿其本体的倒圆锥台孔131,撑头10可嵌入倒圆锥台孔131中使其膨胀。

利用具有弹性的橡胶撑套10对橡胶圈进行撑料,橡胶本身可以吸收应力,可以防止橡胶圈的中孔产生变形;同时,撑料气缸8带动撑头10伸进橡胶撑套13的倒圆锥台孔131中,使橡胶撑套131径向宽度增大,利用向外的撑力以及摩擦力可以将橡胶圈称取;压料板7通过下压力将橡胶圈卸离橡胶撑套13。

橡胶撑套13具有圆柱体结构,其外径等于橡胶圈中孔的直径,且等于第一通孔的直径,被撑开的橡胶撑套13可在第一通孔的限位作用下恢复原形。

撑头10为倒圆锥台结构,该撑头10与倒圆锥台孔131具有相同的锥度,有利于撑头10嵌入倒圆锥台孔131中,亦可在撑料的过程中可以使橡胶撑套13自上而下保持相同的直径。

橡胶撑套13的中下部设有多个径向贯穿其本体的竖直开缝132,竖直开缝132贯穿倒圆锥台孔131,利用竖直开缝132可以使橡胶撑套13较为容易的径向增长完成撑料动作。

橡胶撑套13上穿过第一通孔部分的厚度等于橡胶圈高度。

第二水平板3的下端设有一对导向套14,一对导向轴6依次穿过第二水平板3和导向套14后与压料板7相连,导向套14对导向轴6起到运行定位作用,保证第一水平板2下行的精准度。

第一水平板2和第二水平板3之间设有固定连接柱15,保证二者之间在多个气缸工作时的相对稳定性。

工作原理:

该橡胶圈防形变撑料机构在外置驱动机构的作用下上下移动,当橡胶撑套13移动至橡胶圈的中孔时,撑料气缸8驱动撑杆9向下移动,撑头10移动至橡胶撑套的倒圆锥台孔131中,随着撑头10的下移,其完全嵌入倒圆锥台孔131中,借助竖直开缝132的作用,橡胶撑套13被撑大,其外侧壁与橡胶圈的中孔侧壁相抵接,借助橡胶撑套13向外的撑力、以及橡胶撑套13和橡胶圈之间的摩擦力,橡胶撑套13可将橡胶圈移取;撑料气缸8带动撑杆上移的同时,压料气缸4驱动压料板7下移,即可将橡胶圈卸离橡胶撑套13,同时,橡胶撑套13可在压料板7上的第一通孔作用下收紧并恢复原形。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