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件定位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47582发布日期:2019-09-12 09:05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一种工件定位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先进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工件定位系统。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对待加工工件进行加工时,操作人员手动抓取待加工工件,按照定位要求,先用皮尺测量,再划定位线目视判断,待平稳放置工件后进入下一步工序,因此,操作工手动定位工件效率低,且位置准确性不够高从而影响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工件定位系统,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工件定位系统,用于定位待加工工件,包括承载框、设置在所述承载框内的至少一个线性装置、设置在所述线性装置下端的至少一个吸盘组件、与所述线性装置连接的驱动机构、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的控制组件以及设置在所述承载框上的定位编码器,所述吸盘组件用于吸附待加工工件;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多个第一驱动机构、多个第二驱动机构和多个第三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驱动线性装置沿第一方向移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驱动线性装置沿第二方向移动,所述第三驱动机构驱动线性装置沿第三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及第三方向两两垂直。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组件包括第一控制部件、第二控制部件和第三控制部件,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三驱动机构均与第一控制部件连接,所述第二控制部件与第二驱动机构连接,所述第三控制部件与定位编码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工件定位系统还包括与所述定位编码器连接的至少一个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吸盘组件包括连接件和设置在所述连接件下端的吸盘,所述连接件的一端设置有第三气缸。

进一步地,所述承载框的本体在长度方向上设置有第一线性装置和第二线性装置,所述第一线性装置和第二线性装置平行,所述第一线性装置的下端设置有两个吸盘组件,所述第二线性装置的下端设置有两个吸盘组件;在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线性装置的移动方向与所述第二线性装置的移动方向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线性装置包括本体和设置在所述本体下端的两个滑动件,所述滑动件可沿承载框的内框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多个第一气缸,所述承载框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气缸。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驱动机构包括连接板、第二气缸以及可移动的设置在第二气缸下端的移动件,所述第二气缸通过移动件与所述吸盘组件连接,且所述第二气缸与所述线性装置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工件定位系统还包括空气压缩储气罐,所述空气压缩储气罐设置在所述承载框的外侧。

进一步地,所述工件定位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承载框内的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与线性装置通过连接轴连接,所述连接轴与所述线性装置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承载框为中空的矩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如下:

a.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工件定位系统定位精度高,操作便捷,参数化控制定位工件,可完成用于工件定位装置的不同参数的设置;

b.工件定位系统自动化程度高,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的质量合格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工件定位系统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工件定位系统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工件定位系统的第一线性装置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工件定位系统的第三驱动机构的立体图。

其中,附图标记包括:1-承载框,2-线性装置,21-第一线性装置,211-本体,212-滑动件,22-第二线性装置,3-吸盘组件,31-连接件,32-吸盘,33-第三气缸,4-第一驱动机构,5-第二驱动机构,6-第三驱动机构,61-第二气缸,62-移动件,63-连接板,7-第一控制部件,8-连接轴,9-空气压缩储气罐。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工件定位系统,具体结构参见图1,用于定位待加工工件,包括承载框1、设置在所述承载框1内的至少一个线性装置2、设置在所述线性装置2下端的至少一个吸盘组件3、与所述线性装置2连接的驱动机构、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的控制组件以及设置在所述承载框1上的定位编码器,所述吸盘组件3用于吸附待加工工件,待加工工件为板材或料片;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机构4、第二驱动机构5和第三驱动机构6,所述第一驱动机构4驱动线性装置2沿第一方向(第一方向为图1中Y轴方向)移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5驱动线性装置2沿第二方向(第二方向为图1中X轴方向)移动,所述第三驱动机构6驱动线性装置2沿第三方向(第三方向为图1中Z轴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及第三方向两两垂直。

所述控制组件包括第一控制部件7、第二控制部件和第三控制部件,所述第一驱动机构4和第三驱动机构6均与第一控制部件7连接,所述第二控制部件与第二驱动机构5连接,第一控制部件7包括真空发生器和多个阀门,第一控制部件7是控制气路单元;第三控制部件优选为PLC系统。

所述第一驱动机构4包括多个第一气缸,第一控制部件控制第一气缸工作,优选地,所述承载框1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气缸,其中,位于所述承载框1一侧的第一气缸驱动第一线性装置移动,位于所述承载框1另一侧的第一气缸驱动第二线性装置移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5包括多个交流伺服电机,第二驱动机构5的具体结构参见图2,交流伺服电机设置在承载框1的外侧,交流伺服电机优选为2个,第二控制部件控制第二驱动机构5工作,其中一个交流伺服电机驱动第一线性装置21移动,另一个交流伺服电机驱动第一线性装置22移动。

所述第三驱动机构6(具体结构详见图4)包括连接板63、第二气缸61和可移动的设置在第二气缸61下端的移动件62,第二气缸61通过连接板63与承载框1连接,所述第二气缸61通过移动件62与所述吸盘组件3连接,且所述第二气缸61与所述线性装置2连接,吸盘组件3的上端均设有第二气缸,第一控制部件控制第二气缸61驱动移动件62移动,进而带动吸盘组件3移动。

所述定位编码器与第三控制部件的输入端连接,第三控制部件与第一控制部件7连接;所述工件定位系统还包括与定位编码器连接的至少一个传感器,传感器优选为位置检测装置,所述传感器用于检测待加工工工件的实际位置,并将检测结果发送至定位编码器,所述控制组件根据定位编码器的编码结果,控制所述驱动机构驱动线性装置2移动预设的距离,使得所述吸盘组件3移动至预设的定位位置,从而实现定位工作。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线性装置2包括第一线性装置21和第二线性装置22,所述第一线性装置21的下端设置有两个吸盘组件,两个吸盘组件用于吸附一个待加工工件,所述第二线性装置22的下端设置有两个吸盘组件,两个吸盘组件用于吸附另外一个待加工工件;在第一方向(第一方向为图1中Y轴方向)上所述第一线性装置21的移动方向与所述第二线性装置22的移动方向相同,使得两个待加工工件依次定位在消融挡板侧。

所述第一线性装置21(具体结构详见图3)包括本体211和设置在所述本体211下端的两个滑动件212,所述滑动件212可沿承载框1的内部框架(即设置Y轴方向的内部框架)移动,即沿Y轴方向移动,使得设置在第一线性装置21下端的吸盘组件可沿Y轴方向移动。优选地,所述第一线性装置21和第二线性装置22的结构相同。

所述吸盘组件3包括连接件31和设置在所述连接件31下端的吸盘32,所述连接件31优选为T字形结构;所述连接件31的一端可拆卸地设置有第三气缸33,所述第三气缸33用于控制抓取工件,并定位缓冲。

所述工件定位系统还包括空气压缩储气罐9,所述空气压缩储气罐9设置在所述承载框1的外侧,用于储存气体并维持整个定位系统的气压稳定。

所述工件定位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承载框1内的连接轴8,所述连接轴8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4与线性装置2通过连接轴8连接,所述连接轴8与所述线性装置2平行,具体地,连接轴8设置在承载框1左框架和右框架之间,所述连接轴8靠近承载框1两侧的第一气缸,连接轴8可维持所述承载框1两侧第一气缸动作的平衡。

所述工件定位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承载框1上侧表面的盖板9,用于防尘;工件定位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承载框前侧表面上部的电缆管道,用于收纳线缆。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工件定位系统定位精度高,操作便捷,参数化控制定位工件,可完成用于工件定位装置的不同参数的设置;工件定位系统自动化程度高,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的质量合格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