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订机的切刀联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22164发布日期:2019-04-05 21:35阅读:367来源:国知局
装订机的切刀联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全自动装订机的切刀及其联动机构,属于装订作业中的成叠纸或帖码的永久性装订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对帐页、票据、档案等纸张的装订所采用的全自动装订机,这种装订机实现了装订过程的自动化,只要将装订文件放置在工作台上,通过操作板启动相应的操作,可以将打孔、切管和压铆装订等几个工艺步骤一次完成,极大地简化了劳动强度,提高了装订质量。

现有全自动装订机如图1所示,其上的切刀机构1固定在中台板102上。如图2和图3所示,切刀机构1由依次串套在转轴2上的拉杆3、拨叉4、座5和摇杆6构成。如图1和图3所示,装订机的升降导柱16内设有半轴105,半轴105的下端设有销钩104;座5固定在中台板102上;拉杆3的一端铰接在转轴2上,另一端连接拉簧7;摇杆6的一端铰接在转轴2上,另一端伸出;拨叉4的一端铰接在转轴2上,另一端与切刀联接(图中为示出)。工作时,在升降导柱16内随着升降导柱16上升的半轴105其销钩104提起使摇杆6正向转动,拨叉4被带着正向转动后推动切刀的刀刃对合以切断塑料铆管8,此时拉杆3克服拉簧7的拉力正向转动;在升降导柱16内随着升降导柱16下降的半轴105其销钩104离开摇杆6,拉簧7带动拉杆3反向转动,拨叉4被带着反向转动后推动切刀的刀刃分开,以便塑料铆管8落下。其存在的问题是:一、由于切刀的刀刃分开时是仅靠拉簧7带动拉杆3及拨叉4实现的,拉簧7多次使用后拉力容易变化或失效,因此导致切刀的刀刃分开不到位,影响塑料铆管8落下及后续再次切管。二、半轴105的下端的销钩104上升时与摇杆6的另一端因接触面小(基本是线接触)且不匹配而容易出现打滑,影响摇杆6的转动。三、完成切刀正反换向的机构零件较多,占用空间并影响运动可靠性。四、半轴上升的位移精度不高影响换向和切刀移动精度。总之,零件多且可靠性和精度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现有全自动装订机的切刀联动机构的运行可靠性和精度有所提高。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出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装订机的切刀联动机构,包括切刀组件和联动机构,所述切刀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装订机的中台板上的刀架、在所述刀架上可移动的的刀刃和固定于所述刀架上的挡块,所述刀刃与挡块可相对彼此对合和分离,所述联动机构包括换向机构;所述换向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装订机的中台板上的固定座和穿设在固定座上的转轴,所述转轴上穿设有位于所述固定座一侧的拨叉;所述拨叉的一端与所述刀刃联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机构还包括所述装订机的升降齿条,所述升降齿条的底端设有销轴并一直延伸至所述中台板以下,所述转轴上还穿设有位于所述固定座另一侧的拨块;所述拨块呈月牙形,其月牙形的一端设有滑轮。

本发明的工作时,当所述升降齿条下降时,所述升降齿条的底端接触并下压所述滑轮并推动所述拨块沿所述转轴正向转动,所述拨叉也同时正向转动并推动所述刀刃向前移动并与所述挡块分开,所述销轴进入所述拨块的月牙形内弧面内,所述塑料铆管落入所述刀刃与挡块之间的空隙;当所述升降齿条上升时,所述升降齿条的底端离开所述滑轮,所述销轴向上拨开所述拨块的月牙形的另一端并推动所述拨块沿所述转轴反向转动,所述拨叉也同时反向转动并推动所述刀刃向后移动并与所述挡块对合以切断所述塑料铆管。

本发明装订机的切刀联动机构,1)由于将装订机本身的升降齿条直接延伸并使其底端延伸至中台板以下,并设计独特的月牙形拨块,利用升降齿条的底端及其销轴来直接推动拨块完成正反向转动(升降齿条底端下降时直接拨动拨块月牙形的一端部,升降齿条底端的销轴上升时直接拨动拨块月牙形的另一端部),因此只要一个拨块就可以一举完成现有装订机切刀机构的摇杆和拉杆两个零件的作用,不仅减少了零件及其占用空间,而且通过装订机本身的升降齿条直接实现切刀的换向,运动可靠性更高。2)利用升降齿条底端及销轴对拨块形成上下两种推动力,可以确保对拨块及其同轴的拨叉形成了可靠的转动,避免了现有仅靠弹簧力容易失效的弊端。3)由于升降齿条底端下降时与拨块月牙形的一端滑轮以及上升时销轴对拨块月牙形的另一端内弧面形成的均是面接触,因此不易打滑,确保推力可靠。4)由于升降齿条上升和下降的位移精度要高于现有通过半轴上升的位移精度,因此利用升降齿条上升和下降直接形成拨块及其同轴的拨叉的双向转动的精度也必然高于现有通过半轴上升带动拨叉转动的精度,从而提高切刀开闭精度。

进一步改进是,所述升降齿条的底端形成切角。

进一步完善是,所述滑轮是轴承。

进一步完善是,所述拨叉还设置有弹簧。这样,可以在升降齿条上升时,通过弹簧的复位拉力与销轴对拨块的拨动形成双重推动力,更加有利于快速完成切割塑料铆管。

进一步完善是,所述升降齿条与所述装订机的升降电机输出轴端的齿轮啮合。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装订机的切刀联动机构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现有全自动装订机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切刀机构1、塑料铆管8、升降导柱16、中台板102。

图2图1中分解的切刀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转轴2、拉杆3、拨叉4、摇杆6、拉簧7、中台板102、销钩104、半轴105。

图3是图2的左视图

其中,转轴2、拉杆3、拨叉4、座5、摇杆6、拉簧7、中台板102、半轴105。

图4本发明实施例一全自动装订机的总装示意图

其中,下压铆顶针9、切刀组件10、升降电机11、齿轮12、升降齿条13、上压铆机构14、打孔机构15、升降导柱16、送料机构17、顶板101、中台板102、底台板103。

图5是从图4中拆解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其中,切刀组件10、齿轮12、升降齿条13、上压铆机构14、打孔机构15、送料机构17、顶板101、中台板102。

图6是从图4中拆解的反映切刀机构和送料机构等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塑料铆管8、升降齿条13、刀刃18-1、挡块18-2、刀架19、固定座20、转轴21、销轴22、拨叉23、拨块24、滑轮26、送料电机171、送料轮172、。

图7是从图4中拆解的换向机构与升降齿条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升降齿条13、销轴22、拨叉23、拨块24、滑轮26。

图8是图7的右视图

其中,升降齿条13、固定座20、转轴21、销轴22、拨叉23、拨块24、滑轮26。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切刀联动机构工作时的第一种状态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切刀联动机构工作时的第二种状态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切刀联动机构工作时的第三种状态示意图

图12是图7的一种变化结构示意图

其中,升降齿条13、销轴22、拨叉23、拨块24、弹簧25、滑轮26。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装订机如图4所示,设有下压铆顶针9、切刀组件10、升降电机11、升降齿条13、上压铆机构14、打孔机构15、升降导柱16、送料机构17、顶板101、中台板102和底台板103等。升降电机11输出端设有与升降齿条13啮合的齿轮12。

本实施例装订机的切刀联动机构,如图4和图5所示,包括切刀组件10和联动机构,联动机构包括装订机的升降齿条13和换向机构。

如图6所示,切刀组件包括固定于装订机的中台板102上的刀架19、可移动的的刀刃18-1和固定于刀架19上的挡块18-2,刀刃18-1与挡块18-2可相对对合和分离;刀刃18-1联接在可在刀架19上滑动的滑板一端上并固定,滑板另一端与拨叉23的叉口形成插接。送料机构17包括送料电机171、送料轮172,塑料铆管8在送料轮172作用下形成向下的间歇式移动,以间歇式落入分开后的刀刃18-1和挡块18-2之间的空隙或被对合后的刀刃18-1和挡块18-2切断。

如图6、图7和图8所示,换向机构包括固定于装订机的中台板102上的固定座20和穿设在固定座20上的转轴21;升降齿条13的底端设有销轴22并一直延伸至中台板102以下,转轴21上还穿设有分别位于固定座20两侧的拨叉23和拨块24;拨叉23的中部铰接在转轴21上,其一端与滑板另一端插接而与刀刃18-1形成联接。拨块24呈月牙形,其中部铰接在转轴21上,其一端设有滑轮26,本实施例的滑轮26采用轴承。可以看到,本实施例的升降齿条的底端形成直切角(即直倒角),升降齿条13的底端位于滑轮26上方附近并可在升降齿条13下降时与滑轮26接触。

工作中,如图9所示,当升降齿条13下降时,升降齿条13的底端接触并下压滑轮26,升降齿条13的底端同时推动拨块24和转轴21正向转动,拨块24的月牙形一端让开使销轴22向下落入拨块24的月牙形内弧面内,拨叉23也同时随转轴21正向转动并推动刀刃18-1向前移动并与挡块18-2分开,塑料铆管8落入刀刃18-1和挡块18-2之间的空隙;如图10所示,当升降齿条13上升时,升降齿条13的底端离开滑轮26,销轴21向上拨开拨块24的月牙形另一端(此时,销轴22的外周面与该月牙形另一端的内弧面形成接触)推动拨块24和转轴21反向转动,拨叉23也同时随转轴21反向转动并推动刀刃18-1向后移动并与挡块18-2对合,从而切断塑料铆管8。升降齿条13继续上升后的一种状态如图11所示,此时下压铆顶针9对切断后的塑料铆管8进行热压铆。这样随着升降齿条13的重复升降,形成对塑料铆管8的步进式切割。

显然,本实施例中可以想到的变化有:

1)如图12所示,可以在拨叉上设置弹簧25,在升降齿条13上升时可以起到辅助推动拨叉23转动,从而利于快速完成对塑料铆管的切割。

2)滑轮26除了采用轴承,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可替换物。

3)升降齿条的底端也可以圆弧切角(倒角)或者去掉切角。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所有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本发明的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