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段力阻尼铰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92996发布日期:2019-04-23 20:51阅读:1077来源:国知局
二段力阻尼铰链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一种铰链,具体的涉及一种二段力阻尼铰链。



背景技术:

铰链又称合页是用来连接两个固体并允许两者之间做相对转动的机械装置。铰链可由可移动的组件构成,或者由可折叠的材料构成。合页主要安装于门窗上,而铰链更多安装于橱柜上,按材质分类主要分为,不锈钢铰链和铁铰链;为让人们得到更好的享受又出现了液压铰链(又称二段力阻尼铰链,其特点是在柜门关闭时带来缓冲功能,最大程度的减小了柜门关闭时与柜体碰撞发出的噪音,现有的铰链安装方式固定,使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从而使得铰链的使用范围大大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二段力阻尼铰链,用于解决柜门关闭时与柜体碰撞发出噪音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二段力阻尼铰链,包括:组合主体,所述组合主体用于通过链接主体链接铰链主体;

其中,所述组合主体包括:臂件、第一联接件、第二联接件、滑座、阻尼件、扭簧、定位件、第一销轴和第二销轴;

所述臂件的两侧边分别设有第一对称圆孔、第二对称圆孔和定位件安装孔,所述臂件上开设有内槽;

所述第一联接件位于所述内槽的第一端,所述第一联接件表面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于容纳所述扭簧,其中,所述第一联接件的两侧的相同位置处均设有第一圆孔,所述第一联接件与所述臂件通过所述第一销轴贯穿第一对称圆孔、第一圆孔和扭簧的绕圈内孔进行铆接;

所述第二联接件位于所述内槽的第一端,所述第二联接件的两侧的相同位置处均设有第二圆孔,所述第二联接件与所述臂件通过所述第二销轴贯穿所述第二对称圆孔和所述第二圆孔进行铆接;

所述滑座位于所述内槽并可沿所述臂件的延伸方向滑动,其中,所述滑座还设有用于容纳所述阻尼件的容纳腔,所述阻尼件用于通过产生的阻力使滑座的移动速度减缓;

所述滑座具有对称的两个滑座侧面,其中一个滑座侧面设有第一凸体,另一滑座侧面在相应位置处设有第二凸体;

所述定位件分别与对应的定位件安装孔配合安装,其中一个所述定位件用于与所述第一凸体抵靠,另一个所述定位件用于与所述第二凸体抵靠,以限制所述滑座往所述内槽的第二端移动。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铰链主体的两侧相同位置处分别设有通孔,所述组合主体与铰链主体通过所述链接主体贯穿所述通孔进行链接。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联接件的两侧的相同位置处还分别设有第三圆孔;所述第二联接件的两侧的相同位置处还分别设有第四圆孔,所述第三圆孔、所述第四圆孔和所述通孔三孔同轴。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扭簧包括:

扭簧本体;

两个直腿,对称设置于扭簧本体的两端;及

折腿,设置于所述扭簧本体的绕圈外圈,用于抵触所述内槽的第一端。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联接件包括:

第一凸柱,对称设置于第二联接件中的两个内侧边,用于承托所述两个直腿;及

第二凸柱,对称设置于第二联接件中的两个内侧边,可抵触所述第一凸体和所述第二凸体。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联接件中的两个内侧边的形状均呈盘形凸轮状,所述第一凸柱分别位于所述两个内侧边的短轴端,所述第二凸柱分别位于所述两个内侧边的长轴端。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定位件包括定位件主体和位于定位件主体一端的定位件盖体,所述定位件主体中远离所述定位件盖体的一端用于穿过相应的定位件安装孔抵靠于所述第一凸体或所述第二凸体。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阻尼件包括活塞杆、壳体和可伸缩弹簧,所述活塞杆通过所述可伸缩弹簧连接所述壳体的底部,并在外力作用下沿所述壳体的轴线方向滑动。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活塞杆中远离所述可伸缩弹簧的一端设有帽头,所述帽头的直径大于活塞杆的直径。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帽头一端抵触于所述扭簧的绕圈外圈表面。

本发明实施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该种二段力阻尼铰链通过在臂件的内槽设有阻尼件,并通过第一联接件、扭簧、第二联接件和滑座之间的联动作用,铰链主体转动时,同时带动第一联接件和第二联接件转动,第二凸柱进而推动滑座在臂件的内槽移动,且置于滑座内的阻尼件以帽头支撑于扭簧的绕圈外圈上,使阻尼件的阻力通过壳体传力至滑座上,以减缓滑座的移动速度,从而使得铰链主体的移动速度减缓,使门板缓慢柔和地关闭,消除了门板与门柜的撞击声;通过定位件主体分别承托滑座的第一凸体的第一侧面和第二凸体的第一侧面以及抵触滑座的第一凸体的第二侧面和第二凸体的第二侧面,且与帽头端面的支撑力形成夹力,定位了滑座在臂件的内槽的左右位置,也防止了滑座在臂件的内槽的松动,有效延长二段力阻尼铰链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组合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臂件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联接件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联接件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滑座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阻尼件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定位件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扭簧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二段力阻尼铰链关闭动作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二段力阻尼铰链打开动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1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二段力阻尼铰链,包括:

组合主体10,组合主体10用于通过链接主体30链接铰链主体20。且该组合主体10固设于门框内部,该铰链主体20通过至少一个安装孔安装于门板上。且该铰链主体20的两侧的相同位置处分别设有通孔22,组合主体10与铰链主体20通过链接主体30贯穿通孔22进行链接。

组合主体10包括:臂件100、第一联接件200、第二联接件300、滑座400、阻尼件500、扭簧600、定位件700、第一销轴800和第二销轴900。

臂件100包括底板和两侧边,且底板和两侧边围绕形成内槽101。两侧边还分别设有第一对称圆孔102、第二对称圆孔103和定位件安装孔104。

第一联接件200位于内槽101的第一端,且第一联接件200表面设有凹槽203,该凹槽203用于容纳扭簧600。在一实施例中,该凹槽203可以设置为u型槽。其中,第一联接件200的两侧的相同位置处均开设有第一圆孔202;第一联接件200与臂件100通过第一销轴800贯穿第一对称圆孔102、第一圆孔202和扭簧600的绕圈内孔605进行铆接。

第二联接件300位于内槽101的第一端,其中,第二联接件300的两侧的相同位置处均开设有第二圆孔302,第二联接件300与臂件100通过第二销轴900贯穿第二对称圆孔103和第二圆孔302进行铆接。

进一步的,第一联接件200的两侧的相同位置处还分别设有第三圆孔201;第二联接件300的两侧的相同位置处还分别设有第四圆孔303;铰链主体20上开设有内腔21,该内腔21用于容纳第一联接件200的第一端和第二联接件300的第一端。第三圆孔201、第四圆孔303和通孔22三孔同轴。

滑座400位于内槽101中,且滑座400沿臂件100的底板的延伸方向滑动。其中,滑座400还设有用于容纳阻尼件500的容纳腔403,该阻尼件500用于通过产生的阻力使滑座400的移动速度减缓。在一实施例中,容纳腔403可以设置为圆腔。

进一步的,阻尼件500包括活塞杆501、壳体502和可伸缩弹簧503,活塞杆501通过可伸缩弹簧503连接壳体502的底部,并在外力作用下沿壳体502的轴线方向滑动;活塞杆501中远离可伸缩弹簧503的一端设有帽头5011,帽头5011的直径大于活塞杆501的直径;帽头5011一端抵触在扭簧600的绕圈外圈604表面。

具体的,滑座400具有对称的两个滑座侧面,其中一个滑座侧面设有第一凸体401,另一滑座侧面在相应位置处设有第二凸体402,其中,第一凸体401具有第一侧面404和第二侧面405;第二凸体402也具有第一侧面(未标识)和第二侧面(未标识)。

定位件700包括定位件主体701和位于定位件主体701一端的定位件盖体702,定位件主体701中远离定位件盖体702的一端用于穿过定位件安装孔104抵靠于第一凸体401或第二凸体402。

定位件主体701分别与对应的定位件安装孔104配合安装。定位件主体701包括第三侧面7011和第四侧面7012,其中一个定位件主体701的第三侧面7011抵靠于第一凸体401的第一侧面404上,该定位件主体701的第四侧面7012抵靠于第一凸体401的第二侧面405上;另一个定位件主体701的第三侧面7011抵靠于第二凸体402的第一侧面404上,该定位件主体701的第四侧面7012抵靠于第二凸体402的第二侧面405上。定位件盖体702的横截面积大于定位件主体701的横截面积,定位件盖体702抵靠于臂件100的侧边的外侧面上,用于限制滑座400往内槽101的第二端移动。

进一步的,扭簧600包括:扭簧主体601、直腿602、折腿603。直腿602,对称设置于扭簧本体601的两端。折腿603,设置于扭簧本体601的绕圈外圈604,用于抵触内槽101的第一端。

进一步的,第二联接件300还包括:第一凸柱304、第二凸柱301。

第一凸柱304,对称设置于第二联接件300两个内侧边,用于承托直腿602;及

第二凸柱301,对称设置于第二联接件300两个内侧边,可抵触第一凸体401的第二侧面405和第二凸体402的第二侧面405。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联接件300中的两个内侧边均呈盘形凸轮状,其中,第一凸柱304分别位于两个内侧边的短轴端,第二凸柱301分别位于两个内侧边的长轴端。

为了使本发明实施例易于理解,下面将阐述二段力阻尼铰链的安装和使用过程,具体如下:

当需要使用二段力阻尼铰链时,使用人员先对组合主体10进行安装,使用人员将扭簧600放入到第一联接件200的凹槽203中,将安装扭簧600的第一联接件200放入到内槽101的第一端中,第一联接件200与臂件100通过第一销轴800贯穿第一对称圆孔102、第一圆孔202和扭簧600的绕圈内孔605对其进行固定。

安装好第一联接件200后,使用人员对第二联接件300进行安装,第二联接件300同样放置在内槽101的第一端,第二联接件300与臂件100通过第二销轴900贯穿第二对称圆孔103和第二圆孔302对其进行固定。

安装好第二联接件300后,使用人员对阻尼件500进行安装,将阻尼件500压入到滑座400的容纳腔403内部,壳体502的底部抵触于滑座400的容纳腔403的底部;再将滑座400放入到内槽101中,使阻尼件500的帽头5011支撑在扭簧600的绕圈外圈604上,且扭簧600的两直腿602分别抵触于第一凸柱304的外周面上;滑座400与臂件100通过定位件主体701贯穿定位件安装孔104对其进行固定,其中,两个定位件主体701的第三侧面7011分别承托第一凸体401的第一侧面404和第二凸体402的第一侧面,两个定位件主体701的第四侧面7012分别与第一凸体401的第二侧面405和第二凸体402的第二侧面形成抵触。滑座400安装完成后,组合主体10完成安装。

安装好组合主体10后,使用人员对二段力阻尼铰链整体进行安装,使用人员将组合主体10与铰链主体20通过链接主体30贯穿两个通孔22进行链接,从而使得二段力阻尼铰链完成安装。

上述二段力阻尼铰链的关闭动作,如图10所示:

此铰链主体20向关闭方向旋转大约30°时,装在组合主体10中的扭簧600的扭力由其两对称的直腿602通过第二联接件300的两个内侧边上的第一凸柱304带动第一联接件200和第二联接件300分别以臂件100上的第一对称圆孔102和第二对称圆孔103为轴心旋转,第二联接件300以臂件100的第二对称圆孔103为轴心向内槽101的内部方向旋转时,同时第二联接件300两个内侧边上的第二凸柱301会分别抵触于第一凸体401的第二侧面405和第二凸体402的第二侧面上,并带动滑座400顺内槽101往内槽101的第一端移动,同时以抵靠于扭簧600绕圈外圈604上的帽头5011的端面为支撑,滑座400移动使可伸缩弹簧503被压缩,阻尼件500的阻力通过壳体502的底面传力于滑座400上,以减缓滑座400的移动速度,同时滑座400减缓移动的缓冲阻力通过第一联接件200、第二联接件300、扭簧600和滑座400使铰链主体20的转动速度减缓,使门板缓慢柔和地关闭,消除门板与门柜的撞击声。

上述二段力阻尼铰链打开动作,如图11所示,此铰链主体20向打开方向旋转大约30°时,第二联接件300以臂件100的第二对称圆孔103为轴心向内槽101的外部方向旋转,第二联接件300的两个内侧边上的第二凸柱301会分别与第一凸体401的第二侧面405和第二凸体402的第二侧面脱离接触,同时可伸缩弹簧503的弹力使壳体502顶出,并带动滑座400在内槽101往内槽101的第二端移动,当铰链主体20打开完毕后,上述二段力阻尼铰链回复到关闭动作前状态。

该种二段力阻尼铰链通过在内槽101设有阻尼件500,并通过第一联接件200、扭簧600、第二联接件300和滑座400之间的联动作用,铰链主体20转动时,同时带动第一联接件200和第二联接件300转动,第二凸柱301进而推动滑座400在内槽101移动,且置于滑座400内的阻尼件500以帽头5011支撑于扭簧600的绕圈外圈604上,使阻尼件500的阻力通过壳体502传力至滑座400上,以减缓滑座400的移动速度,从而使得铰链主体20的移动速度减缓,使门板缓慢柔和地关闭,消除了门板与门柜的撞击声;通过两个定位件主体701分别承托滑座400的第一凸体401的第一侧面404和第二凸体402的第一侧面以及抵触滑座400的第一凸体401的第二侧面405和第二凸体402的第二侧面,且与帽头5011端面的支撑力形成夹力,定位了滑座400在内槽101的左右位置,也防止了滑座400在内槽101的松动,有效延长二段力阻尼铰链的使用寿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