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台屏蔽门手动解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46526发布日期:2019-05-24 20:40阅读:572来源:国知局
站台屏蔽门手动解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门解锁机构,尤其涉及一种站台屏蔽门手动解锁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公共交通尤其是地铁建设得到了广泛的发展,许多大城市都在发展地铁建设。但为了保证乘客的安全,站台边缘安装屏蔽门系统,将车站站台与行车隧道区域隔离开,以降低车站空调通风系统运行的能耗,减少列车运行噪音和活塞风对车站的影响,为乘客提供安全、舒适的候车环境。同时也防止站台上的乘客因不慎或拥挤落到轨道内,对乘客造成伤害,并影响列车的正常运行。其中,与列车门相对应的站台滑动门是供乘客上下列车的必经之门,要求其安全可靠,正常情况下,站台滑动门的开关门是由电机驱动和控制系统来实现,当出现紧急情况(如断电或其他系统故障)时,无法利用电机驱动系统和控制系统来实现站台滑动门的打开,因此,为了保护客户上下车的安全,需要一种站台屏蔽门手动解锁装置,以便在紧急情况下乘客可以打开屏蔽门以离开车厢。

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站台屏蔽门手动解锁装置以既可在轨道侧打开站台屏蔽门,又可在站台侧打开站台屏蔽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站台屏蔽门手动解锁装置以既可在轨道侧打开站台屏蔽门,又可在站台侧打开站台屏蔽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一种站台屏蔽门手动解锁装置,安装于站台屏蔽门的竖框内,包括有手动解锁模块及钥匙解锁模块;所述手动解锁模块用于在轨道侧打开站台屏蔽门,其包括有手柄解锁组件、上固定组件及上解锁顶杆,所述上解锁顶杆的上端与所述上固定组件连接且沿所述上固定组件上下移动,其下端与所述手柄解锁组件连接,所述手柄解锁组件包括有壳体、手柄及蜗杆组件,所述壳体固定于所述竖框内,所述手柄通过转轴铰接于所述壳体的一侧上,所述蜗杆组件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另一侧上,所述转轴的一端通过连接板与所述蜗杆组件的一端连接,所述上解锁顶杆的下端与所述蜗杆组件的另一端连接,以使所述上解锁顶杆与所述手柄解锁组件的手柄连动而上下移动;所述钥匙解锁模块用于在站台侧打开站台屏蔽门,其设置于所述手动解锁模块的下方,包括有下解锁顶杆、下固定组件及锁头锁芯组件,所述下固定组件套设于所述下解锁顶杆上,所述下解锁顶杆的下端与所述锁头锁芯组件连接,其上端与所述蜗杆组件的一端连接且与所述上解锁顶杆的下端抵接,以使所述下解锁顶杆与插入所述锁头锁芯组件的钥匙孔的钥匙的操作连动而上下移动。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蜗杆组件包括有蜗杆及蜗杆套,所述蜗杆套及蜗杆均为空心主体结构,所述蜗杆套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另一侧上,所述蜗杆穿设于所述蜗杆套的内孔中,所述蜗杆的一侧形成有一凸起,所述蜗杆套远离壳体的一侧上形成有供所述凸起滑动的螺旋槽,所述蜗杆套靠近壳体的一侧上形成有一直线导向槽,所述蜗杆套通过所述直线导向槽与壳体连接,以使所述蜗杆套可相对壳体上下移动,所述上解锁顶杆的下端设置于所述蜗杆内且位于所述蜗杆的上端,所述下解锁顶杆的上端设置于所述蜗杆内且位于所述蜗杆的下端。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蜗杆组件还包括有支承板,所述支承板沿中部弯折形成有第一折板和第二折板,所述第一折板设置于所述壳体上且其上设置有供固定件穿设的定位孔,以将手柄解锁组件通过固定件固定于所述站台屏蔽门的竖框内;所述第二折板相对所述蜗杆的下端面设置且其上对应设置有供所述蜗杆穿设的通孔,所述蜗杆的下端穿过所述连接板的穿孔并通过一轴套穿设于所述通孔中。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蜗杆的下端部外套设有一扭转弹簧,所述扭转弹簧的下端与所述连接板抵接。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上固定组件包括有支架及弹簧,所述支架包括有主板,所述主板与所述竖框连接以设置于所述竖框内,且其上端部朝远离竖框的方向延伸形成有一挡板,所述挡板上形成有供所述上解锁顶杆穿过的穿设孔,所述上解锁顶杆的上端穿过所述穿设孔且其顶端固定有一顶锁托板;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上解锁顶杆的上端部且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挡板抵接,其另一端连接有一弹簧座,所述弹簧座设置于所述主板上且其靠近主板的一侧形成有一凸边,所述主板上形成有供所述凸边置入并上下滑动的滑槽,所述上解锁顶杆穿过所述弹簧座并与弹簧座相互连接,且穿设于所述弹簧中。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锁头锁芯组件包括有下杆接头、转臂、锁芯轴及锁头座,所述下杆接头两端开口,所述下解锁顶杆的下端置于所述下杆接头的上端内,所述下杆接头的下端形成有供所述转臂安装的安装位,所述转臂的上端铰接于所述安装位中,其下端的两侧分别向外延伸形成有顶边,二所述顶边分别与所述下杆接头的下端的两侧抵接;所述锁头座包括有底板,所述底板的背面的中央垂直向外延伸形成有一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为空心主体结构,所述钥匙孔对应所述连接部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所述钥匙孔与所述连接部连通,以供钥匙插入所述连接部内,所述连接部的悬空端与所述锁芯轴的一端连接,所述锁芯轴的另一端与所述转臂的上端连接,以使所述转臂与插入所述钥匙孔的钥匙的操作连动。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下固定组件包括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竖框连接以设置于所述竖框内,且其上端部朝远离竖框的方向延伸形成有夹板,所述夹板上形成有供所述下解锁顶杆穿设的容置槽。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下解锁顶杆上对应所述容置槽设置有一限位件,所述限位件的一端与所述下解锁顶杆连接,其另一端于所述容置槽中伸出,以阻挡所述下解锁顶杆旋转。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所述站台屏蔽门手动解锁装置通过设置手动解锁模块以供乘客在轨道侧打开站台屏蔽门,通过钥匙解锁模块以供车站服务人员通过钥匙在站台侧打开站台屏蔽门,以实现紧急情况下通过简单操作即可在站台屏蔽门的两侧实现手动解锁操作,让乘客在列车车厢及站台之间来往,结构简单,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站台屏蔽门手动解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站台屏蔽门手动解锁装置在站台屏蔽门的竖框内的安装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站台屏蔽门手动解锁装置的手柄解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手柄解锁组件的蜗杆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所示手柄解锁组件的背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手柄解锁组件的解锁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所示站台屏蔽门手动解锁装置的上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1所示站台屏蔽门手动解锁装置的锁头锁芯组件省略下杆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1所示站台屏蔽门手动解锁装置的下固定组件与下解锁顶杆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1所示站台屏蔽门手动解锁装置处于利用手动解锁模块解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所示站台屏蔽门手动解锁装置处于利用钥匙解锁模块解锁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阐述。

参照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站台屏蔽门手动解锁装置10安装于站台屏蔽门的竖框20内,所述站台屏蔽门手动解锁装置10包括有手动解锁模块110及钥匙解锁模块120。所述手动解锁模块110用于供乘客在轨道侧打开站台屏蔽门,所述钥匙解锁模块120用于供车站服务人员在站台侧利用钥匙打开站台屏蔽门。

参照图1至图3,其中,所述手动解锁模块110包括有手柄解锁组件111、上固定组件112及上解锁顶杆113,所述上解锁顶杆113的上端与所述上固定组件112连接且可沿所述上固定组件112上下移动,所述上解锁顶杆113的下端与所述手柄解锁组件111连接。所述手柄解锁组件111包括有壳体1111、手柄1112及蜗杆组件1113。所述壳体1111固定于所述竖框20内,所述手柄1112通过转轴1114铰接于所述壳体1111的一侧上,所述蜗杆组件1113安装于所述壳体1111的另一侧上,所述转轴1114的一端通过连接板1115与所述蜗杆组件1113的下端连接,所述上解锁顶杆113的下端与所述蜗杆组件1113的上端连接,以使所述上解锁顶杆113与所述手柄解锁组件111的手柄1112连动而上下移动。通过设置连接板1115以将转轴1114的转动传输至上解锁顶杆113,带动所述上解锁顶杆113上移,当上移行程满足解锁要求则实现于轨道侧的手动解锁,即可在轨道侧打开站台屏蔽门。优选地,所述连接板1115有多个,多个连接板1115依序连接。具体地,所述手柄解锁组件111位于所述站台屏蔽门手动解锁装置1的中部,所述手柄1112可盖合于所述壳体1111上,并于所述竖框20伸出,而且所述壳体1111、手柄1112及转轴1114均竖直设置,所述壳体1111的两端相对形成有供所述转轴1114穿设的安装孔,所述手柄1112的一侧套设于所述转轴1114上且与所述转轴1114相互连接,所述转轴1114的两端分别置于对应的所述安装孔中,以实现手柄1112与壳体1111的铰接,使得所述转轴1114随手柄1112的开合动作而转动。所述连接板1115水平设置,其上形成有多个穿孔,供所述转轴1114的一端及蜗杆组件1113的下端穿设,以将转轴1114的转动传递至蜗杆组件1113,从而带动上解锁顶杆113移动。

继续参照图1和图2,所述钥匙解锁模块120设置于所述手动解锁模块110的下方,包括有下解锁顶杆121、下固定组件122及锁头锁芯组件123,所述下固定组件122套设于所述下解锁顶杆121上,所述下解锁顶杆121的下端与所述锁头锁芯组件123连接,所述下解锁顶杆121的上端与所述蜗杆组件1113的下端连接且与所述上解锁顶杆113的下端抵接,以使所述下解锁顶杆121与插入所述锁头锁芯组件123的钥匙孔1231的钥匙的操作连动而上下移动。通过控制下解锁顶杆121向上移动可推动所述上解锁顶杆113向上移动,当上移行程满足解锁要求则实现于站台侧的手动解锁,即可在站台侧打开站台屏蔽门。

参照图1至图6,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蜗杆组件1113包括有蜗杆1301及蜗杆套1302,所述蜗杆套1302及蜗杆1301均为空心主体结构,所述蜗杆套1302设置于所述壳体1111的另一侧上,所述蜗杆1301穿设于所述蜗杆套1302的内孔1303中,所述蜗杆1301的一侧形成有一凸起1304,所述蜗杆套1302远离所述壳体1111的一侧上形成有供所述凸起1304滑动的螺旋槽1305,所述蜗杆套1302靠近所述壳体1111的一侧上形成有一直线导向槽1306,所述壳体1111对应所述直线导向槽1306形成有一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置于所述直线导向槽1306中,使得所述蜗杆套1302通过所述直线导向槽1306与壳体1111连接,且所述限位凸起可随蜗杆套1302的移动而相对所述直线导向槽1306滑动,以使所述蜗杆套1302可相对壳体1111上下移动。所述上解锁顶杆113的下端设置于所述蜗杆1301内且位于所述蜗杆1301的上端,所述下解锁顶杆121的上端设置于所述蜗杆1301内且位于所述蜗杆1301的下端。优选地,所述蜗杆套1302为中间空心的柱体结构,所述蜗杆1301为中间空心的圆柱结构,所述蜗杆套1302的内孔1303的内径与蜗杆1301的外径相等,所述蜗杆1301的圆孔的内径与所述上解锁顶杆113的外径相等,以使得所述蜗杆组件1113与上解锁顶杆113连接且可随上解锁顶杆113的移动而连动。通过设置限位凸起于直线导向槽1306的配合可阻挡上解锁顶杆113在移动过程中发生旋转,降低能量损耗,提高工作效率。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蜗杆组件1113还包括有支承板1307,所述支承板1307沿中部弯折形成有第一折板3071和第二折板3072,所述第一折板3071设置于所述壳体1111上且所述第一折板3071上设置有供固定件穿设的定位孔,以将手柄解锁组件111通过所述固定件固定于所述站台屏蔽门的竖框20内。优选地,所述固定件为螺丝。所述第二折板3072相对所述蜗杆1301的下端面设置且所述第二折板3072上对应设置有供所述蜗杆1301穿设的通孔,所述蜗杆1301的下端穿过所述连接板1115的穿孔并通过一轴套3073穿设于所述通孔中。通过设置所述轴套3073可使得蜗杆1301的下端更好地穿设于通孔中,防止移动过程中损坏蜗杆1301。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蜗杆1301的下端部外套设有一扭转弹簧3074,所述扭转弹簧3074的下端与所述连接板1115抵接。通过设置扭转弹簧3074可利用弹簧特性,将手动解锁模块110恢复至初始状态。

参照图1、图2和图7,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固定组件112包括有支架1121及弹簧1122,所述支架1121包括有主板2101,所述主板2101与所述竖框20连接以设置于所述竖框20内,且所述主板2101的上端部朝远离竖框20的方向延伸形成有一挡板2102,所述挡板2102上形成有供所述上解锁顶杆113穿过的穿设孔2103,所述上解锁顶杆113的上端穿过所述穿设孔2103,且所述上解锁顶杆113的顶端固定有一顶锁托板1123。正常情况下,所述站台屏蔽门手动解锁装置10安装于所述站台屏蔽门的竖框20内,所述竖框20的内顶面设置有解锁按钮,且所述上解锁顶杆113的顶端与竖框20的内顶面有一定距离,当执行解锁操作时,所述上解锁顶杆113向上移动以与所述竖框20的内顶面的解锁按钮接触,设置顶锁托板1123可增大与竖框20顶面的接触面积,避免竖框20及上解锁顶杆113损坏,且防止因接触面积小导致的接触不良,其中,所述解锁按钮用于打开站台屏蔽门。

所述弹簧1122套设于所述上解锁顶杆113的上端部且所述弹簧1122的一端与所述挡板2102抵接,所述弹簧1122的另一端连接有一弹簧座1124,所述弹簧座1124设置于所述主板2101上,且所述弹簧座1124靠近主板2101的一侧形成有一凸边1125,所述主板2101上形成有供所述凸边1125置入并上下滑动的滑槽2104。所述弹簧座1124形成有一供所述上解锁顶杆113穿设的容置孔,所述上解锁顶杆113穿过所述容置孔以穿过所述弹簧座1124并与所述弹簧座1124连接,且所述上解锁顶杆113穿设于所述弹簧1122中。通过设置弹簧1122以利用弹簧特性实现将手动解锁模块110恢复至初始状态。

参照图1、图2和图8,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锁头锁芯组件123包括有下杆接头1232、转臂1233、锁芯轴1234及锁头座1235,所述下杆接头1232两端开口,所述下解锁顶杆121的下端置于所述下杆接头1232的上端内,所述下杆接头1232的下端形成有供所述转臂1233安装的安装位,所述转臂1233的上端铰接于所述安装位中,所述转臂1233的下端的两侧分别向外延伸形成有顶边3301,二所述顶边3301分别与所述下杆接头1232的下端的两侧抵接。所述锁头座1235包括有底板3501,所述底板3501的背面的中央垂直向外延伸形成有一连接部3502,所述连接部3502为空心主体结构,所述钥匙孔1231对应所述连接部3502设置于所述底板3501上,所述钥匙孔1231与连接部3502连通,以供钥匙插入所述连接部3502内,所述连接部3502的悬空端与所述锁芯轴1234的一端连接,所述锁芯轴1234的另一端与所述转臂1233的上端连接,以使所述转臂1233与插入所述钥匙孔1231的钥匙的操作连动而旋转,所述转臂1233的一顶边3301随着转动而顶起下杆接头1232,而使得下解锁顶杆121向上移动,从而带动蜗杆1301向上移动,以使上解锁顶杆113向上移动。优选地,所述锁头锁芯组件123的锁头座1235对应站台屏蔽门的踢脚板201设置。

参照图1、图2和图9,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下固定组件122包括有支撑板1221,所述支撑板1221与所述竖框20连接以设置于所述竖框20内,且所述支撑板1221的上端部朝远离竖框20的方向延伸形成有夹板1222,所述夹板1222上形成有供所述下解锁顶杆121穿设的容置槽1223。

优选地,所述下解锁顶杆121上对应所述容置槽1223设置有一限位件1211,所述限位件1211的一端与所述下解锁顶杆121连接,其另一端于所述容置槽1223中伸出,以阻挡所述下解锁顶杆121绕自身轴向旋转。通过设置限位件1211可阻挡下解锁顶杆121在移动过程中发生旋转,降低能量损耗,提高工作效率。

参照图1至图10,基于上述设计,当乘客需要在轨道侧打开站台屏蔽门时,乘客将手动解锁模块110的手柄解锁组件111的手柄1112从盖合状态打开,随着乘客对手柄1112的操作带动所述转轴1114转动,并通过所述连接板1115传输至蜗杆1301,以带动蜗杆1301转动,使得所述蜗杆1301的凸起1304沿所述蜗杆套1302上的螺旋槽1305向上滑动至螺旋槽1305的边缘后推动蜗杆套1302于壳体1111内向上移动,此时,扭转弹簧3074被压缩;所述蜗杆套1302向上移动以带动上解锁顶杆113向上移动,从而使得与上解锁顶杆113连接的上固定组件112的弹簧座1124沿支架1121的主板2101的滑槽2104向上滑动,弹簧1122被压缩,若上解锁顶杆113的移动行程满足解锁的要求,即完成轨道侧的站台屏蔽门的手动解锁。具体地,所述解锁的要求可为上解锁顶杆113顶端固定的顶锁托板1123与竖框20的顶面接触。解锁动作完成后,解除外力的作用,利用弹簧特性,上解锁顶杆113在所述弹簧1122的作用下向下运动,带动蜗杆组件1113向下运动,蜗杆1301在扭转弹簧3074的作用下而使得所述凸起1304沿螺旋槽1305向下滑动,自动复位,恢复初始状态,所述连接板1115将蜗杆1301的运动传输至转轴1114以带动转轴1114转动,从而带动手柄1112复位,盖合于壳体1111上。

参照图1至图9,结合图11,基于上述设计,当车站服务人员需在站台侧打开站台屏蔽门时,踢开踢脚板201,使得锁头锁芯组件123的钥匙孔1231露出以供车站服务人员插入钥匙,转动钥匙使得钥匙孔1231旋转,同时带动与所述钥匙孔1231连接且连通的所述锁头座1235的连接部3502转动,以带动锁芯轴1234及转臂1233转动,以实现所述转臂1233与插入所述钥匙孔1231的钥匙的操作连动而旋转,所述转臂1233的一顶边3301与下杆接头1232的一侧分离,所述转臂1233的另一顶边3301随着转动而顶起下杆接头1232,,使得下解锁顶杆121向上移动,从而带动蜗杆1301向上移动,使得所述蜗杆1301的凸起1304沿所述蜗杆套1302上的螺旋槽1305向上滑动至螺旋槽1305的边缘后推动蜗杆套1302于壳体1111内向上移动,此时,扭转弹簧3074被压缩;所述蜗杆套1302向上移动以带动上解锁顶杆113向上移动,从而使得与上解锁顶杆113连接的上固定组件112的弹簧座1124沿支架1121的主板2101的滑槽2104向上滑动,弹簧1122被压缩,若上解锁顶杆113的移动行程满足解锁的要求,即完成站台侧的站台屏蔽门的手动解锁。具体地,所述解锁的要求可为上解锁顶杆113顶端固定的顶锁托板1123与竖框20的顶面接触。解锁动作完成后,反方向旋转钥匙,带动与所述钥匙孔1231连接且连通的所述锁头座1235的连接部3502转动,以带动锁芯轴1234及转臂1233转动,以实现所述转臂1233与插入所述钥匙孔1231的钥匙的操作连动而旋转,使得此时与所述下杆接头1232接触的转臂1233的顶边3301朝远离下杆接头1232的方向旋转而使得与下杆接头1232分离的转臂1233的顶边朝靠近下杆接头1232的方向运动,以致下杆接头1232的两侧均与所述转臂1233的顶边3301抵接;解除外力的作用,利用弹簧特性,上解锁顶杆113在所述弹簧1122的作用下向下运动,带动蜗杆组件1113向下运动,蜗杆1301在扭转弹簧3074的作用下而使得所述凸起1304沿螺旋槽1305向下滑动,自动复位,恢复初始状态。

综上所述,本发明站台屏蔽门手动解锁装置通过设置手动解锁模块以供乘客在轨道侧打开站台屏蔽门,通过钥匙解锁模块以供车站服务人员通过钥匙在站台侧打开站台屏蔽门,以实现紧急情况下通过简单操作即可在站台屏蔽门的两侧实现手动解锁操作,让乘客在列车车厢及站台之间来往,结构简单,安全可靠。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施以各种等同的更改和改进,凡在权利要求范围内所做的等同变化或修饰,均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