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惯性安全阻挡件的开启控制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13328发布日期:2019-10-08 23:30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具有惯性安全阻挡件的开启控制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诸如机动车辆的车门等门扇的开启控制设备的安全设备。更具体地,但并不排外地,本发明具体应用于保护机动车辆免于事故引起的冲击的领域。



背景技术:

已知用于车辆的门扇的手柄,手柄设置有在发生事故的情况下允许通过手柄的抓握部分而获得的减速度来避免打开门扇的安全设备。

通常,通过包括固定至车门且适配成与固定至车身的锁扣(striker)协作的螺栓的闩锁实现例如车辆的车门的门扇的关闭。在从车辆外面打开过程中,通过致动被称为“外部开启控制设备”或“eoc”的系统而从锁扣释放螺栓。该系统包括手柄,当使用者操纵牵引手柄时,手柄致使闩锁解锁。

对手柄施加的动作通过eoc的运动链而转换成从锁扣释放螺栓并且因此打开车门。当使用者释放手柄时,手柄通过复位弹簧被带回至静止位置。

车辆内还有一种被称为“内部开启控制设备”或“ioc”的开启系统,该开启系统的运动链与eoc的运动链为同一类型,但通常与后者是独立的。

在缺少安全设备的情况下,应当理解,在侧向冲击过程中,与手柄的质量有关的惯性力可能达到并且甚至超过通常打开车门时所必需的牵引力。实际上,侧向冲击可能导致手柄瞬间以高数量级加速。因此,即使对于轻便的手柄,所产生惯性力的数量级也可能是相当大的。

此外,手柄的复位弹簧的刚度当然完全不足以抵制因施加给手柄的惯性力而施加的打开载荷。

本领域中所提议的第一安全设备方案由一种具有配重和复位弹簧的设备构成。配重安装在也联接有手柄的轴上,以在侧向冲击过程中对轴施加与施加给手柄的惯性力相反的惯性扭矩。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因为其由低加速度的缓慢移动构成,所以该安全设备通过惯性补偿起作用,无需抵制车门的正常打开移动。当使用者拉动手柄而打开车门时,手柄同时驱动安全设备的配重,然后,当使用者释放手柄时,配重通过复位弹簧被带回至其初始位置。

该第一方案的优点在于其廉价,但是,其仍具有无数个其他缺点。具体地,配重的存在增加了外部开启控制系统在车门厚度上的体积并且增加了车辆非功能性质量的重量。此外,由于配重的惯性,所以该已知的安全设备并不能用于非常高的加速度操作。

本领域中提议的第二安全设备方案也是一种惯性方案,但是,这次通过阻挡外部开启控制设备的运动链而操作。该已知的第二安全设备由惯性质量构成,在侧向冲击过程中,惯性质量被设置成驱动适配成阻挡例如运动链的传动杆的件,由此防止闩锁的螺栓释放至锁扣之外。提供将惯性质量带回至其静止位置的复位弹簧。

从文献fr2871500中还已知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车门的开启控制设备,该开启控制设备包括枢转地安装在基板上的手柄,基板包括设置在对传动设置起作用的致动列的外端处的抓握分支。

在该文献中,开启控制设备包括用于在因事故引起的加速度的情况下锁定手柄的件和正常情况下保持该件处于不锁定手柄的位置的弹性复位件。在该文献中,锁定件包括平衡块和联接至平衡块的两个钩状物并且锁定件安装在致动列的水平处。

根据该文献的开启控制设备的缺点在于,在冲击过程中,手柄趋于在预定旋转方向上被驱逐并且对联接至平衡块的钩状物施加力,平衡块也趋于在手柄的驱逐的相同方向上转动。然后,锁定件的阻挡作用被折衷并且手柄的锁定变得不确定。进一步地,该操作配置受限于手柄的非常特定设计,其影响致动列的存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克服这些缺点并且提供一种具有惯性安全阻挡件的开启控制设备,其对事故引起的加速度的灵敏性增强。

为此,本发明的目标是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门扇的开启控制设备,包括:

开启控制设备的基部;

手柄杆,被配置为围绕手柄轴线枢转地安装在基部上,手柄杆包括主抓握分支和用于延长主分支的次分支,主分支与次分支各自定位在手柄轴线的两侧上,并且手柄杆的中心定位在主分支一侧上,两个分支中的一个分支构成激活分支;

运动链,被配置为将手柄杆的移动朝向开启控制设备的闩锁传递,以使门扇解锁,所述链包括手柄杆的至少一个激活分支;

惯性安全件,与包括运动链和手柄的开启控制设备中的可移动构件不同,惯性安全件包括惯性质量和被配置为通过惯性效应阻挡运动链的移动的传递的阻挡构件;

其中,惯性件运动学地耦接至手柄杆的次分支并且相对于手柄轴线在次分支一侧延伸,并且惯性件可移动地安装在开启控制设备的可移动构件上。

当车辆被侧向撞击时,产生的冲击使得开启控制设备的可移动构件加速,其转换成与冲击相反的方向上的移位。由于其惯性,可移动构件发生移位并且可以将移动传递至闩锁并且由此致使意外打开车门。

具体地,在本发明的情况下,惯性致使手柄杆上形成惯性扭矩,这导致运动学地耦接至杆的次分支的惯性件的旋转中心发生移位。惯性件的自身惯性叠加上惯性件上的手柄的惯性,致使手柄发生旋转。于是,惯性件从其静止位置“移开”,以通过其阻挡构件抵靠基部或运动链中的构件而使驱动运动链固定不动。

一方面,惯性件在开启控制设备的可移动构件上的定位提高了惯性件所接收的加速度,从而使得其甚至对于低加速度也更为敏感。而且,可以将该嵌入式惯性件设计成质量与尺寸都减小。

惯性件在抓握主分支(位于手柄轴线的另一侧上)的内部延伸部的水平处的定位使得惯性件的反应性增强。实际上,由于这个非常具体的定位,手柄杆对惯性件施加惯性力矩,使得惯性件在与次分支相反的方向上转动。

由此,惯性件对冲击做出的反应非常快,因此,甚至在手柄能够致动运动链之前,惯性件使得运动链固定不动。

在实际使用中,在没有侧向冲击的情况下,惯性件处于静止位置并且惯性件中的阻挡构件优选为抵靠杆的次分支或另一可移动构件(在运动学上联接在次分支一侧上)的下表面延伸。

根据本发明的开启控制设备可以进一步包括一个或多个下列特征。

优选地,惯性件界定构成钝角的下轮廓,以使得阻挡构件在相对于主体倾斜的方向上延伸。通过这个特征实现的优点是能够使得惯性件通过小的旋转角度而阻挡运动链。

例如,基于阻挡构件的延伸部的方向,惯性件具有配置成l或v形形状且具有钝顶角的的纵向剖面。

在描述的实例中,惯性件包括枢转地安装在次分支上的枢转轴线,该枢转轴线在位于主体与阻挡构件之间的中间区域中横向于预定方向延伸。由此,根据该特征,惯性质量偏离枢转轴线,以增强阻挡构件的惯性效应。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惯性件直接可移动地安装在次分支上。

优选地,惯性件具有静止配置和激活配置,在静止配置中,惯性件相对于次分支的下表面折回,并且在激活配置中,惯性件通过惯性效应展开,以从次分支向外突出。由于折回的配置,惯性件不阻碍开启控制设备的正常操作。

优选地,惯性件安装在次分支的自由端上,以使得阻挡构件在次分支的纵向方向上延伸并且主体与次分支的前端面相对地自由地延伸。

例如,惯性件包括第一装置,其用于与被固定至次分支的互补第二旋转耦接装置旋转地耦接。

优选地,阻挡构件构成整体具有矩形或椭圆形状的阻挡齿。

根据具体特征,主体包括用于引导枢转轴旋转的外壳,引导外壳由设置有半圆柱形凹部的至少一个半轴承构成。

例如,次分支在侧颊处终止并且枢转轴横向于侧颊延伸。

在一个变型中,次分支在支撑杆的两个凸缘处终止,惯性件能够围绕该杆枢转。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次分支设置有构成弹簧的弹性片,弹性片能够在惯性件的枢转过程中通过弯曲(buckle)而沿着其纵向轴线偏压,惯性件与弹性片设置有互补的第一钩装置和第二钩装置。

例如,第一钩装置与第二钩装置包括突起和用于接收突起的槽口,在惯性件的枢转过程中,突起被适配成接合至槽口中来保持惯性件。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次分支构成手柄杆的激活分支,惯性件可移动地安装在运动链中的构件上,诸如,枢转地安装在基部上的传动杆。

优选地,运动链包括围绕由传动轴构成的传动轴线而枢转的传动杆,激活分支与传动轴包括互补的耦接装置,以使得传动轴通过激活分支而旋转驱动。

优选地,惯性件包括通过利用基部或运动链中的构件楔住惯性件而楔住运动链的表面。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控制设备包括对惯性件施加力的弹性复位件,惯性件被适配成通过惯性效应而克服弹性复位件所施加的力。

优选地,惯性件具有以下一个特征:包括静止稳定位置的单稳态类型、包括静止和激活稳定位置的两个位置的双稳态不可逆类型(激活位置是不可逆的)、包括静止和激活稳定位置的两个位置的双稳态可逆类型(激活位置是可逆的)。

附图说明

根据参考所附附图展开的下列描述,本发明中的其他特征与优点将显而易见,其中:

图1表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外部开启控制设备在手柄处于收缩配置时的立体图;

图2表示图1中的外部开启控制设备的纵向剖视图;

图3表示图1中的圈起部分iii的放大图;

图4至图6分别表示与图1至图3相似的示图,其示出手柄处于正常操作中的展开配置;

图7和图8分别表示与图1至图3相似的示图,其示出手柄经过冲击之后处于驱逐配置;

图9a和图9b分别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手柄杆的一端和开启控制设备的惯性安全件的局部放大图;

图10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外部开启控制设备在手柄杆处于收缩配置时的立体图;

图11表示图10中的外部开启控制设备的手柄系统和驱动运动链的一部分的分解立体图,并且图11a表示图11中示出的传动杆的放大图;

图12是处于运动链的未阻挡配置时的手柄杆和运动链的局部立体图;

图13是图12中的局部纵向剖视图;

图14和图15表示与图12和图13相似的示图,示出运动链处于阻挡配置;

图16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型的设置有惯性件的手柄杆的分解立体图;

图17表示图16中的手柄杆的一端的放大图;

图18和图19表示图17中的惯性件的放大图;

图20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型的手柄杆的立体图;

图21是图20中表示的手柄杆的一端和惯性件的分解图;

图22是根据图21中的手柄杆的一端和惯性件的另一视角的示图;

图23和图24是图22中的手柄杆的一端和惯性件的根据两种截然不同的配置的示图;

图25a至图25c分别是示出三种截然不同配置中的第一设计的开启控制设备的操作原理的示意图;

图26a至图26c分别是示出三种截然不同配置中的第二设计的开启控制设备的操作原理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图9中示意性地表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用于机动车辆的门扇的开启控制设备。开启控制设备以通用标号10表示。

开启控制设备10被配置为安装在门扇(即,例如,车辆侧门)的本体外面板(未示出)上。根据本发明,开启控制设备10主要包括固定的手柄支撑件,即基部12(根据手柄的设计的类型,也被称为紧固基部或支架)和手柄系统14。

在使用中,基部(支撑件)12被配置为紧固至门扇。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基部(支撑件)12包括壳体16。例如,壳体16整体具有平行六面体形状并且被适配成容纳在门扇的外面板的切口或凹部内,以使得其外面16a与门扇的外面板的表面齐平。而且,壳体16在其外面16a一侧上是打开的并且在内侧上被底表面16b封闭,以界定被配置为容纳手柄系统14的外壳18。

手柄系统14包括被配置为围绕枢转的手柄轴线x1枢转地安装在开启控制设备10的基部(支撑件)12上的手柄杆20。在描述的实施例中,手柄杆20围绕手柄轴线x1相对于面板铰接式地安装在基部12上。此处,手柄轴线x1是大致竖直的并且与外面板的整体平面大致平行。

在描述的实施例中,手柄系统14是“齐平”式的,即,手柄系统14可移动地安装在其上的基部(支撑件)12构成适于在收缩配置中完全接收手柄系统14的腔体(未示出)。在该配置中,手柄杆20的外表面与门扇的外壁的外表面齐平。在凸露(emerged)或展开配置中,手柄杆20至少部分地从基部(支撑件)12的腔体中凸露,以能够被车辆中的使用者抓握而打开车门。出于此目的,使用者能够进一步向外移位手柄杆20,以控制车门的闩锁而打开车门。

尽管如此,然而,应当理解的是,可以考虑其他可移动安装,诸如,具体地,围绕定位在另一位置处的轴线枢转或沿着与车门的整体平面基本垂直的方向平移。还应注意,手柄相对于支撑件的可移动安装本身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已知的。

具体地,手柄杆20被配置为由使用者抓握。为此,手柄杆20具有使用者能够抓握的外部(或主抓握分支)20.1。与外部20.1相对,手柄杆20具有构成用于延长主分支20.1的次内分支20.2的内部20.2,内部20.2优选被配置为从本体之外以不可见的方式延伸。常规地,在外部20.1上,手柄杆20包括具有整体平坦和细长形状的抓握叶片。

主分支20.1与次分支20.2定位在手柄杆20的枢转轴线(手柄轴线)x1的两侧上。进一步地,手柄杆20包括定位在主分支20.1一侧上的重心g1。优选地,如图2中所示,手柄杆20的重心g1偏离手柄轴线x1。

如图1中所示,壳体16具有带外壳18的类似壳体的整体形状,手柄杆20被配置为容纳在外壳18内。手柄杆20优选相对于壳体16可旋转地移动。为此,开启控制设备10包括铰链24,手柄杆20围绕手柄轴线x1与铰链24旋转地铰接。

该开启控制设备10被配置为与机动车辆的门扇的闩锁(未示出)协作,以可能采用锁定配置和解锁配置。常规地,手柄系统14的手柄杆20围绕其手柄轴线x1的枢转经由驱动运动链(图中未示出)而致动闩锁处于其锁定配置或解锁配置中的任一种配置。

通过本身已知的方式,运动链100被配置为朝向开启控制设备的闩锁传递手柄杆20的移动,以使门扇解锁。更具体地,所述运动链100包括手柄杆20的至少一个致动分支或激活分支(actuationbranchoractivebranch)。该致动分支构成手柄杆20的激活部,通过其移动将驱动链100中的其他构件直至开启控制设备10的闩锁机构。

实际上,常规地,手柄杆20被配置为致动驱动运动链100以将门扇解锁。在该第一实施方式中,致动分支或激活分支由手柄杆20的次分支20.2构成,其运动学地耦接至构成运动链的另一构件的传动杆(未示出)。在该实例中,尽管图1至图9中未示出,然而,传动杆围绕与手柄的枢转轴线平行的传动轴线枢转地安装在基部12中。例如,围绕传动轴线安装的扭簧使传动杆并且由此手柄复位至锁定位置。

由此,当使用者通过抓握主分支20.1而致动手柄杆20时,即,通过使得手柄杆20在方向f1上围绕其手柄轴线x1枢转(图4)时,由次分支20.2构成的手柄激活部旋转地驱动传动杆并且使得传动杆围绕其传动轴线枢转。因此,传动杆至解锁位置的枢转使得闩锁解锁并且使得能够打开门扇。

根据本发明,开启控制设备10进一步包括惯性安全件30。该惯性安全件30(以下被称为惯性件30)在静止位置与激活位置(activeposition)之间移动,在静止位置,惯性件30不阻挡运动链100,并且在激活位置,惯性件30阻挡运动链。

优选地,惯性件30具有静止配置和激活配置,在静止配置中,惯性件30抵靠次分支20.2的下表面折回(图3),并且在激活配置中,惯性件30通过惯性效应而展开,以从次分支20.2向外突出(图8)。

图9b中详细地表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开启控制设备10的惯性件30的实施例。根据本发明,如图9a、图9b中具体所示,该惯性件30包括构成惯性件30的惯性质量的主体32和被配置为阻挡运动链100的阻挡构件34。阻挡构件34联接至主体。

优选地,惯性件30的重心g2定位在主体32的水平(level)处。在图9b示出的实施例中,示出了惯性件30整体形成为一件。

惯性件30根据纵向主方向从惯性质量32朝向锁定构件34延伸。惯性件30进一步界定被配置为朝向次分支20.2的端部弯曲的上前面30a和向外弯的相对的下背面30b。

优选地,惯性件30界定构成钝角的下轮廓30a,以使得阻挡构件34在相对于主体32倾斜的方向上延伸。优选地,基于阻挡构件34的延伸部的方向,惯性件30具有配置成l或v形状的具有钝顶角的纵向剖面。

在背面30b侧上,阻挡构件34与主体32基于构成钝角的l或v形状(例如,沿着横向边缘为圆角或锐角)的背面轮廓接合在一起。

在前面30a侧上,阻挡构件34与主体32基于由横向切入切边标记的l或v形状的轮廓而接合在一起,横向切入切边将主体32与阻挡构件34的延伸部分离。

例如,阻挡构件34的材料可以包括适于压铸的诸如锌、铝、镁合金等合金。

在示出的实施例中,阻挡构件34包括阻挡凸耳34e,阻挡凸耳34e由横向突起34e构成并且被配置为仅在惯性件30因惯性效应发生移位的过程中与基部12的凸起部60抵接并且在其他情况下避开(circumvent)该凸起部。

更具体地,惯性件30运动学地耦接至手柄杆的次分支20.2并且相对于手柄轴线x1在次分支20.2一侧上延伸。应当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上下文中,由于惯性件30的运动学耦接,惯性件30通过直接或间接地联接至次分支20.2而被可移动地固定至次分支20.2。实际上,在图1至图9示出的该第一实施方式中,惯性件30直接机械地联接至次分支20.2的一个端部。

尽管如此,然而,在本说明书的图中未示出的另一实施方式中,惯性件可以在保持运动学地耦接至手柄杆的次分支的同时机械地联接至运动链的另一构件。在这种情况下,次分支构成能够致动运动链的手柄杆的激活部。例如,惯性件可以安装在传动杆上。

而且,惯性件30优选为可旋转移动地安装在次分支20.2的自由端上。为此,优选地,惯性件30与次分支20.2分别包括互补的第一旋转耦接装置36和第二旋转耦接装置38。由于这些旋转耦接装置36和38,惯性件30被配置为铰接式地安装在次分支20.2上。

进一步地,优选地,包括枢转轴线x2(图3)的惯性件30枢转地安装在次分支20.2上,该枢转轴线在位于主体32与阻挡构件34之间的中间区域中(图9b)例如沿着切入切边横向地延伸。在该实施例中,旋转耦接装置36包括构成用于接收枢转轴42的一部分的毂体40,枢转轴42构成互补的旋转耦接装置38。

在示出的实施例中,次分支20.2在侧颊44处终止,枢转轴42从侧颊44延伸,以侧向地接收惯性件30。优选地,毂体40被安装成围绕由次分支20.2的自由端承载的枢转轴42而自由地枢转。为了保持毂体40,惯性件30在其内面30b上具有一组加强肋48。

优选地,惯性件30安装在次分支20.2的自由端上,以使得阻挡构件34在次分支20.2的纵向方向上延伸并且主体32与次分支20.2的前端面相对地自由地延伸。

参考图9a,根据纵向主方向,次分支20.2包括上面和下面以及侧面。次分支20.2进一步包括因一个侧面中的离隙而构成的侧外壳46,侧外壳46被适配成在阻挡构件的静止位置中至少部分地接收阻挡构件34。

进一步地,优选地,开启控制设备10包括对惯性件30施加力的弹性复位件,惯性件30被适配成克服弹性复位件(图中未示出)所施加的力,以从静止位置转变成使驱动运动链固定不动的激活位置。在该实施例中,复位件包括成形为围绕惯性件30的毂体40被同轴地接收的螺旋状扭簧。

在该第一实施方式中,基部12的底部进一步包括突起的凸起部60或凸台60,突起的凸起部60或凸台60成形为通过接触而与惯性件30的阻挡构件34协作,具体地,在该实例中,在阻挡构件34的突起展开配置中,通过阻挡构件34的凸耳34e接触抵靠凸起部60的顶点而协作。

如图7至图9b中的情况,当发生冲击时,惯性件30与可移动构件(手柄20、运动链100中的构件)经历了强烈的加速度,其转换成由箭头f1表示的、与冲击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的位移。在冲击过程中,开启控制设备10中的全部可移动构件根据其惯性而或快或慢地反应。由于其质量与其几何形状以及其定位,惯性件30对冲击做出比手柄杆20的主分支20.1和次分支20.2更快地反应。然后,惯性件30楔住基部12的凸起部60(图8),以防止手柄杆20继续其移动并且因此防止激活能够使得闩锁解锁的运动链100。惯性件30的阻挡杆34与凸起部60啮合,以阻碍次分支20.2倾斜。由此,甚至在手柄20的次分支(激活分支)20.2可能已经充分形成传动杆枢转而能够解锁闩锁之前,惯性件30阻挡手柄杆20的移动。

为了避免如下情况,即,在例如图4至图6示出的开启控制设备10的正常操作中,即,在车辆未被冲击的情形下,惯性件30无意识地阻挡运动链100,由此阻碍打开门扇,弹性复位件使惯性件30复位在正常操作位置。在该实施例中,并且如之前已经具体说明的,弹性复位件包括螺旋状扭簧。可替代地,弹性复位件可以包括螺旋压簧、螺旋拉簧、螺旋扭簧。

在该正常操作中,惯性件30的阻挡构件34抵靠次分支20.2的下面定位,以使得阻挡构件34不能阻碍杆的枢转并且因此不能阻碍运动链100的驱动(图5)。

图10至图15表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开启控制设备。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构件相似的构件具有相同的标号。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惯性件30被带至与诸如传动杆的运动链100的另一构件协作。

如图10和图11中示出的,手柄系统14中的运动链100包括围绕传动轴线枢转地安装在基部12上的传动杆102。

为此,在该实施例中,传动杆102包括界定整体具有圆柱形状的内腔的旋转笼104,在内腔内,毂体106居中地延伸。传动杆102还包括基板108,基板108在笼的外围延伸并且包括用于将传动杆连接至闩锁的驱动构件(未示出)(诸如,例如,联接构件或bowden线缆等)的装置。

在描述的实例中,基部12还包括传动杆102的旋转驱动轴110。根据轴毂式联接,该旋转驱动轴110被配置为接收在毂体106内。例如,毂体106与旋转驱动轴110包括波纹式的互补连接区域。

进一步地,开启控制设备10还包括安装在传动杆102的旋转笼104内的弹性复位件112,以使传动杆102复位在解锁的闩锁静止位置处。例如,弹性复位件112包括传动杆102的螺旋状扭簧。

常规地,在正常操作中,被铰接在基部12上的手柄杆20包括由次分支20.2构成的激活部,以促使传动杆102也被旋转地铰接在基部12上,这进而致使闩锁移位并且致使门扇解锁。

为了将手柄杆20的旋转传递至传动杆102,在该实例中,传动杆110的旋转轴包括纵向延伸杆(主轴线围绕其设置),该纵向延伸杆设有翼部114,翼部114突出以便沿径向延伸,在正常操作中,该翼部被配置为与手柄杆20的次分支20.2的下面的中间区域116协作(图12和图13)。例如,翼部114包括与次分支20.2的中间区域匹配的曲线轮廓。

而且,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根据结合第一实施方式描述的阻挡构件34的变型表示阻挡构件34。以相同标号表示与两个变型相似的构件。

在该变型中,惯性件30包括通过利用运动链100的构件楔住或止动惯性件30而楔住或止动运动链100的表面34e,此处,是传动杆102。在该实例中,阻挡构件34构成设置在楔形表面的端部的矩形阻挡齿。

例如,阻挡构件34构成整体具有矩形或椭圆形状的阻挡齿34e,阻挡齿34e被配置为仅在止动惯性件30因惯性效应发生移位的过程中抵靠凸起被楔住,此处,是传动杆102。

图14和图15中示出了在冲击过程中,阻挡构件34利用其前楔形表面34e拦截径向翼部114,以阻挡运动链100。

在图16至图19中,表示了手柄系统的第一变型。在该第一变型中,惯性件30具有构成惯性质量32的主体,椭圆形突片形式的阻挡构件34由主体延伸。突片整体具有椭圆形状。以标号50表示惯性件30的弹性复位件。

主体32整体具有带三角形基部的棱柱形式的形状并且阻挡构件34从主体32的一个纵向面的中心横向地延伸。

阻挡构件34包括孔52,中空套筒54由该孔延伸,其界定用于接收枢转杆56的圆柱形孔。进一步地,在该变型中,次分支20.2在端部设置有两个凸缘58,其支撑枢转杆56,惯性件30通过枢转杆56接合在圆柱形孔内而与枢转杆56铰接。例如,弹性复位件50还包括成形为围绕中空套筒54的外围外表面安装的螺旋状扭簧。

进一步地,为了引导惯性件30围绕枢转杆56旋转,主体32进一步包括用于引导枢转轴旋转的引导外壳60,引导外壳60由设置有半圆柱形凹部的至少一个半轴承构成。

图20至图24中示出了第二变型,第二变型与第一变型的不同仅在于,在通过惯性激活之后,手柄系统14确保驱动运动链100的阻挡不可逆。实际上,在冲击之后不久,手柄14与惯性件30通过其相应的弹簧朝向其初始位置复位。为了避免惯性件30发生单独过渡和不充分效应(solelytransitionalandinsufficienteffect),可能期望阻挡是不可逆的。与两个变型相同的构件的标号不变。

由此,次分支20.2在其自由端处包括构成簧片的弹性片62,在惯性件30的枢转过程中,弹性片62能够通过弯曲而沿着其纵向轴偏压。在该实施例中,该弹性片62在次分支20.2的端部处轴向延伸。例如,通过锚固销64将弹性片62紧固在次分支20.2上。例如,弹性片62由诸如钢等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惯性件30与弹性片62设置有互补的钩装置66和68。互补的钩装置66和68被适配成通过惯性件30相对于其弹性复位件的动作的枢转而协作。具体地,互补的钩装置包括例如位于惯性件30上的突出的凸耳66或突起和形成在簧片62的端部处的槽口68。

现将一方面参考图25a至图25c中的框图并且另一方面参考图26a至图26c中的框图描述根据之前描述的两个实施方式的手柄系统的操作的主要方面。此处,手柄的形状涉及与之前参考图1至图24描述的不同设计(未必齐平的类型的手柄),但是,操作原理保持相同。

在图25a至图25c中,手柄杆220的抓握主分支20.1包括与手柄轴线x1远离的类似钩形状的手柄激活部20.3,手柄激活部20.3钩至传动臂102至闩锁120的bowden线缆。闩锁的锁扣线(strikerwire)的端部安装在传动臂102上。应注意,在这种情况下,次分支20.2并不构成运动链100中的构件。

在图25a示出的静止配置中,惯性件30不阻挡手柄杆20的枢转移动。惯性件30处于静止位置。

在图25b示出的正常操作中,当使用者使手柄杆20枢转时,通过弹性复位件保持惯性件30处于其静止配置,因使用者的动作而产生的加速度基本上不足以驱动惯性件30处于其激活配置。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牵引锁扣线或本身已知的联接装置,能够驱动传动杆102移动,直至闩锁解锁。

如图25c中示出的,在冲击过程中,惯性件30因其惯性移动而被旋转地驱动并且防止手柄杆20的完全枢转,从而防止传动臂102致动。

图26a至图26c示出了另一实施方式。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手柄杆20包括由延伸的次分支20.2构成的激活分支。该次分支20.2被带至致动传动臂102。

在该实施方式中,惯性件30安装在次分支20.2的端部,以使得在冲击情况下,惯性件30通过楔住在传动臂102上而被带至协作(图26c)。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之前描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背离以下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考虑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及的范围内的其他实施方式。由此,具体地,改变手柄或其激活分支的细节形状不会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偏离本发明的范围。

进一步地,惯性件可以可移动地安装在除传动杆或手柄杆之外的可移动构件上。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枢转地安装在开启控制设备的可移动构件上的惯性件。惯性件可以滑动地安装在开启控制设备的可移动构件上,例如,安装在传动杆上、安装在次分支上或安装在运动链的另一可移动杆上。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